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观经济学-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节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进口限额   
    进口限额(import   
    Quota)是旨在保护本国生产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对特定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进口的数量或价            670   
    。   
    456。现代西方经济学   
    值实施限制的一种保护贸易措施,通常由进口国与各供应国协议确定该限额范围内各国分摊的份额,或者对本国进口商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分配进口限额。   
    请见图37。   
    2。   
    假定用进口限额代替征收关税,假定进口限额同征收关税会有的进口一样为Q2Q3部汽车。   
    由于同自由贸易比较,汽车供给量因进口限额而减少,国内价格将上涨到与征收关税的情况相同,所以进口限额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同征关税的情况完全一样。   
    但是进口限额与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存在着差别。   
    1。   
    进口关税是作为政府税收归政府所有。   
    实施进口限额,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进口货增加的支出,将入进口商之手,也就是为进口许可证的获得者所有。如果进口许可证的发放是以拍卖方式出售给进口商,则拍卖进口许可证的收入归政府所有。   
    2。   
    征收关税时,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之差不会超过关税率。在这样的价格水平时,如果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进口会相应增加,国内价格不会变动,本国生产不会增加。但在进口限额情况下,由于进口数量固定不变,所以国内需求的增加将促使价格上涨。总之,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时,在征收关税情况下,调整的是进口数量;在限额情况下调整的是国内价格。   
    3。   
    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制造那些与进口货同类的产品的生产者面对国外生产者的竞争。在征收关税情况下,国内            67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6。   
    价格不能超过世界价格和关税之和,竞争的压力具有迫使本国生产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良好作用。在限额情况下,这些厂商享有垄断本国市场的有利地位,所以当国内需求增加时,他们很容易通过提高价格或扩大生产而获得这种垄断利润。   
    总之,那些生产与进口同类的产品的行业非常欢迎实行进口限额。但从生产效率和消费者主权(由消费者的需求确定一个国家所生产商品的类型和数量)的影响来看,这比关税有害得多。此外,进口商为了获得主管当局批准颁发的进口许可证,不惜以各种手段拉拢行贿,钱权交易,所以可能成为权力部门贪污腐化的温床。征收关税虽然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人为的变化,但还允许市场机制发生作用,调节供求较合理地配置资源。而进口限额取代了市场机制的竞争作用,形成了人为的垄断,对国内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缺点显然超过关税会有的缺点。   
    如上所述,进口限额的缺点很多,但在各发达国家中依然广泛存在。推究其原因,不外是利用限额来保护本国的生产,增加本国的就业和解决国际收支逆差等问题。   
    包括美国、西欧在内的工业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几乎都实行进口限额。因为,这些国家对国内农场主都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即政府按高于自由市场的价格收购剩余农产品,如果允许农产品自由进口,外国农场主就会获得这种补贴。美国一向对纺织品进口实行限额制,限制发展中国家纺织品进口,以保护它的正            672   
    。   
    656。现代西方经济学   
    在衰落的纺织业。   
    80年代以来,从日本进口的汽车严重威胁到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汽车工业。在继续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情况下,这些国家以有关行业需要得到暂时保护为理由,迫使日本签订自愿限制出口(Voluntary   
    Restriction   
    Export)   
    协议,即日本主动限制其出口的汽车在协议国的销售数量。   
    例如1983年日本同意在三年期间限制其向美国和加拿大出口汽车,1986年协议到期后,日本单方面采取自觉行动继续限制其出口。同进口限额完全一样,自愿限制出口使美国生产商得益,消费者由此增加的支出,归于日本生产者和美国零售商所有。   
    发展中国家广泛实行进口限额制,除了发展替代进口的工业外,也为了更有效地限制进口,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其他非关税壁垒   
    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为了减少失业,大幅度提高关税,激烈的关税战导致两败俱伤,效率降低,贸易减缩,就业并不因此增加,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不从别国进口商品,也就不可能向别国输出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进行的国际谈判,几次降低关税率,各国平均税率有了大幅度削减,关税已逐渐丧失其保护作用,因此,除了进口限额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旨在减少进口或扩大出口的非关税壁垒(nontarif   
    bariers)的保护贸易措施。            67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56。   
    1。   
    关税的分类和估价。   
    对一个特定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税额决定于海关对它如何按税则分类和如何估价。关税术语复杂而分类原则往往模棱两可,因此海关当局有很大程度的相机行事的权力,一般情况就高不就低。所以海关对进口商品的实际分类和估价,成为限制自由贸易的变相的关税。   
    2。   
    技术和卫生条例。   
    许多国家利用进口条例中所含对产品及其加工过程所作的卫生、安全和环境的规定,以限制商品进口,如利用对肉类和植物进口所作的防病防虫规定,保护本国农业;利用包装和商标规定,使进口商品成本上升,限制其进入本国市场。   
    3。政府采购政策。例如按照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美国货法案目前的条文规定,在美国商品价格高于进口价格不超过6%,在高失业地区不超过12%,国防部采购项目不超过50%的情况下,联邦政府都应采购本国产品。又如,政府工程招标时,外国企业只能在它开出的价格低于要价最低的美国企业,并且在价格差额达到美国政府所规定的幅度时,才有中标的可能。   
    4。   
    国家补贴和减免税收。   
    各国鼓励出口的措施之一是给予国内生产者或出口商以出口补贴。但因关贸总协定(GAT)禁止对制造业给予直接的出口补贴,因此各国政府补贴的方式改变为减免税收,提供出口信贷和实行优惠汇率等。            674   
    。   
    856。现代西方经济学   
    三、出口限额   
    各国政府有时对某些出口产品实行出口限额制。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为了保证本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对供应短缺的产品限制其出口。第二,为了稳定某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致剧烈下降,控制其出口。第三,防止战略物资或尖端技术落到敌对国家手中,通常采取核发出口许可证办法进行限制。   
    第三节当代世界贸易政策   
    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大幅度提高关税,以期缩减进口以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激烈的关税战导致两败俱伤,效率下降,国民收入与贸易额并步减少,对就业并无补益。   
    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和出口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   
    任何国家,不从别国进口商品,不可能向外国出口商品。正如国内商品交换一样,国际贸易总是互惠互利的。有贸易比不贸易好,贸易额多比贸易额少更好。   
    所以美国国会于1934年的互惠贸易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就相互削减关税与他国谈判,到1945年与他国达成32个双边贸易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12月,美国提出《扩大世界贸易和增加就业            67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56。   
    的建议》,邀请其他国家就降低关税进行多边贸易谈判。   
    1947年,美、英、法、中等23个国家达成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mention   
    on   
    Tarif   
    and   
    Trade,简称GAT)   
    ,是一项协调各国在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相互权利和义务,规定国际贸易法律准则的多边贸易协定,又是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协调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场所。目前除了大约110个签约国以外,还有23个国家实际上遵守关贸总协定原则。我国和俄罗斯都在与关贸总协定秘书处就恢复和加入总协定进行谈判。   
    GATT在其早期几轮谈判中主要集中于1947年开始的降低关税,继后的谈判如从1964年开始1967年达成协议的肯尼迪回合(Kenedy   
    Round)   
    ,从1975年开始1979年达成协议的东京回合,削减关税总额达1260亿美元,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工业贸易总额的90%。由于关税日益为非关税壁垒所替代,所以谈判中心逐步广泛深入到协调解决非关税贸易壁垒问题。   
    1986年开始到193年12月15日结束历时七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题,除了日益扩展的非关税壁垒以外,主要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美国与欧共体之间农产品补贴问题。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地区各主权国家旨在推进包括自由贸易在内的其他经济活动的协调联合和一致的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nation)   
    ,主要采取自由贸易联盟(fre   
    trade   
    as-sociation)和共同市场(comonmarket)两种形式。            676   
    。   
    06。现代西方经济学   
    自由贸易联盟的主要特点是,组成联盟的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完全免征关税。成员国对联盟以外的国家的关税制度和贸易政策,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最早组成的这种联盟,是由英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和奥地利等六个国家组成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1973年,英国和丹麦、爱尔兰退出该联盟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后,这两个组织分别给与对方工业品贸易免征关税的待遇,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两个组织的成员国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此外,1988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还有墨西哥通过协议组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1957年3月,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在罗马签约成立欧洲共同市场(European   
    comBmonmarket)   
    ,以后改称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Bnomic   
    Comunity)   
    目前常称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Bmunity)。   
    这一组织形式与自由贸易联盟不同之处是,除了成员国取消相互贸易的一切限制以外,对同盟以外的国家,则建立一个共同的关税和限额制。   
    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62年开始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1969年统一了共同体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取消了成员国间农产品的贸易的关税,统一实施增殖税制度。欧洲共同体除了原有六国以外,1973年英国爱尔兰共和国和丹麦加入共同体,希腊于1983年,然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继加入共同体。所以欧共体的成员国已从最初的六个国家增为12个。   
    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已经从最初的关税同盟扩展到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任何限制,允许            67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6。   
    商品、劳动、资本和企业在成员国间自由移动,为此需要统一退休金和失业救济金制度,协调劳动立法和税收制度,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假如达到货币制度的完全一体化,那末,由多个主权国家组成的经济联盟成为真正的共同市场。   
    除了欧洲北美已经实现的一些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外,发展中国家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