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观经济学-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场合,假如货币当局把遏制通胀作为优先目标,总需求保持不变,但因总供给曲线上移到AS1(pe1)   
    ,其结果,失业增加,就业量从N1减为N0,实际国民收入从Y1减为Y0,但物价水平从P0上升到p1,这就是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在西方国家先后出现的经济停滞失业增加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另一方面,假如为了避免失业增加,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通胀率,则因AD1向右上移到AD2,就业量保持不变,但物价上涨到P2,……,这就出现了物价-工资相互推动螺旋上升的加速度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表现为(图31。   
    2)   
    、菲利浦斯曲线不断向上移动,斜率越来越陡(为了减少一定量失业所需承受的通胀的代价越来越大)   
    ,或迟或早,当货币当局被迫停止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厂商一方面照样提价以抵消其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则解雇工人减缩产量,实际国民收入从Y1减为Y0,就业量从N1减为N0,失业率重新恢复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所以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试图把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只是在工人预期的通胀率低于事实上的通胀率这一前提条件下才是可能的,但这只在短时期内才有可能,或迟或早,失业率终究要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所以他认为,自左向右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只存在于短时期内,在            436   
    。   
    024。现代西方经济学   
    长时期内,菲利浦斯曲线变成起自“自然失业率”的一条垂直线。   
    参见图31。   
    2,SP表示短期菲利浦斯曲线。   
    P0,P1……   
    表示预期价格Pe=P0,Pe=P1……   
    0Lp表示在长时期的菲利浦斯曲线,Pe=P表示预期价格=事实上的价格。   
    这种菲利浦斯曲线又称附加预期因素的菲利浦斯曲线(expec-tation   
    augmented   
    philips   
    Curve)。   
    三、理性预期与稳定政策的无效性   
    刚才用较多的篇幅介绍货币主义以适应性预期假说为基础的有关自然失业率,加速度通货膨胀和菲利浦曲线等的论点。理性预期学派的唯一创新之处是用理性预期代替适应性预期,认为货币主义关于短时期菲利浦斯曲线是不会存在的。   
    请见图31。   
    5,纵坐标表示通胀率。   
    如p0=3%,p1=6%……。   
    横坐标表示就业量,当货币当局把货币供应量从Ms0增为Ms1,总需求曲线AD0向右上移到AD1时,由于按照理性预期假说,人们预期的通胀率pe=实际的通胀率,因而随着AD曲线从AD0移动到AD1,总供给曲线也将同时从AS0向左上方移动到AS1,AD1与AS1相交于总供给线上的一点E1,通胀率从p0提高到P1,就业量(N1)和实际国民收入(Y0)保持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的政策涵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格和工资可以适应市场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因此,市场机制的内在作用有着使资本主义经济趋于充分就业的必然趋势。因此,凯恩斯主义旨在把失业率压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需求管理政策,由于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将为人们准确无误地预料到,所以这样的政策除了引起工资和物价上涨以外,            43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24。   
    减少失业的意图肯定是徒劳的无效的。就是说,凯恩斯主义旨在烫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按潜在生产力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除了使得通胀率按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同比例提高以外,肯定是无效的。   
    理性预期学派这一论断,从菲利浦斯曲线看,同货币主义长期菲利浦斯曲线一样,理性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实际上是一条起自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   
    第三节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   
    一、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   
    下面列出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Yd=A-αp(7)   
    Ys=Y0+h(ppe(8)   
    BYd=Ys(9)   
    (7)式表示总需求曲线AD,Yd表示总需求(支出)   
    ,A包括各项支出包括政府政策决定的支出,α是一个正的常数,AD曲线的斜率为负数,在坐标图上自左向右下倾斜。   
    (8)式表示总供给曲线AS,是卢卡斯在他的论文中提出的,故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或称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expectaBtion   
    augment   
    agregate   
    curve)   
    ,Ys表示总供给,Y0表示            438   
    。   
    24。现代西方经济学   
    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即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供给,总供给曲线AS在Ye=P条件下是起自Y0的一条垂直线,h是一个正的常数,P表示实际的价格,Pe表示预期的价格。   
    (9)式表示总供给=总需求的宏观均衡。   
    从(8)   
    式即卢卡斯总供给方程可以推导出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两点论断:1。   
    假如pe=p,则Ys=Y0,就是说,假如预期是理性的,因而人们预期的价格等于实际的价格,或者换一种说法,政府试图把失业率压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需求管理政策,假如为人们准确地预测到,那么这种政策将是无效的。   
    2。   
    假如p>pe,则Ys>Y0。就是说,假如预期的价格小于实际的价格(p>pe)   
    ,或者说,假如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没有被人们预料到,以致受骗上当,那末,这种政策将是有效的。   
    但理性预期论认为,鉴于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存在的失业,意味着他们是在参加劳动以取得收入同为此牺牲的“闲暇”   
    权衡比较以后,认为收入提供的效用小于闲暇提供的效用,所以完全是自愿赋闲的,因此,当他们发现实际的价格水平超过原来预料的价格水平,因而他们就业所牺牲的闲暇的效用大于挣得的实际工资的效用,他们必将改变其预期从而提高所要求的工资。就是说,政府“欺骗”   
    (fol)人们可以一次两次有效,人们受骗上当可以一次两次,或迟或早,政府这一措施会有的后果将为人们准确地预料到,从而使之失效。   
    由此,理性预期论认为:旨在把失业率压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            43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24。   
    的需求管理政策,只要是有规则的系统的,因而也是可以为人们预料到的,由于最终总会被人们完全预料到,所以是无效的。尤有甚者,理性预期论者认为,政府“愚弄”人民以求暂时降低失业率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受骗上当而就业的工人意味着放弃“闲暇”所损失的福利大于挣得的收入提供的福利,意味着社会福利偏离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以这种政府干预,实际上背离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自由选择的原则,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二、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经济周期   
    卢卡斯提出的理性预期总供给函数,除了如上所述可以论证需求管理政策的无效性以外,他还在理性预期基础上加上不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   
    ,试图解释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为什么会出现产量、就业和价格的波动。   
    我们知道,按照古典经济学完全信息和完全预期的连续的“市场出清”模型,理性的追求效用极大化的消费者和利润极大化的厂商,将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及时迅速地调整价格和工资,每种产品售卖者和劳动者意愿提供的产量和劳动(由供给曲线表达)   
    ,必将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等于各该产品和劳动的购买者意愿买进的数量(由需求曲线表达)   
    ,所以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充分就业宏观均衡的理论模型,不存在经济周期表现出来的就业、产量和价格的波动。那末,以理性预期的连续的“市场出清”为基本前提的理性预期宏观经济            440   
    。   
    424。现代西方经济学   
    模型怎样解释就业、产量和价格的波动?   
    卢卡斯供给函数的生产者,可以设想为在美国农业地区经营(例如)   
    100公顷土地的农场主,产品(小麦或玉米等)   
    的价格完全取决于该产品供求状况、现在假设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应量并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通胀率为例如10%。当农场主发现他的产品价格(p)上涨了10%,在这场合,他将运用理性预期以预测其他产品的报价(pe)   
    ,假如他预测他的产品小麦价格上涨10%并不是限于本地区的个别的孤立的现象,其他产品也将上涨10%,这意味着该农场使用的原材料和其他有关产品的报价也将提高10%,扩大生产的边际成本随产品售价一起提高,扩大生产无利可图,所以他不会扩大生产。这种情况在卢卡斯供给函数中表现为农场主实际的价格(p)   
    =他预测的其他产品的价格(pe)   
    ,因而Ys   
    =Y0,货币当局扩大货币供应量只是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实际国民收入不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当农场主产品价格上涨10%以后,假如由于信息传播的障碍,农场主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进行预测,误认为小麦价格上涨是限于本地区孤立的现象,其他产品例如他扩大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和有关产品供应者的报价不会提高,这意味着农场主扩大生产的产品卖价,大于产品的边际成本,扩大生产有利可图。就是说,假如P>pe,则ps>Y0,就业和产量将超过充分就业均衡会有的就业和产出。   
    总之,按照理性预期假说,追求效用极大化和利润极大            44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24。   
    化的经济行为主体,总是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其可获得的信息预测有关变量未来会有的数值,这种基于理性预期计得的数学期望值将等于给定的经济模型的结构计得的均衡值,只要物价和工资是可变的,宏观经济运行将经常处于连续的“市场出清”的充分就业均衡,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失业人口仅限于摩擦性失业,或者是自愿赋闲的自愿的失业,或者是正在搜寻更称心的工作岗位的暂时的失业。这一理论假说的政策涵义是,凯恩斯主义旨在把失业率压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需求管理政策,只要是有规则的系统的因而可以为人们预测到的,将是无效的。对于从经验材料观察到的就业和总产量的波动以及50年代和60年代需求管理政策的显著成效,卢卡斯及其追随者是这样解释的:根源于不完全信息的预期失误,导致预期的价格偏离实际的价格,或者是由于货币当局没有公开宣布的货币政策的变化的信息,没有为公众所掌握。换句话说,是货币当局搞“突然袭击”的货币政策,因而未被公众所预料到的情况下,就业和总产量才会偏离与自然失业率相应的就业和总产出。   
    三、小结   
    自卢卡斯于70年代初提出理性预期假说,继后萨金特和华莱士于70年代中期运用这一假说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推论出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无效性以后,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激烈的论战,论战双方建立各自的理论模型,并运用            442   
    。   
    624。现代西方经济学   
    经验材料加以验证。   
    必须指出,理性预期学派关于(需求管理)政策的无效性(poeicy   
    inefectivenes)   
    这一命题,是从这样的经济模型推导出来的,在这种模型中,物价和工资是完全可变的,而且是可以迅速地发生变化的;总供给曲线除了暂时会有的误差表现为自左向右上升以外,总供给曲线是起自自然失业率的一条垂直线。此外,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变量仅限于货币政策,并不包括财政政策。因此,当在模型中引进刚性价格,资本市场以及税收这些复杂情况后,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当资产因素被纳入模型之中时,预期的货币政策就不再是中性的,而是会影响就业和产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