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观经济学-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6年,西蒙。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 )   
    按交叠的十年发表了1869—1938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与个人消费支出的数值。   
    他的估计见表22。   
    4,包括的时间长度是70年。第(2)栏收入估算数和第(3)栏消费估算数包括第(1)栏所有的整个时期,因此,数值的变动是相连续的各短时期之间的变动。            192   
    。   
    671。现代西方经济学   
    表22。   
    4美国国民收入和个人消费支出,1869—1938年(单位:+亿美元,1929年)   
    (1)(2)(3)(4)   
    十年期国民收入个人消费支出APC   
    1869—1878年93810。   
    861874—18313。   
    611。   
    60。   
    861879—18817。   
    915。   
    30。   
    85184—189321。   
    017。   
    70。   
    84189—189824。   
    220。   
    20。   
    841894—190329。   
    825。   
    40。   
    85189—190837。   
    332。   
    30。   
    861904—191345。   
    039。   
    10。   
    871909—191850。   
    644。   
    00。   
    871914—192357。   
    350。   
    70。   
    891919—192869。   
    062。   
    00。   
    891924—193373。   
    368。   
    10。   
    941929—193872。   
    071。   
    00。   
    9资料来源:转引自〔美〕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1978年第四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91页。   
    从表22。   
    4中可见,从1869—1878年时期到1919—1928时期,虽然国民收入增加了六倍多,而APC则只在0。   
    84到0。   
    89的狭窄范围内变动。最后两个时期,1924—1933和1929—1938年,其APC比以前任何时期高,原因是这两个时期都包括30年代大萧条的年份。   
    小结上述,如果从大约十年期间这段时期的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来看,消费函数是C=a+bY,它表示在这短时期内,随着收入逐年增加,APC是递减的。但是,如果考察相连续            19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1。   
    的短时期之间(周期之间)的数据的变动,则在长达70年期内,消费函数的形式是:C=bY,就是说,在长时期经济增长内,当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地收入逐渐增长时,每一个十年的消费支出与收入同比例增加;因而APC保持相当稳定。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经验数据表现出来的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不一致,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下所述的一些不同的理论或假说,试图把两者调和起来。   
    第四节绝对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的论点是: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各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首倡这一论点的是凯恩斯,支持和发展这假说的有A。斯密塞斯和杰母士。托宾①等。   
    按照这一假说,一个社会的消费支出在国民收入或可支配个人收入中所占比例,即平均消费倾向将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   
    换一种说法,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非比例的:C=a+bY。但是,美国长达七十年的长期经验数据表明消费函数的形式是C=bY,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长时期中,假如抽象掉经济周期中收入与消费的上下波动,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成比例的,即消费支   
    ①持有相同观点的有:A。斯密塞斯,《战后需求、预测》载《经济计量学》1945年1月。又见J。托宾,《相对收入、绝对收入与储蓄》载《货币贸易与经济增长,纪念J。H威廉斯论文集》1951年。            194   
    。   
    871。现代西方经济学   
    出随收入同比例增长,因而平均消费倾向在长期内基本上是稳定的:CCY=FY=b。   
    F为了把短期的(周期的)   
    消费函数C=a+bY与长期消费函数C=bY协调起来,阿瑟。斯密塞斯(A。   
    Smithies)   
    论辩说:消费对收入的变动所作反应的基本关系本来是非比例的。   
    但是在收入的长期增长过程中,由于影响消费支出的除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种非比例的消费函数向上移动(这表现为每一收入对应的消费支出较前增加)   
    ,这种消费函数的向上移动恰好抵消了APC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因而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呈现出同比例变动的趋势,即APC成为固定不变的数值。对此可用图说明如下:按照阿瑟。斯密塞斯的论点,在图22。   
    3中,1869—1878年这十年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用SR1这条线表示。   
    那十年的平均年国民收入是Y1,它所引起的平均年消费支出是C1。   
    然而这一函数是在不断地向上移动,到189—1898年,它已经上移到SR5的位置,假设现在的收入是Y1的话,(这在严重萧条时可能发生)   
    ,现在的消费将是C′1(而不是C1)。但因通过经济增长,189—1898年这十年间的平均国民收入已经上升到Y5,它所能引起的这十年间的平均的年消费是C5,倘若消费函数不曾上移的话,收入Y5本来会产生的消费应是C′5。到1924—1933年,这一函数已经移到SR12,凑巧在这十年间平均年收入已经增加到Y12,它所引起的年消费是C12。库兹涅茨估计的资料是由像C1Y1,C5Y5,C12Y12这样一些点构成的。由于巧合关系,消费函            19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71。   
    数上移引起的(与任一点收入水平相应的)消费增加量,恰好抵消了(假如消费函数不上移)APC(因收入增加)会减少的数量,因而这些点会落在自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LR上面,它的方程大致是,C=0。   
    90Y。   
    我们知道,影响消费支出的众多因素中,收入只是最重要的因素。   
    无论C=a+bY还是C=bY都假定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给定不变,所以,其它因素发生变化,消费函数会移动。斯密塞斯举出两条引起消费函数向上移的因素:(1)   
    在这一时期内美国人口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            196   
    。  
    081。现代西方经济学   
    由于城市工资收入者的消费倾向比农民高得多,人口的这一移动促进了消费函数向上移动。   
    (2)这一时期新消费品不断出现,这些新产品越来越多地成为一般居民的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此外,我们可举出一些与收入增长本身无关的引起消费函数上移的因素。例如在这一时期内人口的年龄分布不断发生变化,高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大,由于这些人只是消费没有收入,他们的比重增加必然提高消费总量对国民收入的比率。   
    (3)   
    随着生产的长期增长,人们积累的财富或资产增多,这个因素在提高消费倾向(与任一收入相应的消费支出)方面显然有重要作用。   
    第五节相对收入假说詹姆斯。杜森伯里(James   
    S。   
    Duesenbery)   
    不满意斯密塞斯把消费函数的基本关系看作是非比例性的解释,认为无论是人口从农村转移向城市还是年龄分布的变化,都不能造成近乎斯密塞斯假设所必需的消费函数的向上移动。他在1949年提出相对收入假说①,认为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   
    ①参见J。   
    S。杜森伯里,《收入储蓄与消费者行为理论》1949年。持有类似假说的有S。布雷迪(DorothySBrady)和弗里德曼(RoseD。   
    Friedman)合著《储蓄和收入分配》,载《收入和财富研究》1947年第10卷和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   
    《储蓄收入比率的变动:经济预测的一个问题》载同上书第11卷,1949年。            19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81。   
    “模仿”   
    (“向别人看齐”)和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倾向。一个家庭的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取决于他的收入与其邻居或相同社会阶层的收入的相对水平。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与其邻居同比例提高,每个家庭的消费支出会与他们的收入同比例提高,以保持其与邻居的相对地位,同样的论据可以推论,假如一个家庭的收入不变,而其邻居的家庭收入提高,这个家庭的收入相对于邻居下降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这个家庭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将提高,尽管收入的绝对水平没有变化。就是说,他宁肯减少储蓄,以便在消费方面保持与邻居的相对地位。如果把相对收入假说扩展到宏观的消费总支出时,一个人的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取决于现有的收入对以前曾达到的最高的收入的比率。总之,相对收入假说的基本论点是:从人们在消费方面总是力图向别人看齐和收入在长期内总是不断增长这一事实出发,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将是成比例变化,即有如上文所说的长期消费函数C=bY。那末,我们为什么在短期内(经济周期内)观察到明显的非比例性消费函数:C=C+bY?   
    杜森贝里认为,假如经济在长时期是稳定地持续增长的,消费支出将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稳定增长,如图22。   
    4所示的C=bLY。但是,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中,国民收入周期地出现突然的大起大落。现假设Y3表示经济长期增长中某一经济周期的顶峰的收入相应的消费为C3。   
    危机爆发后生产和收入降到Y2,按照长期消费函数,消费应降到C2,但是,由于人们力图维持其已经到达的生活水平,因而尽可能少地削减消费(从而急剧地削减储蓄)   
    ,消费支出只削减到C′2;当经济周期到达萧条            198   
    。   
    281。现代西方经济学   
    阶段的低谷时,收入从Y2降为Y1,与Y1相应的消费支出不是C1,而是C′1。然后,经济周期转入复苏阶段后,收入逐渐增加到危机前的顶峰(Y3)过程中,消费也缓慢增加,而用收入增量中的较大部分来恢复储蓄率,即消费支出在复苏阶段沿着图示短期(周期)消费函数直到到达顶峰为止。再后,Y6可设想为下一经济周期的顶峰。   
    收入从Y3增为Y6的经济高涨过程,消费沿着长期消费函数与收入同比例增加。直到再次爆发经济危机,继后的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表现出非比例的消费函数。            19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81。   
    第六节恒常收入假说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57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亦译永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Cp)取决于恒常收入(Yp)   
    ,两者有着恒常不变的比例关系:Cp=bYp。   
    这个假说建立在三个基本命题之上。   
    第一,一个家庭事实上取得的因而可以从统计资料观察到的收入Y由两部分组成,即恒常收入与暂时收入Yt(tranBsitoryincome)。   
    与收入相对应,现实的即可观察到的消费支出C也由恒常消费Cp与暂时消费Ct两大部分组成。   
    Y=Yp+Yt   
    C=Cp+Ct   
    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