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实用价值。这两项发明就是六分仪和天文钟。六分仪是一种复杂的仪器(这

是一种小型的海上观察仪,能够夹在臂下,随身携带),利用它能够把各种角的

距离测量出来。中世纪简陋的观象仪、直角仪和16世纪的象限仪(四分仪)是这

个发明的直接来源。如同全世界在同一时间里探求同一个问题时经常发生的情况

那样,有三个人都声称自己是六分仪的最先发明人,为了这个荣誉而苦苦相争。

对六分仪的问世,航海界表现出来了兴奋,但与他们对天文钟的兴趣相比,这个

兴奋就显得很温和了。天文钟是一种精确可靠的计时装置;它1735年诞生,比六

分仪迟了4 年。天文钟的发明者约翰。哈里森是一个制造钟表的天才(当钟表匠

之前他还做过木匠活呢)。这个天文钟计时很准确,能够以任何一种形式在世界

上任何一个地方准确地报出格林威治时间,而且天气变化对它不产生干扰。这是

由于在天文钟里,哈里森增加了一个装置,这装置叫做“补偿弧”,它能够对平

衡簧的长度作出调整,来适应因温差而引起的热胀冷缩,因此,温湿度的变化对

天文钟没有任何影响。



    /* 38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万水千山寻路难(图)11



    在经历了漫长而且不体面的讨价还价之后,哈里森最终在他去世前三年(1773

年)拿到了10万美元的奖金。今天,一艘海船只要随船携带了一只天文钟,无论

它航行到了哪儿,都能准确地知道格林威治时间。由于每24小时太阳就围绕地球

运转一圈(其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正好相反,但从方便的角度出发,我采用

了一样的表述方式),每一小时经过15°经线,所以,只要晓得航船的当地时间

和格林威治时间,就能够通过两个时间的差而求出航船与本初子午线的距离了。

举例来说:假如航船所在位置的当地时间为12点,格林威治时间此时为下午2 点,

而太阳每小时要经过15°经线,那么,航船与格林威治的距离就是2 ×15°=30

°。于是,就能在航海日志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中午,航船抵达西经30°。1735

年天文钟的发明是惊世骇俗的,可至今天文钟已渐渐丧失了它原有的重要地位。

现在,格林威治天文台每天中午都向全球整点报时,这样,天文钟就很快变成了

一件奢侈品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怀疑领航员的能力,所有繁琐复杂的表格和

费力耗神的计算都可被无线通讯毫不客气地抛进大海。人类将就此翻过最辉煌的

一段航海历史,与所有关于勇气、耐心和智慧的航海传奇暂时告别。未经勘测的

茫茫海域再也不存在了,那种在惊涛骇浪之前,纵然是最优秀的水手也会刹那间

就不知所措、迷失方向的岁月一去不再了。那个仪表堂堂手持六分仪的人将不再

坐在驾驶室而是坐在船舱里,头戴耳机,问:“喂,楠塔基特岛(或者,”喂,

瑟堡岛“),我现在的方位多少?”陆地上的领航员就会报告他目前所在的方位。

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为了能够平安、愉快而颇有收获地在地球表面上穿行,人类

已经作了二十多个世纪的努力,这二十多个世纪的岁月并无浪费。这是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成功的国际合作经历。对这项有益的工作,中国人、阿拉伯人、印度人、

腓尼基人、法国人、荷兰人、希腊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挪威人、

瑞典人、意大利人、丹麦人、德国人,都曾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人类合作史上

特殊的一页就将结束了。但还有许多其他的内容促使我们忙碌一阵。



    /* 39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地球有四季(图)



    “季节”这一个词意思是“播种”,它是从拉丁语动词“serere”起源而来

的。可见,“季节”应该只用来表示春天———“播种的季节”。但在中世纪初,

其他三个季节加入到了“季节”的词义中,它因此而丧失了原先的单纯含义,而

代表了一年的四个季节:秋季,或称之为增长时期(词根与“增长”或者“尊严”

相同,即指“增长时期”和“有尊严的人物”);冬季,或称之为“湿季”;夏

季,是古梵语对整个一年的称呼。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浪漫情怀都为四季所影响,

此外,它们还具有最乏味的天文背景。因为地球绕太阳作年度旅行的直接结果就

是四季的循环往复。每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每356。25天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了

确保历法整齐归一,人类把每年的0。25天累积到一块,这样每四年就出现一次闰

年,即这一年有366 天。但以两个“零”结尾的年份无闰年;可也有特例,那就

是那些能被400 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公元1600年是上一次的特例,下一次则是

公元2000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并非正圆,而是椭圆。尽管它还不算是完全

的椭圆,但是,这已给人类研究地球运行的工作增添了大量复杂的因素。另外,

地球的中轴与日地之间的平面不成直角,而是一个66。5°的倾角。当地球绕太阳

公转时,它的中轴自始至终保持着这样的倾斜度,这就是世界各地出现季节交替

的直接原因。每年的3 月21日,阳光刚好均匀地照射着地表的一半,于是,在这

一日,世界各地的昼夜平分。90天后,当地球运行到其公转行程的四分之一处时,

北极地区全部朝向了太阳,而南极地区则全部背向了太阳,于是,北极长达六个

月的白昼开始了,而南极则坠落进长达六个月的黑夜。当北半球阳光灿烂的夏季

到来时,南半球的居民就一边在火炉旁看书,一边打发着漫漫寒夜。但是,当北

半球的居民在圣诞节滑冰时,阿根廷人、智利人却正在受到炎炎夏日的煎熬,而

当美国遭受滚滚热浪的袭击时,他们又在磨利自己的滑冰刀了。9 月23日是四季

更替的第二个重要日期,这是一年中第二个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的日子。然后,在

12月21日,北极与太阳吻别,而南极朝向了太阳,这时,北半球进入严冬,而南

半球进入酷夏。然而,地轴独特的倾斜和地球的自转并非四季循环形成的全部原

因。地球还被地轴66。5°的倾斜划分出了五个区。赤道两旁为热带区,在这儿,

阳光照射着大地几乎是垂直的。在两极地区,太阳光线的角度很小,即使在夏天,

一束阳光所照射到的地表面积比其自身面积大一倍。南北温带区处在热带区与两

极地区之间,在这儿,太阳光不是垂直照射,所以,它能够温暖比热带区更广阔

的高山平原与江河湖海。单从文字上去解释这一切,并不能完全明白。你去天文

馆看一看,对有关地球的问题,那里的一切能帮助你比书本理解得更快。但是,

认为有必要建一座天文馆的城市少得可怜。请你到市政府去找那些政府首脑,对

他们说,你要一座天文馆作为圣诞礼物。什么是天文馆呢?当他们费劲儿从字典

里去翻看时(也许他们得用上20或30年才能找出答案来),你最好去弄一些苹果、

橘子、蜡烛以及用来分区的墨水,自己动手来演绎一年四季的交替。划一根火柴

把蜡烛点燃,就能够把白昼或黑夜带给“南极”或“北极”。假如一只苍蝇落身

在你自制的地球上,你千万不要这样联想:“假设———仅仅是假设———人类

不过也是一只这样的小虫,在一只硕大的橘子表面上毫无目的地爬行,照耀着橘

子和飞虫的是一支更硕大的蜡烛,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巨人茶余饭后手中玩弄

的一个小东西罢了。”丰富的想像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请你千万不要用在天文

学领域。



    /* 40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海洋中的大陆(图)1



    我们全人类,无一例外,都居住在地球这个岛上。只是,有些岛的面积远远

超过了其他岛的面积,这些大岛就被归为一类,称为“大陆”。顾名思义,大陆

就是比其他小块的陆地,如英格兰、马达加斯加或曼哈顿岛这样的小岛“拥有”

或“结合”了更多的陆地的大块陆地。但划分标准却并非严格一致的。地球上三

块最大的陆地———美洲、亚洲和非洲,被称为大陆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在火

星上的天文学家眼里,欧洲只不过是亚洲大陆伸出去的一个半岛罢了(它或许比

印度还大了一点儿),却总是自称为大陆。而澳洲,假如有人敢说这个岛面积还

不够大,人口还不够多,不配称为大陆,它的居民显然是会为他们的小岛而去拼

命的。相反的是,尽管格陵兰岛的面积是地球上最大的两个岛屿———新几内亚

岛和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译者注)———面积之和的两倍,但爱斯基摩

人却仍然心甘情愿地做平凡普通的人。而南极地区的陆地面积的确与那块位于北

冰洋与地中海之间的陆地面积一样大小,如果南极地区的企鹅不是如此谦卑温顺,

它们完全可以声称自己是生活在大陆上的动物。这些混乱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

但是,地理学的发展的确曾蒙受过许多个世纪的偏见和蒙昧。在那些时代,错误

的观点就像附在废船身上的那些藤壶(贝壳类动物,附着在船体之上———译者

注),在地理学资料中比比皆是,年深日久(愚昧无知的黑暗时代长达1400年),

藤壶不断地增生,最终竟可能被视为船体的一部分。但是,为了不制造新的混乱,

这里还是遵循普遍流行的观点把大陆划分为五块: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和澳

洲。从面积上来说,亚洲是欧洲的4。5 倍,美洲是欧洲的4 倍,非洲是3 倍,而

澳洲比欧洲还小数十万平方英里。在地理手册中,亚洲、美洲和非洲都应当排在

欧洲的前面,但是,如果不单单考虑面积的大小,还把一个地区对整个世界历史

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欧洲就必须排在首位。让我们先看看地图。应

当多看看地图,而不是多读文字。如同乐器之于音乐,水之于游泳,地图之于地

理,都是不可或缺的。当你仔细端详地图,当然,最好是一个地球仪,就会发现

欧洲半岛正位于拥有最多陆地的北半球的中心,躺在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三

片海洋的怀抱之中;无独有偶,孤苦伶仃的澳洲占据着南半球的心脏位置,正好

位于拥有最广阔海面的南半球的中心。面临这样多的海洋是欧洲的最大优势,而

且还不止这些呢!亚洲尽管比欧洲大四五倍,但它25% 的陆地太炎热,还有25%

的陆地位于北极地区,那儿除了驯鹿和北极熊,再也没有永久的居民了。而在这

个方面,欧洲又得天独厚了。意大利的脚趾尖———欧洲的最南端,虽然十分炎

热,但距热带地区还有800 英里之遥。尽管欧洲北部的瑞典和挪威在北极圈之内

有大片领土,但得益于墨西哥湾暖流的温暖与爱抚,他的沿海地区气候长年温和,

而同处一个纬度的拉布拉多岛却是一片冰天雪地。



    /* 41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海洋中的大陆(图)2



    而且,欧洲还有伸进内陆的海洋和更多的半岛。想一想西班牙、意大利、希

腊、波罗的海、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海、爱琴海、地中海、马尔马拉海、

比斯开湾和黑海,再想想诸如非洲和南美洲,那些大陆最缺乏的就是这些东西。

在欧洲,几乎每一部分大陆都能为海洋所拥抱,于是,冬不冷,夏不热———这

样温暖宜人的气候就形成了,日子不轻松,但也不艰难,普通人既不像亚洲人那

样不堪重负,也不像非洲人那样游手好闲,这里的居民比任何地方的老百姓都更

能恰到好处地把工作同娱乐有效地结合在一块。然而,让欧洲人处于世界主宰地

位(经过1914—1918年这场灾难性的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译者注),他

们的这个世界主宰地位已被他们自己扼杀了)并不只是气候这一个因素,在欧洲

的崛起过程中,地理环境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当然,这样地理位置的形成纯

属偶然,绝不是任何个人的功劳,但这并不影响欧洲人从中渔利。今日欧洲的山

山水水是由凶猛的火山喷发、大规模的冰川入侵和可怕的山洪泛滥塑造而成的,

国家自然而然地把山脉当做国界;内陆自然而然地以水为路,走向海洋,商业与

贸易也因此繁荣起来了,直到进入铁路与汽车横行的时代。伊比利亚半岛被比利

牛斯山脉从欧洲大陆断然分割开来,同时比利牛斯山脉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