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南部的贝尔谢巴,椰枣和佳酿到处都有,旅行者的需求随时随地都能得到满

足,这些耶稣信徒一路上也就吃喝不愁了。整个巴勒斯坦的面貌是由土耳其人和

十字军骑士这些恶魔所改变的。犹太人王国时代和后来罗马统治时代留存下来的

大量灌溉工程被十字军破坏了,后来者土耳其人又把残存的部分摧毁了。于是,

这片丰收靠充足的水源的土地就干涸而死了。最后,人们或是坐以待毙,或是离

乡背井,以致这里十室九空。耶路撒冷沦落成了贝都印式的村庄,生活在此的基

督教徒与穆斯林无休无止地争斗起来(贝都印人,沙漠地区一个阿拉伯游牧民族

———译者注)。因为耶路撒冷也被穆斯林视为自己的圣城。当年,在悍妻萨拉

的威逼之下,亚伯拉罕迫不得已把庶子以实玛利和他的生母夏甲赶走了,阿拉伯

人认为,他们就是那个可怜的以实玛利的子孙。但萨拉的阴谋落了空,以实玛利

及生母在沙漠中并未饥渴而亡,正好相反,他娶了一个埃及女人,并当上了全阿

拉伯民族的鼻祖。今天,以实玛利和他的母亲还安葬在天房(指麦加大清真寺内

的一座方形石殿,内有黑色圣石,是全球穆斯林朝觐的中心。做礼拜时,穆斯林

都朝向石殿所在的方位———译者注)之外,这里就成了麦加最神圣的地方,无

论路途多艰险,多遥远,每一个穆斯林一生之中至少要来圣地朝觐一次。阿拉伯

人一占领耶路撒冷,就在那块黑色圣石上建起了一座清真寺。传说,数千年之前,

所罗门,亚伯拉罕的另一支嫡系后裔,阿拉伯人的远亲,在同一地方也曾建造了

一个著名的寺庙(所罗门,以色列国王,在位时间约为前961 —前922 ———译

者注)。可是,这块黑石头以及建在它周围的那道有名的“哭墙”却是阿拉伯人

和正统犹太教徒之间的血海深仇的种子,为了争夺它们,人们一直打打杀杀。今

天,这两个民族却被强扭在一起,组建了巴勒斯坦托管国。对巴勒斯坦这片土地

的未来,还能指望什么呢?英国人进驻耶路撒冷时,这个城市里穆斯林(叙利亚

人和阿拉伯人)占了80%,犹太人和非犹太基督徒只占20%。英国是当今世界上

最大的穆斯林帝国,英国人身为统治者,当然不愿意开罪他们忠实的臣民,于是,

就把50万巴勒斯坦穆斯林交到了10万犹太人手中,任由犹太人去处置,因为要对

穆斯林们为所欲为,另有企图的犹太人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结果呢,凡尔赛和

会之后的一个妥协方案又被炮制出来了,而且,这些“和约”、“调解”永远不

会让所有人都满意。如今,巴勒斯坦为英国所托管,这两个敌对民族之间的争端

由英国人负责调解,总督也是从英国最知名的犹太人中选举而生。巴勒斯坦变成

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殖民地,一点儿也享受不到阿瑟。贝尔福(1848—1930,英国

首相,1902—1905,外交大臣。为了维持英国在近东地区的殖民统治, 1917 年,

他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同阿拉伯对抗的犹太

居留地———译者注)所描述的“完全的政治独立”,在巴勒斯坦运动(指犹太

人的复国运动———译者注)之初,贝尔福曾说,巴勒斯坦这片土地将成为犹太

民族未来的家园,但是,现在看来却只是一些不诚不实的甜言蜜语。假如清楚自

己要在古老的家园做些什么,犹太人就不会把事情弄得这样复杂。东欧正统犹太

教徒,特别是俄国犹太人希望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仍然维持原样,变成一所大神学

院,再建一个小型的希伯来博物馆。让死去的人埋葬死去的人吧———这句著名

的格言则是年轻一代所想的。他们认为,一味地对往昔的荣耀与辉煌耿耿于怀,

只会严重影响明日的辉煌与荣耀的建设。他们想把巴勒斯坦这片土地建设成为一

个同别国比如瑞士或丹麦一样的现代化国家。巴勒斯坦不应该始终死死地抓住多

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痛苦回忆不放,为了几块年代久远的石头同阿拉伯邻人

争来争去,而应让国民把精力放在筑路、修渠这些现代化建设之上。也许这几片

石头当年曾是丽柏嘉(《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之母———

译者注)汲水用的井石,现在却变成了她的这些后代子孙前进的绊脚石。巴勒斯

坦大部分地区自东向西呈斜坡形,大部分地区天天都被从海上吹来的和风拂过,

整个大地因这和风而有了滋润的甘露。如果把巴勒斯坦荒芜的农田垦殖出来,无

花果将会把丰厚的收益带给这个地区。也许杰里科,这个死海地区惟一的重要城

市会再一次变成椰枣的贸易中心。外国慈善家不会将巴勒斯坦当成自己的猎物,

因为这里既无煤矿也无石油。只要耶和华和占大多数人口的穆斯林愿意,他们完

全能安心地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 179 */ 第七部分:发现亚洲阿拉伯



    在普通地图或地理手册上,阿拉伯是亚洲的一部分。但是,对一个不了解地

球人历史的火星人来说,如果他做客地球,就很有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以为

内夫得沙漠———那片著名的阿拉伯沙漠,不过就是撒哈拉沙漠的延伸而已,只

不过那条微不足道的印度洋浅湾把两者分隔开来了。红海里布满了暗礁,它的长

度6 倍于它的宽度。平均深度约为300 英寻,但是,亚丁湾与印度洋的相接之处

只有2 至16英寻深。所以,在波斯湾形成之前,这片处处是火山岛的红海很有可

能还是一个内陆湖泊,如同北海直至英吉利海峡出现之后才配称之为海。阿拉伯

人称自己的国家为“阿拉伯岛”,但是,对属于亚洲还是属于非洲,他们一点兴

趣也没有。阿拉伯的面积比德国大6 倍,但是,它的人口却不同面积成正比,阿

拉伯的总人口为700 万,还不及英国的大伦敦区呢!然而,现代阿拉伯人的祖先

却拥有顽强的精神和超凡的体魄,他们曾在全世界人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古阿拉伯人曾攫取了世界霸权,但未得益于造物主的任何恩赐。首先,在阿拉伯

人居住的这片地区,其气候条件根本不宜于人类生存。同撒哈拉沙漠一样,阿拉

伯半岛不仅一条河流都没有,而且还是地球上最酷热的一个地区。只有最南端和

最东端潮湿多雨,但是,因为那里的生存环境太潮湿,欧洲人还是适应不了。半

岛的中部和西南部山区的海拔都在6000英尺之上,气温变化也很大,只要夕阳一

西沉,过不了半个小时,气温就会从华氏80°降至华氏20°。如此巨大的温差,

人和动物都无法适应。假如没有地下水,阿拉伯半岛整个内陆都会变成无人居住

区。而在沿海地区,也只有亚丁湾英国聚居地以北还较为富庶。阿拉伯半岛尽管

在商业地位上敌不过曼哈顿的一片低洼之地,但在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上,却远远

超过了曼哈顿。有趣的是,阿拉伯半岛从来没有像法国或瑞典一样形成一个完整

的国家。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由于急需援助,就向周围每一个人乱许愿,因此,

战后从波斯湾至亚喀巴湾,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一连串所谓的独立国家。甚至北

部的约旦河两岸也产生了一个独立之国。这个国家横亘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沙漠

之间,统治者是一位听命于耶路撒冷的埃米尔(穆斯林国家的酋长、高级官员的

尊称———译者注)进行统治。这些独立之国有波斯湾沿岸的哈萨、阿曼,南部

的哈德拉毛,红海岸边的也门和阿西尔以及汉志(哈萨,今沙特阿拉伯东部省份

;哈德拉毛,今也门共和国东南部地区;阿西尔,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省份;汉志,

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省份———译者注)。其中汉志还比较重要,因为这个地区不

仅拥有自己的铁路(巴格达铁路线的终点已到麦地那,今后还会延伸到麦加),

而且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穆罕默德的安息地麦地那,伊斯兰世界的这两座圣

城都在它的地盘上。7 世纪早期,麦地那和麦加这两个沙漠绿洲城市还默默无闻,

是穆罕默德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知名度。穆罕默德是一个遗腹子,大约是在公元

567 年或569 年出生的。他出生时,他爸爸就死了好几个月了,他还在襁褓之中

时,他很快又失去了母爱,把他抚养成人的是他那贫穷的爷爷。穆罕默德很小就

开始替他人赶骆驼,跟随商队走遍整个阿拉伯半岛,还曾渡过红海去过一些非洲

地区,很可能还去过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古称———译者注),当时,阿比

西尼亚正企图把阿拉伯半岛变成它的殖民地(当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

这时向来不和的沙漠部落正打得难分难解,根本不可能同心协力一致对外)。穆

罕默德后来娶了一个寡妇,这寡妇的家境还算殷实,于是,他就不再四处奔波劳

顿,而呆在老家开了一爿小店,专营谷物和骆驼饲料。同许多癫痫症患者一样,

穆罕默德在半昏迷状态中也会产生出奇奇怪怪的幻觉来,这表明他患有这种痛苦

的癫痫症,可他自己却不愿承认,反而自欺欺人地对邻人说,为了获得上帝的启

示,他刚才去神会上帝了。由于穆罕默德不具有创新思想,所以,他只是含糊其

词地谈到要对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的古老信仰加以重建,而无法创造出与众不同

的宗教体系。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曾想把基督教的信条搬过来加以修改,让他那

些凶悍的阿拉伯同胞去适应。但是,阿拉伯人可不是卑躬屈膝者,左脸挨完别人

的打,再把右脸伸过去挨。这个卖菜小贩被他的麦加邻人当成了茶余饭后的一个

笑料,后来,当他开始正儿八经地当起了先知时,他的同乡就开始以杀死他来威

胁他,于是,穆罕默德不得不逃到了麦地那。在麦地那,他严肃认真的布道生涯

正式开始了。对穆罕默德的宗教教义,这里就不作详述了,假如你有兴趣,不妨

去弄一本《古兰经》看看,不过,你会发觉,读这本经书可是一个苦差。闪米特

部落一直在阿拉伯沙漠中尔虞我诈,但是,让他们一下子团结起来,去干一番惊

天动地的大事业,可以说,这就是穆罕默德的功劳。不到一百年,他们把整个小

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非洲北部沿海地区和西班牙都踏在自己的铁蹄之

下了。至18世纪末,穆斯林就开始对欧洲的安全构成了长久的威胁。在极短时间

内,一个民族就取得了如此成就,这个民族一定拥有超人的体魄和非凡的智慧。

据那些同穆斯林打过交道的人(包括拿破仑,虽然他对女人谈不出品味,却对优

秀的军人慧眼独具)说,阿拉伯人是一个可怕的敌手,凶猛的军人。阿拉伯民族

具有超凡的智慧,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大学就足以

证明。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败凋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无法知晓。假

如在此高谈阔论地理因素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倒也容易,那么,沙漠民族永远是伟

大的征服者,是世界的霸主这个结论也能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但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沙漠民族一直默默无闻,许多山地民族也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还有许

多山地民族一直无所事事,蹉跎岁月,从未洗脱过醉鬼的臭名。要从所有民族的

成功与失败中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来,这一点我实在无法做到。但是,历史常常

会出现重复。穆斯林因18世纪中叶的宗教改革运动(18—19世纪阿拉伯半岛的伊

斯兰宗教与政治运动,倡起人是瓦哈比,1703—1792———译者注)而摆脱了一

切繁复的礼仪与盲目的崇拜,他们的生活因瓦哈比提倡的生活方式而变得简朴。

也许这次改头换面又会使阿拉伯人再一次踏上征战之途。如果欧洲仍然因内战而

耗费了自身的精力,这些穆斯林就会同1200年前一样,成为欧洲最危险的敌人。

硬汉是阿拉伯这个可怕的半岛专门出产。这些人总是威严地板着脸孔,从来不苟

言笑,从来不搞娱乐活动。阿拉伯人的生活需求本来就很简单,他们从不觉得自

己的生活之中缺少什么,所以,在任何金银钱财和物质享乐面前,他们都不会动

心。这样的民族永远是一个潜在而巨大的威胁,特别当他们有正当理由认为自己

遭受了伤害之时。白人至上的观点在阿拉伯、亚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这些

地方,无法像我们希望的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