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世界的人都蜂拥而来,学习他们优雅的礼仪,了解吃饭同进餐的区别。在法国

最后一个旧时代统治者被身首异处并扔进了巴黎墓地生石灰中的150 年后的今天,

全世界该穿什么?该怎样穿?还是由巴黎所引导。为欧洲和美洲提供了那些必不

可少的奢侈品(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简单的必需品)的工业都以法国为中心,

或依靠着法国,这为上百万的妇女提供了就业的机会。那些6 美元或10美元一瓶

(瓶子十分小,这是我们明智地对那些我们美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征税的结果)的

香水的源头就是里维埃拉那一望无际的花圃。后来,煤和铁在法国的土地上被发

现了。由于那些巨大的煤灰堆和矿渣堆,皮卡第和阿图瓦也就变得丑陋晦暗。但

在英国人试图阻止德国人进军巴黎的蒙斯战役中,这些垃圾山居然曾发挥过重要

的作用。洛林成了钢铁中心,中央高原也随之成了法国的钢铁基地。因为阿尔萨

斯能给法国提供更多的钢铁,世界大战一结束,法国人匆匆忙忙把它收了回来。

在过去被德国人管理的50年中,阿尔萨斯转向发展纺织工业。由于近年的发展,

现在从事工业生产的法国人占了25% ,现在,他们能骄傲地声称,他们的工业城

市从外表上看,和英美的工业城市无多大的差别,一样乏味讨厌,一样面目狰狞,

一样缺乏人性。



    /* 84 */第三部分: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几页文件决定了她的命运

(图)1



    现代比利时王国由三部分组成:北海沿岸佛兰德斯平原,东部阿登山脉以及

介于平原与山区之间的一片地势较低、煤铁丰富的高原。在比利时,默兹河流出

了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朝北方不远处的低地之国流去,进入了沼泽地带。列日、

沙勒罗瓦和蒙斯三个城市是煤铁矿藏的主要蕴藏地(大凡争取民主的伟大战争都

有一个奇怪的习惯———把那些煤、铁丰富的城市摆在报纸的头版),它们的煤

铁储量很丰富,即使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煤铁矿全部开采光了,比利时仍能在较

长的时期内向全球提供这两种现代社会的必需品。然而,比利时海峡沿岸都十分

浅,而且遍布了沙床和浅滩,情况非常复杂,所以,这个有幸拥有德国人常说的

“重工业”之国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良港。尽管比利时人在尼乌波特、奥斯

坦德和泽布吕赫挖出了人工港口,但安特卫普———比利时最重要的人工港口却

与北海相距40英里之遥,而斯海尔德河入海之前的最后30英里属于荷兰人。这一

切都极不合情理。从地理学上来说,这样的安排可能是“偶然的”,但在一个各

国命运依靠一些国家的代表在国际会议上用几页文件来决定的世界,这样的安排

又似乎是必然的。比利时就是一个由几次国际会议直接催生出来的国家。首先对

历史作一下了解,看看舒服地围坐在绿呢桌前的那些大人老爷们是如何乱点乾坤

的。高卢贝尔吉卡人(与英国、法国的最早居民同属一个民族)和一些日耳曼小

部落居住在罗马帝国的领地———高卢,但在强大的罗马主子面前,这些弱小的

民族不得不俯首称臣。古罗马人一路北上,跨过佛兰德斯平原,翻越阿登山脉,

一直跑到这片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带。后来的尼德兰王国就是在这片沼泽地带孕育

出来了。查理曼大帝时代,佛兰德斯变成了法兰克人的一个小行省(查理曼大帝,

742 —814 ,西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时间800 —814。法兰克国王,768 —814 —

——译者注)。公元843 年,根据倒霉的凡尔登条约,它又被并入了洛泰尔中央

王国。接着,它又被分割了,形成了若干个半独立的公爵领地、自治郡和主教辖

区。然后,又被中世纪最有才干的地产经纪商哈布斯堡家族据为己有。但是,哈

布斯堡家族到这里并非寻找铁煤的,而是寻求稳定的农业收成和快速积累的贸易

收入。所以,当时比利时东部(今天仍是最重要的地区)就被视为是一块蛮荒之

地。但佛兰德斯还是获取了发展自身潜力的所有机会,迄至14、15世纪,这里就

成了北欧最富饶的一个地区了。



    /* 85 */第三部分: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几页文件决定了她的命运

(图)2



    这主要得益于佛兰德斯优越的地理位置,那些中世纪的中型船只能够深入到

内陆;还得益于这片土地上早期统治者的非凡才干,他们对发展工业采取了积极

的鼓励措施,而不像当时别的封建领主,一心一意发展农业,极度鄙视资本主义,

就像教会鄙视放贷取息一样。因为这些政策的英明,根特、布鲁日、伊珀尔和康

布雷就逐渐地壮大、发展、繁荣了。而他们所做的,别国也一样能做到,只要这

些国家的当权者允许人民把他们应得的机会抓住。主要是由于地理和人为的综合

因素才造成了这些早期的资本主义工业中心的衰落,其中人为的因素更多一些。

北海海潮的变化是主要的地理影响,它使大量的泥沙意料不到地淤积在布鲁日港

和根特港,于是,陆地把这些港口完全淹没了。而工会(互助会)最先还是表现

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之源,可后来却逐渐蜕化成了目光如鼠的专制组织,它们的存

在似乎只是为了延缓和阻碍所有的工业活动。当这里的旧王朝覆亡之后,法国又

暂时把佛兰德斯兼并了。无人出来干涉这些事情。在当时的形势和两国代表的努

力下,佛兰德斯最终变成了一个安静的乡村:白色的农舍、可爱的小农场、美丽

的废墟,英国老妇人的情怀一定能够被这一切激发起来,画出最拙劣的水彩画。

但是,在老宅院中那些精心打磨的圆石之间,青青的野草仍然会冒出来,它们从

来没有停止生长。宗教改革运动的作用很重要。一段短暂而剧烈的动荡时期过去

之后,佛兰德斯还是把马丁。路德教派抛弃了,仍然变成了罗马教廷的忠实者。

而荷兰独立之后,就急急忙忙地把老对手的最后一个港口关闭了,这样,安特卫

普就与欧洲隔绝了,而比利时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休眠期,直至瓦特蒸汽机的巨

大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才想到了比利时丰富的自然资源。默兹河谷迅速地涌

进来了外国资本,只不过20年的光阴,比利时就成了欧洲的主要工业国之一。从

此以后,瓦隆人地区或者法语区(布鲁塞尔以西)就走向了繁荣。尽管它的人口

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2%,但它却是全比利时最富饶的地区。而佛兰芒人却变成了

半奴役的农民阶级,只能在厨房和马厩里才可能听到他们的语言,而绝对不允许

在文明家庭的客厅说佛兰芒话。



    /* 86 */第三部分: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几页文件决定了她的命运

(图)3



    人们认为国际会议能够把争端一次性地解决掉,让和平永驻人间(就像一百

多年前的凡尔赛会议),但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却又把事情进一步复杂化了。

1815年会议决定把比利时和荷兰合为一个王国,这样,在法国之北就能出现一股

强大的势力,而与法国相抗衡。而比利时人起来反对荷兰人,法国人(如人们期

望的那样)又冲过来帮比利时人。尽管联盟国家(总是稍迟一步)进行了干预,

但到1830年,这个奇特的政治联姻最终破产了。于是,人们推举科堡王室的王子、

维多利亚女王之叔(利奥波德叔叔是一个很认真的绅士,他对小侄女施加了很深

的影响)出任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1790—1865,原本是德意志萨克森-

科堡亲王。1816年与英国女王夏洛特成婚。不久,夏洛特死,又迎娶法国国王的

长公主路易丝-玛丽。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下,布鲁塞尔爆发了革命,1831年

7 月,国民议会推选他当国王。比利时国王,在位时间1831—1865。1839 年,比

利时的独立得到了国际的承认———译者注)。他那时刚刚把希腊人的类似邀请

谢绝,并对这样的选择无半点懊悔,因为比利时新王国最终还是获胜了,尽管荷

兰人把斯海尔德河河口弄去了,但安特卫普却再一次变成了西欧最重要的港口之

一。



    /* 87 */第三部分: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几页文件决定了她的命运

(图)4



    比利时接着被欧洲大国正式宣布为“中立国”,但是,对这种“请勿践踏草

坪”之类的纸上空谈,绝顶聪明的利奥波德二世(王朝开创者之子)不抱任何幻

想(利奥波德二世,1835—1909,担任国王时间为1865—1909。 执政期间对内依

靠工商业资产阶级,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把比利时变成了工业国;对外推行殖民

侵略,1876年组织“国际非洲协会”。后又以个人的名义霸占了刚果大片土地,

号称“刚果自由邦”。1908年把这个地区转让给了比利时政府,化作了比利时的

殖民地———译者注)。他努力想让比利时王国摆脱苟延残喘的三流小国地位,

那样才不再仰人鼻息,不再靠周边强国的施惠。当一个名叫亨利。斯坦利的绅士

从中非返回欧洲时,利奥波德二世盛情邀他来到布鲁塞尔,国际非洲协会就是他

们会谈的产物,而靠了这个协会,比利时变成了现代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强国之一。

因为地处北欧最富饶地区的中心,比利时占据的地理位置很优越,所以,它今日

所面临的是民族上的问题,而不再是经济上的问题。在基础教育、科学和文化发

展等方面,佛兰芒人,这个比利时第一大民族已迅速赶超了第二大民族———说

法语的瓦隆人。由于在王国独立之后,佛兰芒人就失去了应有的国家管理权,为

了争取政治上的权利,他们一直在斗争着。他们坚决要求佛兰芒语和法语一样享

有平等的地位。这个问题就说到这儿。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呢?我不明

白,我感到困惑。如同猫与狗一样,佛兰芒人和瓦隆人不能和平共处,可他们却

同宗同源,他们的共同历史将近有2000年之久。下面会说到瑞士人,德语、法语、

意大利语和列托-罗马语(一种奇怪的罗马方言,完整保留的只有恩加丁山区)

这四种语言他们都说,可他们却无什么根本矛盾,能够相安无事。民族矛盾总是

有根源的,但我坦白地承认,这已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



    /* 88 */第三部分: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卢森堡遭遇历史的捉弄(图)



    在讲述瑞士之前,我还要留点笔墨给一个有趣的独立的小公国,它就是卢森

堡(小城堡的意思)。如果不是在世界大战的最初几天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这

个小公国直至今日仍可能是无名小卒。当卢森堡还是比利时的天主教行省时,他

们的祖先就居住在这里了。在中世纪这个地区的首府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坚不

可摧”的城堡之一,因此,它一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卢森堡现有人口20万。

由于法国和普鲁士王国长期不和,两国曾为这块土地的归属权争吵不休,最后,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允许这块土地独立,作为一个小公国存在,荷兰王室被

指定为它的直接统治者,以补偿荷兰人丧失在德国人手里的土地。19世纪,卢森

堡公国又差点两度变成了德、法两国之间开战的借口。为了避免类似的麻烦再度

发生,这个大城堡同比利时一样最终主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正式宣布为“中立

国”。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人为了满足自己对领土的贪欲,但又不想冒险从法

国西部像“茶托”一样陡峭的险峻要塞攻进法国,就把这个中立条约撕毁了,这

样,他们就能够从法国东北部大平原长驱直入。直至1918年,卢森堡终于从德国

的铁蹄下解放了。即使在今天,这个小公国仍身处险境,因为有数量可观的铁矿

埋藏在它的土地下。



    /* 89 */第三部分:西班牙非洲与欧洲交锋之地四个语言不同的民族和睦相

处(图)1



    瑞士是由22个独立的小共和国(为了共商国事,这些小共和国的代表常常聚

集在首都伯尔尼)组成的,而一个名叫海尔维第的邋遢女人的形象常常在瑞士钱

币和瑞士邮票之上出现,所以,瑞士习惯上自称为海尔维第联邦。在世界大战期

间,这个国家大部分人(说德语的瑞士人占70% ,说法语的占20%,说意大利语

的占6 %,说列托-罗马语的占2 %)对德国多少带点倾向(尽管还是保持着绝

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