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条运河太窄,水太浅,大船是没有办法通行的。由于与土耳其(还有保

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单独或一起)开了一系列仗,希腊的疆域几乎扩张了一

倍。但是,在它的霸主美梦中,希腊又低估了土耳其人的战斗力;一半新领土又

丢失了。今天的希腊人同他们的祖先一样,随时准备开赴大海。那面蓝白相间的

希腊国旗(1821年希腊重新获得独立之时,开国国王采用了这种古巴伐利亚人使

用的颜色)在地中海上到处飘扬。甚至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中也能看见到它的身影。

不过,那些希腊船只以懒散和肮脏而闻名,可没有英国诗人济慈(英国浪漫主义

诗人,1795—1821。 著名作品有《夜莺颂》、《秋颂》等。他对19世纪以来的欧

洲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者注)所描写的希腊古瓶那样高雅优美。还要

补充说一句,希腊还盛产无花果、橄榄和无核小葡萄干,并出口到那些喜欢这些

美味的国家。如同她的人民所祈愿的那样,希腊能够重获往日的荣光吗?也许有

可能。马其顿人、罗马人、哥特人、汪达尔人、赫鲁利人、斯拉夫人曾先后侵扰

过这个国家,诺曼底人、拜占庭人、威尼斯人和那些罪行罄竹难书的十字军恶棍

曾占领过这个国家,并把它沦为他们自己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人几乎又把希腊

人赶尽杀绝,新移民差一点就把希腊人同化了,希腊人还被迫在土耳其人统治下

生活了整整400 年,在世界大战时,协约国又把希腊当做军队后勤供应基地和战

场———这个民族的苦难如此深重,要复兴真是难如上青天。尽管伟大的希望是

那样的渺茫,但是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把希望放弃掉。



    /* 55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地理造就的海上霸主或陆上强国(图)1



    从地质学上来说,意大利是一座巨大的废墟,是一片巍峨高原的残余。这个

高原呈方形,曾如同今天的西班牙的地形一样,后来渐渐下沉(经历上百万年的

漫长岁月,纵然是最坚硬的岩石也会有变化),直到最后在地中海的惊涛骇浪之

中消失了。如今,剩下的亚平宁山脉,原是古老的高原最东面的一个角,它从波

河流域一直延伸至靴尖的卡拉布里亚。而这片史前高原的遗迹有科西嘉岛、厄尔

巴岛、撒丁岛和西西里岛。这座远古高原上山峰的化身就是在第勒尼安海中随处

可见的小岛。当整个高原全部陷落进大海之中时,那一定是很悲壮而惨烈的局面。

不过,这是一场在2000万年前发生的悲剧,那时,地球正在最后一次火山大喷发

之中蒙难,火山灰的烟尘弥漫了整个世界,自然不会有哪一位人类成员能把当时

的情景描述出来。沧海化身为桑田,而一座大山的覆灭竟能给后来居住在亚平宁

半岛上的人带来始料不及的福趾,这又有谁能料想到呢?今天,这个国家有温和

的气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肥沃的土地,所有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注定了他们会

成为古代强国,以及重要的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和传播地区之一。希腊是一扇伸向

亚洲的巨掌,尼罗河流域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明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并把

它们传散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区域。但是,希腊人自身却同他们施恩泽福的欧洲大

陆来往较少。由于希腊与欧洲被整个巴尔干山脉的层峦叠嶂、千山万壑所隔绝,

所以,希腊这个国家就像一个孤岛,虽然同欧洲大陆骨肉相连,却无关痛痒。正

好相反,意大利却既能坐收三面环海的岛国优势之益,又能获得横跨北欧山地的

陆地优势之裨。这一点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了,而时不时地把意大利同西班牙和希

腊相提并论。西班牙和希腊确有许多相似之点。比利牛斯山脉和巴尔干山脉都是

一条不可逾越的障碍,横亘在南方与北方之间。而意大利的波河平原却就像一个

凸角,笔直地插进了欧洲的心脏地带。它最北的城市所处的纬度比日内瓦和里昂

还高,甚至于同波尔多(法国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译者注)和格勒诺布尔

(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译者注)相比,米兰和威尼斯的位置也更靠北一

些。而佛罗伦萨(无意识中把它当做了意大利的中心)几乎是与马赛同处于一条

纬线上。



    /* 56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地理造就的海上霸主或陆上强国(图)2



    另外,尽管阿尔卑斯山比比利牛斯山脉和巴尔干山脉高很多,但它的走向却

提供了一条比较便捷的南北交通通道。莱茵河和罗讷河与意大利北部边境线几乎

是平行的,它们横穿阿尔卑斯山而去,而那些注入这两条大河的山谷溪流与主河

道正好垂直,于是通向波河平原的便利捷径就这样形成了。而第一批证实这条捷

径存在的人就是汉尼拔(迦太基人,公元前247 一前183 或182。最伟大的古军事

统帅之一———译者注)和他的大象马戏团,只不过,他们的来临沉重地打击了

从不多疑的罗马人。依靠这样的地利,意大利就能够发挥它的双重职能:它主宰

着地中海世界,充当海上霸主;它统治并压迫着欧洲各国,充当陆上强国。直至

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地中海,直至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直至大西洋一跃成为商贸与

文化的枢纽,意大利昔日的优势才丧失了。由于煤、铁资源匮乏,它无法与西方

工业国一争高下。但是,在1200年的漫长岁月之中,即从公元前753 年罗马建城

直至公元4 世纪,易北河、多瑙河以南的每一寸欧洲大地都一直处在意大利人统

辖和管理之中。法律与秩序的观念是意大利人最先对那些从亚洲迁移而来的日耳

曼蛮族部落(现在,对炙手可热的东欧地区所有权,这些人正在拼命地争夺)讲

述的,并证明了同日耳曼野蛮人的那种居无定所、肮脏邋遢的游牧生活相比,意

大利人自己这种较为开化的生活要优越很远。当然,靠着对别国的横征暴敛,才

有了它的堆金积玉。不过,在征收苛捐杂税之时,它也把一部分用之于民,而这

些国家的命运从此得到了改变。即使在今日,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观念上,巴黎、

布加勒斯特、马德里或者特雷沃的居民与罗马人都有某种相似之处,一个比较细

心的人在参观这些地方时,一定会吃惊地看出这一点。而这些地方的商店招牌—

——他还会惊奇地发现———不论是法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还是葡萄牙

语,他都能看得懂。他很快就意识到:“哦,我现在身处古罗马帝国的旧殖民地。

如同今天的菲律宾在美国的卵翼之下,这个地方过去曾属于意大利。这里的第一

批房屋是意大利建筑师建造的,这里的第一条道路是意大利将军铺设的,这里的

第一部商业贸易法规甚至于都是由中央政府的语言———意大利语写就的。”对

这个国家所具有的地理优势———既归属于大海,又依附于大陆,他开始感慨万

千了。意大利靠幸运的地理位置而征服了全部的已知世界。但是,这个位置本身

就让它不可避免地背上了某种瑕疵。意大利这个文明古国,不仅拥有月光下的废

墟、橘树、曼陀林音乐会和个性鲜明的农夫,它同时还是一个“火山之国”,因

为火山喷发而闻名于世。意大利这个在火山喷发中而诞生的国家,而它时刻面临

着被“生身之母”扼死的危险。



    /* 57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地理造就的海上霸主或陆上强国(图)3



    在被恭敬地送进家族墓地之前,每一个年过古稀(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

为在意大利,笑声与礼貌已成为天性)的意大利人都曾亲身经历过至少三次地震,

其中一次大地震和两次小地震。仅仅在1905—1907年之间,地震仪(最可靠的仪

器,所有的仪器都能像它那样精确就好了)报告的地震就有300 次之多。1908年,

地震摧毁了整个墨西哥。这里有一些重要的资料(几个数字的说服力往往比数页

的文字更大),就是有关卡普里岛对面的伊斯基亚岛的地震记录:1228年,1302

年,1762年,1796年,1805年,1812年,1827年,1828年,1834年,1841年,1851

年,1852年,1863年,1864年,1867年,1874年,1875年,1880年,1881年,1883

年,等等,这些就是伊斯基亚岛发生过地震的年份。火山喷发了千百万年,厚厚

的凝灰岩逐渐将意大利广袤的大地覆盖起来了。凝灰岩是一种软质岩石,它是由

在火山喷发时从火山口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所构成的。由于这种火山凝灰岩层的渗

透性极强,所以它对整个半岛山形地貌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至少有4000

平方英里的土地为火山凝灰岩覆盖着,包括罗马城那7 座小山,它们正是由硬结

的火山灰堆积而成的。人类历史产生之前的火山喷发还演绎出了其他的地质构造,

这使意大利的土壤层十分脆弱。亚平宁山脉纵贯整个半岛,并把这个半岛一分为

二,而它大部分是由石灰岩构成的。这种石灰岩极易滑动、下陷,覆盖在年代更

久远的比较坚硬的岩层之上。对这个方面,古意大利人十分清楚,所以,即使没

有火山喷发,他们也会每隔20年就把地界勘察一下,把全国每一块大地产的石头

标记查看一下,看看那些标明每个人财产范围的标记是不是仍呆在原地。而对今

天的意大利人来说,每逢道路断裂,铁路变形,或绿色山坡上的一个可爱的村庄

翻滚而下时,他们就认识到土地又在移动了(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认识了这

个过程)。有那么多的意大利村庄高踞在山顶上,当你访问这个国家时,你一定

会惊诧不已的。为了安全,古意大利人才避居“鹰巢”。这是一个通常的解释。

其实,这还只是一个次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为了避免为滑坡所毁的惨剧的

发生,所以他们才远离山谷的水井和山下的交通要道,栖住在那很不舒适的山顶

上。古老的地质岩层往往在山顶上暴露于外,那是十分坚固的地表,能为意大利

人提供永久的居所。而山坡上的石灰岩地表是松软的,就像流沙一样是不安全的。

所以,那些山村远看美丽如画,你一旦住进去就会感到很不舒适。



    /* 58 */第二部分:地球有四季地理造就的海上霸主或陆上强国(图)4



    我们被这一切带进了对现代意大利的思索之中。意大利不同于希腊,它并未

江河日下。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这个国家正勇敢地迈向一个新目标。假如

它能持之以恒,它千年来因疏忽而造成的损失就会得到弥补,甚至于昔日的荣光

也会再现,重返世界强国之列也不是梦想。意大利在1870年重新取得了统一。一

旦意大利人把外国统治者赶回了阿尔卑斯山脉的那一边(那儿是侵略者的老家),

他们赢得了独立,那伟大而近乎绝望的奋斗历程———重整山河就开始了。他们

首先把注意力投放在整个半岛的鱼米之乡———波河流域。波河位于北纬45°附

近,它并不长,如果你翻过世界河流长度的一览表,你会发现,在欧洲,只有伏

尔加河才有资格名列世界前茅。尽管波河只有450 英里长,但波河盆地却不小,

有27000 平方英里大,既包括它的支流的发源地,也包括那些受惠于波河之地。

波河流域虽不及其他几条大河,但也有它的独特性。这条大河能通航的河段占了

全长的六分之五,同时,它还是一条三角洲面积扩大最快的大河。波河每年向前

推进200 英尺,三角洲的扩大面积为四分之三平方英里。年复一年,1000年之后,

这个三角洲就会延伸至对岸的伊斯特拉半岛,一条7 英里宽的堤坝会将它与亚得

里亚海隔开,出现一个内陆湖,把威尼斯包围起来。有一层几英尺厚的坚硬物质

覆盖在波河河床上,这是由于波河夹带了大量的沉积物入海,其中一部分沉积物

沉积到了河底。波河日益升高,以致洪水泛滥,势必祸及周边地区,为了防止这

种局面出现,从古罗马时代起,波河两岸的居民就开始筑坝围堤,时至今日这项

工程仍未间断。波河河面比其周围的平原高许多就是这个工程的结果。在一些村

庄,堤坝有30英尺之高,波河河面与房屋的屋顶齐高。波河流域也有一些著名之

地。很久很久以前(假如从地质学上来说,就是不久以前),意大利北部平原仍

然是亚得里亚海的一部分,阿尔卑斯山脉的峡谷———那些深受夏日游客青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