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中级幕僚。有的人喜欢发表言论,但能力一般,只是普通之辈,可以成为将帅的下级
幕僚。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识人、用人问题,这也是带兵的根本。诸葛亮在前面的文章中已不
止一次论述了这个主题,不过各篇侧重点不同而已。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把人分为三
种,主张把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引为“上宾”,而把只会花言巧语,哗众取宠的人引为
“下宾”。不过,这说起来容易,真正识人就难了,以诸葛亮这样精明的统帅,也错用
了只会夸夸其谈,死搬书本的马谡,导至街亭大败,连累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也只好行一
次险,唱了一回“空城计”,差点连命都保不住。看来,为将领兵之人,真得好好研读
诸葛亮的《知人性》一文,照他论述的那样,多方面考察人,彻底了解人的本性,从而
做到恰当用人。否则,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了!
  拓例
  毛遂自荐说楚王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几天工夫把个赵国的国都邯郸团团围住。赵王一面命令
将士坚守城池,一面派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救兵。平原君深感此次楚国之行,成败与赵国
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于是决定从数千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道去楚国求救,
并讨论合纵抗秦之策。
  平原君立刻在门客中挑选去楚的人,可是挑来挑去,选了又选,只挑选出19人,
还差一人,怎么也选不出来。
  这时,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找到平原君,自荐道:“将军此次挑选的人,听说还
少一个,我向将军推荐我自己,请您也带上我吧!”平原君看看,此人其貌不扬,个子
不高,一脸凶相。平原君根本不记得这个人,就问他:“你到我这多年了?”毛遂回答
说:“已三年。”平原君不大高兴地说:“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放在袋子里,它
的尖会刺破袋子露出来,可是你在我这呆了三年,我从没听说过你的情况,可见你是没
有什么才能,所以你还是不要去了。”毛遂看了看平原君,请求说:“我今天要求的正
是像锥子一样被放进袋子,如果早能这样,早就刺破袋子显露锋芒了!”平原君佩服毛
遂的胆量和口才,于是就决定把毛遂带上,也正好凑够了数。
  到了楚国,平原谷和楚王谈了整整一上午合纵抗秦的事,可楚王就是不肯出兵。毛
遂见事情如此不顺利有些不耐烦,他手按宝剑走到楚王面前慷慨陈词,楚王见毛遂持剑
站在自己面前,又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最后终于答应联合抗秦,派兵救赵。
  邯郸解围,赵国得救后,平原君赞扬毛遂说:“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
师。”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当为上宾。
后  应
  原文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光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
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冲矢石,争胜一
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译文
  如果能把危险的局面转换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还没有转变成复杂之前就预先做了
准备,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时就采取了应对措施,在军中设立了严明的刑罚但不
以动用刑为最终目的,这是用兵的上策,这样的首领是智者。与敌人交战,将士已布列
阵形,双方兵马交错,短兵相接,这时将帅如果能乘机以种种威势扩大自己的影响,使
敌军混乱以致失索,这算得上是用兵的能者。在战场上,将帅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
但只是逞一时之能,双方损失极大但不分胜负,这是用兵中的下策。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用兵的战略思想。全文把用兵的水平分为三等,主张以智用兵,讲
求谋定而后动,不打无把握的仗。掇对仅凭血气之勇,猛冲蛮撞,将其列为用兵的下等。
这确是军事大家的见解,而非一介武夫的主张。“诸葛一生唯谨慎”,所以他能百战百
胜,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也能转危为安。
  综观这四篇文章,诸葛亮详尽地论述了用兵的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道出了用兵的
真谛。这些论述是其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其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拓例
  狡兔三窟留后路
  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的家里,养了很多的食客。其中有个名叫冯谖的,没有
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来了很长时间也没引起孟尝君的注意。
  有一次,家里正赶上没人,孟尝君就派冯谖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地去收债。临走的时
候冯谖很有礼貌地问孟尝君是否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随便,你看着办吧,
你觉得应该带些什么回来就带些什么吧。”
  冯谖来到薛地,召集了所有的债户,把债契收上来,又当众把所有的债契烧掉,然
后对大家说:“孟尝君让我把你们的债全免啦,今后你们可以安居乐业,过好日子了!”
人们非常高兴,纷纷欢呼、磕头。
  冯谖回来,孟尝君问他带了什么回来?债收完了没有?冯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您说让我看着办,如果我觉得应该带
  些什么回来就带什么,我觉得最应该给您带回来的是‘德政’,所以我就给您带回
来个‘德’。因此我就把薛地的全部债契烧掉,债免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可一
想,木已成舟,也没说什么,就算了。
  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宰相的职务,他只好回到薛地。当地百姓听到这一消
息,扶老携幼到大路上欢迎他,孟尝君对百姓如此热烈地欢迎他,感到很奇怪。冯谖就
对他说:“这就是我给您带回‘德’的验证。”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真正体会到冯谖
的用意,非常感谢他。冯谖接着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保住性命,现在你只
不过才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安稳觉,万一齐王对你再有不利,还得有另外的
存身之处,因此我们还得再凿两个洞才行。”于是冯谖向孟尝君请求,让他到魏国去游
说。
  冯谖来到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名扬各国,您如果能请他到魏国来做您的宰相,
魏国定会国富民强。”魏王正好空着相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派人带着重金来聘请
孟尝君。冯谖临走时早就告诉过孟尝君这样做只是给齐王看,并不要接受聘请。所以魏
王连请了三次都被拒绝了。
  果然齐王听说魏国要请孟尝君做宰相,吓得连忙叫人带着黄金、彩车,用很隆重的
礼节把孟尝君请了回去,恢复了原职。
  齐王为了表示诚意,特意问孟尝君还需要什么。冯谖就偷偷告诉孟尝君说:“请求
齐王在薛地建立祠庙,再赐份先王留下的祭器,以保薛地的安全。”
  齐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祠庙建成那天,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已经挖
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睡觉了。”
便  利
  原文
  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
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遇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搏
前击后。
  译文
  在草木茂密的地区作战可以采用游击战略;有浓密的山林地带作战可以用突击的办
法,出敌不意;在平原作战没有任何隐蔽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壕堑战术;在敌众我寡
的情况下,我方应在黄昏时候攻击敌人;在我众敌寡的时候,则应在清晨向敌人进攻;
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兵力强盛,则应速战速决;如果隔岸对峙,又有风沙,视线不清,
就应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基本战术策略。详细说明在各种条件下宜于使用的战术,启发将领
按照客观条件灵活运用战术,而不可主观臆断瞎指挥。
  拓例
  主观臆断失街亭
  三国时,诸葛亮得报司马懿领兵二十万前来,立即布置镇守街亭,诸葛亮说:“这
是我军的咽喉要道,关系重大。如果失了街亭,我们大军就完了。”马谡自愿前去守卫,
诸葛亮告诫:“这里没有城郭,又没有险阻,防守非常困难。”马谡却说:“我自幼熟
读兵书,懂得兵法。难道连一个街亭都守不住吗?”
  马谡到达街亭,看了地势,就笑诸葛亮多心,料定魏兵不敢来,把诸葛亮的谆谆嘱
咐全抛到一边。王平要在五路总口当道下寨,他却要上土山屯军。王平说:“如果魏军
来围住怎么办?”马谡却大笑说:“你真是女子的见解!兵法说:‘居高临下,势如破
竹’。魏兵如来,我让他片甲不回!”王平又说:“我多次随丞相出征,每到一处,丞
相都尽心指教。我看这座山是个绝地。如果魏兵切断我军水道,我军就会不战自乱了。”
马谡说:“你不要乱说!孙子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魏兵断我水道,蜀兵岂不死
战?可以以一当百。我一向多读兵书,丞相还事事问计于我,你为什么拦阻我呢!”王
平又请求分兵在山下扎一个小寨,成为犄角之势,可以呼应。马谡连这也不答应,这时,
百姓成群结队逃来,说魏兵已到。王平要辞去,马谡才分兵五千让他去自己下寨。探路
回报,街亭有守军,司马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人!我不如他。”听说蜀军屯兵山上,
司马懿才放心。然后,亲自去察看,马谡还在山上大笑说:“他们如果要命,就不来围
山!”
  司马懿派人打听到是马谡守卫,就笑着说:“只有虚名,实际是个庸才!孔明用这
种人,怎么能不误事!”随后带大军把土山四面围住,蜀兵一见魏兵漫山遍野,十分严
整,全都丧胆,哪里还敢下山。马谡连连摇动红旗,蜀将谁敢去冲杀呀!马谡大怒,亲
自杀了二员将领,众军害怕,才奋力下山冲击魏兵;但哪里冲得动,蜀军又退回山上。
马谡这才知道事情不妙,让军士紧守寨口,等待外援。蜀兵被困一天,山上没有水,众
军吃不上饭,嚷到半夜,山南蜀兵就打开寨门,下山投降魏军去了。司马懿又命人沿山
放火,蜀军更是大乱。马谡一看守不住了,就驱赶残兵杀下山,往西逃跑了。
应  机
  原文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
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
非虑也。
  译文
  必胜的要诀及掌握情势变化以指挥调动部队的方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谁
又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呢?掌握时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离开山区,失去了
险峻的山势做依托,就是个孩子手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而小小的毒蜂只凭借自己一根
毒刺,就可使强壮的大汉不敢靠近,对敌人来说,让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无法预
料,是最好的制胜办法。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基本战术策略。侧重于论述捕捉战机。文章强调指出抓住战机的重
要,文章说,小孩抓住了战机,可以制服猛兽;小小的毒蜂,如出击得当,可以让壮士
大惊失色。文章特别强调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可收到意外的效果。
  拓例
  曹操北伐出奇兵
  东汉末年,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其中辽西的单于蹋顿势力最强。公元207
年,曹操亲自率兵讨伐,以稳定北疆。
  由于曹军人马众多,粮草无数,所以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省雄
县西北)。谋士郭嘉对此状况很焦急,便对曹操说:“兵贵神速。行军千里去打人家,
又带这么多的东西,是很难取胜的。如果敌人知道我们来了,必然会有所准备,不如留
下辎重,派出轻兵日夜兼程,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获胜。”曹操觉得郭嘉言之有
理,亲自点出数千精兵,轻装前进。在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数万骑兵相遇了。曹操登
上山头,见敌军虽人数众多,但队形不整,于是下令先锋张辽率领部队冲杀上去。将士
们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结果蹋顿军队大败,许多将领都死于乱刀之下。
揣  能
  原文
  古人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
也?士卒孰练也?军客孰整也?我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
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译文
  古代善于用兵的将领,往往能在掌握了敌我双方实力的虚实后就对双方交战的结果
有了基本的认识。将帅在预料胜负的结果时需要了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