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缔造中国富豪:盛大成功之谜-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死:背水一战与最后豪赌(2) 
  ● 空手套白狼的学问 
  现在每当听到有人说盛大能有今天,是因为运气好,拿到了好游戏,陈天桥就会露出一丝苦笑:“虽然2001年的时候市场上只有5~6种游戏,但刚开始,没有一个经销商认为这是个好游戏,他们觉得《传奇》赚不了钱。”甚至专门有人在网上搜集有关《传奇》不好的帖子,整理起来起名为《传奇烂的一百个理由》,到处乱贴。 
  陈天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传奇的公测。从5月下旬开始接触到6月底将近一个月的艰苦谈判,《传奇》的海外版权持有商Actoz公司同意和盛大成交。 
  7月14日,这是盛大历史上很值得纪念的日子,盛大和Actoz公司以一年30万美元的价格签约,合同有效期为2年,到2003年9月28日截止。合同中同时说明,除了版权运营费外,盛大每月上缴其收入的27%作为提成。 
  签约后的盛大基本上就没有钱了,这时候一方面要等着韩国人将游戏汉化,另一方面盛大需要为公测做准备,服务器、带宽、人员等一切需要钱的问题都堆到陈天桥面前。 
  现在在盛大做产品经理的丁聚岗提起那段日子还记忆犹新。他说,那段时间,大家都挺高兴的,觉得签了这个网络游戏之后,盛大就会有奔头了,不过老板那时候挺愁的,什么东西都问他要。王冬旭回忆说,签完约之后,公司的管理团队一下子就忙了起来,大年、海滨都开始跑起来,那时候公司的管理团队除了要解决服务器、带宽等大问题,还都参与到《传奇》的内测中,大家都跑来一起玩,为《传奇》挑毛病。 
  签完传奇陈天桥谈不上喜悦,因为未知的前途很难判断,虽然他很自信自身选择的项目。但此时最困扰他的是如何找来不用花钱的服务器、带宽等“稀缺资源”。越是在困境下,一个商人的天赋就越能显现出来。 
  陈天桥拿着和ACTOZ签下的合约,开始“空手套白狼”。“我找到浪潮、Dell等服务器厂商,告诉他们我们要运作这么大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三个月,然后拿着服务器的单子找到电信运营商说服务器都有了,我们肯定会需要很大的带宽……”就这样,陈天桥手头的钱让盛大撑过了两个月的游戏测试期。 
  有能力利用已有资源,并将其最大程度套现,是一种智慧的表现。陈在当时就是如此。有人说,当时盛大在空手套白狼,但实质看来,盛大只不过是为当时的浪潮、电信创造了一个预期收益。就算盛大是空手套白狼,但哪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不需要经过一个空手套白狼的阶段呢?空手而能套到狼,不是智慧又是什么呢! 
  市场经济的假设基础,就是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想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而结果是人们在利己的同时达到了利人的目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效益都达到最大化。说到钻空子,商人的天性就在于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利益化。有人将之归结为钻空子。有人钻空子不奇怪,如果眼见着空子在那里没有人去钻,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在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法运用上,富豪陈金义的手法与盛大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盛大是用诺言和前景制造预期收益,而陈金义则不折不扣的钻了政策的空子。当时陈金义有机会做一个蜂蜜加工厂。建一个蜂蜜加工厂需要30万元,但当时陈金义手头仅有3万元。他将这3万元存入银行,随后又利用这3万元做抵押,从银行贷出6万元,又用6万元做抵押,贷出12万元,如此一直到贷出办工厂所需30万元。蜂蜜加工厂办起来,陈金义的事业也逐渐走上正道。 
  ● 一切为传奇服务 
  从4月份开始,盛大就已经决定做一个游戏的运营商,再加上公司的资金已经消耗殆尽, 为了确保公司最后仅有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公司作出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员决定。裁员的过程寻找游戏以及和投资方的谈判同时进行的,可见,陈天桥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把自己的全部前途都孤注一掷地投在了网络游戏身上。 
  4月底,第一次裁员把品牌事业部全部裁掉; 
  5月底,第二次裁员把网络游戏开发部全部裁掉; 
  同时技术事业部和策划事业部也相应裁掉了一些人,但是这两个部门仍然保留。 
  经过“整容”后的盛大只剩下了为了网络游戏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的部门,精兵简政,裁员超过一半以上,之后还剩有20多人。 
  5~7月份,盛大上上下下都在紧张地测试游戏和为游戏服务做前期的保障工作。这个保障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最重要的内容: 
  ——组织上的保障。 盛大的组织架构形式就是在那次精兵简政之后基本定型并维持至今的。 
  ——技术上的保障,也就是以租代购建立服务器。这也是盛大当时的一着聪明棋,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当时盛大的家底已经只够发员工两个月的工资了,买几十万一台的服务器设备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成本高的问题外,还有因为没有经验,无法对游戏的用户数量作出估计。盛大就想到了一个以租代购的办法,他们和服务器厂商上海热线达成协议,先租用设备后付费用;租用了20几台服务器;之后,盛大又拿着设备到电信那去抵押运营。公司预计,半年内如果可以达到2万人在线,就能够把成本收回。   
第二死:背水一战与最后豪赌(3) 
  ——销售上的保障,卖游戏卡。 盛大走的也是网络游戏的产业市场营销的传统路线,寻找分销商,代卖游戏卡。他们找到了在大陆做硬件的育碧电脑(Ubisoft)合作。而当时,凭借着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育碧公司给盛大列出了合作分成33%的条件,并提出在所有的销售卡上打上“育碧”的字样,盛大同意了。 
  这些环节都基本疏通后,公司内部就开始积极地进入测试阶段,解决文字、技术和内部反馈,然后做外部测试,让更多人参与游戏做压力测试。 
  9月28日,《传奇》游戏开始正式运营。 
  ●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和中华网分手后,风险投资在一段时间很难拉来,而银行也不会为盛大这样的公司贷款,陈天桥所有的资本除了账面上这点现金外,其余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团队的执行力了,当然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这个运气不用多,只需要3~6个月的时间支撑到盛大的正式运营就行了。 
  当时的盛大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是在走钢丝绳。和韩国游戏公司的合作是第一次,能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游戏的汉化,每一个盛大人都相当怀疑,陈天桥虽然常常安慰别人说韩国公司肯定会如期完成,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 
  盛大外无资金援助,内无过夜之银,连给员工发工资,陈天桥都要细细地核算,掰着手指头过日子。更别提买服务器了,所以租用服务器、免费使用带宽也是无奈之举。但更主要的方面是,盛大当时对于自己代理的《传奇》游戏的在线人数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预期,到底能有多少人玩这个游戏,开通一个月后在线人数会有多少,陈天桥和他的团队都没有底。 
  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传奇》游戏,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保障等人员,都是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网络游戏,这对于盛大的挑战应该说是致命的。 
  在这个将近半年的过程中,是最考验盛大生死的关键时刻之一,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盛大的公开运营都不会如期完成;那时的陈天桥就好像是一个排雷兵,哪块出现问题,就急忙组织人员解决哪块。 
  留下的20多个盛大员工对于《传奇》和他的老板都充满了自信。我曾经问丁聚岗,你想过《传奇》的测试可能不会如期完成吗? 
  丁说:想过。 
  如果不能顺利的完成是不是会使盛大走入一个死胡同? 
  丁答:可能吧,因为当时公司也没有钱了,拖一个月就会把公司拖跨。不过我们当时真的没有想那么多。 
  为什么没有想那么多? 
  因为那是老板想的,我们当时对老板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说能完成我们就觉得能完成。 
  长着娃娃脸的许鹏当时是作为游戏的客户服务进入盛大的,那是2000年12月最开始许鹏是做“网络归谷”的在线客服,随着盛大转入网络游戏,许鹏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角色变换,就像他后来参与设计的《传奇世界》游戏里的人物一样,不断地开始新的未知的冒险。 
  “当时大家加班是常事,内测的时候碰到问题开会常常会开到一两点钟,有时候因为观点不同,争论得特别激烈,常常就吵起来,但就是这种互相信任拼命工作的努力,才使盛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传奇》的前期一切准备工作。”已经成为盛大产品运营中心副总监的许鹏,一边摆弄着他新潮的诺基亚手机,一边描述着盛大当年的创业历程。 
  盛大的行政总监费江舸在谈起当年的创业时仍然充满激动,平静的脸上也写满了你平常看不到的激情。 
  “你不知道当时的传奇准备工作我们做得有多细,举一个例子来说,传奇928工作的时候,我们开了很多会,确定了当天的每一个工作程序,几点几分谁做什么都有明确的分工,就像打仗一样,哪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而且连当时突发性失误都想好了,制定了一系列的备选方案,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就马上启动备选方案。” 
  据他说,当年这个工作流程图打印在纸上,人手一份,现在在公司的原始存档里仍然保留着一份,做为当时《传奇》游戏公测时的一个纪念。 
  也许,对于盛大来说,在传奇正式开始收费之前,资金、人员、协调、市场开拓等所有未知因素都会成为盛大死掉的一个理由,但正是凭着盛大所有员工的团结、信任与战斗精神,才预期完成了《传奇》所需要的前期所有工作,而这些踩在钢丝绳上的冒险,盛大还是颤颤悠悠地走过来,虽然危机重重,但却是有惊无险。   
第三死:不创新等于死(1) 
  2001年初,网易在纳斯达克最黯淡的时候,在风雨飘摇的网络寒冬里,丁磊无声无息地扎下心来,开始研发网络游戏。当时的网易好像随时都会被收购。在最困难的时候,丁磊选择了创新。IBM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利润急剧下滑,连续3年巨额亏损,很多人曾怀疑这个不可一世的蓝色巨人是否会彻底倒下。这个时候IBM的“教父”路易斯郭士纳出现了,他拯救IBM的策略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不断的创新。很多年后他在回忆录《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吐露了他改革IBM的心得。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意味着发展,意味着财富的增长。而对于正处于困境的企业家来说,创新则意味着摆脱困境,意味着超越已有的境界。2001年底的陈天桥恰好就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 内忧外患:不得已的销售渠道创新 
  和中国IT业的许多企业一样,盛大靠销售渠道的创新挖到了网络游戏业最大的一桶金子。“我们的渠道创新是被逼出来的。中止了与分销商育碧公司的合作之后,我们不得不自己开拓渠道。”陈天桥在两年后对某报记者说。 
  当2001年陈天桥开始选择做游戏时,国内的网络游戏市场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操作流程,即开发-运营-销售。而在这三者之间基本上是分开的,三方面是协作的主体。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网络游戏厂商的实力都非常小,一个公司根本无法同时完成这三个任务;第二个原因是多年的游戏软件销售基本上都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所以当时的网络游戏市场也基本上是采取了如此的模式。 
  同样盛大也选择了这种方式。《传奇》的开发是由韩国公司完成的,而盛大只负责运营,至于市场销售盛大则交给了育碧公司。育碧是一家享誉世界的游戏公司,而上海育碧多年来所负责的一直是游戏代理,多年的代理经验使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应该承认在双方合作的初期,育碧公司是非常支持和合作的,客观上也为盛大节约了人力与资源成本。如果没有后来的争执,双方可能会一直合作下去,盛大也不会想到独立去开发新的销售渠道。 
  《传奇》的火爆是盛大没有预料到的。从9月28日公测开始,在线人数就不断增长,丁聚岗回忆说,那时候每天都兴奋不已,每天都会看见在线人数在蹿升。11月28日,正式收费开始,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10万和40万大关。但在这时,育碧的销售却没有及时跟上。盛大当时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