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后的悠闲生活1_80章-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廉哼道:“你倒是想的清楚,只是人家指明了说至少是四品官员家里的嫡女,将来张家公子做官也好借力的。若是没这个条件,我早把美玉嫁过去了,哪里还便宜给元秋。”
  
  吴氏听了虽心有不甘却只得罢了,她心下不平仍恨恨骂道:“这张家也是古怪,守着一个侯爷家不借力,还要找什么媳妇的娘家借力,真真是眼皮子浅。”
  
  顾廉道:“你懂什么,侯爷府的老太君虽然是张家的,但是老太君等一过世,只怕张家遇事也不好和侯爷府张口了。更何况侯爷府的爵位是三代世袭,如今已是第三代了,张家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后路罢了。”
  
  吴氏听了这才明白,只是她忽的想起美玉来,顿时又慌了神,忙推顾廉哭道:“你说侯爷府只有三代世袭,那美玉嫁过去岂不是没了侯爷府媳妇的面子了。”
  
  顾廉被吴氏哭的不耐烦,推开她道:“以我的官职,能把美玉嫁去侯爷府已经是高攀了。纵使他们家不是侯爷府,但毕竟高官厚禄几辈子,家底是有的。你也不瞅瞅你那闺女,吃的和什么似的,人家侯爷府不嫌弃我们美玉已经不错了,你还挑三拣四。从明儿起,你好好看着美玉,再不许让她吃的太多,她必定还没正式定亲。我担心美玉再胖下去,只怕侯爷府的庶子也不要她了。”
  
  吴氏忙说:“哪里是我让她吃,还不是老太太成日里换着样的送吃的给她。她又三五不时的病上一场,再不吃些怕是身上更不好了。”
  
  顾廉想起自家女儿就觉得心烦,遂卷起被子盖住头上,也不理吴氏,兀自睡去。两口子一觉睡到天色大亮才醒来,吴氏这才着了忙,忙推了顾廉起来:“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赶紧梳洗了去衙门。”
  
  顾廉一个晚上统共也没睡两个时辰,此时睡的香甜哪里还肯起床,一把抓过被子掩住耳朵说道:“大哥归家,我和衙门请了假了,你自上房给老太太请安,不必管我。”
  
  吴氏眼见着都过了早饭时分,也不敢再拖,慌慌张张的梳洗打扮了,就扶着小丫头一路去了上房。
  
  老太太在李氏、孙氏的伺候下用完了早饭,见桌上的汤饭还剩下大半,便对李氏说:“你俩也崩回去吃了,就把这剩的端外屋去吃,吃好了进来陪我说话,省的来回折腾倒耽误事。”
  
  李氏和孙氏听了只得依了,丫鬟们把饭餐摆到外面屋子,李氏喝了半碗粥,吃了一个蛋饼,就撂下筷子不吃了。采雪捧了水来漱了口,用帕子轻轻挡着吐到痰盂里,这才端起吃的茶吃了两口。
  
  孙氏看着李氏行为举止自有大家风范,便面上堆笑说:“大家子出来的就与我们是不同的,三太太总自诩,是大家闺秀出身,可她每每漱口也不知拿帕子挡着,当着长辈的面就那么直接吐出来,我看了都恶心的不行。不过是仗着老太太疼她,什么规矩都不懂了。大嫂如今回来了,定要好好管管她。”
  
  李氏笑道:“有老太太在呢,我哪里管的到她?”
  
  孙氏忙说:“不是有句话叫:长嫂如母吗?大嫂怎么就管不得?”
  
  李氏吃了口茶方说:“快收了这话罢,别叫人听见。老太太还在呢,我哪里敢充什么大头?让人知道了反而说我没规矩了。”
  
  孙氏讪笑了两声,小声支吾着:“我这不没怎么读过书嘛?那句话还是小时候听人家说的。”
  
  老太太在屋里面听到外面约莫有些说话声,便扬起声音问道:“你们俩可吃完了?吃完了就进来罢。”
  
  李氏听了忙放下茶盏,和孙氏一起进了屋。正巧吴氏也打外面进来,率先到了老太太跟前给老太太请了安。
  
  老太太撇了吴氏两眼,才冷哼道:“都什么时辰了才过来?睡到比婆婆还晚还有脸站在我跟前?”
  
  吴氏忙笑着上前跪坐在老太太前面脚踏上,两手勤快的给老太太捶腿:“老太太还不知道我,每日都不到五更就起来的。今儿还不是因为我们爷儿,昨个陪大哥去应酬,喝的醉醺醺的回来的,折腾了一个晚上,直到天亮才勉强睡着。我想着他要去衙门的事,怕他睡实了丫鬟们不敢叫,只好自己在那守着。结果叫了好几气,他方和我说今儿请假了,不用去衙门,我这才赶紧出门。刚才来的路上又碰到管家,他把要给大嫂那送去的粗使婆子都送过来了,我瞧了一遍,觉得还成,叫她们都到大嫂院子去候着了,等大嫂回去的时候瞧瞧,若是有哪个相不中,就使人告诉我,我给大嫂调换。”
  
  李氏笑道:“不过是粗使婆子罢了,哪里还用去看?弟妹派过去必定都是能干的,我最是放心呢。”
  
  老太太听了也笑了一回:“虽然这么说,你还是回屋瞅瞅,好不好呢都叫人和你三弟妹说声。我这前阵子得了一块血燕,你正好带回去给你家秋丫头补补身子。”
  
  李氏忙摆手道:“这可使不得,还是老太太留着吃罢。她一个小孩子,身子又好,说了倒是浪费了。”
  
  老太太叫人把血燕取了出来,亲自递李氏手上:“我这还有呢,这个是个秋丫头的,你带回去就完了。另外山哥歇息好了就叫他跟明哥兄弟俩一起去上学,别耽误了功课。”
  
  李氏站着一一应了,直到老太太都叮嘱完了,才行了礼告退了。
  
  元秋在李氏屋里绣花,就听见院子里闹哄哄来了一群人,元秋心下奇怪,便放了绣架扶了织梦走出门去,只见管家带了十个婆子进了院子来。管家见元秋出来,忙笑着上前请了安。
  
  元秋摆了摆手,才指着这些婆子问管家道:“她们是做什么的?怎么闹哄哄的都往这送?”
  
  管家忙回道:“三姑娘不知,这是三太太叫我送来给大太太浆洗、扫撒上的粗使婆子。昨儿和大太太打过招呼的。”
  
  元秋笑着说:“既这么着,就叫她们在这罢,你也好回去回话。”
  
  管家讪笑了一下,才行了礼退了出去。
  
  元秋扫了眼那些婆子,只见其中有几个东瞄细看眼神闪烁的,元秋又细细瞧了她们的手,见多半还都比较细发,不像干过粗活的人。元秋单把那几个指了出来,叫织梦把屋里大小丫鬟的衣服捧出来,让她们拿到后面下人院子去洗,又把剩下几个打发去院子外面站着。
  
  织梦扶了元秋进了屋子,翠莺早在屋里瞧见了刚才的一幕,笑着奉承元秋道:“姑娘眼睛最是管用的。”元秋笑着点了翠莺两下,才嘱咐她们道:“一会好生嘱咐你采雪姐姐,这些婆子只叫她们浆洗丫鬟小子的衣裳,若是有事情要回,也要人传话进来,概不许她们进主子院子。若有偷奸耍滑,乱嚼舌根的,直接叫人先打几板子再说。”
  
  李氏从门外进来正好听见元秋一番话,登时便笑道:“我这姑娘越发能耐了。”



元秋福薄? 。。。


  元秋见李氏回来,忙起身上前去扶李氏,嘴里笑道:“母亲怎么这会子才回来?我叫碧儿给您温着燕窝粥呢,这会子正好盛上一碗来吃。”元秋说着就要出去捧粥,李氏忙拉了她回来笑道:“你也坐下罢,我刚才在老太太那里吃过了。”
  
  元秋笑道:“老太太那里有什么好吃的?”
  
  李氏道:“不过是梗米粥罢了,因是给老太太熬的,所以比较软烂。只是配粥的小菜都是些鸡丝鸭丝什么的,一大早上就油腻腻的,我也不耐烦吃。倒是那蛋饼做的还可以,就着稀饭吃了一个蛋饼,倒也饱了。倒是你,可吃早饭了?还不赶紧叫碧儿服侍你吃早饭。”
  
  碧儿听了忙提了一个食盒进来,打开盖子从食盒里端了一碗燕窝粥并几样小菜出来,元秋将沏的一壶茶倒了一碗给了李氏,自己坐在桌边就着小菜吃粥。李氏吃了两口茶,想起泉哥和妞妞来,便叫人把他二人带来。
  
  元秋笑道:“母亲怎么忘记了?父亲昨日不是说泉哥、妞妞如今也五岁了,也要跟着认真读书才是。今个一早他们两个就跟着哥哥上学里去了。”
  
  李氏这才想了起来,拍着额头笑道:“我倒把这事给混忘过去了,虽说现在不用管家,但每日在老太太跟前立规矩,倒比在家里时候还累。”
  
  元秋吃了小半碗粥,漱了口,便叫小丫鬟把东西都撤了下去。她刚洗了手,就听见李氏说了这话,便走到李氏身后帮她敲着肩膀,嘴里说道:“往日我们在家里,不过是日常那些事情罢了,虽然杂事多些,但索性都有旧例在,倒也累不到哪里去。如今回家来,老太太是个爱挑剔好面子的,两个婶子又是极精明的,母亲既要让老的挑不出毛病来,又要处好妯娌间的关系,可不是比在家里要累些?”
  
  李氏听了点头笑道:“你是个明白的,老太太以往素来是不喜我们一家的,如今因你许了好人家,老太太倒不知道把我们怎么办了。只是我嘱咐你一点,她虽现在疼着你,你却也别真到她跟前撒娇去。我怕赶明过了几日,你三婶在老太太跟前嚼些舌根,老太太换了想头,又该拿你出气了。”
  
  元秋听了不禁讶然,李氏拉了元秋到自己跟前坐了,小声说道:“当年你父亲升了官,刚传出风声说放了外任的时候,老太太心里也欢喜,说你父亲是儿子辈最会做官的,好生疼了你父亲几日。结果也不知道你三叔三婶在老太太跟前说了什么,老太太转眼就又嫌弃你父亲起来,又去疼你三叔去了。”
  
  元秋笑道:“按理我本不该说:老太太却是有些糊涂,只知道疼爱三叔三婶一家子。我回家才几日,留心看三婶管家,倒是事事有不足、处处有疏漏,像三婶这样大手大脚却又不知道拘束下人,不知道被多少人钻了空子去。怪不得老太太总念叨家里紧张,这些年也不知道让他们败了多少银两去。”
  
  李氏点头道:“老太太之前必是不希望我来管家的,只是如今有了你这档子事,她倒拿不定主意了。我想你三婶也不是轻易肯把管家权交出来的,指不定会去老太太那吹什么风呢。”
  
  元秋笑道:“这样正好,母亲毕竟十来年没在家里,这宅子里的人多半都不认识。母亲正好趁机先熟悉熟悉各人的秉性,冷眼旁观一阵子才好。”
  
  李氏闻言慢慢的点了点头,母女两个说着话,就有人进来回话道:“内阁学士李大人家叫人送东西过来给夫人。”
  
  李氏听了便知道是自己娘家派人来了,忙和元秋换了衣裳,叫人将李府派来的人厅里先去坐了。元秋从小生在浙江,却是没见过外祖母家的人,忙扶着李氏走了出来。厅里坐着一二等仆妇样打扮婆子,见了李氏忙起身请安道:“姑奶奶好。”见李氏点了头,又起身给元秋行了礼。
  
  李氏定睛看那几个婆子,发现这几个不仅是李老太太跟前伺候了几十年的人,有两个更是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登时不禁滴下泪来。
  
  那几个婆子见李氏哭了,也都哽咽起来,元秋忙劝了李氏好些话,李氏方才好些,强打起笑容说道:“好些年没见妈妈们,倒是我失态了。”
  
  那婆子们有一个是李老太太的陪嫁郭嬷嬷,最是有脸面的,听见李氏说这话,忙开口笑道:“那日姑奶奶打发人送帖子回府,老太太看了知道姑奶奶回来了,高兴的不知怎么好了,最后还是痛哭了几场方才好些,恨不得马上相见,只是不能。这几日更是每天把姑奶奶挂在嘴上说上一两次才罢,老太太估摸着姑奶奶这几日在家也收拾妥当了,这才叫我们过来瞧瞧,看可缺些什么吃的用的,不方便叫人寻的,都告诉了我们去,好叫人回府去取。再者让来问问,看姑奶奶哪日有空,好带表少爷、表小姐们去府里坐坐,也好让老太太瞧瞧外孙们。”
  
  李氏听了不禁又抹起眼泪来,元秋在旁边见了,只得替李氏回道:“昨儿回过老太太了,说明日就可以去外祖家,今日本打算叫人送话过去,可巧嬷嬷们就来了。”
  
  李氏拿着帕子把泪水拭了,才拉着元秋和众人笑道:“这是我大闺女,小名唤作元秋。”
  
  郭嬷嬷忙笑道:“成日里听老太太提,说姑奶奶家有个小姐,聪明的和什么似的,长的又好。家里人听了都想见见呢。”元秋在旁边行了一礼,才又站在李氏身后。
  
  郭嬷嬷又问了李氏这几年在杭州的生活,李氏又打听了下家里,两人倒说了有半个时辰,眼瞅见快到晌午时分了,郭嬷嬷才起身告退。李氏本想留饭,奈何郭嬷嬷怕给李氏惹来不自在,只说家里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