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激荡三十年-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4年被称为 “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海尔、联想、万科、四通、科龙、健力宝均创建于1984年。对于商业研究者来说,20年是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年份。1982年,年轻的麦肯锡顾问汤姆?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出版了改变当代管理潮流的《追求卓越》,其研究方法便是以20年间成长性最好的43家美国企业作为基本分析样本,从而归结出了卓越公司的八大属性。不过,当人们把目光投注到这些名声显赫的“中国20年公司”的时候,看到的事实却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身陷于成长的突围期,成长路径的惯性让这些一度十分成功而自负的公司开始陷入集体徘徊。

  四通曾是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而此时的却已经找不到“主营业务”。过去几年里,它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碰巧”拥有一个叫王志东的天才员工,并投资创建了新浪网。在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的一年时间里,作为新浪大股东的四通电子先后15次在纳斯达克套现,共获得1。47亿美元,这成为四通最重要的盈利点。2003年12月,总裁段永基出人意料地宣布四通出资11。7亿港币收购史玉柱的“脑白金”业务,今后四通发展的两大产业是网络文化和保健品。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段永基在发布收购新闻的时候,竟直言“脑白金什么都不是” 。他说,“脑白金就其技术含量来说,什么都不是。但是,就这么个东西他能卖得这么好,而且持续6年,现在还在持续增长。真的白金卖出白金价,不是本事;而把不是白金的东西卖出了白金价,那才是真功夫。”当大学教授出身的段永基与曾经被视为“中国青年楷模”的史先生为了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商品举杯相庆的时候,全中国的消费者咬有远远地默视无言。

  广东的科龙和健力宝,无疑是过去20年里中国最优秀的家电和饮料公司,可是现在它们正身陷乱世。创业者潘宁和李经纬都已经先后离职,前者出洋做了寓公,后者躺在广州医院里待罪“双规”。通过暧昧手段得手这两家企业的顾雏军和张海显然无法掌控这两艘大船,就在这年,顾雏军突然遭遇“郎顾之争”,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年轻的张海则一改李经纬主攻城镇市场的策略,转而主打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健力宝陷入无比凶险的营销困境。在今后的一年里,顾、张将相继黯然出局,科龙、健力宝最终落得被廉价出售的悲惨下场。

  在20年公司中,青岛的海尔与北京的联想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两家,张瑞敏和柳传志是过去年里成就最大、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两位企业领袖。在很多时候,这两家企业的前途被视为中国公司成长的风向标。让人吃惊的是,在创业20年的光荣时刻到来的时候,它们好像都处在一个艰难的抉择关口。

  海尔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家企业的命运转折其实是在1997年前后,在此前的民族企业振兴浪潮中,海尔被寄予厚望。它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冲刺“世界500强”的6名“国家级种子选手”之一,张瑞敏也颇以此自许。然而,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原定的扶强战略突然转向,家电产业不再成为国家政策倾斜的重点领域,海尔的财团化扩张道路中断,“500强梦想”陡然变得艰难起来——事实上,联想、长虹等公司日后的成长路径的衍变均与此相似。一向激情四射的张瑞敏变得沉默起来。在过去的六七年里,他一直在坚定地做着两大工作,一是海尔产权的清晰化改造,二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前一项只做不说,后一项鸣鼓而进。张瑞敏认为,“在加入WTO以后,对中国企业来讲,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从海尔公布的数据看,它确实是最为积极地实施海外投资的中国家电企业。到2002年底,海尔在菲律宾、伊朗和美国等地建立了13个工厂,海外营业额达10亿美元。在国际信息公司欧睿(Euromonitor)发布的全球家电排行榜上,海尔在白色家电制造商中跃居全球第五,海尔冰箱的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不过,它的国际化战略及实际成效,还是受到了舆论的质疑。2002年3月,美国《商业周刊》刊文《质疑海尔》。该文称,“海尔的一些海外投资并不明智,得不偿失,并且因为公司广泛进入如金融、个人电脑等产业而分散了主业注意力。此外,据说海尔因为大肆扩张而负债累累。但由于其董事会守口如瓶,从不谈及债务问题,所以具体负债情况如何,不得而知。那么赢利情况如何呢?公司说所有的部门(分公司)都是赢利的,但没有透露细节。北京的一位美国零售顾问说:海尔是个谜。”这篇报道被发行量很大的《南方周末》转载。7月,国内另一份很有影响力的政经杂志《南风窗》刊长篇报道《六问海尔》,对海尔全球营业额的真实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合法性、产能扩张战略的风险以及海尔的企业文化等都提出了尖锐的质疑,这是光环绕体的海尔自创建以来所受到的最严厉的舆论攻击。此后,几乎国内重要的财经媒体都刊发了对海尔颇为不利的报道,甚至还出现了以曝光海尔为主题的财经图书。对这些迎面袭来的批评风暴,出人预料的是,善思敏辩的张瑞敏无一进行辩护,保持了难堪的沉默,惟有与他相熟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在一篇随笔中为他缓颊,刘东华用一种不无解嘲的口吻说,“难道张瑞敏会比我们傻?”2004今年,刚刚从质疑迷雾中走出来的张瑞敏再遭负面新闻包围,一直以来低调运作的海尔产权改革又被郎咸平劈头盖脸地一阵痛批。张瑞敏再一次视而不见,表现出强大的隐忍力。

  12月26日,是海尔创业20周年的纪念日,公司文化部门原本拟定的构想恢宏的庆典盛会被悄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研讨会。在发言中,张瑞敏第一次对几年来的质疑给出了回应。他说,“如果没有来自方方面面对海尔的质疑甚至个别的恶意中伤,就没有今天思考更加冷静、思维更加缜密、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可以更加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海尔,我认为这是好事。这些质疑不管对错,对海尔都是一种提醒,我们会更好地思索这些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片赞扬声中企业不可能很好地生存。”

  会后,心潮难平的张瑞敏决定送给自己一个礼物。自1998年起,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一幅书法,那是他讲过的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日日端视,如同面壁。今天,他又让人买来一艘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模型,摆放在办公桌的正前方。他说,“我要一抬头就看到它。”①这一年前后的张瑞敏一直表现出深重的危机感。2005年11月,他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在评价未来的家电业动向时,他脱口而出说,“看结果就行了,真正能够在中国站住脚的是外国企业。中国所有的企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他还叹息说,“随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现在在国外有了三十多个生产基地,但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原来很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好用了。” 

  “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就在海尔召开研讨会的半个多月前,12月8日凌晨,在位于北京海淀区创业路上的联想大厦三楼圆形会议室里,整夜未眠的柳传志忧心忡忡地迸出这句话。几个小时后,联想集团在五洲大酒店发布新闻:用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全球IT业震惊。①联想与IBM的此次购并交易价格最终确定为17。5亿美元。PC:personal puter的缩写,泛指个人电脑。

  在过去的几年里,联想经历了分拆交棒、进军互联网以及回归PC的曲折历程。比海尔、科龙等“同期生”幸运的是,柳传志很有远见地早早解决了联想的产权问题,所以,他不必像张瑞敏那样两线作战。更幸运的是,柳传志还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2000年5月,在联想的新财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亲手将绣有“联想电脑公司”和“联想神州数码公司”的两面大旗交到了杨元庆和郭为手中。这两人是他培育了十多年的爱将。杨元庆是销售奇才,联想电脑在中国市场击败众多国内外同业的战役均由他发动指挥,这是一位敏捷而又内敛,有时候还略带腼腆的年轻人。郭为则一直是联想集团的行政长才,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便出自他的创意。在柳传志的主导下,联想一分为二,杨元庆分得联想的名号和最重要的PC业务,其中包括90%的财产、80%的员工和业务收入,郭为的神州数码则分走IT服务业务。2001年4月20日,在又一次的誓师大会上,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了一块刻着四个镏金大字“联想未来”的牌匾,正式就任联想集团总裁一职。

  少帅登台,自然万象更新。在上任的第一天,杨元庆就在胸前别了一个小牌子“请叫我元庆”,清新之风吹拂联想。他迅速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提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三大战略转型。联想将实现营业额50%的递增,到2003年达到600亿元人民币,10年后,20%~30%的收入将来自国际市场。杨元庆宣布全面进军互联网产业,相继以3亿元收购财经网站赢时通40%的股份,出资5000万元创办新东方教育在线,创建大型门户网站FM365,此外还与美国在线 。时代华纳成立合资公司,与有“小超人”之称的香港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动力合作开发宽带电脑。杨元庆豪气千云地宣告,“联想将全面转型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然而,这个看上去前途远大的战略很快陷入泥潭。就在FM365创办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开始狂跌,杨元庆赶上了一个凄冷的寒冬。其后几年,网络泡沫破灭,联想在互联网产业的数亿元投入全数打了水漂。投资上亿元的FM365和新东方教育在线都被迫关闭,花3亿元买回的赢时通股值缩水90%,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和李泽楷合作的项目均不了了之。2004年3月,联想互联网部门实施大面积裁员,一篇由联想员工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日记体网文《联想不是我的家》被广泛传播。这篇日记写道:“今天就是面谈日。在B座一层的两个小会议室。进去的人,领导首先肯定他过去的成绩,然后解释战略裁员的意思,然后告知支付的补偿金数额,然后递上所有已经办好的材料,然后让他在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上签字。平均每个人20分钟。被裁的员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在面谈之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公司。”“裁员风波”几乎把柳传志苦心经营多年的联想神话一击而碎,8月,杨元庆自降薪金一半以示自责。

  从未尝过败绩的少帅一掌大印就蒙羞惨败,这让联想的发展战略和接班人计划广受诟病,有的人甚至又将冷却多年的“柳倪之争”拿出来再做评点。在敏感的动荡时刻,柳传志顶住压力,力挺爱将,认为“杨元庆的失败是可以接受的”。杨元庆亦表现得十分坚强,他对记者说:“一个冬天的洗礼,让自己除掉这样的浮躁,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收获。”柳、杨反思,决定“痛做减法,全面淡出IT服务、网络、软件领域,重新聚集力量于PC。”此刻,联想PC业务也处在滑坡的危地,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30%下滑到24%。重回PC,联想必须寻找到新的出击点。这时候,IBM突然找到联想,声称愿意出售它的PC业务。过去几年,在传奇CEO郭士纳的领导下,IBM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以制造为盈利来源的PC业务成了“鸡肋”。① IBM公司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经济学人》杂志甚至认为,“IBM的失败总是被视为美国的失败”。1993年,IBM亏损高达160亿美元,面临被拆分的危险,非IT业出身的郭士纳空降出任CEO。他保持了IBM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同时成功地让IBM实现向服务商的转型。9年间这家公司持续盈利,股价上涨了10倍,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郭士纳成为继韦尔奇之后全美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2003年,他写作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被引入中国,成为该年度最畅销的商业书之一(该书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03年,PC事业部亏损2。5亿美元。而对联想来说,购并可以一下子从全球第九大PC厂商跃升到第三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年收入规模由30亿美元膨胀到120亿美元,从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