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痞女辞官-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紧急,他们也容不得回营整顿,叫两个哨兵回去禀报,剩下的去拉着他们的车,抬上伤员找粮去了。只是不知隆亲王知道他们遭遇鞑靼主力之后,会做何感想,他带着人上西北,结果人家主力却跑到西边,之间的偏差可不止十里。
    方辙受了点伤,行动不便,傅遥叫他上车上养着,领军带队任务暂时交给陈尧。虽然在战场上陈尧表现不俗,但他不是军营的人,又没官职,难免有人不服,吵吵嚷嚷的,方辙虽没说话,那嘴都咧成柿子了。
    傅遥无奈,只能自己管辖这些人,她不是管不了,只是当腻了官,实在懒得操这干巴心。后来表面上是她在管,背地里却让杜平月和陈尧做决定,什么时候安营,走哪条路都是他们说了算。
    就这样走了五六天,终于到了运粮的中转站,如傅遥所料的一样,这里根本没半粒粮食,问了中转站的守官,据说已经好长时间朝廷没往这儿运粮了。
    傅遥气得破口大骂,这帮吃人饭不拉人屎,鼻涕哈拉甩一地的混蛋,不送粮食,叫朝廷的十几万喝西北风啊?
    现在到京城去运,一时哪儿来得及,只能先从附近的几省调粮。她是押粮官,自有朝廷的调令,叫人火速去周边调粮,只是去了一连几天一点回信都没有。
    后来派出去的人回来,都说府库里没粮,各州府官员还专门带着他们在里面看了看。果然是一粒都没有。还有的说,早在几天前州府就奉命把粮食运出来了,只是刚出陕西就被劫走了。如果只是一个府的也还罢了,几个府全这样,这明摆着不想叫人活了。
    这些天骂人骂得太多,这会儿倒一句都骂不出来,她就说李赟晟不会平白叫她来的。想必他早已叫人打听过。知道是这么个情况,才叫她来收拾烂摊子的吧。
    这小子又阴又坏,岁数不大。却满肚子算计。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不管用了,十几万张嘴等吃饭呢,这粮运不来也得运。只是出了这样的事。也不知赟启知道不知道,李赟晟不会不奏。他这个皇帝怕也是两难吧。
    事情都挤兑到她身上,只能自己想办法,忽然想起临走时易南风跟她说过,若是有一天实在找不到粮时就找他。他到底是有未卜先知之能,还是那时就知道了什么呢?
    让杜怀到京里送个信,求他筹备些粮草以解燃眉之急。然后挨个府的开始查,她到底要看看。是谁在这个节骨眼上扯国家后腿。
    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临近的淮安府,这里是商业交汇之地,交通要道,三教五流云集,是最好的寻访地。
    在苦哈哈的军营里住了几个月,早把肚子里的油水控干了,所以一到淮安,第一件事就是先到酒楼上大吃一顿,点上几个热菜,烫上一壶酒,美美的喝上几杯。
    一行的几个人也都是馋疯了,一个个跟饿嗝似地,几盘菜刚上来就见底了。尤其是傅小玉吃得那个香啊,差点把筷子都当鸡爪子啃了。
    傅遥甚觉丢脸,还得笑着跟人解释,“这孩子打小有毛病,不能看见吃的,要是不吃他难受。”
    别人是司空见惯了的,陈尧和方辙都掩嘴笑,傅小玉也不介意,只道:“军中伙食不好,整天跟喂兔子似地,好容易出来,还不叫人吃饭了?”
    傅遥笑道:“自然没关系,你吃,敞开了吃,丢人你爹是不怕的。”
    这么一说倒把傅小玉说骚了,立刻小口细嚼慢咽起来。
    吃过了饭,他们直接去了淮安府,这里的知府姓王,还算是个好官,官声不错,一听是查军粮被盗案的,忙带着他们走访了几处。
    军粮从平路一般是用车马运输,山地用人背马驮,最好能利用河道来运输粮秣。淮安府也在运河的河道上,粮食都是从河中运过来,
    淮安城本身物产不丰,存粮不多,朝廷征召,从扬州几地急调了一批粮食运往此处,数目虽不大,但对于现在的状况,绝对是雪中送炭了。可就是这批粮食,居然在水上被劫了……
    前些日子王知府接到奏报,说粮草不日运到,可是等了好几天也没有信,叫人去查,根本没人见过有运粮官船经过。他还以为粮草不来了,可就在两天前,突然河上飘出几具尸体,正是押粮的官兵,这才知道原来官船被劫了。
    官府也派人去查过,在沿途的航线让人下水打捞,看能不能找到沉船的痕迹,可是水下都翻遍了,别说沉船了,就是半只装粮的麻袋皮也没找到。
    因为这件事,淮安城里谣言滚滚,都说是鬼怪劫的官船,不然怎么会一点痕迹都没有?
    傅遥自然不相信鬼怪的,有易东风和杭州的事在先,想让逊国兵败,在后面趁机作乱的大有人在。这一次会不会又是那帮人所为吗?他们抢了粮草,又会藏到哪儿呢?
    在淮安城里寻了几天都没找到线索,仿佛真像人们所传的,是被鬼怪吞进了肚子。但真是鬼怪的话,放着人肉不吃,吃一艘破船干什么?
    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杜平月带来个消息,说是在运河沿岸,找到了一个渔家,说在出事当晚曾见过十几艘快艇出现在附近的水域。
    傅遥大喜,忙找那渔家过来问话。
    不一会儿杜平月带进一个黑脸的汉子,二十七八岁上下,长得很是壮实,手心虎口处磨满了老茧,一看就是打渔的。
    他一进来,就乖乖跪在地上磕头不止,“小的……李……三,回……爷的话。”
    小小渔家,平常少见官府,说话磕巴也在所难免。
    傅遥安抚了几句,道:“你说说,你都看见什么了?”
    李三不觉害怕,说话也顺溜了,“那晚我和婆娘吵了几句嘴,心情不好,所以打渔回去的晚,我收网准备回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划着小船正往回走,突然看见许多快船从眼前过去。我当时都看傻了,是谁这么有钱,有这么多船的?”
    傅遥道:“那是什么样的船?”
    “这片水域平时很少有那么多船的,尤其是那种快船,形状和普通船只不同,像梭子一样,划起来特别的快。因为造价高,平时很好有渔家会用。”
    “那船很贵?”
    “很贵啊,一艘船就要上百两,可不是咱们渔家置办的起的。运河上游倒是有不少人用这种船,但那都是运盐用的。盐商们都有钱,这样的船实在不算什么。”
    傅遥一惊,“你说什么?盐商?”
    “是盐商不假,不过也可能是运私盐的,总之都是帮有钱人就是了。”
    “除此之外,你还看见什么?”
    “那就没有,后来我回家了,跟婆娘认了错,她就让我上床睡觉了。”他说着尴尬一笑,其实是他在门口哀求了半天,好话说尽,婆娘才放进门的。所以天底下什么都能惹,就是千万别惹女人。
    傅遥看他那样子不像是在说谎,让杜怀给了点钱,打发他走了。
    渔户走后,她就陷入了沉思,脑子里不停转着他的话,盐商?运私盐?不会是这么巧吧?
    杜平月见她如此,不由道:“你可是想起什么?”
    傅遥吸了口气,“我是在杭州长大的,那种船见过不少,确实是运盐用的,不过都是私盐,盐枭们把盐绑在船底下,由船拖着航行,这样可以躲过官兵的追查。”
    “你的意思这和杭州的盐商有关吗?”
    “差不多吧。”不然怎么会那么巧,偏偏运盐的船从那里路过。怕是那些人把粮食依样画葫芦绑在船底下,这样才躲过别人的注意。又是深夜,若不是刚巧被李三瞧见,怕是谁也查不出原因的。
    能劫运粮船的,绝对不是一般的水匪,这些人武器精良,人数颇众,能悄无声息的完成人物,定是训练有素。可他们劫了粮草,船弄哪儿去了?还有那些粮食又到哪儿去了?
    想了一会儿,“依我看,那些粮食还没有上岸,因为一旦上岸,必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你的意思还在水上吗?”
    “或者……或者早就被人抛在某个河段的水底,或者在某条船上,被藏在某个偏僻的之地,或者水面上有个岛,而他们的据点就在岛上。”
    杜平月咧嘴,“你还真会想啊。”
    “会想不如会做,赶紧叫人在水上搜搜吧,扩大范围,不仅搜出事的水域,附近的地方尤其是偏僻之处都要搜到。”
    杜平月道:“我瞧着也不用叫王知府了,借几条船咱们自己去找吧。”
    傅遥一想也是,她带来这几千人正好做这件事,当即下令叫方辙带人去搜,无论如何要把所有地方都搜到了。
    王知府还算配合,连夜征调了四艘船,他也知道丢失军粮的事大,且是在他管辖范围内发生的,他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傅遥有什么命令他都遵从,还好心的非要跟着一起上船追查盗贼。(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鬼岛翻船

傅遥觉得他对环境熟悉,也就同意了。一大早他们上了船,分四个方向出发。这里是运河的下游,河道宽,水域大,查起来甚是费劲,所以让方辙带一队,陈尧带一队,杜怀带一队,剩下一队由她亲自指挥。王知府也在她这一队中。
    这位王知府名叫王明远,是圣德元年的进士,岁数有五十上下,却连一个妻室都没有,也没有孩子,淮安的人都说他是怪人,可是怪虽怪,性子却很好,也很是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主,老百姓背地里都称他是“王青天”,可见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
    上船前这位王知府就说应该在一起找,分散了不利于互相照应,还说要让她多带点人,若是出了事,他担待不起。傅遥没有理会他,现在时间紧急,最重要的是找到粮草,个人安危却是其次的。
    上了船,一路向西而行,坐在船上,王明远不时的点指水面,告诉她这是哪里,那是哪里,他似对这条河很多地方都熟悉,有多少分支,水流向哪里,都一清二楚。
    傅遥仔细听着,不时问上几句,赫然发现他真是博学多才,不仅懂河道,还懂水利、农耕,简直让人惊叹。
    傅小玉是第一次做这种船,他们上次到杭州走的是陆路,这回终于坐上船了,显得甚是开心,在船上一会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片刻不肯停歇。
    傅遥心里有事,也没心情管他,倒是石榴不时的呼喝两句,让他消停点。
    傅小玉哪肯听她的,叫得愈发大声。突然他指着一个地方道:“快看,那里是不是有一个岛?”
    顺着他所指放向过去,似乎隐隐看见一条黑线,高低起伏着,真的很像一个岛。
    王明远笑道:“少公子这是看错了,那根本就是不是岛,而是几座山紧密相连。地方小的可怜。也根本没有路上去,像这样的山附近水域还有很多,你瞧那边不是有一个。”
    傅遥看过去。那确实是一座山,峭壁陡峭,没有可以停泊靠岸之处。
    她道:“小玉,你别闹。我这是办正事呢。”
    傅小玉嘟囔一句,“本来就是一座岛嘛。”他还是孩子心性。不一会儿看见更好玩的,就把这事放下了,转而和海棠玩的甚是开心。
    这样的搜寻进行了一天,一整天下来简直是一无所获。不仅没找到粮草,因为船底晃悠的太厉害,把傅遥颠的连吐了好几回。杜平月心疼她难受。就命船回航了,王知府对这片水域这么熟悉。定然不会找错的。
    回去之后,没过了多久,另外三只船也回航,一问之下也和他们一样,没找到粮草的影子。能搜的他们都搜了,能查的也都查了,却还是找不到踪迹,难道真是见了鬼了不成?
    傅遥不信这个邪,晚上吃饭的时候,她和杜平月商议该怎么办。
    杜平月道:“莫不是那些粮草已经运上岸了?”
    “不可能,我的直觉告诉我,肯定还在水上。”
    杜平月没有反驳,因为她的直觉一样很准,两人在一起搭档这么些年,几回出生入死,有多次都是因为她的直觉才活下来的。
    “那该怎么办?”
    “想想吧。”
    心情不好,再好的饭菜也食不知味,傅遥扒拉着碗里米,思绪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就在这时,海棠端着几个小菜进来,看见两人的样子,不由“噗哧”笑出来,“两位大人,这是在数碗里有多少粒米吗?”
    傅遥看看自己碗边撒了许多米,忙一粒粒捡起来,喃喃道:“罪过,罪过,真是太浪费了。”边关的将士都没饭吃,她能吃上这白米饭,浪费一粒都是罪大恶极的。
    “海棠,你来做什么?”
    “是王知府,他听说大人是杭州人,特意准备了几个杭州小菜,说要大人尝尝。”
    菜放在桌上,果然都是杭州特产,味道也正宗,简直和当地的口味没什么两样。傅遥夹了一口鸭片,轻轻嚼着,突然道:“这个王知府是哪里人呢?”
    “听他说是杭州人,跟大人是老乡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