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词例话-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成。“但惜流尘暗烛房”,但可惜流动的灰尘使点烛的房内暗了,这是指哀悼妻子的死去,暗用潘岳《悼亡诗》的“床空委清尘”,这已看不出用典。最后“桂花吹断月中香”,用月中有桂树的神话,但看作在月光中狂风吹折桂枝也可比喻悼亡。这首诗开头结尾两句不当作用典也可以理解,但还有用典的痕迹,只有第二句已经看不出用典痕迹,下面一首,有的话也看不出用典的痕迹。

  辛弃疾的一首,“甚矣”句用《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白发”句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能令公喜”用《世说新语·宠礼》里讲的王恂、郗超两人做桓温的幕僚,“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能够使桓温或喜或怒,辛弃疾活用这句话,作能使我喜。“我见”句本于《新唐书·魏征传》太宗说魏征“我但见其妩媚耳”。“一尊”句本于陶渊明《停云》诗:“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江左”句本于苏轼《和陶》:“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岂识”句本于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不恨古人”两句,本于《南史·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这首词里用了这许多出典,除了“渊明《停云》诗就”和“江左”两处一看就知有出典外,其他各处几乎看不出在用典,把出典都融化在词里,即使不知道这些出典,同样可以理解,正如水中着盐了。

  盐融化在水里,虽看不到盐而有盐味。把典故融化在诗词里,虽痕迹不露而这些出典的用意有的也包含在词里。如“甚矣吾衰矣”,原句不光叹老,叹所志无成,这个意味就由出典带到词里。“能令公喜”,原句是指桓温对两位幕僚的赏识,这个意味带到词里,成了作者对青山的赏识,把原意变了,原意是赏识人才,这里变成赏识青山,难道没有人才可以赏识吗?因为“江左沉酣求名者”,只知求名求利,所以作者不赏识他们,只好去赏识青山,反过来,也只有青山能赏识他,这里含有很深的感慨。是不是当时没有人才呢?“想渊明《停云》诗就”,在想念亲友,说明当时的人才和作者都不在一起,因此除怀念亲友外,感叹只有二三子知我,见知我的人少。“云飞风起”大概联系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把出处的政治意味带到词里来了。在那样时代,自己本可为国效劳,虽古人也未敢多让,所以有不恨古人吾不见的气概。那末,把出典融化在词里,也把出典中的某些意味融化在词里,可以丰富词的意味,使词的意味更浓厚,可供体味。

  用典还有一种,像用鸡汤煮菜,把浮在汤上的油腻取去,使它净化,这样煮的菜有鲜味而无油腻。像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批:“用巫山事无迹。”(《瀛奎律髓》卷五)巫山事就是用宋玉《高唐赋》里讲楚王梦见神女,神女愿荐枕席,临去时说“旦为行云,暮为行雨。”后来“云雨”往往连用,含有指男女之事的意味。李白在这里,去掉“雨”字,只取“云”字,又把它改为“化作彩云飞”,把这个典故净化了,把它本身所带有的男女之事的油腻去掉了,这比水中着盐的用典显得更高明了。



  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①,不问苍生②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③。”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孪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严有翼《艺苑雌黄》)

  李义山咏《贾生》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马子才④咏《文帝》云:“可怜一觉登天梦,不梦商岩梦棹郎⑤。”虽同一律,皆有新意。(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

①虚前席:让出前面的座位,指汉文帝接见贾生,向他问鬼神的事。 ②苍生:百姓。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借来指汉武帝。司马相如病死后,汉武帝派人到他家里去找遗稿,家里说有一篇《封禅书》。古代天子到泰山上去祭天地,告成功,称封禅。《封禅书》劝汉武帝去封禅,有迎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意思。 ④马子才:宋诗人马存字。 ⑤商岩:商朝的贤人傅说,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商朝的高宗知道了,推说他梦里看到一位贤人,形状怎样的,便把傅说找来,立为国相,国家大治。棹郎:培皇家划船的黄头郎。相传汉文帝在梦里要上天,上不去,有一个黄头郎把他推了上去。汉文帝回头看到他的衣带后有个洞。后来汉文帝在黄头郎中看到一人,衣带后有个洞,问他姓名叫邓通,汉文帝认为邓就是登天的登,便非常宠爱他。

  诗人用故事,往往借古喻今,有寄托,这样才有意义。李商隐用了贾谊的故事。贾谊是汉初的政治家,受到大臣的排挤,放逐在外。汉文帝想到他的才能,召他回来,在夜半让出前面的座位来接待他,问他鬼神之事。要是直接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正面说;这诗却从这件事发感慨,感叹汉文帝不向贾生问百姓的事却问鬼神的事,感叹汉文帝明知贾生的才能却不能用他,这就是反用故事。林逋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退职家居,临死前还写《封禅书》来讨好汉武帝,迎合他好大喜功的心理,林逋反用这个故事,说要是皇帝他日来求遗稿,他自喜没有封禅书,说明他不想讨好皇帝,表示他的高洁的品格。这里也引了马存的诗,它同李商隐的诗写法一样,也是反用,不过他不光是反用,还有反衬作用,就是把反用和反衬结合起来。汉文帝梦见棹郎邓通,诗里不是直用其事,是反其意而用之,含有他不该梦见邓通的意思。再写商朝高宗的梦见傅说来做反衬,这就见得汉文帝不如商朝高宗。因为邓通是个小人,汉文帝宠爱他,赐给他铜山,允许他自己可以铸钱,这对国家和人民在经济上都会带来损害,商朝高宗任用贤人傅说,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马存运用了反用和反衬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汉文帝的批判,是有力的。

52。层递

  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用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

  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竞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生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此等一经拈出后,便当扫去。(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先舒说)

  层递是一层一层的分成许多层次,显得含意深沉。要是光说作客登台,已有客中思乡的意思,说成“常作客”,“独登台”,加上久客和孤独意,就进一层了;加上“悲秋”“多病”,更进一层,更悲苦;再加上离乡万里,人在暮年,又进一层。这样层层深入,所以更见深沉。欧阳修《蝶恋花》两句也有层层深入的妙处。夏承焘、盛彛嗤尽短扑未恃 范耘费粜拚馐状仕担骸澳┝肆骄溆泻眉覆阋馑迹豪嵫鄱驶ǎ俏奕丝筛嫠撸徊悖换ú荒苡铮坏没ǖ耐椋悖宦液旆桑ㄗ约阂驳裥涣耍悖换ū环绱倒锴ィ锴撬驼煞蚓墒辨矣沃Γザ詈蓿豢盎厥祝牟恪!

  这里指出这种层层深入手法,要写得浑成而不要刻露,就是读起来只是感到含意深沉,不觉得其中有许多层次的痕迹;也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只是有深厚的感情要表达,并不考虑到其中可以分成若干层次,要是有意做作,便不行了。大概作者对生活发掘得深,通过形象,用精练的话写出,这样就含蓄而不浅露。由于言简意深,寻味起来就觉得层层深入,情意无穷。谈诗的要帮助读者作深入体会,免得把作者的深挚情意轻轻略过,所以说成可以分作多少层次,帮助我们体会。但根本问题,还在作者要有深厚情意,要是作者并无深厚的思想感情,只在文字上用力,想写成许多层次,那是不行的。所以说“一经拈出后,便当扫去”,就是不要放弃根本而只在层递上用功夫。

53。复迭错综

  杜甫《草堂》:“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沽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赵彦材云:“此四韵《木兰歌》格也,其辞‘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

  复迭,复指重复,迭指重迭。重复是全部相同,重迭是形式局部相同,内容并不重复。像“旧犬”八句,“耶娘”六句是重迭,两个“喜我归”是重复。错综指其中的变化,像“喜我归”和“喜我来”,“归”和“来”变换一下。就其局部相同说叫重迭,就其局部不同说叫错综。词语有复迭,也有错综,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像《诗·疲q》:“采采疲q(fúyǐ浮以,车前子,治妇人不孕),薄言采之。采采疲q,薄言有(取)之。采采疲q,薄言掇(拾)之。采采疲q,薄言捋之。采采疲q,薄言袺(jié结,用衣襟来盛)之。采采疲q,薄言襭(jí吉,用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之。”这里,要是不重迭说,便不能表达出当时的盛情;要是完全重复,又显得缺少变化,所以重迭错综,才能很好地把感情表达出来。《木兰歌》和杜诗里的几句,也是重迭错综来表达无限喜悦的心情。

  但有时重复也是必要的,古文中也有这种手法。顾炎武举了具体例子来作说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住在一起)者,共良人(丈夫)出,则必餍(吃饱)酒肉而后反(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贵人)来;吾将玻╦iàn侦探)良人之所之(往)也。’

  “有馈(kuì愧)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管池子的小吏)畜之池。校人烹之,反(返)命曰:‘始舍之,圉圉焉(yǔ呆呆地);少(一会儿)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很快游走)。’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谁说)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迭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玻谧硬虮卦唬H顺龆χ窖远岩印J枪蚀侵骱醮铮恢骱跫颉!保ü搜孜洹度罩肌肪硎拧段恼路奔颉罚

  清初的学者顾炎武提出“辞主乎达,不主乎简”,就是文章要写得能够表情达意,不要硬省字。他举出了《孟子》中的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先叙述齐国有一个人骗他妻妾的事,妻对妾说:“男人出去,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来,问他同谁一起吃喝的,说都是富贵人,可是不曾有贵人到我们家里来,我要侦察男人,看他到哪儿去。”这里前面的叙述和妻的话有重复,前面的叙述是不能省的,省了别人看不明白。妻的话是否可省呢?照意义说,省去了还可以看懂,可是省去了文章就显得干瘪不生动,妻的神情也表达不出来,所以不能省。

  另一个例子讲有人送一条活鱼给郑国子产的事,小吏骗了子产,出来对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煮来吃了,他还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这里,小吏重复了子产说过的话,这个重复的话要是删去了,那末小吏怎样取笑子产的神情就表达不出来,为了要表达人物的神情,要写得生动,在这些地方就不能省。像这样的重复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使文章写得活泼生动。

54。点染

  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