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将在上之娇妻有色-第5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歹也是学画画的,她也很想看看姜瓒先生的纪录片。

    纪应挂了电话才注意到女儿过来了,很快妻子也跟着过来,说一家人看完电视再一起吃饭好了。

    纪桃欢快答应,却跟纪应心里不约而同地想起,一家人时隔多久没有坐在一起这样温馨平静地看电视了?

    在诡异融洽的气氛中,漫长的广告时间终于结束,《一代大师》的节目开始了。

    开头是一曲清泠的琴曲,玉珠落盘,清冷雅致。配合着随后响起的笛音,当真是深得风致,一开始就足够抓耳。

    “真好听。”纪应忍不住说,问纪桃,“这是什么曲子?”

    “我上网查查……”纪桃摸出手机,“这曲子是《一代大师》节目组,专门找了国乐团谱的主题曲,喏,网上已经出来了。”

    “帮我下在手机上。”纪应一本正经地说。他打算用来当手机铃声。

    纪桃憋住笑,觉得她爸还挺有趣的。

    父女俩原本尴尬的气氛,因为一首曲子而逐步圆润融洽。

    电视上,短暂的片头过去,一个醇厚的男声字正腔圆地读起了开头引语。

    “漫长历史长河,拥有无数闪耀的繁星,我们曾有幸窥得这些繁星的一面,而难得见其全貌,甚是遗憾。今天,我们追寻着其中一颗星辰的痕迹,寻找他划破天空的耀眼光亮,追根溯源,讲述一个——一代大师的故事。”

    音乐转向苍凉深厚,沉闷的鼓点紧随而起,蓦地刺得人心神激荡,平生一股热血豪情。

    画面一转,出现了一座深宅大院的府邸大门。

    青砖黛瓦,木香大门,墙上垂着细细的藤蔓,上面开着白色的小花,放眼望去,宛若一片花海瀑布。

    吱呀一声,大门打开,一个面善目慈的妇人站在门后,道“来了”。

    亲昵熟悉,就像是对待远归的游子。

    看节目的纪应一家子都知道,根据前面的旁白叙述,这里应该是元芝先生后人的住所。那这位妇人,便是元芝先生的后人吗?

    他们好奇了一秒,很快无暇多想,注意力都被幽静雅致的画面给吸引了过去。就像那位妇人的一句“来了”,让他们隔着电视,也油然而生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枝头鸟儿喳喳作闹。

    头顶灿夏阳光正好。

 第666章 不可思议

    一代大师的导演不愧是拿过各种大奖的资深纪录片导演,以前也拍过类似的历史传记题材,对这种风格更是得心应手。

    纪录片的第一期,从引子的娓娓道来,音乐的缓缓低述,就像是把一幅画卷在观众面前展开,以水墨晕染开一首烟雨江南诗。

    ——哦对了,观众们还不知道这座宅子坐落在京城,还以为是江南富饶之地,也实在是这座宅子的风格给了他们误会遐想的空间。

    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亲眼目睹一下啊很多人心里都这样想。

    神思乱飞的同时,观众也没敢从电视屏幕上挪开视线,就怕错过了美景的一分一毫,那都会是他们最大的损失。

    “好漂亮啊这宅子。”纪桃忍不住惊叹,眼中异彩连连。

    她虽然学国画出身,但是年轻新潮,不懂事的时候还跟朋友玩过飞车摩托,平时穿衣打扮也喜欢追求时尚潮流,很多人都不敢把这样的摩登女郎,跟挥毫写意的国画联系到一起。

    纪桃也以为,她骨子里喜欢的就是繁华城市的喧嚣。

    可当她看到这样充满诗意的宅子时,她才明白,自己心底深处还是向往着这般诗情画意的生活。。。

    她父亲纪应看上去比她还要意外:“这宅子可不一般。”

    “怎么?”纪桃下意识追问。

    纪应看着摄影机沿着走廊拉起一个长镜头,一路收纳风景入了画面,几乎处处都是别致景色,便忍不住叹道。

    “修建这院子的人应该是治园高手,这种园林的风格与水平,可不下于苏州那几座遗产。”

    纪应这话听着夸张,却绝对是往含蓄了说的。

    他想,毕竟是元芝先生后人的宅子,说不定这些宅子就是出自元芝先生之手呢?如此一来就不奇怪了,元芝先生年轻时还在京城大学任教过,当时正是建筑系的教授,只是没待多久,就离开了。

    元芝先生此人,绝对称得上是全才大师。

    纪桃听了纪应的解释,也神往不已:“哇塞,后面还要更漂亮!”

    这座宅子,前面还是原汁原味的苏式园林,但是进了居住之地,又采用了木质与玻璃结合的设计,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让人眼前一亮。

    这建筑,绝对是能拿国际大奖的水平啊!

    长镜头优雅缓慢,将整个园子的故事一一道来后,前方终于出现了一道素色的身影,模糊地坐在茶桌后,纤瘦婉约,翩然惊鸿。

    纪桃抱着膝盖,把脖子使劲儿往前伸。

    咦,这个人看上去有些熟悉啊莫不是

    “姜锦!”

    伴随着她的惊呼,那道模糊的身影已经逐渐清晰,露出一张素白不施粉黛的侧脸,不正是姜锦又是谁?

    姜锦是国内当之无愧的最火女星,电视机前超过八成的观众都认识姜锦。

    已经有人手快,一边看节目一边把截图发到了网上,难以用语言来表示震惊。

    节目还在继续,旁边并没有渲染姜锦的明星身份,反而是把她以姜瓒后人的身份切入,只是简单地提了一句“姜小姐从事演艺工作”。

    “这姑娘还是演员?”纪应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会儿还没认出来这位姜姑娘是谁。

    他老婆跟女儿都认出来了:“姜锦啊!这是姜锦!前段时间差点儿得了奥斯卡影后的那位!”

    说这个纪应想起来了,当时新闻上闹得沸沸扬扬,他周围的同事都在讨论,学校里还有学生为此吵了架闹到了办公室,他也听了几句,只是没把名字对上号。

    “元芝先生的后人是一个女演员?”

    其实纪应也没什么恶意,就是觉得画风不搭,下意识皱皱眉,说了这么一句。

    旁边的纪桃却跟炸毛了似的:“爸!你这话什么意思啊!难道你还歧视女演员的职业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人家可是打拼到国际上,拥有世界知名度的演员!她这是为国争光!”

    纪应看着女儿争得面红耳赤的,讪讪摸着鼻子。

    “我没这个意思。”

    妻子跟女儿都朝他怒目相视,害得纪应不敢多嘴。

    “看电视看电视。”

    节目组的人终于出现了,却是以一种旁白的方式出现,向坐在茶桌后的姜锦提问,声音委婉动听,很有故事性,跟画面也很搭。

    当然,这一切都比不上茶桌后面的姜锦来得吸引人。

    面对问题,姜锦正好点了点头:“是的,这座宅子有大部分都是我外公的构想,名字也是来源于我外公的闲云山房,他老人家总是希望过上归隐田园的生活,奈何被我们这些后辈拖住了神仙的脚步。”

    她说着还摊摊手,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这样只会惹得观众对元芝先生更加好奇。

    姜锦又提到:“不过这座宅子原本是在海城的乡下,后来因为外公为了我搬至海城,这座老宅逐渐荒废。直到我结婚前,我先生帮我把宅子搬迁到了京城来,又请了设计师重新构思润色。”

    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丝毫不在意这一石能激起多少浪。

    旁白的女声也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入,而是问起了姜瓒的生平。

    这可急坏了电视前的观众。

    什么意思啊,这座宅子是怎么搬过来的?该不会是我们想的那样,一砖一瓦拆过来的吧?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仔细想想,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

    多的是富豪为了追求古宅,从一些地方买下一栋老宅子,然后直接把所有砖瓦木头拆走,运输到自己住的地方,画地修建别墅。

    姜锦说的莫不也是这种?

    只是相比那些富豪的行径,人家姜锦先生的行为,就多了一丝浪漫。

    不过转念一想,这可是姜锦啊,古时还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呢,今天姜锦的先生为了她搬迁老宅睹物思人又怎么了?

    好奇啊好奇。

    好奇心就跟猫儿似的,在每个观众心上挠啊挠,还不肯多给他们半点解释,就直接带走了话题。

    此时,纪录片已经讲到姜瓒的平生。

    正是这个系列纪录片的主题第一集,大师也曾少年时。

    ------题外话------

    摸下巴,我是不是应该再晚个十分钟发,就成了月号的章?有趣哈哈哈!

 第667章 也曾少年时

    大师也曾少年时。

    这个标题有点意思。

    在大师姜瓒传闻去世后,各路学者就开始了对姜瓒的生平研究,推断他的从小经历,猜测他的留学心得,并且从他的作品分析他在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一些莫须有的传闻,附会在姜瓒身上,有的过于神诡,有的则过分猜疑。

    甚至有好事者,对元芝先生如此严肃刻板的人,都能添加一些自己幻想的粉色事件,还将当时有名的交际花小姐,跟姜瓒扯在一块儿,说那位交际花是姜瓒的红粉知己,鲜少人知道踪迹的姜瓒,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见这位交际花。

    类似传闻,说得有模有样。若是对真实历史不了解的人,恐怕会信以为真。毕竟人们都喜欢这种充满感官刺激的传闻,真实反而干瘪到让人不喜。

    姜锦对此,早就分外看不顺眼。

    现在有机会,她一定要澄清他外公的清白之身!

    电视屏幕上,姜锦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说起外公从小的经历。

    偶尔会插入一些音乐跟模糊画面,是纪录片找人拍摄还原当时的场景,旁白也是引用的姜锦亲自讲述。

    她是演员,台词功底也是被影评人称赞过一遍又一遍的,如今给纪录片当旁白,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姜锦的娓娓道来,也还原了她外公——姜瓒的真正人生。

    幼年出身豪门巨族,见识了人间富贵,却在一场烈火烹油中,家族轰然倒塌,年纪小小的姜瓒失去依靠,跟随长辈们漂泊,开始了跌宕不平的人生。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的姜家,还是给姜瓒提供了能去留学的机会,并且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回来重振家业。原本应该读经济学的姜瓒,却偷偷跑去学了绘画,师从当时赫赫有名的油画大师。

    ……

    电视前的纪应一拍大腿,作恍然大悟状。

    “原来真是那位的弟子!我就说,元芝先生的画法带着很浓重的派别味道……嗯?小桃?”他不满地看着女儿。

    现在不应该是好好聆听元芝先生生平的时候吗?又怎么能开小差!

    纪桃抱着手机刷个不停。

    手机更是滴滴滴叫着信息提示。

    “好了好了。”她牵强地应对着,其实看也没看父亲一眼,眼里都是跳动不停的消息。群里的疯狂刷屏,已经让她快跟不上节奏了。

    对了,群的名字是,姜锦全国后援会第二十三群。

    纪桃还是其中的管理员。

    “纪桃!让你好好看电视!”纪应忍不住发火了,“师从也会对一个画家的风格造成巨大影响你知道吗?”

    “知道了知道了。”这次纪桃是真的放下手机了。

    反正眼睛都快花了,还是好好看她的小锦锦吧嘿嘿。

    纪桃眯着眼睛,冲着电视上的姜锦露出傻乎乎的笑。

    果然是我本命,好美啊好美啊好美。

    却误以为纪桃是在对着元芝先生发花痴的纪应,满意地颔首。

    既然他的“本命”是元芝先生,女儿也应该肖父,跟他走同一条大道才是,千万不能走了什么歪门邪道。

    比如现在就很好!

    ……

    此时,纪录片的第一集终于过半,姜锦对外公生平的讲述,也来到了外公与外婆的故事。

    “其实,我很可惜地没有见过我的外婆。只是听我母亲讲,她是一个很温婉的大家闺秀,与我外公的感情很好。”姜锦带着怅然地说道。

    她还拿出了一张照片,是外公外婆与妈妈姜媛的合照。

    照片上的姜媛还小,却已经是美人胚子,姜锦外婆更不用说,明眸皓齿,笑起来与姜锦有五分相似,与怀中的女儿姜媛更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姜锦眼眸明亮,就像是一个迫不及待献宝的孩子,把照片举起来。

    “现在有很多人都夸我漂亮啊好看之类的,其实我觉得吧,我是我们家最丑的了,我外公外婆还有我妈妈都可好看了!”

    她充满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