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帝重生-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是同样的令人匪夷所思。
    就说是战国时代的“三孔布币”吧,市场上流通的售价,足足高达6万余元一枚,并且还是处于有价无货的状态。
    至于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钱币,在市面上,也绝对的不会低于2。5万元一枚。
    即便是距今仅仅1oo多年前,才问世的清代钱币,其中,也有不少品种是属于高达上万元一枚的古钱币行列的。
    比如“祺祥重宝”、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的“天国通宝”等等。
    这里面特别是天国通宝,更加让金三窥视,要是得到一枚,没准就能得到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宝藏。
    洪秀全这家伙,他做的事情可真是共产共妻,当时他占领的地方,男女就算是夫妻都是分开居住的,而他们的财富,差不多都控制在几个天王的手里。
    而洪秀全可是占据了南方半壁江山,不说藏在民间的财富,只是他搜刮的南方那些大家族,大官僚的库藏,就是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当时的国人,可是十分热衷把财富埋在自己家院子的地下或是井里的,这样的事情,不光洪秀全知道,近代的小曰本也没少做在人家宅院里挖地三尺的勾当。
    上世纪80年代,国内曾放映过一部名叫《天国金库之谜》的影片,这勾起了人们对于百年前太平天国藏宝之谜的好奇。
    无独有偶,2010年央视也披露广东韶关有个“曾氏银库”,传说中湘军将领曾国荃(曾国藩弟弟)掠夺来的太平天国财宝,可能就有一部分藏在这里。
    这条新闻一出,便在国内各媒体上迅速传播,让早就众说纷纭的天国藏宝之谜更成了一桩扑朔迷离的疑案。
    那么太平天国失败后,到底有没有留下大量金银财宝?如果真有,这些财宝又藏在哪儿,有几处呢?
    而这些,金三可是十分想研究明白的,只要能够得到洪秀全的一些近身之物,金三就有可能解开这个谜底。
    古钱币的价值,会出现如此的天壤之别,主要原因还在于古钱币的存世量的多寡,越少的越珍贵,也越容易被古代当权者收藏,这样金三就越有可能从它们身上得到一些秘闻。
    古钱币价值上的珍贵程度,让金三这个一知半解并不是很在行的古钱币方面的新手,在遇到大量的古钱币之时,也只能把所有铜钱当做便宜货来买。
    这样一来,金三想要收购大量古钱币,他的时间异能,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只要是古钱币,它就是真品,但其价值,他却没法判断。
    不管存世的钱币多寡,只要是真品,其上面就带有一些历史记忆,这些记忆,对金三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数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一般来说,像这类古钱的数量,留存量自然地,也就十分的巨大了,几乎可以说是多得惊人。
    在现在的市面上,价值跌至几毛钱,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对金三来说,每一枚钱币都是不同的,就算是一样的顺治通宝,它们各自的经历,记录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而有些短命的王朝,刚刚试铸了一些样币,还没来得及流通开来,即被改朝换代了,这类古钱币的数量,相应的也就很少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到了这个时候,倒是能很形象的体现出古钱币上的价值了。
    而这样的钱币,对金三来说,就更为珍贵,因为记录这一段历史的物品太少,有了它们,金三才能补充完整整个中国立时的发展轨迹。
    但是,正因为如此,价值越是高的古钱币,也就越是冷门,光是金三知道的那些价值高昂的古钱币,不可能就是全部。
    以至于,金三在看着眼前的无数的铜钱的时候,心下里,有些不好下手了,只要不是现代造假的东西,这样的钱币,他是有多少要多少。
    在他的眼中,每一枚钱币,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如果收集齐全了历代君王发行的所以制钱,那他不是可以把整个古代史完整呈现出来?
    这样一来,这里的所有钱币,都是他收购的对象。
    金三的心思千回百转,这样的情况,落在那小贩的眼里就是犹豫不决了。
    金三这种情况维持了好长的时间,当他的视线,渐渐的从眼前成堆的古代钱币上离开的时候,压抑在心口的那份感触,才算是随着视线上的离开而逐渐的松散开来!
    看了眼摊主小贩,这个时候,许是摊位前,比较的冷清吧,他的视线,刚好和金三对视了一下。
    很明显的,在金三略微有些失望的同时,这位摊主小贩,也是比较的失望的。
    金三不由得表现出了一丝诧异。
    随即,回过神来的金三,嘴角微微一翘,扯开来,几乎要笑出声来。
    敢情,自己的没有选择下手,让眼前的这些摊主小贩,认为错失了一笔生意啊。
    金三可不会让他感觉自己像肥羊,没有理会那小贩,金三再次振奋精神,因为他又看都了好东西,不过这次的好东西更不值钱,那是一堆碎瓷片。
    就跟从铜钱的记忆当中,金三能够通过它,看到历朝历代古人的生活片段一样,这里的各式瓷器碎片,他也可以看到它们的烧制工艺和流传经历。
    刚才在古钱上就有了大收获,现在金三也不再浪费时间,发动时间异能,把只要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全都划拉在一起,不管是铜钱还是瓷器碎片。
    虽然这些只是瓷器碎片,但它们的历史,还是完整的保存在它们的身上。
    只要金三使用时间异能,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瓷器碎片的历史。
    里面就包括了它们的烧制传承和破碎的经过,因为碎片太多,金三只是简单的浏览了一下,但就是这样,已经让他激动异常。
    这里的瓷器碎片居然全部是清宫里出品,这可以说全是精品瓷器,但现在居然全部成了碎片,而且破碎的很严重。
    金三拿起了一枚金黄色的碎片,这东西已经完全看不出,出自一种什么东西上面,但只是看那华丽的外表,就能看出它的不凡。
    但金色的瓷器碎片,也只是碎片,这种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碎片,怎么也不可能卖出好价钱。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 历史缩影
    金三翻检了一下,把一些现代工艺品剔除,剩下的居然全都是很小的碎片,里面有不少粉彩瓷器碎片,还有不少金色的和黄色的瓷器碎片,这些碎片虽然不少,但实在是粉碎的厉害,最大的也只有乒乓球大小。
    清代的青花、粉彩、五彩、斗彩、釉里红、黄釉都有精品出现。
    这些碎瓷片也绝对属于精品,而清代的金釉瓷器,绝对是出自清宫的,因为黄色金色的东西,民间是不可能使用的。
    黄釉是皇家严格控制的一种釉色,因黄、皇同音,故明清两朝黄釉瓷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私造黄釉瓷器者须按律杀头。
    清代规定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外黄釉为皇妃用;黄地绿龙纹为贵妃用;以下嫔妃、贵人、常在则不许用黄釉器。
    清康熙末年以前的黄釉均为低温铁黄釉,在明初已有生产。
    明弘治时最为成熟,呈色均匀润泽,称为“娇黄”,有碗、盘、罐等,主要用于祭祀。
    清代黄釉瓷器以宫中使用的曰用器居多。
    后来出现了随着珐琅彩从国外引进的锑黄釉,呈色像柠檬黄,淡雅、柔和,以碗、盘等小件器居多,只有少量官窑器。
    但这种黄釉现代已不难烧造,仿品很多。
    这里的金色瓷片,居然同处于一件瓷器,这是一件金釉杯碟,通过异能,金色看到,这金釉杯,形制小巧,全器满金釉,小巧精致,高雅美观,成双一对,雍容华贵。
    金色看了一下这里的金釉瓷片,难道这就是那对金釉杯碟?
    但碎成这样,还能修复吗?如果修复了,那还有点价值,不过价格肯定高不了。
    放下那片金釉碎片,金三再次拿起一枚碎片,这是一对粉彩开光碗,通过异能,金三能够清晰的看到“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
    咸丰官窑瓷器的白釉匀净,纹饰绘画工整,工艺是清晚期官窑器中的蛟蛟者,又因御窑厂曾毁于战火,留存器物较少。
    这粉彩开光碗釉面莹润,胎质细腻匀白,品相全美,为咸丰官窑之上乘佳作,但碎成这样,金三只能苦笑。
    也不知道谁这么败家,把这么多清宫精品瓷器,打的这么粉碎。
    但这样一来,也让金三更加期待其他的瓷器碎片,这里最多的还是黄色的碎片,而黄釉当中的黄地也是皇室出品的。
    果然,这些东西应该是一个人的收藏,也不知道怎么被砸碎了,还被这小贩收到了手,如果不是金三,谁也不会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清宫里流出来的。
    通过异能,金三又看到了一对同治黄地“万寿无疆”小杯,也是一对,有“同治年制”四字二行红彩楷书款,外撇口,弧壁,深腹,圈足。
    外施黄釉地,绘粉彩图案,内壁施透明白釉。
    此杯外壁绘粉彩纹饰中托“万寿无疆”四字。
    此类纹饰是同治、光绪官窑常用纹饰,多用于宫廷内皇帝、皇太后祝寿之用。
    清光绪黄地粉彩汤勺,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识。
    这汤勺平底,弯弧把,把端与勺底几乎在同一平面,黄釉地上绘粉彩图案,寓意吉祥。
    是官窑为宫廷烧造的皇宫曰用器。
    因勺类易损,故传世不多,比盘、碗之类要珍贵难得。
    现在金三心里已经骂开了,这谁这么败家,这么瓷器就算不太值钱,总价值也不小,特别这些全都是正宗的宫廷皇室制品,这样的东西不好好保存,居然让它们碎成这样,这简直是犯罪。
    大体的浏览完了这些瓷器的样子,金三终于忍不住,拿起了最后一种瓷器碎片,这些黑色的碎片,看起来也很是不凡。
    金三这次没有匆匆浏览这个瓷片的记忆,而是完整的看完了这瓷器碎片的经历,最后,看到一个老头,悲愤的拿起一个口袋,把那口袋使劲往地上摔打。
    金三知道,这布口袋之中,装的就是现在这里的这些碎瓷片,几样杯碟,一个黑色笔筒,在老头的摔打之下,完全粉碎,后面一队鬼子兵,冲进他家,看到口袋之中的碎片,老头被乱枪打死。
    而这些碎瓷片,被老头的家人,埋进了他的墓中,后来有一伙盗墓贼,从这墓中把这些瓷器碎片启了出来。
    金三看了一眼这小贩,真没想到,这看着老实的小贩,路子居然这么野,居然能够直接从盗墓贼手里收购东西。
    不过这些瓷器碎片碎的太过厉害,肯定是长时间卖不出去的货色,看来要仔细谋划一下,不能让这小贩坑了。
    能够跟盗墓贼有牵扯的,肯定都是人精,肯定也是因为这个,他手里才有这么好的东西吧?
    “喂,老板,这些古钱币,怎么卖的啊?”
    金三随意的伸手指了一指,询问道,“是需要一枚一枚的选出来呢,还是说,要成堆成堆的按照重量来算价格?”
    金三可是知道,像是眼前这般的成堆的古钱币,在小贩们收购上来的时候,有时候就会论斤量来算的。
    只有遇到数量较少的钱币的时候,才会按照数量来进行收购。
    当然了,若是成堆的古钱币中,有一些特别的铜钱,单枚的价值比较高的,不管是小贩,还是出售钱币的人,都会事先把它们给选出来,单独的出售。
    其他的,价值不高的,才会以重量的形式,进行出售。
    此外,也就是完全不懂行的人,遇到一些收购的小贩们,才会按照斤两来进行出售了。
    只是不管怎么样吧,金三是在古玩街的地摊上收购铜钱,能让古玩小贩们,成堆成堆的摆放在地摊上来出售的,想来,眼前的这些古代钱币的价值,都不会太高了。
    但是,也正是有了如此的想法,知道这些古钱币的价格不会太多,金三在经过刚才老长时间的一阵郁闷之后,再看到古玩小贩的那略微失望的神情,才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了不引人注意的方法。
    虽然这些古钱花不了几个钱的,但他想收的古铜钱数量可是多多益善,这样只要花费点功夫,获得大量历史知识还是不难的。
    不过,金三这么“外行”的一个问题问出口之后,眼前的这位摊主,脸上倒是更加的显露出一些哭笑不得的表情来。
    略微的犹豫了一下,他便开口说道:“按照规矩来说,这些钱币,本来都是一枚一枚来出售的,不过,我这里能有古钱币,也是属于巧合,我自个儿不太会看,若是你买的足够多的话,倒是可以按照‘斤’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