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高层新智囊 作者:章晓明-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伟光 
 
  战争是人类的伴生物,一部人类文明史,战争史是其最悲壮的画卷之一。在可预知的将来,我们还难以想像战争先于人类消亡,我们只能认真地研究它、认识它,把握它的发展趋势,顺应它的规律,降低它的发生几率,减少它的危害;倘若战争能够按照我们人类设计的轨迹运动,人类转移战争的视线,为自身全面利益而战,使战争进入理想的境地,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灿烂。  
  遏制信息战  
  信息战是主导21世纪的战争形态。  
  信息战的崛起,它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已被人们认识得清清楚楚。  
  所谓信息战,广义地是指对垒的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主要是指利用信息达成国家大战略目标的行动;狭义地是指武力战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夺取制信息权。  
  战争理论,往往孕育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之中。但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每每与人类的需求息息相关。信息战的崛起,也正是肇始于科学技术发展使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产生的剧变和渴望。大凡战争都有一定的形状: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炮声轰隆,车马辗转。信息战的战场主要是在无形的信息空间,这种由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复合发展形成的“看不见的空间”,决定了信息战是一场“不流血”“非暴力”的无形战争,它能够慑止对手的战略或武力,亦能从精神上摧毁敌国的思想防线,精神上奴役别国的百姓,以期“不战而胜”,获得比武力侵略大万千倍的效益。这种无形的战争比血与火的有形战争更激烈、更丰富多彩,更能体现人的智慧和知识,是人类思维和精神的较量,是物质和能量等资源无法替代的。  
  信息战的崛起,不在于它用了什么样的名词,也不是战争名词上冠以“信息化”“信息”“信息时代”“数字化”这些时髦的词藻那么简单,它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带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把“数字化电视”与“数字电视”混淆一样,前者只是对电视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使电视图像更清晰,而后者才是我们想像中革命性的产物。当然,20世纪末出现的信息战,或者说我们已经认识的信息战,仅仅是局部的、有限的,体现在军事领域中,一旦世界网络化,地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村落,我们才能看到那种广义的、真正的信息战。至于从信息战派生出来,用于体现战争规模或形式的“信息战争”“信息作战”等,更不能与信息战这种战争形态混为一谈。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在世界战争发展史上,信息战将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甚至最终将引起军事哲学的革命,同时引起作战思想的巨大变化。战争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慑手段,军队行动取决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决策程序为主,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特种部队和特种战的地位日益提高,在难以界定的战场上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孙子的“全胜策”成为现实,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等等。  
  信息高速公路把世界连成一体,网络的破坏可以使地球瞬间瘫痪。广义的信息战,攻击的首要目标是联结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设施和整个社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未来网络世界里,每个芯片都是一种潜在的武器,每台计算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作战平台,每一位平民都有可能编制出作战计划,利用网络发动一场特殊的战争……信息战的危害性不仅仅体现在物质领域,对精神世界的损害也是巨大的。目前研究或实施的信息战,多是从技术上、纯军事领域考虑的,我以为,信息战真正的意义是攻击人的思维和精神。精神的威力、信息的能量,正在击毁传统的国家,铸造一个个精神大国。我们至今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战的危害性,所以就世界范围而言,我们要遏制,而不是发展它,这也是信息战发展的必然规律。  
  信息战遏制战略  
  世界上应该制定一系列信息战规则,交战双方必须遵守约定:信息战只是比试,不能损害人类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人类自身。我总在想,今后,哪个人敢于做出损害人类利益和人自身的决策、指令,受到打击的首先就是这个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觉醒、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今天,我们应尽快建立信息战遏制战略。从提出信息战、完善信息战到遏制信息战是一种进步,是信息战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性过程,是人类文明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信息战遏制战略是一种大战略,是针对霸权国家的一种策略。  
  在网络世界建立以前,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国家,他们受到的攻击就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相对来说,那些第三世界国家遭受信息战攻击的威胁要小得多。当然,不是说信息化程度低的国家就不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但进行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战略考虑,那就是:尽快建立信息战遏制战略。正如中国拥有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制止核战争一样。中国人研究信息战的目的,是为了遏制新的战争恶魔肆虐人类,创造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安全环境。我们要有打赢的能力,要有打赢的准备,才有可能实现遏制的目的。力量只有在相互制约中才能达到平衡,而力量的平衡才是国际安全环境稳定的基础。  
  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什么时间爆发?此类问题,已经了萦绕人类近半个世纪,人人在思索,人人在忧虑。  
  新的世界大战的定义应该是:交战双方运用暴力或信息战进行的全球性对抗。全面信息战,是指交战双方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全球性对抗。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之间进行的全面信息战。  
  任何战争都有种种迹象和征兆,研究、发现战争的迹象,是遏制乃至消除战争的前提。信息侵略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全面信息战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信息侵略,是指一国对他国信息空间的侵犯和对他国信息资源的掠夺。比如,一国将自己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手段灌输给他国,使他国在潜移默化中服从本国意志和利益,从而达到从精神上奴役他国人民的目的。当今世界,西方的信息侵略正在全球展开,足以演绎为一场世界大战。  
  “两个半战争”战略曾经是美国60年代的军事战略。今天西方的信息侵略战略也是采用“两个半战争”的战略。80年代以来,西方“两个半战争”战略的信息侵略已大规模展开。“第一个战争”的信息侵略针对东欧国家,也包括前苏联在内。“第二个战争”的信息侵略自然是针对中国以及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过,西方对中国的信息侵略并没有像在东欧国家那样顺利,结局并不如意。“半个战争”的信息侵略的目标,是针对古巴、中东地区等第三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或“势力真空”的国家。  
  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只能是一个:社会主义不是胜利就是失败!  
  社会主义国家的形势非常严峻,但并不可怕。几十年来,帝国主义采取种种手段,从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轮番进攻,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这场战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准备“打仗”,打好新形势下的“持久战”,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有把握的。   
 
第四辑 沈伟光 (5) 

  以人为中心的战争  
  不管战争怎么发展,人的主导地位永远不会动摇。信息战的目的不在于流血,而在于控制,对精神的攻击成为它首要的目标,战略竞争、理论威慑、舆论争夺、潜力抗衡、心理战成为这种广义信息战最有效的样式。  
  一支军队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武器设备和管理方式、训练方法,还可以套用外军军事理论、战术思想等,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但是,人的精神是军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信息战攻击的主要目标。21世纪,军队建设目标要突出提高人的精神素质方面的内容,对诸如战备工作、人员素质、领导艺术、管理教育以及部队未来发展等,都应从思想、行为和意志方面作出特殊要求。爱国心、荣誉心、勇敢、忠贞、纪律、俭朴、谨慎、抱负、团结、责任心等内容,应成为每个军人的行为规范。尤其是确立精神支柱,更应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环节。除了精神以外,还有思想和意识、知识和智慧,这些都可包括到思维范畴之中。  
  任何战争都离不开人的大脑思维的策动。人的大脑思维创造战争,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自觉还是不自觉,主动还是被动,积极还是消极,都经历过一场思维鏖战。  
  今后的战争,最激烈、最精彩、最关键的时刻就在于大脑思维战阶段。战争将控制在这个范围内,交战双方在此间决雌雄、定输赢。  
  全面利益万岁  
  历史上的战争,准确地讲,就是今天以前人类所进行的战争,究其动因,核心一点就是以利益为基础,无论这种利益满足的对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都是以人和物的毁灭,精神和物质的破坏作为代价的,即使是为真理和自由而战。战争既是一个破坏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但是,战争这种“创造过程”所带来的利益,再怎么崇高,也不是全人类的、整个地球的全面利益!  
  全面利益,就是全人类的利益,地球的利益。全面利益,就是要保护好地球上的每个生命,不是一个、一部分,而是全人类。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改变人类思维中那些战争因子,尤其是战争策动者的思维,转移战争视线。历史上的战争多为少数人左右,现在完全可以做到,战争是社会的事,百姓能够进入战争的操作层,就此追求、创造更为理想的战争形式,改变传统战争中民众处于被迫、消极的地位。  
  评介战争胜负的一个主要指标是看双方兵力伤亡的多少。现在战争“文明”程度似乎提高了,开始提倡“零伤亡”战争,比如像信息战,不在于流血,而在于控制,但也没有排除战争最终的毁灭性可能,而是以毁灭作威慑的基础。所以,应该有更为理想的战争,不以人的毁灭为代价。  
  理想战争的理想  
  有史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公认的理想战争,但人们追求理想战争的理想和实践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不同国家或集团、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战争制造者,他们的追求就不同,这取决于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基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的文明素质。孙子的理想战争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希特勒的战争理想是以“闪击战”称霸世界;“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一生指挥的众多战争中最为理想的一笔;信息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战争。  
  机械化战争及其以前的战争,从根本上表现为彻底的暴力性和破坏性,但理想战争模型也初露端倪:农业时代,苏秦、张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导演出一幕幕“合纵连横”的战争活剧;工业时代,长达45年的冷战,不费一枪一弹便烟消云散,能不能算作一场理想的世界大战?信息时代,信息战的目标在于控制,不在于流血,战争将主要不表现为攻城掠地等,而是寻求利益的平衡点,这几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战争。  
  研究战争史可以看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战争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不战而胜”,以小代价换取大胜利。迄今为止,无论这种“代价”的大与小,都是要以人和物作为基本“元素”的。那么,是否可以把这些“元素”排除在这种“代价”之外呢?这就是我所要研究的理想战争的核心内容!倘若我们能够设计出一种世人公认的理想战争,转移战争的视线,不损害人类共同利益和人自身,把战争局限于“信息”和“思维”的范畴,至多以比试、竞赛、虚拟的方式,甚至带有“观赏”、警示的作用,变以往“先下手为强”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战争原则为“先手者必败”和“决策者先死”,那样,世界的持久和平将会到来。  
  今天的时代,人类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