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精装『全』-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外交手段更为隐蔽。美国与其他列强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经济基础使美国不满足成为瓜分中国的一个普通角色,而是竭力在东亚事务中充当首席仲裁者的角色,谋取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将太平洋变成“美国湖”。历史证明,以武力侵略暂时能获得市场,但不能持久,因为侵略本身加剧了与对象国人民之间的矛盾,而且更容易成为矛盾的“主角”,成为其他列强的众矢之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又能实现美国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应该是相对温和而隐蔽的外交。外交手段对当时的美国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的,是由1899年颁布、1900年补充,并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重申的三次门户开放照会组成的。
  约翰?海于1899年9月6日向伦敦、柏林、彼得堡发出了一个相同的照会,说明“门户开放”政策的本质(以后又向东京、罗马和巴黎致送同样的照会),要求每个国家以正式宣言的方式保证:

  “一、不得干涉任何一个依照条约开放的通常口岸,或于各该国在华的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干涉任何其他国家的已得利益。
  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自由’口岸除外),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计由中国政府抽收。
  三、对于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该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对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对别国商品经过上述‘范围’内,各该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利用其所修建、控制及管理的铁路,在同等里程内,抽收比本国同类货物更高的运费。”
  对于美国提出的这一“门户开放”政策,当时在华势均力敌的各个列强最终予以认可。1900年3月20日,约翰?海致美国驻英、法、德、俄、意、日六国使节转告六国政府,在这一宣言中宣称“所有在中国有租借地或所谓‘势力范围’的列强均已采取相似行动”,通知有关各国“所有其他有关列强同样接受美国之提议——业已实现。因此美国政府认为贵国所表示之同意是最后而确定的”。
  1900年6月,英、法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一些国家主张一举瓜分中国,美国则主张“以华制华”。1900年7月3日,约翰?海照会英、法、德、意、俄、奥、比、西、日、荷、葡十一国,提出第三个门户开放宣言。强调美国与列强一致行动,以保护美国在华利益,防止骚乱蔓延。照会特别强调“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在寻求一种解决,使中国获得永久安全与和平,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保护各友邦受条约与国际法所保障的一切权利。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之原则。”这样,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趋于完善。
  这个照会的实质是承认各国势力范围,在各国势力范围内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以达到保护美国在华的利益。这是一种美国式的新型殖民主义政策。在经济上,排除一国独占中国,通过自由竞争,以争夺在华优势;在政治上以华制华,逐步取得对华控制权;在外交上,注重对华经济扩张和政治渗透,而对列强协同侵略则互不干涉。
  六、启示
  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并由此而崛起、发展、壮大起来。除去其“天然”具备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外,其中还有很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
  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独立战争前,美国是英国的13个殖民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受到英国的控制,殖民地本身的政治经济发展受到压制。英国为了加强自己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统治,不仅扶持那里封建残余势力,力图使殖民地永远停留在经济附庸的地位,而且还向北美殖民地转嫁自己的经济压力,严重地损害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彻底粉碎了殖民枷锁,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利坚民族赢得了政治上的主权。
  政治主权的获得为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但诚如马克思所说,当时“从经济上来说,美国仍然是欧洲的殖民地”。第二次美英战争的结果使英国实际上放弃了侵占美洲大陆的野心,扫除了美国在北美大陆开拓领土的最大外部障碍。这次战争使美国基本摆脱了经济上对英国的依赖,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道路。
  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必须推进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787年宪法中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180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专利局。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1790年~1860年,美国专利局批准的专利总计为36000件,之后的1897年一年就批准了专利22000件。19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能源,也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时刻要求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整个世界范围内说,这一时期,封建制度已经趋于腐朽衰落,丧失了生命力,到处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和发展中的两次重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使生产力又得到一次大解放。
  必须建立顺畅的法律机制
  独立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政权方面只设有国会,没有总统,没有最高法院,而国会本身也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力。独立后的13个州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在《邦联条例》(1777年)之下,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而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导致邦联政府对内无法解决严重的经济问题,对外难以捍卫本国利益;各州间在边界、关税问题上纠纷频起,州际商品流通也无法正常进行。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确立了适应于美国的总统制。在宪法的确认和保障下,国家主权由州政府转移到联邦政府。同时,宪法规定由各州保留的自治权利,联邦政府不得干涉;界定了个人、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分工,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必须争取国际资源的支持
  一个国家面临的其他国家由于所处的地位、环境以及利益追求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对该国的不同态度。从别国对该国的态度来看,国际资源可以划分为顺意国际资源、逆意国际资源和中间国际资源。顺意国际资源对该国奉行的政策、采取的行为持赞赏、支持、合作的态度。这种国际资源有时是既定的,但大多数的情况是国家通过外交努力争取而来的。这就需要国家注意与它们保持沟通联系,不使它们的态度发生逆转。
  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美国从现实出发,善于利用复杂的国际关系,积极争取法国的支持。但法国在初期却顾虑重重。驻英代表阿瑟?李以法国著名戏剧家博马舍为桥梁,说服了法国外交大臣维尔仁,采取了秘密向北美殖民地出口军火的措施。美利坚立即抓住这个机会任命以博学多才而闻名欧洲的富兰克林为驻法代表。他随即利用老练的外交手腕,向法国政府施压。萨拉托加战役后,为了向法国施加压力,富兰克林秘密与英国展开谈判,法国被迫做出让步,正式决定开始法美同盟谈判。法美同盟既使法国从暗地援美转为公开抗英,又为美利坚开扩大外援之先声。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
  在争取更多顺意国际资源支持的同时,要利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逆意国际资源。美国内战触及了英国在美国南部的利益,“特伦特”号事件又使英国对美国剑拔弩张。林肯政府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外交策略,使“特伦特”号事件得以和平解决。英国因而失去了对美国宣战的借口,同时也打碎了南部同盟希望欧洲列强的外交承认或“武装干涉”的泡影,化解了林肯政府面临的第一场外交危机。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美国用了100余年的时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政治上的主权;美国内战的胜利结束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猛发展;西进运动开疆拓土,扩展了美国的领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能源产地以及销售市场;门罗咨文的颁布为美国赢得了近百年的快速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较为稳定的“后院”;美西战争的发动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是实力强大的“后起之秀”对老牌的欧洲殖民国家的“叫板”,以谋取和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应该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拥有雄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已经在美洲崛起。
  后记 后记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指出,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个时代总有大国,更准确地说是强国在独领风骚,但若不能顺应时代潮流而动,则必然由强盛转向衰败,正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历史上大国成功的经验各不相同,失败也是原因各异。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需要的。
  本书对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作了介绍,史论结合,以史为主,力图客观准确地反映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了准确反映作者的观点,各章的风格不作统一。全书具体分工为:唐永胜,前言;刘宏伟,第一、二、三章;周毅,第四、五章;刘东哲,第六、七、八章;詹家峰,第九章。本书主编,唐晋。
  作者
  2006年12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