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精装『全』-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危机状态和革命时代,那时候谁知道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伏尔泰于1764年致肖夫兰的信中说:“种种迹象表明,种子已经播下,革命必将到来,但我大概不能是目击者了。”哲学家们和政治家们都曾隐约地看到、甚至希望革命的发生,但应该说革命的进程大大偏离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最初设想。法国著名大革命史专家阿?索布尔这样评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现在,革命终于从观念的范畴转变成为现实。但革命一旦脱离了思辨的领域进入了形成的生活和历史的领域,这个词便具有了崭新的意义:它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一些人产生希望和信念,使另一些人怀有恐惧和仇恨。对长期生计艰难的人民来说,那整整五年是充满着期待或威胁的活生生的现实,它以不可抗拒的威力,使所有的人不能不接受它。从那以后,革命这个词始终没有丧失其价值和力量。它引起狂热或仇恨、恐惧或希望,它一直活在我们时代的人的意识里。而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卢梭除外)所热望的革命却只是一种彻底的人类思想的革命,是以科学理性取代宗教狂热和政治拼杀的革命;他们的主张是在理性的原则下和平地实行社会政治改革,而不是那种将王权一笔勾销的血腥屠杀,更不是那种导致秩序崩溃的“恐怖政治”。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启蒙思想与大革命无关,可以说正是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人们才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让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双元革命:为法国在近现代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英国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范例,它所推动的工业化进程破坏了非欧洲世界的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而法国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活动,并赋予其思想,以至于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成为每一个新生国家建国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列宁如此评价大革命对于19世纪的意义所在: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19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也正是由于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并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位于法国和英国的火山口同时爆发,并且各具特色,这既不是偶然,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而言,它最引人注目的后果就是几个西方政权(特别是英国)建立了对全球的统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在西方的商人、蒸汽机和坚船利炮面前,以及在西方的思想面前,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

  如果霍布斯鲍姆的论断能够成立,那么就是说启蒙运动、大革命以及之后的拿破仑时代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造就了法国的崛起以及对全球的统治,并使得法国的崛起具有了普世意义。这一点当时就有人看得十分清楚,例如《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时这样说:“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而后世的历史学家对于这一点看得更加深刻: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法国为民族主义提供了第一个伟大的榜样、观念和语汇。法国为多数国家提供了法典、科技组织模式和公制度量衡。经由法国的影响,现代世界的思想观念首次渗透进迄今曾抗拒欧洲思想的古老文明世界。以上便是法国大革命的杰作。
  法国大革命或许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在它前后发生了一系列类似的革命运动,但毫无疑问它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其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其一,它发生在欧洲势力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俄国除外)。在1789年时,差不多每5个欧洲人中就有一个是法国人。其二,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托克维尔说:法国人在1789年做出了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做出过的巨大努力,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并在他们迄今为止的历史和他们所希望的未来之间开出一道鸿沟。恩格斯也谈到:在法国,革命同过去的传统完全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遗迹。其三,革命改变了法国国内政治以及国际政治的面貌。在法国大革命以前的欧洲,国家与国内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王朝政治,平民很少参与国家事务,更是极少参与国家对外事务。即使在英国等极少数存在议会主权或有半独立的立法部门的国家,对外政策控制权也主要由行政部门掌握。国际政治的操作者们(各国国王、文臣武将、宫廷外交家等)构成了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汉斯?摩根索笔下的所谓“贵族国际”。大革命急剧改变了法国的国内政治结构,并形成了由革命意识形态塑造的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最终变更了整个国际政治。而所有这些变革的起点是“人民主权”观念。法国革命者首开建立国民议会并奉其为国家最高权力的先河,正是这个国民议会在1789年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卢梭提出的否定狭隘封建关系的“公意”(General Will),终于体现为大众政治和民族主义的纲领——人民主权论,被他奉为最高美德的爱国主义;也从抽象的道德原则转化为推动革命的全民族信念。而这些1789年原则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全部内涵。因为它的出现,政治权力被脱胎换骨,从王室的深宫后院走到人民中间,人民成为政治权利唯一的源泉,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实质,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贡献。从这个意义讲,法国大革命比英国工业革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即使今天我们身处所谓后工业时代,但这些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却仍然必须被各国政治家所遵循。其四,只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性的。它的军队开拔出去改造世界;它的思想实际上也发挥了相同作用。美国独立革命尽管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发生,但此后美国建国的历程深深地受到法国大革命原则的影响,以至于小说家毛姆曾这样说:法国人死后灵魂去天堂,美国人死后灵魂到巴黎。不仅对于美国,法国大革命对于所有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引起了1808年后导致拉丁美洲解放的起义。其直接影响远至孟加拉,该地的罗伊在法国大革命激励下,创立了第一个印度人的改革运动,并成为现代印度民族主义的鼻祖。甚至大革命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教世界产生实际影响的第一次伟大思想运动,而且这种影响几乎是立即发生的。例如到19世纪中期,以前仅表示一个人出生地或居住地的土耳其词汇“vatan”,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变成类似“patrie”(祖国)的意思。它的间接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因为它为日后所有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榜样,其教训融入了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中,并不时地激励着激进的民主运动。

  五、拿破仑的崛起与第一帝国的兴亡
  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在生存逻辑的逼迫下,欧洲其他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安全,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努力,以抗击法国意识形态的扩散与称霸欧洲的企图,通过组建了多达六次的反法联盟,最终摧毁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并在某种意义上重新恢复了欧洲的均势。
  当然,这个历史进程也是法国权力急剧崛起然后又迅速坍塌的过程。
  从捍卫革命到争夺霸权
  1797年10月法国与奥地利签署了《坎波-佛米奥和约》,条约规定奥地利承认法国对比利时、莱茵河西岸的占领以及在北意大利建立的山内共和国。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法国占有其几个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以莱茵河、比利牛斯山以及阿尔卑斯山为界的 “自然疆界”。拿破仑曾不无得意地宣称,法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伟大的国家,它的领土疆界就是自然向它提供的疆界本身。 这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失败,以及法国崛起成为一个霸权国家的开始。
  法国在欧洲优势地位的确立
  1799年“雾月政变”之后,拿破仑掌握了法国的最高权力,但仍面临英、奥、俄第二次反法联盟的威胁。刚刚执政的拿破仑知道经过8年战争的法国迫切需要和平,哪怕只是一个短暂的和平、抑或一个喘息的机会。因此,他曾向三国君主提出停战建议,但均遭拒绝。拿破仑法国要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除了战胜外敌已无其他选择。在取得1800年对奥地利的马伦哥战役胜利之后,拿破仑利用反法联盟内部的矛盾,尤其是俄英矛盾,极力拉拢俄国、孤立英国。不久俄国退出反法联盟,加之奥地利的失败,使英国陷入孤立,英国被迫接受和谈。1802年英法签订《亚眠和约》,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结束以及法国在欧洲优势地位的确立。
  成为霸权国家
  马伦哥战役的胜利以及《亚眠和约》带来的和平使拿破仑在国内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但《亚眠和约》带来的和平即使不是虚幻的,也至少是极为短暂的。由于该和约未能真正解决英法两国在经济、政治、势力范围上的长期矛盾,所以双方均无意切实履行和约中对自己不利的条款。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拿破仑时代》一书的作者乔治?勒费弗尔对《亚眠和约》后的欧洲政治格局以及拿破仑永无止境的霸权欲望曾做出如此评价:“作为民族领袖,拿破仑在签订亚眠和约时已经达到他命运的顶峰。欧洲已同意放下武器,不再反对他对自然疆界的要求。但是他那种一遇机会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权力欲,未能使他对这样的成就感到满足;而法国在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时,如果只关注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利益,它本来会对这些成就感到满意的。拿破仑如果停止干扰英国在海上和殖民地的事业,同意对英国贸易重新开放法国市场,并且满足于对其邻国施加他力所能及的、而又为法国疆界安全所需要的合法的影响的话,那么法国将一无所失。”的确,拿破仑并未满足于亚眠和约后的欧洲政治格局,也并不满足于法国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1802 年 8 月,拿破仑吞并了厄尔巴岛;9 月,吞并了皮埃蒙特;10 月,又占领了帕尔马;同月,派兵占领了瑞士。在德意志,拿破仑还将势力扩充到莱茵河以东的地方,对德意志的领土进行重新划分,扩大普鲁士以及巴伐利亚、巴登、府腾堡等亲法邦的领土,削弱奥地利在南德的影响。与此同时,拿破仑还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并再次染指中东地区。此外,法国于 1802 年12 月宣布,荷兰及意大利的港口禁止向英国商人开放并宣布法国将大力建造战舰,将战舰的数量提高一半。拿破仑的这一系列霸权行为,令英国十分不安。1803年5月英国政府对法宣战。但在英国向法国宣战后的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其他国家慑于拿破仑帝国的强大权力,并没有加入到英国的反法战争中去。相反,一些国家还公开追随法国,与英国为敌。如西班牙于 1803 年 10 月与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次年 12 月更是紧随法国向英国宣战。这表明欧洲大陆各国已经承认了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

  霸权扩张与霸权制衡
  尽管大陆国家极力避免挑战法国的霸权,但拿破仑在大陆上永无止境的扩张以及称帝行为,使得欧陆大国俄国、奥地利最终加入了反法联盟。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这表明拿破仑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且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重温往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旧梦。俄皇亚历山大拒绝承认拿破仑的帝号,并着手与英国谈判建立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