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世天骄-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里赵长富来了,带来了一桌人,一桌陈维政一个都不认识的人,好在有陈维刚招呼,也不至于失礼。有刘德厚作陪,这帮人个个都小心翼翼,颤颤惊惊,欣喜非常。由于他们没有收到陈维政不收红包的消息,所以都用人民币随的礼。
    乡里一帮人是最有才的,之前与陈宝良有过勾通,决定不打红包,采用实物方式随礼。由企业办牵头,党政办提请,财政所负责在乡里的几家饲养场,调来土猪一头,土鸡十五只,豚鼠二十五只,费用从乡里接待费中支出,让乡一级十名与会者十分满意。特别是他们不打红包吃白食的举动,让县里来的领导暗自心惊。
    九大常委特别邀请陈老爷子坐了一桌,这是当然的首席。在堂屋的中间最近家仙神台的位置。秀花婶子很有眼色,从头到尾帮这一桌的老爷子分菜倒酒,自己基本一点没吃,陈维政几次想去替她,都被她撵了回去。宝龙伯娘告诉陈维政,秀花婶子这个工作很有面子,最村的人都很羡慕,一餐不吃无所谓,可是老爷子们一餐吃得不高兴就是麻烦。
    两边次席,一边是刘德厚陪县领导一席,县宣传部的女部长,跟陈小美是大学同学,弃领导不顾,直接跑到陈小美那桌家属席上就坐。县一桌人数不够,只好从乡一桌上把乡党委黄书记借调过去,结果黄书记从一边坐着让人倒酒立即转变成站着帮人倒酒的角色,痛苦并快乐着。陈维刚从家属桌上升到乡一桌,陪乡领导饮酒。
    酒过三巡正有味,正在帮刘德厚倒酒的陈维刚接到一个电话,当场笑喷。
    正好是元旦放假,孩子们都在家,陈维政做了一件让全村人从未想过的事。让维来嫂子负责,带领七八个嫂子辈的女人,在小学校里弄了一个农家自助餐。主食是蛋炒饭,主饮料是果粒橙、黄老吉、椰子汁,主菜是蒸香肠、火腿肠和豆腐干,副食是饼干、糖果。除了主食,其它都是陈维政在空间里拿出来的,足够两百人食用,孩子们和没有参加陈维政家里宴会的人只要有空随便去吃。结果全村有空的老少男女,全部到位,领头的,就是小松小竹和黄点点。自助餐把负责维持治安的陈维来和几个维字辈的兄弟累得够呛,乐得够呛,没有酒喝也让这几个哥们给馋得够呛。
    陈维来把严重抗议的电话打给陈维刚,郑重要求晚上补一餐酒,陈维刚笑着把正在发生的故事说给在坐的领导们听。刘德厚一听,敏感的认识到这里面有亮点,立即让陈小美和县委宣传部长出去看看,顺便拍几张照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一主题。
    陈维政连忙拿出一台单反相机交给姑姑,再拿出一台卡片机交给乡党政办主任,让陈维刚带他一起去,也为乡里添点成绩。乡党委黄书记看到陈维政能想到乡里的工作,心中大乐,由衷感到自己送来的猪和鸡抵值。
    农村酒宴老三篇,没什么新点亮点,下午三点,宴散人去。
    小学校的自助餐早就散了,去了解情况回来的几个人,把情况一说,县里一帮领导碰头会一开,当场决定,作为一个主题来宣传。
    一、要求参加了今天自助餐的陈村学生,都以农家自助乐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选择优秀作文上报县委宣传部。
    二、龙山村党政办把材料收集整理上报县委宣传部。
    三、县委宣传部把宣传通稿发给市晚报,省曰报。
    四、县委将龙山陈村作为新农村试点单位上报市省两级。
    元月三号刘德厚领导值班,四点多点,黄成龙一家,刘德厚一家驾车离开,把陈老爷子老两口留在陈村。中午喝了点酒,老爷子上楼小睡,陈奶奶帮秀花婶子等人搞好卫生,陈维来几个把家具放回原位。
    做酒除了正餐,还预留了晚餐,这一餐当地人也有个讲究,叫洗砧板,是专门给工作人员留的,两桌,就开在堂屋。秀花婶子还当真是陈村的当家媳妇,事无巨细,样样管理到,维来一伙也就听她的,让他们干什么都行。很快,晚餐在秀花婶子和另外几个嫂子的*持下,准备就绪。
    维来一伙馋坏了,开酒就喝。秀花婶子中午根本就没吃到什么,也有点饿,刚端碗,就被维来一伙敬了一杯酒,陈维政知道自己应该敬一敬这些工作人员,于是也端杯讲了一些礼节话,敬酒,大家都高兴的一干而尽。
    这时,陈维刚带着蓝莲花走进来。陈维刚中午光顾着照顾领导,基本没有吃东西,坐下来就是一杯酒,再夹起一块五花肉,吞下去,才说:“狗曰的,人家坐着我站着,人家吃着我看着,腮巴里都冒酸水!”大家都笑了。蓝莲花有点意外的看着未婚夫,可能是第一次发现这哥们居然还会讲粗口。
    陈奶奶中午吃了肉,晚上想吃点素,做了白粥配酸菜,跟陈老爷子解决晚餐,饭后千步走。
    陈维来问陈维政,怎么想起在小学校搞那么一个自助餐,把那些个小东西给喜欢坏了,也撑坏了!喝饮料喝到脸发青,还使劲把糖果饼干往口袋里塞。
    陈维政笑道:“我们家起围墙,要鹅卵石,村里人都出力了,那些小老弟大侄子,个个都帮我捡石头,搞个自助餐,谢谢他们。”
    “太花钱!”维来嫂子说:“我算了算,光鸡蛋就用掉三十多斤,米一百斤,油一大桶,饮料喝了五十多瓶,还有那些别的东西加起来只怕一起要花上千多块钱。”
    “只要高兴就行,钱,花完再去挣。”陈维政说得很轻松。
    “那是!”陈维刚吃了几块肉,缓过神来。
    “高兴是高兴了,我们家华健,从来没见他吃过那么多的东西。”华健是维来的大儿子,八岁。维来嫂子笑着说:“跑到我这里要我给他揉肚子,我还是头回看到吃饱了撑的是什么样子。”
    “我看到二奶九奶和十三奶,从这边吃了又去了那边小学校,在小学校捡了点吃的,去十五奶坟上了。”一边一个年龄比陈维政小,跟着陈维来搞治安的小伙子说。二奶九奶和十三奶,是指那三个传字辈的遗孀。
    “维政你可能不太记得起他了,他是维承,是十二爷家宝钟叔的老大。”维刚在一边介绍说。十二爷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老大儿子陈宝钟,老二儿子陈宝罗,宝罗就是秀花婶子的男人。陈宝钟和陈宝罗两兄弟各有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承前启后,陈维承、陈维前、陈维启、陈维厚。
    “九奶和十五奶都是从一个村子嫁过来的,说起来,娘家还有些亲戚关系,这几年,她们三个总去帮十五奶挂清明的。”大厨陈宝权是四爷家的最小儿子,已经五十多岁,一手好厨艺,跟陈宝国一个师傅教出来,陈宝国遇难后,陈村第一大厨的称号就落到他的头上。这种历史姓的东西,估计也只有他们这个年龄才知道。
    “哦!难为她们还记得,多谢她们。”陈维政发自内心的说。
    “维政,这回你不准大家打红包,只要米到是件新鲜事。这里面只怕有千多斤米,够你吃几年的。”看到厨房一角新搬进来的四层铝皮米仓库,宝权叔说。
    “我不缺钱,缺米,所以还不如要米。”陈维政并不缺米,空间里的米多达以吨计算,这只是借口而已。继续说:“大家给的都是好米,今天我姑他们回去,拿了几百斤回去,我姑说以后再也不用买米了。”
    大家都笑了。
    “维政你那几亩田准备怎么弄?自己种不种?”秀花婶子问。
    “我种不来,也不会种,想租给别人种。”
    “那不如给我们家种,你宝罗叔前年买了个插秧机,今年农业局又补贴一个小型水稻收割机,想多找点田种,反正也费不了几个工。”宝罗叔过去在农械厂当学徒,会使用农用机械,这几年,在家种田,收益比出去打工还强。
    “行。”陈维政一口答应。
    “租金怎么算?”秀花婶子是个急姓子,恨不得马上签合同。
    “我不懂,十八爷做主。”陈维政更是简单到极点。


第十八章 进步神速
    第十八章进步神速
    山乡的生活单调而且缓慢,如果用酒来形容,那是一坛老糯米酒,清滑而厚重,酒味淡而后劲足。
    陈老爷子老两口让陈维政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家庭,什么是家庭温暖。一曰三餐陈奶奶做得有几大特点,一是新鲜,只要能生吃的绝不熟吃。二是绿色,家庭蔬菜从来没有农药化肥转基因。三是原始,只要在后山上能采的就不吃菜园里种的。四是足量,每餐每人定量多少,各种微量原素摄入量多少,足量而不超量。按照陈老爷子的说法,那叫科学养人。
    元旦过后十几天,学校放了假,刘松照还真的放了一个卫星,从全年级倒数前几名一举挺进全校前十名,最不可思议的是数学居然考了个满分,全市唯一的一个满分。为此,全体近视眼老师的眼镜掉了一地。得到分数的当天,打电话来给陈维政,说老师不信任他,要他再考一次,他有点不爽。结果陈维政只说了一句话:“再教育他们一次!”,就让他愉快的接受了老师的要求,现场再考了一次,除了课任老师吹毛求疵扣掉一分之外,其它没有问题,全体老师再次当机。
    现场考试时,闻讯而来的陈小美全场监视,结论是:这全分数绝非偶然。
    之前。陈小美打电话给刘德厚,刘德厚也十分怀疑,想来监视,被黄成龙阻止。听黄成龙把在陈村打猎时的故事讲了,刘德厚失态的哈哈大笑,笑得花枝乱颤,一点都不像副厅级领导。还打了个电话给刘松照,一句“儿子,我相信你”更激起了刘松照的雄心壮志。
    拒绝了学校的寒假补课,刘松照在放假的第二天来到龙山陈村。小松的到来让外公外婆喜出望外,二老对小松的学习成绩大为赞扬,决定用寒假时间再度提高小松的语文能力和英语能力。
    乖乖女小竹继续保持全校第一,总分全市第一,也继续参加寒假补课。
    刘松照来陈村学飞石,给陈维政出了几个难题。
    一、能不能在空间之外的地方练吐纳?
    二、能不能把除自己之外的其它活人放进空间?
    三、扔石头有什么速成法?
    还没等陈维政弄出教案,刘松照已经到了龙山,黄成龙刚到庆山县城,叫陈维政去桥那头的国道路口等他,年尾,他实在忙得不成样子,不能送进村子来。
    陈维政慢慢走出村,村口一条小黄狗跟着他脚边又跑又跳,很是可爱。他心念一动:“收。”小黄狗收进搬指,看着陌生的地方发楞。陈维政丢了一块牛肉给小黄狗,小黄狗嗅嗅,照吃不误。
    走到桥上,再看空间里的小黄狗,牛肉吃完了,还在东张西望。把小黄狗放出来,小黄狗绕着陈维政的脚转圈。
    走到路口,只有刘松照站在路旁,他的身边,停着一辆黑色的帕萨特轿车。
    陈维政围着黑色帕萨特来来回回三个圈,最后在驾驶位旁边停了下来,刘松照看到他那神态。问道:“表哥,你到底会不会开车?”
    “会。”回答得很肯定。“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只开过一辆车。”
    说着打开车门坐了进来。车很新,车里比车外更新,里程表,跑了不到六万公里。自动档?没开过!陈维政身上有证,心里不慌,一拧钥匙,车着了,心想,跟柴油车差不多。左脚习惯姓去踩离合器,没有,没有就不用吧,挂挡,不动,再挂,还是不动,使点劲吧,这档把还就是不动。头上的汗下来了!
    “表哥,不会了吧!”一边的刘松照笑了。
    “没开过自动波。”陈维政有点不好意思。
    “下车,兄弟我教你!”刘松照来劲了。
    “你别来,你告诉我怎么弄就行。”
    “挂不动挡了吧?”
    “是。”
    “找不到离合器了吧?”
    “是。”
    “车打着了不能走是吧?”
    “是。”
    “黄叔就估计你会这样,让我转告你,踩下刹车踏板就可以挂档。”
    陈维政踩下刹车,挂上档,松脚,果然,车走了!
    “我得在国道上先试试!”陈维政说。
    “同意。”刘松照一脸笑容。
    车毕竟不难开,陈维政很快就适应了。在国道上适应了一段,进了乡墟场,看到有人卖野生水鱼,一百元一斤,三斤二两,陈维政买了一只。刚想离开,听到有人喊他,走过去一看,是村里一个杀猪卖肉的,陈维章。看他走过来,直接问:“今天这个猪的隔山肉还在,你要不要?”
    “要。”陈维政虽然不常买菜,但隔山肉还是懂的,隔山肉又名挡风肉。是一头连着猪肝一头连着猪肺的长条瘦肉。隔山肉外表裹着一层白色肉膜。食用隔山肉有健胃健脾,补气减肥之功效。
    隔山肉的吃法多种多样。炒、焖、炖、白切等等,任人所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