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绣妆-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嫂,难道你忘了当初小妹是怎么嫁给商洛的吗?现在我们冯家家道败落,他商洛还不是正好落井下石!可怜小妹对他痴心一片……”冯正柏说到后面不禁有些咬牙切齿,无奈形势比人强,如今的冯家实在是没任何资本能和商家对抗了。
    冯杨氏才不管冯初晴的痴心是否错付,她只知道冯初晴被休惹人笑话不说,以后还得靠着两个哥哥过日子,冯家如今不像之前还能锦衣玉食,如今孩子们都快吃不饱穿不暖了,再来两个吃闲饭的怎么应付得开?顿时就急了,瞅着左右冯初晴本人不在,屋里也没外人,抱怨便没了顾忌。
    “初晴怎么就那么傻?难道就等着被休?她可是商家三少奶奶,这么多年他商洛靠着冯家挣了不少银子,初晴怎么不要点傍身银子什么的,日后要怎么过日子啊?而且初晴领着那丫头不是她生的,人还是商家的种,怎么就让她领回来了呢?这不是多一张嘴又要多花一份钱吗?正柏,我们两家可是分了家的,你们只有两个孩子倒是好过些,我们家可是四个孩子,再来两张嘴怕是应付不下来吧?”'bookid==《极品女神》'

  ☆、007 懒人养蚕

冯杨氏说得那么大声,冯初晴又怎么会听不见,只是躺在暖暖的被窝全身舒展开来实在是不想再动,就算是听到了冯杨氏的埋怨也没放进心里,翻个身靠近穗儿,轻声说了句:“穗儿,拜拜。”她以为,这一闭眼睡过去,兴许醒过来就在幼儿园员工宿舍的chuang上,门外就是平整的水泥地,周围是漂亮的商业楼盘。
    当她在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中睁开眼睛,一时有些迷惘不知道身在何方,耳边上有稚嫩的童声在念着三字经,她一度以为真的回到了幼儿园,可惜当她看清头顶是陈旧的木橼后,饱胀的情绪像是被人用针给刺了一个洞,顿时就泄了气。
    “娘是懒虫,还在赖chuang。”念三字经的声音倒是停了下来,穗儿柔柔的声音却又在耳边响起。冯初晴抹了把眼睛翻身坐了起来,宽大的chuang上除了她一个人就只有穗儿守在边上。
    “娘,你醒了!”穗儿满是惊喜地唤了一声,从chuang尾爬到了她身边,拍了拍的肩膀,“二舅妈说你累了,让你多睡一会儿。你快快睡,穗儿守着你。”小姑娘想也是知道昨天冯初晴风风火火一阵给辛苦了,一副“孩子你多睡会儿”的大人模样。
    “娘不睡了,”再怎么睡睁开眼睛说不定还是在这里,与其颓废地等“梦醒”,不如积极面对生活,多给穗儿和“冯初晴”创造点生活倚仗。
    这么一想,冯初晴心里好受多了,利落地收拾好自己,在外间找到了洗漱用品,这时候也顾不上洗面巾是不是二哥一家子用过的,梳子上的头发也太多了点,三两下打理好两人,这才迈步出了寝室。
    堂屋里同样一个人都没有,倒是整个院子正屋那边有说话声传来,牵着穗儿的手靠过去,不用她偷听,冯杨氏的抱怨便声声入耳。
    “弟妹,不是我这做大嫂的小气。本来呢,被休回娘家的小姑子养养也没什么,反正咱们两家的孩子都还小暂时扯不上什么不好议亲;只是你知道大嫂家孩子多、事多,古话说得好‘男女七岁不同席’,立春和处暑早就分了房间,哪里有多余的地方给初晴和她那野……”
    说到这儿,冯廖氏低声说了句什么,冯杨氏又换了话题,“主屋倒是有这么五间大屋子,要不然回头让你大哥和正柏商量商量把这养蚕的屋子也分开,谁多一间就让初晴住着呗。”
    “弟妹你啊没和初晴处过是不知道她的小姐脾气,瞅瞅这都什么时辰了还没见起来?如今冯家可不比从前,这苦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正柏也是,都不想想他是俩孩子的爹了,哪还能娇养着妹子……”
    要不是掌心有一只温软的小手,冯初晴必然会推门进去反驳冯杨氏几句,然而她现在只能退到院子里,抬眼望着院子背后远处的青山深吸一口气,将胸臆间燥意一吐而出。
    古蜀号称“蚕丛故里”,养蚕、抽丝、纺线、织锦在蜀郡最是兴盛,九陇县地处湔江分流之地,进则是群山环绕,出则丘陵平原,先天环境优渥,家家户户以养蚕为生。冯家以养蚕发家,想不到数年之后又重新回归乡里重操旧业。
    冯正松对这个落差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说是和冯正柏去寻蚕作茧的枝条,结果出门就寻了村中间的茶馆坐着,远远看到冯正柏背了一篓嫩嫩的桑叶回转,吱溜一声将茶水喝个干净,依旧放了两文钱,小跑着往村头最靠河边的冯家院子去。
    “大哥,你要是不想出门采桑叶就在家帮大嫂带带孩子或是在蚕房搭把手;村中间那茶馆少去些,花几文钱还讨不了好。”话是这么说,冯正柏还是把自己背篓里还带着露水的桑叶挪了大半放冯正松背篓里。回乡也几个月了,他也算是看清了人情冷暖,茶馆那些村人只会变着法子或是打听或是嘲讽他们家,根本就没丝毫的用处,偏生他大哥像是听不出来似的。
    想了想,冯正柏又想到了昨晚上进门的冯初晴,停下了动作,“大哥,小妹的事情你没和人说吧?”
    冯正松神色稍变,讪讪一笑推了冯正柏一把:“赶紧进去吧,我有些饿了。初晴那点事情今天别人不知道以后难不成就不知道了?”
    “哎呀,大哥,小妹以后还要在止马坝过日子的,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说才能不让那些人说道,你着什么急啊……”冯正柏比冯正松小四岁,此时却像个操心的哥哥,一会儿问这个一会儿又问那个,倒和院子里的情形恰恰相反。
    俗话说“勤喂猪、懒养蚕,二十八天见现钱。”冯家两兄弟从益州城回到止马坝不过一个多月时间,正好赶上春蚕季节,兄弟两个把房屋钱财一分,接着又合作养了五间屋子的蚕,多年不养了手上生分,还一口气弄了两三茬,这几天最早的一批都开始出现老熟的征兆,最后那批也都孵化成功,正是最忙碌的日子。
    两人进门后,冯杨氏和冯廖氏正寻摸着该出来做早饭了,一前一后从蚕房里出来,冯廖氏背上背着她的小儿子惊蛰,手中端着一大盆清理出来的蚕粪,见到院子内兄弟俩不由就是一愣:“今天怎么回来得早些?还没来得急做饭呢。”
    听着动静,冯初晴也从西屋的灶间走了出来,“大哥、二哥,我煮了粥、煎了饼、炒了菜。”扫了一眼院子里,没见着家里另外的几个孩子,鉴于冯杨氏的口蜜腹剑,她选择了多看、多做、少说话。也幸好她为了学习蜀绣曾经跟着姥姥在乡下住过些时日,不然面对灶房里的柴火土灶台和发好的面粉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冯杨氏看了眼她身后隐隐透着烟火气息的西屋灶房,不着痕迹撇了撇嘴,“二弟妹倒是福气啊,我嫁到冯家都快十年了也没吃过初晴做的饭菜。”
    冯正柏这时候都已经进灶间看了一眼出来,正觉得向来娇养的妹子能做出一顿早饭来心里反酸,他一直看不惯冯杨氏虚假的做派,还没等冯杨氏下一句出口便出声截断道:“大嫂进咱们家门的时候冯家也算是小有恒产,洗衣做饭都有雇来的下人做,你都没做过一顿饭就更别说从小娇养着的小妹了。你要是没吃过,就回房收拾了带着孩子们一起到院里吃吧。”

  ☆、008 分家单过

蜀郡人重孝道、重亲情,哪怕是分了家也喜欢吃饭的时候各自端着自家饭菜凑到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俗话叫做分家不分情。
    之前冯初晴不知道两位哥哥已经分了家,还按照六七个人的份量准备的饭菜,殊不知无意间用掉了冯廖氏三天的用量,冯廖氏虽然还是一副低头小媳妇的模样,眼神中却是多了几分犹豫,
    冯杨氏是个能生的女人,从最大的冯立春七岁到最小一岁的冬至,共生养了三子一女;冯廖氏嫁进冯家也才四五年,膝下一子一女;这些孩子们无一例外都是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生日那天靠近什么节气就叫什么名字。
    因着大人要说事,冯立春干脆让冯廖氏带着几个孩子去灶间吃饭,依着他的意思,冯杨氏也是要去的,可惜冯杨氏打定了主意不想让冯正松被弟弟说服,抱着才一岁多点的冯冬至就是没挪窝。
    没办法,冯正柏也知道大哥屋里的事情多是她说了算,就是现在支开了她估计待会儿大哥还是要找她商量一遍,倒不如现在说了就算。
    “大哥、大嫂,小妹和穗儿现在也回了止马坝,肯定是要住家里的,这怎么住,咱们一起好好商量商量?”冯正柏是个有主意的人,以前家里日子好过时也是他经常跟在冯家老爹身边,耳渲目染,说事情的时候看上去还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冯杨氏在桌子底下狠狠踩了自家男人一脚,脸上漾起个假假的微笑,“说什么商量,二弟心里怎么想的不如直说吧?”她才不会上当,“一起商量”,万一商量个什么之后就说出银子的事咋办?
    冯正柏看了龇牙咧嘴的大哥一眼,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开口的迹象,抿了抿嘴,转向了冯初晴,“现下东西厢房各三间屋子,二月时回家我和大哥就找了几位叔爷做主正好分成了两份。那时候也不知道小妹你会回来,就没想给你留上一两间,现在正屋五间倒是空着……”
    冯正柏的话才刚刚说一半,那厢冯杨氏就是一咬牙,干脆在冬至的腰上掐了一把,小冬至顿时就哭了起来。冯杨氏忙赶在冯正柏继续说话前就道:“二弟,正房五间可是说好了用来养蚕过日子的,这一茬春蚕养得有些急了都还嫌五间屋子不够用,今天我都还和二弟妹说要在这院里起两间棚子给蚕子结茧。”
    摇了摇冬至止住他的哭叫,冯杨氏又像是不经意的嘀咕了一句:“那时候公公婆婆可是说了,家里的东西都是留给几个男孙的。”
    冯正柏这下子不好说把正房分给冯初晴了,毕竟他们爹临死前是说过那样的话,想了想,只好道:“现下谷雨和惊蛰都还小,我那边一间屋子空着也是空着,小妹和穗儿就住里面吧。只是里面连把凳子都没有,得找个木匠做几样家什。”
    这样的安排冯杨氏自然不会有异议,但找木匠做家什这件事上她还是有想法,毕竟今早她可是问过冯廖氏的,冯初晴回家就带着个小包袱,衣裳都没多带两套,还不是什么都让两个哥哥出钱!
    “说起家什,初晴当年那么多嫁妆难不成商家都不给退一些?东西大件不好拿总能折成现银的吧?”冯杨氏这番话是对冯初晴说的,要是冯初晴身上有几百两银票,她倒是不介意让她在家多住上些时日。
    “我是被商洛赶出来的,除了穗儿,什么都没让我带。”冯初晴一摊手,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一概不知。商家的休书上说是她无所出、多言、不顺父母,倒是没说被休后她当年的嫁妆问题,但凭着昨日看商洛那恨不得用眼神杀死她的样子,估计不会让她还有银子傍身的吧。
    “他商家凭什么这样?”冯杨氏哼了一声,但也知道现在去益州城找商家无疑是以卵击石,只能哼哼算了。
    “行了,事情过了就是过了。也都别多说了,初晴以后就住我们西屋里,帮着带带孩子养养蚕,我这就去寻个木匠回来做家什。”冯正柏皱着眉头,国字脸上满是愁容,“只是如今条件有限,这家什还是都挑着省钱省事的做,银钱嘛……”
    嘭——
    西屋灶间一声巨响,让院里的人都吓了一跳,转身看去,冯廖氏手中的木盆子掉在地上摔成了好几片,她正满脸惊惶地弯腰去捡。
    “呜呜,娘,处暑哥哥骂我是杂种,让我滚出去不准住在他们家……”从冯廖氏身后,穗儿捂着脸也是一溜烟冲了出来,看头发凌乱的样子刚才在屋里也不安稳。
    在冯初晴看来,孩子最是无辜,处暑那孩子不过五岁,要是没人在他面前说过穗儿的事情他根本说不出那样的话来。冯初晴性子本来就燥,之前在蚕房门口因着冯杨氏说的是她倒是无所谓忍就忍了,然而现在被说的是穗儿,她反倒是难以忍受,“唰”的一下站起身子将穗儿护在怀中,“穗儿乖,哥哥不是有意要说你的。娘会教哥哥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妹妹的。”
    眼见着灶间的孩子们一个个走了出来,五岁的冯处暑生得虎头虎脑,明明只比穗儿大一岁多却差不多高出了一个头,身上穿着宝蓝色绸衣绸裤,迈出门来还不忘冲着穗儿做了个鬼脸:“杂种,你就是杂种!我娘说你和姑姑都是别人不要的赔钱货,赔了别人的钱现在来家里让我们赔钱了。钱赔给你了大哥就不能念书、我就不能买麦芽糖、白露不能买头花。”
    说了还不忘拉了冯正柏家的谷雨一把:“谷雨妹妹,你也不能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