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灵师之兼职女官-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芸摸了下被捏疼的脸,无奈的叹了口气。穿成七岁的小萝莉,实在有些不方便。
  “芸芸,面和好了?”赵麟提着两条活鱼推开院门,他旁边,赵麒则抱着一盆黄色的迎春花。一边下里巴人,一边阳春白雪,赵芸不明白,同是读书人,这两兄弟,怎么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呢?
  不过,赵麟没给她时间想这些毫无意义的事。鉴于赵芸糟糕的手艺,制作福点的工作被赵麟接手,她则负责打理两条活鱼,炸酥肉,蒸丸子。而厨房以外的活儿,就全归了赵麒。
  在这还算分工明确的安排下,在嘈杂的鞭炮声中,赵家的年夜饭,终于上了桌。
  菜有猪肉,鱼肉,山珍,三个人,十个菜,十全十美。
  赵芸把做好的福点摆到赵家唯三的白瓷盘子里,递给赵麒。赵麒将其放到堂屋神龛下的供桌上,然后恭敬的在香炉里插上三炷香,作了三个揖。接着,赵麒又摆了两盘福点到赵家夫妇的牌位下,同样点上香,两兄弟跪下磕头。赵芸有样学样的跟着做,肃穆的气氛里,终于有种切身融入的真实感。
  “爹,娘,七年了,二弟已十五岁,小芸,也七岁了,儿子没辜负您们的嘱托。您们在底下可还安好?等过了年,儿子夺得案首,获得乡试资格后,再来告慰二老先灵。”赵麒神色肃穆的跪在地上,握紧了拳头。
  祭拜先灵之后,三人终于上桌端坐,赵麒看了眼两边的弟妹,道:“动筷子吧。”说完,伸手夹了一个丸子到碗里,这顿年夜饭算是正式开始。
  气氛轻快很多,赵麒虽然依旧没什么表情,但赵芸发现他眉心唇角也稍稍放松了。
  “大哥,吃鱼。”主动夹了一块鱼送到赵麒的碗里,赵芸讨好冲他一笑。此时,她才算是真正的放下心中的芥蒂,把赵麒当作大哥,把赵麟当作二哥,好好的经营过日子。
  敏锐的感觉到赵芸的改变,赵麒愣了下,随即垂眼,轻轻的应了一声,没多余的表情。
  “芸芸偏心,二哥也要你给我夹菜。”赵麟见状,立即不满的对赵芸撒娇道。
  赵芸并不为赵麒冷淡的反映沮丧,但赵麟一片好心,她也不会辜负。顺势夹了快鱼肉放进他碗里,眨眼道:“芸芸哪会忘了二哥,二哥对芸芸最好了!”
  ------题外话------
  求收藏啊,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虽然有些慢热,但后面会越来越精彩的……

  ☆、第十六章 三个荷包

  满意的看着碗里的肉,赵麟咬了一口,小心的吐掉鱼刺之后喟叹:“果然女孩子在厨艺方面比较有天赋。”
  赵芸还小,赵麒忙着张罗家里的生计,做饭洗衣等家务事,便被赵麟包揽了。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他做饭的水平,也只停留在能吃的程度上罢了。
  品尝着嘴里的美味,赵麟对赵芸近段越来越好的厨艺和某些奇怪的举止,不是没有疑问。但既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就自私的不想改变。
  当晚,赵芸在吃了来到锦国之后最丰盛的一顿晚餐之后,把周婶赶制的新衣整齐的放在床头,很快陷入梦乡。
  破晓时分,蚌兰村在噼里啪啦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苏醒。
  赵芸一身鹅黄色的米白碎花袄裙,脚踩一双厚底布鞋,头梳双平髻,别两朵粉色绢花,清秀可爱。她亦步亦趋的跟在赵麒和赵麟身后,挨个的上村里的长辈家拜年。
  第一户人家便是祝夫子家。
  青砖黛瓦蒙尘,朱红大门有些脱漆,门两边,还有两块上了年岁的门枕石。既是这样,相比于赵家的院子,这祝夫子家还是“气派”许多。
  赵麒上前敲门,来开门的,是一名青衣小童。看见赵麒,露出清浅的笑:“麒公子,麟公子,里面请,老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赵麒颔首,把手上的年礼递给小童,便带着赵麟和赵芸往院子里面走。
  祝夫子家的格局和赵家差不多,只院子里青石铺路,花木相间,比农家多了些风雅。
  “夫子,新年吉祥。”一进堂屋,赵麒便给坐在主位的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深深作了一个揖。赵芸跟着前面的两人动作,垂眼却瞥见门口露出的一小截藕色裙角。
  “起来吧。坐。”祝夫子等赵麒三兄妹行完了礼,才缓声吩咐道。
  “多谢夫子。”赵麒起身,在祝夫子右下方的第一个位置坐下,赵麟便坐了第二个。赵芸自然规规矩矩的坐最末尾。
  这是她第二次见到祝夫子,依旧留着山羊胡,只肤色更加褐黄了,额上沟壑纵横,让他显得苍老——是典型的不得志的文人形象。
  或许,这其中,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赵芸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一眼祝夫子旁边的那个空位,又瞥向空荡荡的门口,唇角撇了撇。
  青衣小童端上了茶和点心,赵麒一板一眼的和祝夫子说着家常。不过很快,祝夫子便把话题扯到了科考上,“年后便是童试之期,瑞之可有把握?”
  赵麒谦虚的躬了躬身,“把握谈不上,学生自当全力以赴。”
  祝夫子摸了摸胡子,微微点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你现在的处境,容不得你出一点儿差错。瑞之,你已经耽搁了太多时间了。”
  “学生知道,但不悔。”赵麒看了眼身边的赵麟和赵芸,直视祝夫子沉声说道。
  祝夫子心里动容,叹一口气,“我收你为徒,一是看在和子舟兄的往日情谊,二也是喜欢你的性子。可惜,春娘身在福中不知福。”
  “夫子,是我不够好。”赵麒顿了下,垂眼,轻声道。
  “我自己的女儿是什么样子,我自己还不知道?你们成亲四载,她哪天不挑你刺?哪天不折腾?没做到为人妻的责任便罢了,还欺负芸丫头,提起来我都觉得羞愧!”祝夫子情真意切,眼角还带上了水光,“为师本想着春娘嫁过去,好歹能帮你操持一下家务,哪曾想……都是为师鲁莽,害了你,也害了春娘啊。”
  赵麒面色如常,“夫子,您不必自责,是我和春娘没缘分,她值得更好的人。”
  “你能想开便好。总之是为师欠考虑,对不住你。”祝夫子摇摇头,然后给站在一旁的青衣小童递了个眼色。青衣小童心领神会的退出去,一会儿便端着一个墨色的漆盘进来。
  漆盘上,有三个素色荷包,每个都鼓囔囔的,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
  “这是为师的一点心意,你收下吧。”祝夫子从漆盘上拿起一个荷包,递向赵麒,“童试虽然就在县里,但科目多,时间紧,每天来回不方便,这些钱,拿去住宿吧。”
  “夫子的好意瑞之心领了,但这钱,我不能要。”赵麒摇头,拒绝道。
  “瑞之,别推辞。你蛰伏这些年,为师是希望你能一飞冲天的。黄白之物虽然俗气,但它也能让你的路,稍微好走一些。为师当年就是没想通,所以,如今只能老死这乡野。”祝夫子目光恳切,赵麒沉默半晌,终究还是双手接过。
  “这就是了。为师能帮你的地方,也只有这些了,以后,你得靠自己。”
  “是。”赵麒点头,恭敬的回答。
  祝夫子满意的颔首,然后把目光看向赵麟,“麟哥儿,这是你的。我虽然只为你做了启蒙,但也算是师徒一场,这次的考试,好好发挥。”
  赵麟看了眼赵麒,见他微微点头,才双手接过祝夫子递过来的荷包,然后郑重的回了一声。
  轮到赵芸的时候,祝夫子脸上的神色温和了些,上下打量了她两眼,才道:“芸丫头是个大姑娘了,模样也和子舟兄很像。”
  “多谢夫子夸赞。”赵芸抿嘴笑了笑,养回了一些血色的脸颊上,露出两个可爱的酒窝。
  祝夫子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不过很快温和的笑道:“瑞之、麟哥儿把你教得不错,落落大方。”
  说完,便把那最后一个荷包,放进了赵芸的手心。赵芸道了谢,也不多看,把荷包揣进怀里。
  此时,青衣小童上前汇报,“老爷,村孰里的学生都来给您拜年了。”

  ☆、第十七章 主意

  “让他们进来吧。”祝夫子拧眉,淡淡的吩咐。
  青衣小童应喏,转身出去迎接。赵麒见状,站起身来,“夫子,学生便先告辞了,趁着天早,还得去其他人家拜年。”
  祝夫子未再挽留,“去吧去吧,你如今虽已及冠,但这些年,村里的乡亲没少援手,你以晚辈之礼上门走动,也是应该的。里正大人前些日子也赞你知礼,为师希望你牢记,不论何时何地,礼不能废。”
  这是点名了要让赵麒去里正家走动走动了。赵麒眼神动了下,深深的对祝夫子行了一个礼,“谢夫子良言,学生惭愧。”
  “你明白了就好。”祝夫子深深的看了一眼赵麒,微微颔首。
  赵芸若有所思的打量祝夫子,总觉得他话里有话。不过,还没等她移开视线,就被祝夫子撞了个正着。心里跳了一下,赵芸条件反射的笑,眼神天真,酒窝甜美,一如正常的七八岁的稚嫩孩童。
  祝夫子没瞧出名堂,半阖的双眼里,闪过一丝迷惑。刚才那瞬间,他明显感受到了一道审视的目光,难道是自己感觉错了?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青衣小童已经引着一帮年岁不一的村孰学生进了院子。
  “麒师兄,麟师兄。”
  瞧见赵麒和赵麟带着赵芸从堂屋出来,一帮半大的孩子都恭敬的朝两人拱手作揖。
  赵麒颔首,淡淡的回了一礼,“各位师弟不用多礼。”
  “夫子在堂屋等着,各位师弟还是先进去给夫子拜年吧。”赵麟微笑着插嘴,随即把视线停留在领头的那名蓝袍少年身上,语气亲近,“碧成,什么时候回来的?”
  蓝袍少年咧嘴一笑,“昨儿晌午,路上马车坏了,差点儿赶不回来。本想一会儿去找你呢,没想到这就碰上了。”
  “等拜完年,我去找你。”赵麟会意的一笑,拍了拍蓝袍少年的肩膀。
  “行。”蓝袍少年回礼似的在赵麟的胸膛上也轻轻碰了碰,答应下来。
  赵芸“记得”这个少年,里正家的长房嫡孙,叫蒋碧成。前几年和赵麟一起在村孰上学,两人挺合得来,算得上挚友。后来,夫子介绍赵麟到县城有名的私塾上学,蒋碧成也被他父亲接到平安州拜了关霞书院的山长为师,很少回村。
  从祝夫子家出来,赵麒又带着赵麟和赵芸去了好些亲近的人家拜年。赵芸趁机把赵家的人际交往情况记在心里,哪些是交情深的,哪些是交情一般的,哪些是不用理会的。
  蚌兰村是个大村子,几百来户人家,上千人口。赵家交际圈里的人家,交情深的竟然有二三十户,一般交情的更多。不过,赵芸发现,这些人家多是在赵家夫妇还在时,就走得很近的厚道人家。家境有的好,有的一般,但见到三人上门,脸上的笑容都很真诚。
  赵芸因为年纪小,见人便扬着笑脸拜年问好,说一串新鲜的吉祥话,倒得了不少的压岁钱。一文两文,十文二十文都有。最多的,就是赵芸在里正家得的,一个一两的银裸子。
  “这该是蒋老太太给孙子辈的准备的,今儿倒便宜了你。”赵麟见赵芸坐在桌前拆红包,随手拿起那颗银裸子上下抛了抛,冲她挤了挤眼。
  “二哥,你该不是嫉妒,所以挤兑我?”赵芸挑眉,慢条斯理道。
  “咳。”赵麟一口水呛在喉咙,动作慢一拍,银裸子便掉地上,咕噜噜的滚了两圈儿,“芸芸,你调皮了。”
  “哪有?”赵芸翘了翘唇角,弯腰捡起银裸子,上下打量了两眼,便放了回去,“哥,里正家,很有钱?”
  赵麟愣了下,随即笑,“要说富裕,在蚌兰村,方家是一等一的。里正家,算中等。”
  ‘算’中等?真是耐人寻味的措辞。
  赵芸把桌上的散钱,包括那个银裸子和祝夫子给的荷包,全部推到赵麟面前,“散钱两百七十三文,银子三两,足够童试期间,大哥和二哥住宿的花费了。”
  “不,这些钱你自己留着。”赵麟摇头,把钱推回去,“挖出来的银锭还有两个,碎银也有十来两,加上夫子接济的银子,足够撑到乡试结束了。芸芸,你还小,银钱的事,我和大哥会想办法,你只要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就好。”
  赵芸直视赵麟的双眼,有些怔然。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眼里流露出的是现代很多二三十岁成年人都没有成熟、豁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果然是没错的。
  垂眼,赵芸没再坚持,把钱全都装进荷包里,收好,心里却琢磨着挣钱的法子。家里两个读书人,未来花钱的地方多得是。不谈两人现在还是童试都没考的白丁,就是两人都过了童试,再运气好一次性过了乡试,也不过是个举人。是,举人是有资格做官了,但赵家一没关系,二没银子,想要谋一个缺,也是千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