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雏鹰1号在跑道上加速、加速、再加速,“轰隆”的发动机轰鸣声顿时响彻全场,把聂文青等人的注意力也完全的吸引过去。
    飞机飞快地从塔楼下驶过,风压把发动机的声音牵扯地变了形,接着,在经过大约400多米的再加速后,雏鹰一号一昂头,离地而起,越飞越高!
    “飞、飞、飞……”聂文青一连说了三个飞字,也没说出个什么名堂出来,因为,他的下巴跟上腭已经脱离了接触。那铁家伙真的飞起来啦?眼睛没看花?没!揉了几下,那飞机真的飞起来了!而且越来越远、越飞越高!
    “老邝!你***真厉害!”三个军人的巴掌都拍在邝东林那没什么肌肉的背上,后果,自然是邝东林呲牙咧嘴地瞪上这些人一眼。单练?咱知识分子不是这些傻大兵的个!忍了,以后你们有的是求咱的时候!
    汪明远驾驶着雏鹰一号绕着机场转着***,不住地变换着高度和速度,体会着各操纵部件的手感、脚感,观察着左右机翼上的副翼和扰流片的动作,还有全动水平尾翼的工作情况。经过风洞测试的样机雏鹰一号,在整体性能上是不错的(自我感觉,没的比较!这个时候,莱特兄弟还在考虑怎么把新的90马力的发动机装到三层翼飞机上呢。)。座舱的密封状况良好,在里面完全感受不到风速的变化。转头远看,乖乖!西边的西岭雪山千年不化的群峰历历在目,川西平原上一片金黄!人,是看不见的了,倒是一条条马路就象以成都为中心编织成的蜘蛛网一样,而机场,***机场在哪里?看看仪表,哦,在屁股后面!
    四川盆地的云层是很低的,飞机在2500米的高度上,就可以接触到云层,再往上,就是完全由太阳光统治的地盘了!
    飞机在天空中得意地飞着。下面的人也从最开始的惊讶、错愕到现在的极度兴奋。从塔楼上的几个军人开始,激动的情绪迅速蔓延到周围执勤警戒的新军官兵,而更远的地方,正在田地里收割着稻谷的农民们也被奇怪的“嗡嗡”声所吸引,经过苦苦搜寻后,终于在天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物事……
    当晚,一个电报打到了北京龙剑铭手里,四个字:银鹰出世。
    龙剑铭回复的电报整整有400多字,也无非下达了三条命令,说得,也就是一码子事。一,01工厂加快军用飞机的研究,优先生产小型双座的教练机;二,责令聂文青立即从新军各部抽调人员,组建航空学校,汪远明为总教官;三,马上筹措兴建两——三个新机场。
    聂文青等人可也一直没睡等着龙剑铭的复电。兴奋啊!极度兴奋啊!人可以开着飞机飞上蓝天,想想啊!如果炮兵有个军官坐进飞机里观察弹着点,通过电台与炮兵阵地联络,校正射击,会怎么样?或者直接就是由飞机上的人侦察敌人的炮兵阵地……如果,飞机上能有几挺重机枪,那会怎么样?如果,把迫击炮弹装在飞机上,等飞机飞临敌人阵地时,装上引信一扔,会怎么样?
    事实和幻想把白天还满不在乎的聂文青等人搞得立马成了飞机迷!把可怜的邝东林和叶成林围在中间,把汪远明这个唯一能驾飞机的家伙围在中间,问题是一大堆地往三人头上砸去!
    这飞机咋能飞这么快呢?
    这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这飞机为什么要听你的话,说上就上、说下就下?
    ……
    邝东林等人刚开始还老实巴交地一个个地解答,可到后面,那问题就不是一张两张嘴就可以解答的了!啥问题?
    你说机翼下面有浮力?啥浮力?我咋没看见呢?
    你说天上空气稀薄,那发动机吃不上空气又咋办呢?
    这飞机轮子又没有动力,它怎么就转起来往前跑呢?
    最后,老实如黄牛的邝东林也厌烦了,直别别地说了句:“要问,统统去航空学校问去!老子不在这里伺候你们了!”
    不管怎样,当龙剑铭的复电到达以后,众人连夜就把事情安排落实下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四川白话报》的头版头条就把昨天下午发生的希罕事揭了开来。一时间全川轰动,这么新奇的事情能不轰动吗?加上马上要在凤凰山新办的航空学校也在招生,把这整个四川的青年学生的心啊,撩拔的是痒痒的,报考航空学校的信件顷刻间就把汪远明的办公桌淹没。
    不过,龙剑铭和新军的将军们想达到的飞机军事化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航空、机械、气象、武器、教学的专门人才需要整合、调拨、培养。机场需要建设、地勤人员需要培训、飞行员也要从汪远明这一个有飞行经验的人开始,变成十个、百个、千个!更重要的是,雏鹰一号还是样机,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双座双操的教练机,还需要研发出龙剑铭最最需要的鱼雷攻击机和相应的航空鱼雷,还需要研制龙剑铭已经提供了图纸的各型飞机,看名称就令人眼花。什么歼击轰炸机、中型轰炸机、远程轰炸机、俯冲轰炸机,还有在军舰上使用的海军飞机……
    还别说,从此聂文青等人见到邝东林再不叫“老邝”了,更不敢随随便便抡起巴掌在人家的背上拍了。一见邝东林,一般都规矩了很多,“邝院长”喊得忒顺,拍巴掌变成了搂肩膀。大家心里都清楚龙剑铭要干啥?要组建陆军航空兵部队!这部队没家伙还叫什么部队?那聂文青当这个司令官还有什么意思?要家伙?找邝院长啊!他不给,你聂文青再大的北方汉子个头也得矮三截!
    新编的陆军航空警备团开到了凤凰山,老老实实担当起站岗放哨和抬头看天运动脖子的任务。而且,这一个团还不够,以后还要扩,还要在陆军团里培训地勤人员,场站维修服务人员,军械师……
    因此,龙剑铭的电令一丝不苟甚至超过要求N倍地执行下去了!中国的航空工业就此开始从高起点上大发展,中国军队的航空兵,也用极快的速度在组建、训练、成军。
    报纸这个媒体,很快就把四川研制出飞机的事情捅了出去,不过,没有掌握确切数据的媒体只能干巴巴地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四川某工厂研制的飞机成功试飞。
    这个新鲜玩意真成了玩意。在满清朝廷里,飞机是啥玩意?是钱多的没地花的额附搞的玩具!在国人的眼里,那是个危险的事情,想想啊!一辈子都在脚踏实地的走路,突然这脚腾空了……啥滋味?不好受!只有有一定知识文化的青年学生们对此非常关注,其中,有一个已经买好船票准备去美国旧金山的青年,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就是冯如。去旧金山的船票本来是民兴会广东分会给这个留学生准备的,在他的要求下,变成了去四川航空学校报到的路费。
    在国外,四川发生的这码子事情产生的效应等于一颗拇指大的石头投进太平洋中心,人们连水花都看不到一个。不过,那石头刚好打在一对兄弟的头上。莱特兄弟傻眼了!怎么中国也能造出飞机了?去看看去!怎么去?找美联呗!
    事实上,在另外一个时空的历史中,人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认识到飞机的价值。而在1904年,莱特和其他的飞机发明家搞出来的东西是粗陋的玩具,是丝毫引不起军事家、政治家兴趣的玩具。甚至在民间募集点资金进行深入研究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基于这种心理的各国军方,并没有把四川新军的诞生地出现的这么个事情看在眼里。他们主观地认为,飞机是玩具。直到1907年的一次海战,飞机在进行了惊人的表演以后,世界才开始震惊。
    越是这样,在北京城里的龙剑铭越是偷着乐。在美联船舶提供给美国海军五艘战列舰后,美国海军的大西洋舰队迅速地装备上了这划时代的战舰,而且美国人还把首舰开到了英国做了一场友好访问!战舰的建造理念迅速在影响着英国海军,中纵置主炮的观念和汽轮机应用很快就被英国的阿姆斯特朗船厂接受,英国海军的新型战舰无畏号提前开始建造了。而德国也决不示弱,也启动了新型战舰的研制计划。这,是龙剑铭带给世界海军的冲击。而美国陆军的换装和日本、法国得到的速射炮,还有英国人自己知道的在西藏的教训,使得陆军的武器技术加快了更新的步伐。
    没有不透风的墙,世界军事技术的变革因龙剑铭的美联而起,因日俄战争而起,因英军在西藏的惨败和在北部湾受到的惊吓而起。而这种变革,在国家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很快就演变成为军备竞赛!也很快演变成为各国军方对更新技术源头——美联集团的再次注意!美联的大老板龙剑铭身上,又开始聚集了大量的、不怀好意的目光……





    第四章 大革命时代 第十七节 保皇党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0…28 11:32:01 本章字数:5370

    张謇与端方的谈话很顺利,在张家港建设新军港和工业基地的事情得到端方的大力支持。且不说端方和龙剑铭的交情,就说这么大工程和这么大笔的资金投入,是任何一个想做出点政绩的地方官可遇不可求的好事啊!因此,端方并没有觉得自己帮助了拜把子兄弟,反而觉得又欠了一点人情。所以,当场就拍了板,立即下文江苏巡抚衙门(苏州)按照中国重工业总公司的要求行事。对四川新军调拨一部担任工业区和军港守卫的事情,也是一口应承下来。
    这个事情,其实端方是要担一定风险的!在上海的周边,中国军队的调动是要受列强干涉的,何况,是传说中打败英国军队的四川新军驻防张家港呢!这里,离上海也就100公里的路程,可以说是朝发夕至。端方有端方的打算,南洋第十镇正在编练,有四川新军来做个样板,新军编练的成效可以大增不说,顺便给南洋十镇搞点军械,也在情理之中嘛。上海制造局那些破烂玩意给龙剑铭一整治,那还不成为成都兵工厂那样的军械厂?这制造局是谁管理?南洋大臣端方啊!
    张謇办成了事情也没多耽搁,他还得回上海去找张澜,这个张才是龙剑铭在华东的真正代表,《中国时事报》的总编。张謇要动用更多的力量,非张澜出手不可。
    对与张澜见面说事情,张謇心里是有点发虚的。自从上次张謇拉张澜入保皇会不成以后,两个人就有点不对路了。
    张謇,在政治上是趋向于用办洋务、办新学来强大国力的,从自身有大量产业的角度出发,他不赞成暴力革命。他害怕那种兵荒马乱的世道,在那种时候,倒霉的首先是自己名下大大小小的产业!因此,前些年的维新运动,张謇是颇以为然的,百日维新失败后,张謇仍然与流亡在日本和加拿大的康有为、梁启超保持着联系。仍然寄希望于满清朝廷接受变法、改良政治,支持光绪皇帝亲政。后来,康有为去加拿大,接受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梁启超在日本,也接受了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度,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世界第一大国,一个是亚洲强国,恰好都是君主立宪制度。因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就自认为找到了改良国家政体的妙方,又转而倡议君主立宪。这种论调,恰好符合了资本家和地方督抚的需要,因此,成为1904年中国叫得最响的政治口号。
    张謇,也在不遗余力地倡议着君主立宪。就在前不久,他还给自己的挂名学生袁世凯去了一封信,表面上是祝贺袁世凯成为督办政务处的大臣,实际上是劝袁世凯积极促行君主立宪。这个信,对袁世凯来说,是符合自身需要的。可是他不会傻兮兮地去抛头露面,为啥?什么叫君主立宪?不就是首先得让老太婆下台嘛!那样的事情,袁世凯就算再吃几副豹子胆也不敢做!因此,袁世凯给张謇回了封信,让张謇在南方组织工商实业界的人士,呼吁君主立宪,造成声势。
    而张謇要造声势,除了每天去拜访、去串联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报纸的力量了!可惜,上海的报纸有一半以上都倾向于革命。原来,《苏报》是倾向君主立宪的,可是章太炎老先生一下换了脑筋,把邹容也搞进了《苏报》馆,成了积极的革命派,去年,朝廷发了狠联合上海租界工部局把两人抓了去判了刑,可这样一来,反而让两人名气大增,影响力大增!民主革命派渐渐在上海附近压倒了保皇的立宪派。到这个时候,张謇能利用的就只有张澜和他的报纸了。可《中国时事报》一直在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论战中保持着沉默,每天不过报道一下国际形势、四川的新政、西藏东北的战事而已。张謇要利用《中国时事报》,首先就要把主编张澜拉进立宪派的阵营。可惜,几次谈话都以失败告终!
    张澜给他的答复很简单:“我是中立派,是办报纸的,只报道新闻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