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世界求生存+3番外 作者:钱多多3974(jjvip2013-12-22正文完结)-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三皇子现在没有在朝中任职,但近期三皇子频频插手朝中官员的任命,皇上也耐他不得,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贾母就是看到这些,才对甄夫人的来访如此热情,虽然现在后宫有元春在,但这几年看下来,自己也能看出这个大孙女并不得宠,又一直没有生下小皇子,何不趁此机会通过甄家的关系重新投靠三皇子这边,说不得以后有什么大选化。
  贾家、甄家是几代的老亲,虽然现在贾家的男人不中用,但荣国府在京城多年,和京中的众多勋贵世家都有往来,所以此番进京安排妥当以后,甄家夫人携带媳妇女儿开始四处走动联络的时候,除了三皇子府,贾家就排在了首位。
  贾家的男人现在就只有一个贾政有实职,但贾政得了这个外放的实职,除了频频伸手向府中拿钱,没看到对府里目前的情况有任何的改变。贾母不是不知道府里的情况,但家中的男人不中用,她不得不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甄家和三皇子的重新崛起对贾家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机会,正因为如此,贾母才对甄家的到来如此欢迎。
  对甄家的到时,欢迎的人家是有不少,这些欢迎的人家暂且不说,但对于现在已入内阁的大臣们,甄应嘉的到来就就不那么受人欢迎了!
  从新皇登基以后,经过几年的磨合协调,终于由5个内阁成员组成一个稳定的内阁机构,甄应嘉的到来,终将会打破这种平衡,这些内阁大臣又将如何应对新来的内阁成员呢?


☆、第七十八章

  在甄应嘉与内阁的一帮阁员争权夺势的时候;皇上和太上皇之间因为权势之争以及和三皇子之间的矛盾也渐趋白热化了。
  两淮巡盐御史之位最终花落由三皇子支持的;顺天府的府丞李楠接任;这个李楠近年一直得甄家支持,李楠的次子娶的就是甄家女。
  林海看到两淮巡盐御史最后的争夺结果;也不仅感叹;联姻还真是政治结盟的不二法宝;古今皆同。
  这次在盐政这一职位争夺上,上皇逼得皇上最后不得不退让;也让聚集到三皇子身后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应该都是认为;就是皇上这个皇位坐得再久,但只要有上皇在;三皇子也不是没有希望。他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大概就是上皇的身体健康些,能多撑一段时间。
  不过林海后来细细观察接任顺天府府丞这一职位的方宇,就感觉有点味道来了,也许这次两淮巡盐御史的争夺,皇上李珉也不能完全说失败了。
  大概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方宇和皇后的娘家之间会有关系,说起来,这个方宇和孙皇后算起来还是表兄妹的关系。这还是林然他们无意之中得到的一个消息,这个方宇的父亲是孙皇后的祖母娘家侄儿。当年孙老太太在娘家是受到继母的薄待,甚至有一次差点丧命,当时就是得益于方宇的曾祖母出手相救,最后才能带着生母的一部分嫁妆平安嫁入了孙家的。
  京中老一辈的都知道孙老太太和娘家不亲近,也只以为当年孙老太太的继母,将她一个三品官员的嫡长女嫁到一个当年很是未落的孙家才有的矛盾。不过孙方氏作为女人运气实在不错,从方氏嫁人孙家,孙皇后的祖父不过十年的时候,就从一个小小的秀才取得了进士的功名,孙家也开始渐渐兴盛起来,虽然比不得掌有实权的大家族,但孙家书香世家的美誉开始得以传承了下来。
  反观方家,在这几十年里却渐渐未落了,孙方氏和娘家的继兄妹基本没有来往,对于娘家的败落从来都是冷眼旁观,反而是和方宇他们一家有些来往,所以很多人也开始淡忘了孙家和方家这一层姻亲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没有人想到方宇和孙家之间的关系,林然也是无意之间得到消息,然后深入探查才知道,方宇一直和孙家有往来,方宇得中进士以后,因为有孙家的帮忙,从一个正八品的县丞做起,也不过十几年的时候,就做到了河南府下面的一个知州,这次一举调入京城,任顺天府的府丞。
  现在顺天府的府尹陈瑞阳是齐国公府出来的,是由太上皇任命的,看来就是因为如此皇上才先将顺天府的府丞换成自己人,林海猜测,陈瑞阳的这个顺天府的府尹大概也干不长久了。
  相对于李楠从顺天府府丞接任两淮巡盐御史的一职引起的多方关注,方宇的到来就有点显得不那么起眼了。
  朝堂之争再激烈,年还是要过的,过年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每年过年以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送年礼。亲友、同年、同乡、上下级、地方官和京官,等等这些有关系的人之间,都会有礼相送。黛玉这几年一直打理着林府的中馈,对于送年也是熟门熟路的,该送出去的也早早安排好送出去了,别人送上门的也会处妥当。
  在京城,有实权的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就是平日里也会有人送礼,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但除了这些官员,还是有很多穷京官的,他们多是一些出身寒门的些翰林、中书,他们官阶不高,没有事可管,他们多指望着每年的冰敬、炭敬过活。他们的同乡、同年有不少在到地方任职的,在年前大抵都不会忘了送一些钱礼到京城,一方面维护双方的关系,像这些穷京官有不少都生活艰难,再有一个在京城任职的这些人,虽然他们的官阶不高,但因为在京城,他们对官场的消息就比外放官员会灵通很多,这些同年也就能通过在京城的同年们及时的掌握京中的动向。
  从林家进京开始,这几年过年时候也是会收到不少年礼,但绝对没有今年的多。自从林海升任户部尚书以后不久,就开始陆陆续续收到各地送来的年礼。有同年同乡和亲友的,更有不少是地方上的下属官员的。
  户部尚书有些类似现代的国家财政部长和内政部长两者二合一身,户部尚书主要掌管整个国家的经济,其中包括户口、税收、农、商,统筹国家的各种经费等等,什么救灾拨款、兴修水利,军队发动战争前期的钱粮准备,等等,都要户部来统筹准备,所以户部的尚书这一职位绝对责任重大,当然责任重大也意味着户部尚书的权利也重大,正因为如此,向尚书大人送礼的自然也就多了。
  快到年底了,为了不将衙门事务留到来年,林海这段时间再也不像前段时日,不到申时就放衙回府了,现在每天都差不多到申后时甚至到酉时方能回府。
  这段时间因为林海的晚膳经常是直接送到衙门的,所以除了偶尔林睿放假回家,林家几人都是分开用饭。林海今天从衙门回还来还算早,回来以后还抽空锻练了近半个时辰的,梳洗一番后方用晚饭。用罢饭,等小丫鬟将碗碟撤下后,刚刚上了茶,黛玉就拿着一叠礼单和一个小匣子进来了。
  “爹,现在不忙吧?”
  林海看到黛玉手中的礼单,便问道,“不忙,怎么了,是这几天收到的礼有什么特别吗?”
  黛玉摇摇头说道:“礼单是没问题,大多数的礼也很普通,多数是一些吃食类、酒、茶,还有些干货和毛皮,锦缎布料,玉石珠宝都有,甚至也有一些银钱什么,应该都不算过份。”黛玉将手上的礼单递给林海继续说道,“不过有一份我看有些不妥,就是最上面的那一张,礼单上没有明写,只注明了一只匣子,就是这个匣子,我打开了看着里面装了2万两的银票,爹,送这么重的礼,应该是有所求吗?现在怎么办,要安排人退回去吗?”
  林海接过黛玉递过来的礼单,看到送礼的人名不仅冷笑,这个山东河道总督到是挺会未雨绸缪,趁着这次过年的机会就向自己送了这么重的礼,林家什么时候这么缺钱了?!
  自己刚接手户部尚书一职的时候,今年黄河治理的银子皇上刚刚批下来,就是有感于每年河道治理的银子用到实处的不多,很多都是被层层贪污,所以在户部拨款的同时,自己上了折子,要求皇上亲自派人监督,所需的银两也分批拨付到下面去,户部也将派人清查每一笔银钱的使用,这就有些类似现代的审计部门负责的事务,当时就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这拨下去的银子到下面还不久吧,河道治理的工作也应该才完成了一部分,现在就敢这样送礼给自己,他应该是还不知道提出派人监督和户部将会清查的就是自己吧?
  林海自己都不由暗骂,这个蠢家伙真是会给自己找麻烦!不管他到时的工作完成得好与不好,这个钱自己可万万不敢收,自己也不缺这么点,这几天找个机会直接转送到皇上那这吧,这位好像挺缺钱!
  “黛玉,这个匣子放在我这里,我会处理。这次你处理的十分妥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句话什么时候都有道理,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送这么厚重的礼的。”
  林海接过黛玉带过的小匣子,特意又对这个女儿说了一遍,林家不缺钱,实在没有必要因为这点银钱给自己找麻烦,既然不方便退回去,那干脆就像以前自己在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的做法一样,礼物收进来以后,直接交给皇上处理好了。
  黛玉又将这几天府里发生的事,捡一些重要的和林海说了一遍,说完这些黛玉又陪着林海坐了一阵方回自己的院子。
  林府的过年准备事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林黛玉有这些年的管家理事的经验,也不像刚开始接手的几年那么忙碌了,现在也做得游刃有余了。林府真正来说只有三个主子,四个姨娘,再加上借住的客人,先生、师傅、教养嬷嬷等等,这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人,这个家管得实在算不上难。不过也不奇怪,林家主子少,林黛玉管家也从没有银钱上的担心,实在不用费过多的心思。
  林家这边林黛玉管家管得很轻松,贾家那边的琏二奶奶管家就管得颇有些凄惨了。平儿看着一脸蜡黄,额上扎着巾帕躺在床上的凤姐,还不时的流眼泪,也只能小心的苦劝着,“二奶奶,你现在做小月,可不能这样流眼泪,这对眼睛不好。”
  平儿不时拿帕子擦着王熙凤的眼睛,继续说道,“二奶奶,这次一定要趁机将身子好好养养,过些天就向老太太就将手上的事彻底的辞了吧!如果这次不是这么劳累,也不会将一个好好的哥儿流了,二奶奶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
  本来这些话,平儿平日里也不会多讲,但现在是自己的主子成亲也有十多年,还只有一个姐儿,二爷本身就是一个花心的主,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哥儿,更是有理由在外面沾花惹草,以前就敢在外面偷着娶二房,谁知道以后会不会?
  “平儿,你说我这些,管家管家,都落下了什么?”王熙凤声音嘶哑,慢慢地说着,“从嫁进这府里这么多年,什么都听那好姑妈的,管家管得将大半的嫁妆都赔了进去。这次好好的一个哥儿流了,姑妈竟然说就是因为我争强好胜才落到这个结果,我争强好胜是因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这府里,现在我躺在床上了,竟然马上让薛家表妹、大嫂子和三姑娘管事,大嫂子和三妹妹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让一个外人来管家,就这么等不及让薛宝钗嫁进来管家了!”
  “二奶奶,现在就别想那么多了,这些事情谁爱管谁就去管吧,二奶奶手上剩下的这点嫁妆可要把好了,其它都别理,好好将身子养好才是正经!”
  平儿也知道这事二太太做得有些过份,就是因为年前事情多,主子太过过劳累,怀上了都不知道,好好一个哥儿就这样流了,这件事一出,二太太即刻就将主子手上的事收了回去,半点不留情面,并且还给薛姑娘一个外人来管着。自己再有多和意见,又能怎么样,自己一个下人而已,再有体面也只是因为主子的面子上,现在也只能多劝着二奶奶,好好将身子调养好,以后争取生个哥儿才是正经。
  唉,这个年过得!


☆、第七十九章

  每年过年的事情都差不多;年前送礼收礼;从大年三十以后;就开始了吃喝之旅,对于每家主持中馈的当家主母来说;从年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准备送礼收礼;过年要准备的吃食、裁制新衣、家中大大小小的月例赏赐;等等。到了正月,既要忙着自家宴客的大小事宜;又要带着府中女眷到各家去赴宴,真是忙得一日都不得闲。
  反而是当家作主的男人们轻松许多;大多数的男人也就是关心关心一下自家府上的田庄店铺的收人,府上的花用是否够用已经不错了;像贾政差不多的对于家中的经济情况从不关心,要花钱只管从帐户拿的真心不少,这个年月当家的男人像贾政这样万事不理的还真不是一个两个的,当然也许其他人没有贾政这么极端罢了。
  林家这年的正月,也和前几年没什么大的区别,因为林海幸运的进入二品大员的行列,今天过年送到林家的宴请贴子比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