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世界求生存+3番外 作者:钱多多3974(jjvip2013-12-22正文完结)-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林家年初一去荣国府拜年的时候,老太太还是表现的很高兴,还让黛玉和林睿在娘娘省亲的那天,过去荣国府,不过林睿姐弟没有答应。初十的时候,老太太又打发身边的婆子过来一趟,让黛玉他们上元节去贾府,让娘娘见一面,不过同样被黛玉推辞了。
  林睿在林海面前吐槽,大冷天的,站一天,就为了给个皇帝的小妾磕头请安,如果这个小妾高兴了,也愿意给你面子的话,就召你去她前面,说几句话,打赏几柄宫扇或者几个金银锞子,他又不是M体质,跑去自讨这种苦吃。
  林海提前就让人在妃嫔省亲要经过路段的酒楼,订了一个临窗的雅间,就是为了府里的几个人,说想看看省亲盛况。
  贾府这边从去年省亲旨意下达开始,一直都在忙着省亲的事宜,就是这个年也是草草了事,全府上上下下都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省亲事宜上面。
  转眼上元节将至,自正月初八,内就有宫内侍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负责关防的禁军护卫,巡查各处,设围幕,指示荣国府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荣宁两府众人一直监督省亲别院各处细节,至十四日,方才觉得院中各处装饰妥当。外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马司指挥人打扫街道,撵逐闲人,务必不让任何人冲撞到娘娘。
  本朝立国已过百年,虽经常有周边小国骚扰,但整体来说政局还算稳定,老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安定,国民生活安定了,就使得每年的上元节灯会大兴。各种各样的灯式也愈发丰富,品种日渐繁多。家家户户在上元节这天,门前都会挂上灯笼。
  林府也一样,除了早早让管事采买的灯笼,林黛玉也领着家里的大小丫鬟自己做了一些小的灯笼挂在府内花园,虽然比不得挂在门前的灯笼精美漂亮,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到了上元节这天,早早用过晚膳后,林海带着林黛玉姐弟和后院的四个女人去外面观灯。
  刚开始,林海他们一行人还坐在车里,但进入酉时以后,大街上观灯的行人,是越来越多,车是没办法行走了,林海他们只好全部下车,让小厮找个巷弄将车停放妥当。
  林海和林睿走在前面,黛玉和两个贴身的丫鬟,以及四个姨娘跟着在后面,其他的大小丫鬟也在后面跟着,两边及最后面都有林府的护卫跟着,防止人多被冲散了。
  一路走去,树下廊前都挂着各种灯笼,有长形、方形、圆形、四角、六角、八角,单层、双层、多层样式,色彩鲜艳,灯画讲究,或装玻璃,或糊绫绢,美观大方,高雅庄重,有花卉、人物、禽兽,灯品之多,式样之广,精巧多姿,真是美不胜收。
  上元节灯会,除了观灯,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猜灯迷,很多商家为招徕顾客,都会在一些灯笼上写上迷面让这些人来猜。对于猜迷这一环节,林海父子都对此兴趣不大,只是站在一旁看着黛玉她们玩得高兴。
  “表叔!”
  林海听到声音,转了一下头,正好看到姚家的几个子侄辈的走了过来,这里也不是说话地方,几个人也只是相互过个招呼,林海便说:“我们在前面的太白楼订了雅间,要不要一起去坐坐。”
  姚晏看到林家表叔这边有女眷一起,就看了看其他的兄弟,还是推辞了,“表叔,我们就不过去,还想再去前面看看。”
  “那你们多小心,年龄小的两个你们多注意,别走散了!”
  观灯的人越来越多,林海看着几个女人走了这么久也有些累了,再看看时间也快到酉时了,便说:“前面就是太白楼了,我们直接过去吧!”
  终于来到太白楼的雅间,大家坐下以后都松了一口气,实在是街上的行人太多了,到了这里才算能好好的歇一下。
  林府早就有人提前过来打点好一切,林海他们一进来,茶点酒菜就端上来了。
  “老爷,这都酉时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兰姨娘坐下喝了一杯茶后,才问着这这次出行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才酉时,还早,应该最起码也要戌时吧?”林海还记得林睿当年看红楼梦的时候,还和自己开玩笑说,这皇宫中的人都是变态,这三更半夜的回娘家省的那门子的亲,尽折腾人。再看看现在街上,到处都还是观灯的人流,还没看到有五城兵马司的人来出来维持次序,驱逐人众,说明皇宫那边根本没有准备出发。
  “爹,今天外祖家的人从五更天就起,等到现在,可等得够呛呀!”
  “五更天?这么早!可是,弟弟你是怎么知道?”
  林海在旁边笑着说,“睿儿猜的吧。”
  一行人在太白楼边喝着茶水,边等着,一直等到戌初,才看到五城兵马司的人过来驱散人流,所有人都靠着两边的店铺房廊站立,不过片刻,整条街道中间就空无一人。
  又等了片刻,林睿他们方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的鼓乐之声,林海笑着说,“要看的等会可睁大眼睛看好了,很快就通过这个地方的。”
  一对对凤翣龙旌,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物。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的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
  黛玉、红姨娘等人打开窗户,悄悄向外看,边看还边低低的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林睿也好奇走到窗边看了一下,看着缓缓行过的銮舆,回来坐到林海身边小声说,“看看这娘娘出宫的架式,也难怪有大把的女人要进宫搏一把。能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宝姐姐,是不是应该进宫博一把,也许会更好一点。”
  “后宫和前朝一直是相联的,薛家基本可以说是败了,薛宝钗就是进宫了,也很难出头。”林海看着兰怡和几个小丫鬟还站在窗着,“早走远了吧,还有什么好看的,准备回府了。我明天要上朝需要早起,你们几个明天多睡会。”
  戌时,林海他们一家都准备回府歇息了,贾家那边,省亲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接着下来,应该写元春省亲的情节,不过写了几次,总感觉都在原剧的场景上改来改去,写不出什么新意,所以后面有关省亲情节还是删除了,在考虑关于省亲的细节还有没有必要写下去?!


☆、65第六十四章

  两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
  对于皇上李珉来说;这两年是继续隐忍,积聚力量的两年;也是压抑、不得不得继续忍受来自自己父皇和一帮权贵老臣联手压制自己的两年。
  正如林海所言,在李岷登基的第三年上皇寿誔的前夕;因为上皇一句话;希望现在所有的儿孙,来亲自给自己祝寿,三皇子终于在圈禁了近三年后,终于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在三皇子解禁的同时;对大皇子和原太子进行了追封;其子女亦同时解禁。
  时间过去两年;林睿也迎来了这一世人生中第一场科举考试。
  林睿提着考篮和一众待考的学子等在贡院外面。这些参加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不少,找人俱保、报名这些对一些寒门子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对于像林睿这样的世家子弟,只是一道必经的流程而已,实在简单得很,就是这些准备工作,也由林海全部办理妥当,林睿只要到时候提个考篮到考场即可。
  二月份的京城,春寒料峭,这些考生大清早就等在贡院外面,偏偏为了防止考生夹带抄袭,本朝从太祖开始就有规定,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不得穿着夹层的衣服。林睿虽然也是穿着单层的衣服,但因为穿着是林海特意让人抄罗来的那种很厚实的布料,所裁制的衣服,多穿几层也够保暖了。再有,林睿从小小年纪就开始练武,这么多年下来还是很多效果的,不说成为武林高手,身体绝对比常人好上不少。
  林睿看到很多等在外面的考生,应该是身上的衣服不够保暖,被早春的冷风吹着,缩着脖子,还不是搓搓手,跺跺脚,以便让身上暖和一点。这些考生当中,既有头发花白已到不惑之龄的老者,更有比林睿还要小的垂髫小儿。
  站在贡院前等了近半个时辰,贡院的门终于打开了,有负责这次考试的小吏出来开始叫号。考生听到自己的姓名、籍贯上前,将类似现代“准考证”的一张凭证交给小吏查验。这张“准考证” 上面有考生的资料,甚至包括对相貌特征的描述,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枪手”代考。小吏查验“准考证”无误后,方开始检查考生是否夹带,不光搜检考生携带的考篮,考生的衣服、鞋袜也没放过。不过林睿站在一旁还是能看出来这些搜查的小吏也是看人的,那些查得严的,考篮里面携带的东西一样样的检查,就是考生本身也被要求解发、袒衣,不放过任何一点,看来在什么时候、任何地方都免不了看人下菜碟。
  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了,林睿提着考篮走到贡院大门口,将自己的“准考证”递给小吏检查。这些小吏的眼光都利着呢,看到林睿虽然不像很多的富家子弟满身富贵,身上的衣服也不是什么锦缎,但那种两辈子娇养出来的贵气,还是让搜检的小吏看出,这个年纪不大的考生应该也是哪个官家子弟,所以对于林睿手上提着的考篮也只是随便翻了翻,就是搜身也只是让林睿将最外面的一件衣服解开看看,然后就放行了。
  虽然也听林海、许先生以及其他人说过贡院的情况,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林睿对这古代的考场还是很好奇的。因为就是在本朝,贡院就发生了两次大的火灾,所以现在的贡院改成了砖瓦结构,每个考生一个单间,从进入贡院到考试结束贡院开门,中间不得离开。每人一个单间,听起来像现代监狱的“号子”,不过却远远不如现代的监狱,这个单间相当简陋,长宽三四尺,为了防止作弊,除了桌凳,其它什么都没有,并且是冬不暖,夏不凉,林睿算是运气不错的,分到了一个背风的号房。
  坐定以后,林睿将砚台笔墨取出来摆在桌子上,在等待的时间里,向砚台倒了一点水后,慢慢的研磨。等到考生全部进来,贡院的大门关上后,主考的县令张浩然照例发表一通为对皇上效忠,为朝廷选取贤才的套话,然后就将试卷发了下来。
  试卷发下了,林睿看了看上面的题目,还好没有什么特别生僻的内容,试卷上涉及的内容都是自己早早就学过了。县试主要是贴经,再加一篇策论和诗赋,虽然林睿在诗词方面的灵性比较林妹妹来说,是要差点,但应付这样的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
  林睿先做完贴经这部分,将策论和诗赋都在心里默过一遍后,又打了一次草稿,仔细检查过,确实没有犯什么忌讳和需要避讳的字句,方开始誉抄到正式的考卷上面。
  这古代考试可不像在现代,有提前出场这一说,不过一个半时辰,林睿就全部完成了。林睿又认真检查了一次,确认全部无误后,就将试卷整理好放在一边,自己也将砚台笔墨收拾好。林睿怕自己万一不小心,让试卷沾上墨汁,那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干脆全部收拾起来,坐在位置上慢慢等着贡院开门。
  张县令四处走动,巡查,走到林睿前面的时候,看到林睿连东西都收拾好,还是有些意外。作为主考官,对于这些书香家族和勋贵世家的子弟来参加考试,自然会特别注意一下。林睿作为有一个探花郎的父亲,并且这个父亲还是朝廷的三品大员,张县令对林睿还是报有期待的。拿起林睿的试卷展开,一手馆阁体,虽缺乏个性,但还是因为执笔者的书写功底,让人心生好感。
  张县令也不着急,慢慢看着手中的试卷,贴经就不说了,特别是策论八股文,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是真的不敢相信是一个参加县试的考生写出来的,并且还是一个十多岁的考生。看来这次的县试,林睿这个探花郎的儿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取得首名已成定局。
  张县令看完林睿的试卷,也不仅感叹,真是虎父无犬子,林睿这个考生有好的家世,自身又聪慧,说不得几年以后,进士及第也不在话下,自己作为他的座师,到时有一个状元、探花郎的学生也是极有面子的一件事。
  林睿硬生生的在贡院又熬了的近两个时辰,才等到贡院开门。二管家林远今天一早送自家大爷来考试,就没有回林府,在贡院附近的茶棚花了几个钱,带着几个小厮一直坐在那里等着。
  一看到贡院的大门打开,林远就跑过去等在门边,一看到林睿提着考篮出来,忙上门叫到,“大爷,您出来了,是不是很累?”边接过林睿手中的考篮。
  “还好,也才大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