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本草求真-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饮窠囊 
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隐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 
。咳嗽胀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饮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伏饮之异。李时珍云。夫饮有五。皆出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胸则为支 
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肺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 
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晕。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 
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跗踵。又水有风水皮水正水黄汗之别 
。如水积胞中坚满如石。则为石水。汗如柏汁炙黄。名曰黄汗。久而不愈。则为痈脓。又水 
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不似甘遂苦寒。止泄 
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此 
虽取效甚捷。误用多致夭折。不可不慎。根名蜀桑。止可敷疮毒鱼。及捣汁浸线。系落痔疮 
。他不宜用。叶似柳。花紫碧色。叶生花落。陈久者良。醋煮过。水浸暴用。反甘草。(叶 
可擦肤赤肿作伤。)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毒草)大泻里结水湿 
芫花叶尖如柳。花紫似荆。 
荛花苗 
茎无刺。花细色黄。至其性味芫花辛苦而温。此则辛苦而寒。若论主治则芫花辛温。多有达 
表行水之力。此则气寒。多有入里走泄之效。故书载能治利。(宗 曰。张仲景伤寒论以荛 
花治利者。取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今用之当斟酌。不可过使。恐不及也。须 
有是症乃用之。)然要皆属破结逐水之品。未可分途而别视也。但药肆混收。亦可见效。以 
其主治差同故耳。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毒草)大泻经隧水湿 
甘遂(专入脾胃肺肾膀胱)。皮赤。肉白味苦。气寒有毒。其性纯阴。故书皆载能于肾 
经。及 
或 
隧道水气所结之处奔涌直决。使之尽从谷道而出。为下水湿第一要药。(元素曰。水结胸 
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喻嘉言曰。胃为水谷之海。 
五脏六腑之源。脾不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于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于膀胱。而病于上。肾 
不能司胃之关。时其蓄泄。而病于下。以致积水浸淫。无所底止。(水肿有风水皮水正水石 
水黄汗五种。水郁于心。则心烦气短。卧不克安。水郁于肺。则虚满喘咳。水郁于肝。则胁 
下痞满痛引少腹。水郁于脾。则四肢烦 体重不能衣。水郁于肾。则腹痛引背央央。腰髀痛 
楚。水肿与气肿不同。水肿其色明润。其皮光薄。其肿不速。每自下而上。按肉如泥。肿有 
分界。气则色苍黄。其皮不薄。其肿暴起。肿无分界。其胀或连胸胁。其痛或及脏腑。或倏 
如浮肿。或肿自上及下。或通身尽肿。按则随起。但仲景所论水肿。多以外邪为主。而内伤 
兼及。究之水为至阴。其本在肾。肾气既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使不温肾补脾。但以行气 
利水。终非引水归肾之理。犹之土在雨中则为泥。必得和风暖日。则湿气转为阳和。自得万 
物消长矣!)故凡因实邪。元气壮实。(必壮实方可用以甘遂。)而致隧道阻寒。见为水肿蛊 
胀。疝瘕腹痛。无不仗此迅利以为开决水道之首。如仲景大陷胸汤之类。然非症属有余。只 
因中气衰弱。小便不通。水液妄行。脾莫能制。误用泄之之品益虚其虚。水虽暂去。大命必 
随。甘草书言与此相反。何以二物同用而功偏见。亦以甘行而下益急。(又按刘河间云。凡 
水 
肿服药未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其肿便去。二物相反。而感应如 
此。)非深于斯道者。未易语此。皮赤肉白。根作连珠重实者良。面裹。煨熟用。(用甘草荠 
汁浸三日。其水如墨。以清为度。再面裹煨。)瓜蒂为使。恶远志。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毒草)大通水道下行 
商陆(专入脾)。辛酸苦寒有毒。功专入脾行水。其性下行最峻。有排山倒海之势。功 
与大戟 
芫花甘遂相同。故凡水肿水胀。瘕疝痈肿。喉痹不通。湿热蛊毒恶疮等症。服此即能见效。 
(喻嘉言曰。从来肿胀。遍身头面俱肿者。尚易治。若只单腹胀。则难治。遍身俱肿胀者。 
五脏 
六腑各有见症。故泻肝泻脾泻膀胱大小肠。间有取效之时。单单腹胀久窒。而清者不升。浊 
者不降。互相结聚。牢不可破。实因脾胃之衰微所致。而泻脾之药。安敢用乎?明乎此。则 
有培养一法。补元气是也。则有招纳一法。宣布五阳是也。则有解散一法。开鬼门洁净府是 
也。凡肿伤脾则脐必突。伤肾则足底必平。伤肺则背肩耸。伤肝则唇黑皮肿。伤心则缺盆必 
平。及咳嗽失音。凡肿先起于腹。后散四肢者。可治。先起四肢。后归于腹者。必死。)如 
仲景牡蛎泽泻散之用商陆。以治大病后腰以下肿。用此急迫以散之也。若脾虚水肿。因服轻 
剂未愈。遂用苦劣有毒纯阴之药迅迫。效虽稍见。未几即发。决不可救。取花。白者良。 
赤者只堪贴脐。(入麝三分捣贴。小便利则肿消。嘉谟曰。古赞云。其味酸辛。其形类人。 
疗水贴肿。其效如神。斯言尽之矣!)黑豆汤浸蒸用。得蒜良。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水草)泄热散结软坚 
海藻(专入肾)。书载性反甘草。能治项颈一切瘰 症瘕疝 。(腹痛曰疝。丸痛曰 。) 
及痰 
饮香港脚水肿等症。其故奚似。盖缘苦能泄结。寒能除热。咸能软坚。海藻气味俱备。与甘草 
本属不合。凡其水因热成。而致隧道闭塞。小便不通。硬结不解者。用此坚软结泄。邪退热 
解。使热尽从小便而出。而病自无不愈也。(丹溪治瘿气初起。用海藻一两。黄连二两。为 
末。时时舐咽。先断一切浓味。)至有病非实结。最不宜用。非独海藻为然。即凡海中诸药 
。无不如是。海带有似海藻而粗。柔韧而长。主治无异。昆布亦同海藻海带。俱性带滑且雄 
。凡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且其下气最速。久服多令人瘦。至云海岛人常食。以其水土不 
同故耳。皆反甘草。略洗去咸水用。(偏有同甘草以治瘰 。盖激之以溃其至耳!)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隰草)泻肺停水 
葶苈(专入肺。兼入胃)。辛苦大寒。性急不减硝黄。大泻肺中水气。 急下行膀胱。 
故凡积 
聚症结。伏留热气。水肿痰壅。嗽喘经闭。便塞至极等症。(诸症皆就水气停肺而言。)无不 
当用此调。昔本草十剂篇云。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但大黄则泻脾胃阴分血闭。葶苈则 
泻肺经阳分气闭。葶苈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虽泻而不伤。苦者性急。既泻肺而复伤胃。故 
必用以大枣补土以制水。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观金匮所云用葶苈以治头疮。药气入脑杀 
人。其意大可知矣!子如黍米微长。色黄。糯米微炒用。得酒良。榆皮为使。(榆皮性亦利 
水。)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山草)搜肺中风水 
白前(专入肺)。甘辛微温。为降气祛风除痰要药。缘人气实则痰壅。痰壅则风作。风 
与痰气 
胶固。则肺因尔不宁。而有喘嗽喘促体肿之病矣。非不用此以泄肺中实痰风邪。则气曷降。 
而嗽曷止。是以金匮用以治咳嗽脉沉。深师白前汤用此以治久咳上气。(深师方体肿短气胀 
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常作水鸡声者。白前汤主之。白前二两。紫菀半夏各三两。大戟 
七合。煮取温服。禁食羊肉饴糖。)皆取降肺除痰之意。非若白薇气味咸寒。专泄肺胃燥 
热。细辛辛热。专发肾中寒邪也。此惟实者用之。虚者不宜用耳。似牛膝粗长坚直易断者 
良。若短小柔软能弯者是白薇。去头须。甘草水浸一昼夜。焙用。忌羊肉。(白前出近道。 
多有形色相同。须以此辨之。)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毒草)大泻胸中湿滞 
续随子(专入胃)。即俗所名千金子者是也。味辛气温有毒。诸书皆载下气最速。(时珍 
曰。 
续随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其功长于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药也。)凡积聚胀满 
。痰饮诸滞等症。服之最宜。以其以毒攻毒故也。气味形质功用。颇有类于大戟泽漆甘遂。 
故书亦载此属克伐之味。若脾胃虚寒泄泻。服之必死。黑子疣赘。用此捣烂。时涂之。自落 
。或以煮线系瘤。时时扎之。渐脱去。取色白。压去油用。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隰草)大泻心热利水 
瞿麦(专入心。兼入小肠)。味苦性寒。功专泻心利水。故书载利小便。决肿痈。去癃 
闭。 
拔肉刺。下胎产。除目翳。然其气禀纯阳。必其小肠气浓。服此疏泄之味。病始克除。(淋 
症有虚有实。如淋果属热致。其茎痛不可忍。手按热如火烁。血出鲜红不黯。淋出如沙如 
石。脐下妨闷。烦燥热渴。六脉沉数有力。洵为属热。如其茎中不痛。痛喜手按。或于溺 
后搀痛。稍久则止。或登厕小便涩痛。大便牵痛。面色萎黄。饮食少思。语言懒怯。六脉虚 
浮无力。是为属虚。)若使小肠素虚。经云。心属有热。不惟其热不除。则虚而益虚。必致 
变生他症矣!妊娠产后小便不利。及脾虚水肿。均并禁焉。恶螵蛸。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石草)清肺热以利水 
石苇(专入肺。)苦甘微寒。功专清肺行水。凡水道不行。化源不清。以致水道益闭。(化 
源 
不清。则水道自闭。)石苇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味苦气寒。苦则气行而金肃。寒则热除而 
水利。是以劳力伤津。伏有热邪。而见小便不通。及患背发等症。治当用此调治。俾肺肃 
而水通。亦淋除而毒去矣。去梗及黄毛。微炙用。生于瓦上。名瓦苇。亦治淋。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蚌蛤)利水通道逐蛊下血 
紫贝(专入脾肝)。即贝子之色赤者也。味咸气平。其物出于云南。白入气。紫入血。(紫 
斑 
而骨白。)功专利水通道。逐蛊下血。凡人症患香港脚。小儿斑疹目翳。五癃水肿。蛊毒鬼蛀 
。用此的能解除。盖因咸有软坚之力。脚症湿热。用此得以透骨逐邪。(贝骨坚硬。故能透 
骨。)和以诸药。使其蒸蒸作汗次第而解也。目翳用此粉点。亦以能除湿热而使血得上营。 
但与贝子相类甚多。如砑蠃之类皆能相混。分别用之。(颂曰。贝类极多。古人以为宝货。 
而紫贝尤贵。后世不用贝钱。而药中亦希使之。)背上深紫有黑点者良。生研细末用。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蚌蛤)清热利水 
田螺(专入膀胱肠胃)。味甘大寒。产于水田。性禀至阴。故能引热下行。凡人目 
患赤痛。只取田螺。以珍珠末黄连末纳入良久。取汁点目神效。以寒能除热也。且治噤口痢 
疾。用活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至 
治(熊产诚)小便腹胀如鼓。只取田螺一枚。盐匙。连壳捣碎。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并 
能 
止渴醒酒。以除余热。此虽止属外治。亦见其性引下行之力耳!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内容:(化生)攻拔水气壅肿 
蝼蛄(专入肠胃)。气味寒咸。(穴土而居。)性甚奇特。书言将此分为上下左右四截。 
若以上 
截治肿。则肿即见上消。下截治肿。则肿即见下消。左截治肿。则肿即见左消。右截治肿 
。则肿即见右消。又载自腰以上以治。则能拔水上行而使二便皆涩。自腰以下以治。则能使 
便立下。(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妇人难产。 
亦可照此以治。而产即解。痈肿瘰 肉刺。若生捣汁以涂。则刺与肿皆治。骨鲠入喉不下。 
末吹即能见愈。外此箭簇入肉。用此涂贴患处。则箭即克见拔。(又牙齿疼痛。用土狗一个 
。旧糟裹定。温纸包煨焦。去糟。研末傅之立止。)究其治效。总因性善攻穴。其性急迫。 
故能如此取效也。(颂曰。今方家治石淋导水。用蝼蛄七个。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研 
末。每酒服一钱即愈也。)味咸气寒。俗名土狗。凡用此药。宜审其体实方可劫取。若使体 
虚气薄。但见书载治功。任意妄施。其不伤人性命者鲜矣。(朱震亨曰。蝼蛄治水甚效。但 
其性急。虚人戒之。)此与蓖麻子等药同为一类。用时须当细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