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本草求真-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入肝则治。(炙末。猪乳调治。)又其性温。温则能以疗结。故凡瘀血堕胎。心腹寒热结聚 
。得此则祛。至于瘰 便毒等症。书载能以调治(如趾甲内有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用蜈 
蚣焙干为末敷上。以南星末醋调敷围四处。)亦是以毒攻毒之意耳!赤足黑头者佳。火煨用 
。畏蜘蛛蜒蚰(蜘蛛蜒蚰之路。蜈蚣不敢经过。触着即死。被蜈蚣咬者。但捕蜘蛛置咬处。 
自吸其毒。蜘蛛放水中吐而活之。)鸡屎桑皮盐。(中蜈蚣毒。以桑汁盐蒜涂之即愈。) 

上编卷三散剂
驱风
内容:(化生)轻虚入肝散风 
蝉蜕(专入肝。兼入皮肤)。止一虫壳。味甘气寒。如何主治甚多。盖蝉本木余气所化。 
饮风 
露而不食。其言能治肝经风热者。因体气轻虚而味甘寒之意也。其言能治妇人生子不下。及 
退翳膜侵睛 肉满 者。因其性有善脱之意也。其言能治皮肤疮疥瘾疹者。以其所取在壳之 
意也。(皮以治皮意。时珍曰。治皮疮疡风热。当用蝉蜕。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各从其 
类也。)其言能治中风不语者。以其蝉声清响之意也。(声以通声。)其言能治小儿夜啼者。 
以其昼鸣夜息之意也。古人立药治病。何在不有义存。惟在人细自审用耳!色黑而大者良。 
入药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晒干用。(攻毒全用。) 

上编卷三散剂
散湿
内容:经曰。半身以上。风受之也。半身以下。湿受之也。然有湿不下受。而湿偏从上感。 
则湿又当上治。盖湿无风不行。如风在上。其湿从风以至者。则为风湿。是风是湿。非散不 
愈也。湿值于寒。寒气凛冽。其湿由寒至者。则为寒湿。是寒是湿。亦非由散不除也。且有 
好食生冷。留滞肠胃。合于两露感冒。留结不解。随气胜复。变为寒热。以致头重如裹。皮 
肉筋脉。皆为湿痹。则不得不从开发以泄其势。然散湿之药不一。有止就湿而言散者。如苍 
术之属是也。有因风湿而言散者。如白芷羌活独活防风寄生葳蕤秦艽巴戟狗脊灵仙海桐皮 
草苍耳子萆 茵芋之属是也。有就寒湿而言散者。如五加皮天雄蔓荆子僵蚕细辛之属是也 
。有兼风热而言散者。如芜荑之属是也。有就热湿而言散者。如香薷之属是也。有就痰湿而 
言散者。如半夏之属是也。至湿而在胸腹。症见痞满。宜用川朴以散之。湿在肌肉。症见肤 
肿。宜用排草以洗之。湿在肠胃。挟风而见拘挛痹痛。宜用秦艽以除之。湿在筋骨而见头面 
不利。宜用蔓荆子以治之。此皆就表就上。受湿论治。故以散名。若使湿从下受。及已内入 
为患。则又另有渗湿泻湿诸法。而非斯药所可统而归之也。 

上编卷三散剂
散湿
内容:(山草)升阳散湿发汗除郁 
苍术(专入脾)。甘苦辛烈。气温无毒。虽有升阳散郁。发汗除湿。(杨氏家验方。男子 
妇人 
因食生熟物。留滞肠胃。遂至生虫。久则好食生米。否则终日不乐。及至憔悴萎黄。饮食不 
思。用苍术一味为丸而愈。益昌伶人刘清啸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监赵尹以 
此治之。两旬而愈。盖生米留滞肠胃。受湿则谷不磨而成此疾。故用苍术去湿暖胃消谷。) 
燥痰(许叔微本事方云。予患饮癖三十年。遍求名医不效。自揣必有癖囊。如水之有科臼。 
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浊者停滞。无路以决之。故积至五七日必呕而去。脾土恶湿。 
而水则流湿。莫如燥脾以去湿。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诸药。只以苍术一味。同枣肉为丸。 
忌桃李雀肉而疾除。)辟恶。(时珍曰。陶隐居言术能除恶气。弥灾诊。故今病疫及岁旦。人 
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夷坚志载江西一士人为阴气所侵。或曰。君必当暴泄。但多服平胃 
散为良。中有苍术能去辟也。)治肿之功。然甘味少而辛苦重。不似白术性禀中和。直固清 
阳中气之为妙耳。故同香附则为散郁而气平。(苍术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 
。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同黄柏则能治下部湿热。(黄柏味苦。苦 
胜热。故可以去湿中之热。苍术性燥。燥胜湿。故可以去热中之湿。两者相需妙用。故其方 
呼为二妙。)同大枣则能治胁下饮 。(用枣始能固中也。)同二陈加白术升柴。则能以治脾 
湿下流。肠风带浊。(带浊有寒有热。有痰有气。有风有湿各异。须要审症辨用。)然必禀体 
肥盛多湿者始宜。若形瘦多火切忌。至云服能轻身长生。不过因其湿去之谓。岂真能入仙境 
之地哉?(本草多有长生不老之说。欺世惑民。以致药品真义不出耳。)出茅山。坚小有朱 
砂 
点者良。糯米泔浸焙干。同芝麻炒以制其燥。防风地榆为使。 

上编卷三散剂
散湿
内容:(乔木)散脾胃湿满 
浓朴(专入脾胃)。辛苦。书言同枳实大黄。即承气汤。则于实满能泻。同苍术橘皮。 
即平胃 
散 
。则于湿满能除。同解利药。则于伤寒头痛可治。同泻痢药。则于肠胃能浓。大抵气辛则散 
。故于湿满则宜。味苦则降。故于实满则下。(经曰。太阴所至为中满。又曰。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治宜 
察其腹满而痛者属实。腹满不痛者属虚。腹满不减。按之愈痛者。属实。腹满时减。按之不 
痛者。属虚。腹满而见散漫不实。兼有倦怠嗳气饱闷等症。则为胃气有亏。腹满而见光亮不 
暗。按则汨汨有声。及无燥渴等症。则为水邪内结。腹满而见大便不坚。时结时溏。溏则稍 
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日益甚。则为气虚不摄。但腹满 
属热者少。而属寒者多。今人治胀。非属牵牛商陆利水通道。即属浓朴枳实破气通结。殊为 
可惜。)今人不解。误以书载浓朴温中益气。及浓肠胃数语。不论虚实辄投。讵知实则于气 
有益。虚则于气无损乎?实则肠胃可浓。虚则肠胃不薄乎?(震亨曰。习以成俗。皆谓之补 
。哀哉!)至云破血杀虫。亦是气行而血自通。味苦而虫则杀之意。凡书表药功能。总是由 
药气味勘出。非是别药着治以自逞其意见也。朴即榛树皮。以肉浓紫色者良。去粗皮。姜汁 
炒用。(即干姜为使意。)恶泽泻硝石寒水石。忌豆。犯之动气。 

上编卷三散剂
散湿
内容:(山草)除肠胃湿热兼除肝胆风邪止痹除痛 
秦艽(专入肠胃。兼入肝胆。)苦多于辛。性平微温。凡人感冒风寒与湿。则身体酸痛。 
肢节 
烦 
疼。拘挛不遂。如风胜则为行痹。(痹兼三气皆有。兹止就其胜者而言。)寒胜则为痛痹。湿 
胜则为着痹。痹在于骨则体重。痹在于脉则血涩。痹在于筋则拘挛。痹在于肉则不仁。痹在 
于皮则肤寒。至于手足酸疼。寒热俱有。则为阳明之湿。潮热骨蒸。则为阳明之热。推而疸 
黄便涩。肠风泻血。口噤牙痛。(上龈属胃。下龈属大肠。秦艽能除风湿牙痛。)亦何莫不由 
阳明湿热与风所成。用此苦多于辛。以燥阳明湿邪。辛兼以苦。以除肝胆风热。实为祛风除 
湿之剂。(风除则润。故秦艽为风药中润剂。湿去则补。故秦艽为散药中补剂。圣惠方治急 
痨烦热。身体酸疼。用秦艽柴胡一两。甘草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治小儿骨蒸 
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炙甘草各一两。每用一二钱。水煎服之。加薄荷叶五钱。)然久痛 
虚羸。血气失养。下体虚寒。酸疼枯瘦。小便利者。咸非所宜。形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 
左纹者良。右纹勿用。菖蒲为使。畏牛乳。 

上编卷三散剂
散湿
内容:(灌木)散筋骨间寒湿除头面风寒 
蔓荆子(专入膀胱。兼入胃肝。)辛苦微温。书言主治太阳膀胱。兼理足阳明胃足厥阴 
肝。缘 
太阳本属寒水之经。因风邪内客。而致巅顶头痛脑鸣。(太阳脉络于脑。)肝属风脏。风既内 
犯。则风必挟肝木上侵。而致泪出不止。(目为肝窍。)筋藉血养。则血亦被风犯。而致筋亦 
不荣。齿亦不坚矣!(齿者骨之余。上龈属足阳明。因下龈属手阳明大肠。风热上攻则痛。) 
( 
口鼻耳目二阴)蔽塞而病斯剧。蔓荆体轻而浮。故既可治筋骨间寒热。而令湿痹拘急斯去。 
气升而散。复能祛风除寒。而令头面虚风之症悉治。且使九窍皆利。白虫能杀。是亦风寒湿 
热俱除之一验耳。但气虚血虚等症。用此祸必旋踵。不可不知。去膜酒蒸炒。或打碎用。恶 
乌头石膏。 

上编卷三散剂
散热
内容:热自外生者宜表宜散。热自内生者宜清宜泻。热自外生而未尽至于内者宜表宜散。热自 
内成 
而 
全无表症者宜攻宜下。凡人感冒风寒。审其邪未深入。即当急撤其表。俾热仍从表解。不得 
谓热已成。有清无散。而不用表外出也。第热之论乎散者。其法不一。有止就热以言散者。 
如升麻之升诸阳引热外出。干葛之升阳明胃气引热外出。柴胡之升少阳胆热外出。淡豆豉 
之升膈热外出。夏枯草之散肝热外出。野菊花之散肝肺热外出也。有合风热以言散者。如辛 
夷能散肺经风热。冰片能散骨蒸风热。木贼能散肝胆风热。蕤仁决明子炉甘石薄荷能散肝经 
风热也。有合湿热而言散者。如芜荑能散皮肤骨节湿热。香薷能散肺胃心湿热是也。有就风 
火热毒而言散者。如蟾蜍蟾酥之能升拔风火热毒外出是也。有就血热而言散者。如锻石能散 
骨肉皮肤血热。谷精草能散肝经血热也。至于热结为痰。有藉吐散。如木鳖则能引其热痰成 
毒结于胸膈而出。瓜蒂则能引其热痰结于肺膈而出。胆矾则能引其风热之痰亦结在膈而出也 
。若使表症既罢。内症已备。则又另有法在。似无庸于琐赘。 

上编卷三散剂
散热
内容:(山草)升阳散热 
升麻(专入脾胃。兼入肺大肠)。似与葛根一类。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发散 
风寒出 
汗。引石膏能治阳明顶巅头痛齿痛。引参耆能入脾胃补脾。且同柴胡能引归耆白术甘温之药 
。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并治一切风陷下痢。(后重里急。症不一端。有应用承气大下 
者。有应用升柴上升者。要在辨症明确。以识升降之宜耳。不得概以升举为事也!)久泄(经 
曰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脱肛。足寒阴痿。暨蛊毒精鬼。(阳升则阴散。)与一切风热斑疹 
。(斑疹有虚有实。须审兼症以治。汪昂曰。成朵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盖胃 
热失下。冲入少阳。则助相火而成斑。冲入少阴。则助君火而成疹。)疮毒靡不随手辄应。 
以升其阳而散其热。俾邪尽从外解。而浊自克下降。故又曰能以解毒。不似葛根功专入胃 
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诸药以实卫气也。但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升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 
气。则柴能升少阳肝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需而成。(时珍曰。大 
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 
禀受弱而有诸般阳虚等症者。并宜以升阳等药活法治之。)但阴火动。及气虚汗出切忌。(朱 
肱活人书言犀角地黄汤。如无犀角。可用升麻以代。意在引药以入阳明耳。朱二允言犀角地 
黄汤不宜用升麻以代犀角。意在升麻能引阴血上涌。二者见解俱是。但须察其病气浅深。 
脏气偏纯。以明治之得失。)里白外黑。紧实者良。名鬼脸升麻。细削。皮青绿色。谓鸡骨 
升麻。去须芦。蒸曝用。入补剂。蜜水炒用。 

上编卷三散剂
散热
内容:(蔓草)入胃升阳解肌退热生津 
葛根(专入胃。兼入脾)。辛甘性平。轻扬升发。能入足扬明胃经鼓其胃气上行。生津 
止渴。 
(汪昂曰。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其能升胃气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经开腠发汗。 
(脾主肌肉。)解肌退热。缘伤寒太阳病罢。传入阳明。则头循经而痛。胃被寒蔽。而气不 
得 
上升。入肺则渴。胃主肌肉。气不宣通则热。故当用此以治。俾其气升津生。肌解热退。( 
因其体轻故解肌。因其气升故生津。)而无复传之势矣!(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 
。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 
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绣曰。麻黄入肺而不入脾。因其中 
空象肺之故。葛根入脾而不入肺。因其体轻蔓延。周身通达象肌之故。)但葛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