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作者:刘平安、刘京胜-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在戈多伯爵举办的家庭化妆舞会上,萨马兰奇结识了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她虽已年过四旬,却仍然风韵犹存,言谈举止间显露出难以名状的华贵与娴雅。与她相比,萨马兰奇觉得自己以前认识的那些粉黛已经皆无颜色。再加上戈多伯爵对自己的住宅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在柔媚的灯光与和谐的色调映衬下,那位夫人更显娇媚动人。她的名字叫梅塞德斯·萨利萨其斯,是位业余作家。

  戈多伯爵组织家庭化妆舞会总是独具匠心,每次舞会都有一个主题。这次的主题是“海底”。所有参加舞会的人都装扮成海底的各种生物,有珊瑚、水妖、海藻、各式各样的鱼类等等。大家仿佛置身于奇异的海底,翩翩起舞,尽情尽兴。梅塞德斯夫人装扮成海浪,披着蓝绿相间的柔纱,漂游在人海中。轻风掀起的细纱展示了她窈窕的身姿。舞会后进行了评选,同以往一样,梅塞德斯夫人获得了女士一等奖。

  萨马兰奇深深为梅塞德斯夫人的美貌和气度所倾倒,从此他萌生了一个愿望:结识一位像梅塞德斯夫人一样迷人的姑娘。这个愿望使萨马兰奇一度陷于迷茫。其实萨马兰奇的这些表现早已被朋友们看在眼里。他们告诉萨马兰奇,梅塞德斯夫人有个侄女,还没有男朋友,她的芳名叫玛丽亚·特雷莎·萨利萨其斯·罗(MariaTheresaSalklsache—Rowe)。

  这位姑娘后来真的成了萨马兰奇的夫人。

  玛丽亚1932年12月26日出生于巴塞罗那。玛丽亚的父亲,也就是梅塞德斯夫人的哥哥佩德罗·萨利萨其斯是一个面粉加工厂的厂主,后来他又添置了几处房地产,在巴塞罗那加西亚大街还有一座名叫菲米娜的电影院。不幸的是,这座电影院1991年4月被一场不知何故引起的大火吞噬了。

  佩德罗的父母在他成年之前先后去世。艰难的生活养成了他倔强的性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身为厂主,他依然保持着劳动者的作风,回到家时裤角里总是带着几个麦粒,裤腿上也沾上了面粉。

  巴塞罗那人的生活习惯同整个西班牙一样,人们下午2点才吃午饭。下午五六点钟是吃点心的时间,大家坐在一起喝杯咖啡,吃块点心。晚饭一般要在晚上10点以后才吃,而且往往要吃二三个小时。晚饭后,不少人再到酒吧喝果酒或咖啡。大家一起聊天、唱歌、跳舞,尽情尽兴。

  不过巴塞罗那人还有一个不同于西班牙其他地方的习惯,就是很多人不会安安静静地停留在一个地方喝酒聊天,而是来去匆匆,不断变换地方,座位还没坐暖,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另一个地方去,仿佛是在比赛看谁去的地方多似的。

  佩德罗也偶尔去喝点饮料,有时也会来去匆匆。不过他仓促离去,绝不是为了赶到下一家酒吧,一定是想起了什么工作上的事情,他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他的工厂。

  佩德罗的艰苦奋斗为他带来了成功和钱财。逐渐地,他也成了巴塞罗那的名人。不过他不愿过深涉足社交场合,所以名声远不如萨马兰奇家族大。

  父亲的作风和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了玛丽亚。她从小学习刻苦、追求上进。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为她接受良好教育创造了条件。她在萨马兰奇曾就读过的德语学校上完了中学,后来到巴拉圭学习,又在伦敦进修了一年。在国内,她还参加了新闻培训班,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玛丽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她能讲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此外她还喜欢摄影、美术、戏剧和古典音乐。

  萨马兰奇听说玛丽亚的时候,她不巧没在巴塞罗那。不过在此以前,玛丽亚已经注意到了萨马兰奇,只不过萨马兰奇并不知道罢了。

  虽然没有机会一睹芳容,萨马兰奇早已为传闻中玛丽亚的美貌和气质所倾倒,二人互相神往,却总也没有机会见面。

  终于,萨马兰奇按捺不住了,他托表妹塞西莉亚和一位朋友帕科·普拉顿牵线搭桥,向玛丽亚发出了丘比特之箭。玛丽亚也一直在期待着这一天,自然一拍即合。塞西莉亚历来作媒有方,她把萨马兰奇同玛丽亚的第一次正式约会安排在自己家里。

  那是1955年春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天是蓝的,地是绿的,万物将它们埋藏了整整一个冬季的生机重新萌发出来。选择这样一个日子让两个心仪已久,但却从未谋面的年轻人相识、相知,足见塞西莉亚匠心独具。夜幕降临,玛丽亚如约来到塞西莉亚的住宅。塞西莉亚将她迎进客厅,萨马兰奇正等候在客厅的门口。他穿着一身咖啡色的双排扣西服,浅兰色的衬衣与一条素色领带衬托着他清秀的脸庞。似乎是逢遇故知,未等塞西莉亚介绍,萨马兰奇就伸出了右手,亲切地说到:

  “你好,玛丽亚小姐。”

  玛丽亚也伸出了右手。萨马兰奇发现她的面颊和手都特别白皙,而整个人几乎全是黄颜色的:金色的长发均匀地披在秀肩上;一身米黄色的套裙显出她婀娜多姿的身段;足下一双浅黄色的高跟鞋更衬出她袅袅婷婷的风韵。玛丽亚有些矜持,回答道:

  “你好,久闻大名,萨马兰奇先生。”

  塞西莉亚见二人一见如故,就抽身到餐厅布置桌布。萨马兰奇和玛丽亚在呈直角摆放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萨马兰奇先随便谈了谈自己的情况,然后又回忆起几年前认识梅塞德斯夫人的情景,他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

  玛丽亚静静地听着,偶尔抬起目光,看到萨马兰奇烁烁闪光的双眼,又赶紧低下了头。毕竟这是她第一次与一个魅力四射的知名男性单独相处。

  这时塞西莉亚过来请他们到餐厅就座。

  餐桌上铺着橙色台布,一只烛台上燃着3支红蜡烛,收音机里播出的低婉如诉的音乐悠悠地流动着。萨马兰奇与塞西莉亚面对面,玛丽亚在萨马兰奇的右侧落座。

  餐厅里的光线与音乐制造出了如梦如幻的意境。烛光里,萨马兰奇看到玛丽亚显得比刚才更为迷人,她的两只明眸正脉脉含情地看自己。萨马兰奇不由自主地把身子向右挪了挪。

  塞西莉亚站起来,分别从两个人的右侧为他们斟上葡萄酒,又往两个大高杯中倒了些矿泉水。接着她又从两个人的左侧送上了椒柳牛肉。

  “谢谢你,塞西莉亚。”玛丽亚转过头说。

  “对,塞西莉亚,真得好好谢谢你。”萨马兰奇也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

  塞西莉亚笑了笑,一语双关地说:“别客气。下面还有帕埃亚呢,我去准备一下。”说完,塞西莉亚又去到厨房,餐厅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帕埃亚是西班牙的一种饭肴,有点类似我们中国的八宝饭,不同的是米饭里面放的不是花生、桂圆等,而是各种各样的海鲜。“帕”是西班牙语中“为”的第一个音节,“埃亚”是“她”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为了她”。

  “你姑姑好吗?”萨马兰奇为了不使谈话中断,随便问了一句,不过显得言不由衷。

  “为什么不谈谈你和我呢?”玛丽亚避而不答,却反问了萨马兰奇一句。

  萨马兰奇不禁有些动情,不自禁地握住了玛丽亚的手。玛丽亚脸一热,把手抽了回去。

  “你还不了解我,”玛丽亚边说边切着牛肉,“也许我不是你所希望的那种人。我从小任性,凡事总喜欢和别人争个高低。我妈妈担心我将来成不了贤妻良母,总是对我说,‘你就是成不了贤妻良母,也得学规矩点,别给他惹什么麻烦。’谁知道我将来能不能做到呢?”

  萨马兰奇粲然一笑,说道:“这没有什么,妇女本来就应该在社会上占有自己的地位,而不是男人的附庸。”

  这时塞西莉亚走近来坐下,三人边吃边谈。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玛丽亚用餐巾擦了擦嘴唇,站起身来道:“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谢谢你,塞西莉亚,你的手艺真不错,我吃得很开心。”

  萨马兰奇站起来:“我送送你好吗?”

  月夜中,万籁俱寂。空气让人感到轻微的春寒。萨马兰奇驾车在空荡的马路上缓缓行驶着。不知不觉已到了玛丽亚家门口。萨马兰奇停住车,问玛丽亚:“明天有场旱冰赛,我们一起去观看好吗?”

  “好吧,明天你来接我。”

  萨马兰奇吻了一下玛丽亚的脸颊,然后又目送她走进家门。

  那次晚餐开始了俩人半年的绸缨恋情。在萨马兰奇眼里,玛丽亚是巴塞罗那的绝色佳丽。在玛丽亚的眼里,萨马兰奇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品,他坚毅却不高傲,严肃而不冷酷,腼腆而不失风度,衣着考究且得体。玛丽亚相信自己将来属于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看来就是萨马兰奇了。

  萨马兰奇当时已经35岁了,而玛丽亚芳龄不满23。然而年龄的差别丝毫没有构成俩人之间的任何障碍。1955年12月1日,也就是二人相识半年之后,萨马兰奇与玛丽亚正式举行婚礼。

  萨马兰奇是巴塞罗那的名人,所以他结婚的消息各家报纸都加以报道。当天的《先锋报》还发表了采访玛丽亚的文章。报道中介绍了萨马兰奇和玛丽亚的情况,还提到莫德雷戈主教将为他们主持婚礼。不想这篇文章引起了莫德雷戈主教的抗议。这篇文章的片段如下:

  ——您意识到将会成为一个人物吗?记者问。

  ——我将成为一位人物的夫人。玛丽亚答。

  ——您生来就是为了成为一位人物的夫人,还是为了其他什么?

  ——他出生在他那个时代,我出生于我那个时代,我们只是偶尔走到了一起。

  ——您将成为一个合格的夫人吗?

  ——不,也没必要。

  ——您什么时候认识他的?

  ——我原来就知道他。接触他不到一年,但我认为这已经足够了。

  ——他送您什么礼物了?

  ——这你知道,不过还有一辆小型汽车。

  ——您知道《保罗书信》的内容吗?

  ——说女人应该顺从丈夫,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训条

  ——您读过《合格夫人》吗?

  ——没有。

  ——您现在正期待着什么?

  ——期待结婚。

  按照《新约全书》,保罗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之一。传说耶稣升天后,曾向保罗现形,并直接让他担任使者,传播基督教的福音。于是保罗先后几次外出旅行传道。他不仅口头宣讲,在各地建立教会,还以写信的方式与各地教会联系,更加广泛地宣传基督教教义。这些信为研究基督教的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素材,也给后世流下了基督教的许多教义教规。这些信后来都收入了《新约全书》中。

  保罗书信共有13封,大都是长篇论述,偶尔对某些具体问题发表意见,阐述了信仰、神学、伦理等问题。其中有关伦理的论述,在有些方面类似于中国儒教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西班牙的国教是天主教。在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里,玛丽亚竟然公开对神圣的《保罗全书》妄加谈论,并且宣称它已过时,怎能不让莫德雷戈主教勃然大怒。他拒绝按照原来的约定为萨马兰奇和玛丽亚主持婚礼。

  但婚礼还是如期举行了。

  12月1日上午,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这也许是萨马兰奇和玛丽亚婚礼的又一缺憾。但是那天到教堂参加他们婚礼的宾客人数丝毫没有减少。在《婚礼进行曲》中,玛丽亚身着白色婚纱,左手挽着父亲的右臂,从门口走到圣坛前面。萨马兰奇一身黑色礼服,正迎候在那里。

  “孩子,我把她交给你了。愿你们相亲相爱,至死不渝。”佩德罗·萨利萨其斯说。

  玛丽亚吻过萨马兰奇后,转过身,右手挽着萨马兰奇的左臂,穿过前来祝福的人群,慢慢向门口的汽车走去……

  婚后,玛丽亚完全是个“合格夫人”。她关心丈夫的生活,支持丈夫的事业。她常常亲自为萨马兰奇准备他最爱吃的鳍鱼加米饭,晚饭为他准备清汤、酸奶和水果。玛丽亚认为最理想的夏装是白色上装加灰色裤子,而一身米色西装套服同样很潇洒。人们可以注意到,萨马兰奇在很多重要场合都穿米色西装套服。

  在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后,玛丽亚更是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的工作,支持丈夫的事业。她脸上带着永远的微笑,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有效地协调了国际奥委会内部的关系。从以后的章节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萨马兰奇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奥运会彻底向妇女打开了大门,国际奥委会中也出现了数量相当的妇女委员,这些都与玛丽亚的影响和努力分不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