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起甚深」讲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这是属於智慧,是帮助我们看破,唯有看破之后,你才真能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眼前这个东西都是真的。现在告诉你,真的是法性,所有一切现相都是虚妄不实,你要在这个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岂不是大错了!《金刚般若》上说的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对了。这段经文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后面还有一段是李长者的《合论》,我们到下一堂,把《合论》里面的意思简单的介绍一下。好,现在我们下课。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四八卷)  2005/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48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缘起甚深」这一段经文我们读完了,可是末后李长者的《合论》也值得我们做参考。他说,「此十一行颂中」,古时候的本子一行正好是一首颂,它一共十一首,所以这个经本子有十一行。他解释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科颂意」,我们先看这一段。「科颂意者,此十一行,一行是一颂,初行叹能问及劝听」,这就是第一首颂。往后的十行,「文各自具,明初一行颂,颂法无作无性」,开宗明义就把缘起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一切法无作无性,这个意思深,真的是甚深,上上根人懂,一提起他就明了了。
  「次一行(就是第三首颂)举喻,水流不相知」,举比喻。往下比喻很多,所以不再多说了,这是说明段落。到最后一首偈,我们昨天读的「拂迹入玄」,你看跟第一首所说的完全相应。一切诸法不但相不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不可得,即使说到十信,十信也不可得。所以,菩萨最后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但有假言说」,这个假言说就是方便,显示出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我们要明了。明了之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不但贪瞋痴慢烦恼不起,疑惑也断了。
  遍法界虚空界,性相、理事、因果是一回什么事情?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不用疑惑,不用去研究。古大德讲得不错,起心动念所谓「起心便错,动念皆乖」,你的心是定的,心是寂静的,寂静就是入玄;这个玄是《华严经》上讲的玄门,十玄门,法身菩萨所证的。所以问题就是你能不能看破?你能不能放下?果然看破、放下,看破就是明白了,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起心动念,你就入境界,境界在哪里?当下便是!宗门大德常讲「踏破铁鞋无觅处」,那是讲参学,一旦觉悟了,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一法不是?真的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总得要明了。
  他第二段「释菩萨名者,为明觉此随流生死业体,本性恒真,而无流转」,这是为明觉这一个随流生死的业体,有没有这个东西?有,这个东西不是实在的,体就是本性,体就是法性,这在前面说得很多。譬如古人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可以随著我们意念变化,我们想做什么就把它做个什么。用什么东西做?用黄金做,黄金永远不变,无论你做什么它都是黄金。用黄金来比喻法性,用器(器皿)来比喻法相,法相随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幻化不住。你要懂得,它为什么幻化不住?是因为你念念不住,它随著你念头变化,法性随缘;虽然随缘,永恒不变。相好像有流转,性绝对不随相流转,所以「眼耳鼻舌身意,恒如法知,非流转生死性故,亦无虚妄,亦无真实」,这个要知道。你不能说它真实,也不能说它虚妄,说真实虚妄,前面说过了,这是二法,你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一就没得说,一就不能起心动念。所以,不起心动念你就能够证得,亲证诸法实相;才动念,那就落在二三,总在虚妄里头打转,这个道理要晓得。
  李长者他的注解文字不多,所以他的注解是属於宗经论,清凉大师的注解是属於释经论,一句一句来跟你解释。李长者不是的,李长者是一个大段一个大段落,这个一大段讲些什么,点到为止,所以宗门很喜欢读他的东西,言简意赅。后面这句话说得好,「但为无贪瞋痴爱真智慧故」,这是凡夫,没有真智慧,凡夫没有真智慧,「名之为真。说如斯法利众生故,名为自觉觉他大道心众生」。这不容易,大道心众生他的知见同佛,真的是佛知佛见。为什么说他是众生?他烦恼习气没有断尽,对於诸佛如来所说,他能接受,他不怀疑,他完全肯定。由此可知,他的功夫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努力去迈进,觉后起修,先解后行,这一类根性的人很多很多。
  所以,清凉判这个大经四分,信、解、行、证,解在行之前,先解后行,这就是我们佛门里面常讲善根深厚,福德差一点。善根深厚,能信、能解,解的没错,佛菩萨所讲的他能听得懂,他能够体会得到。为什么说福德差一点?他行还有障碍,什么障碍?业障!这个业障就是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不过他的分别执著很轻,不会产生严重的障碍,起心动念伏不住,知道这个是虚妄,伏不住。为什么伏不住?无始劫来的习气。那么他用功,我们就明了了,他用的什么功?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锻炼不起心、不动念,用这个功夫!至於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个不一定,有用参究,有用持咒,有用观行,方法太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菩萨在世间和光同尘,历事炼心,这正是《华严》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出的榜样。
  这个文里面讲,「为以此当体无明,诸业因果上,自觉觉他,令知法界自性真理,真妄两亡,名为觉首」,这把菩萨的名字点出来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性相、理事、因果,但有名言,没有实体,所以佛在《金刚经》上举的比喻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在哪里?觅心了不可得,所以佛再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妄两亡。你想想看对立没有了,这是我们常常强调的,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从什么地方学起?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万物,对立的念头要把它消掉,这就是我们修真妄两亡最初方便。真妄两亡从什么地方修起?就从这里修起,把我跟人的对立,在这下功夫,忘我,我不可得,人怎么有可得?常作如是观,常在这上面下功夫,一旦功夫成熟,恍然大悟,我法二空,这个境界就现前了,这就真正入玄,知道都是有言说,没有实体。名为觉首,这就是开始觉悟了。
  《华严经》里面,这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觉了,这个觉就是三皈依里头的皈依佛,你看《坛经》里面能大师的说法,「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把这个意思说出来了。佛法僧的意思是觉正净,皈依佛是皈依觉,觉而不迷,必须是真妄两亡,才是真正皈依觉,觉而不迷。那我们受这个三皈依,真的叫有名无实,觉首菩萨他的三皈依,他是名副其实,他真的皈依。
  称为觉首,「以信此法初,名之为首」,这是刚刚开始信这个法。这个法是什么?这个法就是对立没有了。我们想想,佛在经教里头常说,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他所断的跟小乘须陀洹相等,小乘须陀洹断八十八品见惑。真妄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真是一边,妄是一边,我们现在讲相对的世间,这两边都没有,不可以说它真,也不可以说它妄。这就是觉首菩萨最后这一首偈里面所说的,「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这两边都没有了。换句话说,无实无不实,无妄无非妄,无世间亦无出世间,都是言说而已;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入了,这个入得虽然不深,确实是圣人的境界。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对於这桩事情他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称之为觉首。
  你看,「此明十信初心(十信位,初信位初心),全信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及以一切众生,全体真妄两亡,唯佛智海故」。这个佛是自性佛,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德相,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是什么?原来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所以下面,这个前面我们都读过,可不要忘记,「故以不动智佛十智如来,为十信位中自己果故」。不动智佛是根本,不动智佛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十智如来是从体起用,也就是你每个阶段所证的,根本就是不动智佛。如果我们用般若的话来说,不动智佛是根本智,十智如来是后得智,根本跟后得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根本跟后得要对立,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哲学,不是佛法。哲学里面讲相对的,讲有能、有所,能所对立;佛法里头有能、有所,能所是一,不对立,所以这不是佛学。
  又讲到「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这十个世界,「十色世界,是十信之中所信之理」。从这里入门,往后不断向上提升,有十信,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到最后圆满。所证的果,所信的理,说得再多,要知道全是方便,这就是佛家里常讲的佛法因缘生,方便为门;方便就不能执著,方便就不能分别,藉著方便你能够悟入。为什么不能悟入?你止在方便那个地方,你不能悟入;换句话说,误以为方便是真实,这就错了。所以,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就是看破、放下,决定不可以执著。
  你看这十信位,十信菩萨,你能放下初信,你就证到二信,你能放下二信,你就证得三信,放下连痕迹都不留。正像我们上高楼一样,你上到第一层,你把第一层放下,你才能上第二层,二层放下,上第三层;《华严经》讲五十一个阶位,就像五十一层高楼一样,你不能放下下面的,你就得不到上面的。所以,佛法自始至终讲功夫,放下而已!看破是明了,古诗里头有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用这个两句来比喻看破放下,欲穷千里目是看破,更上一层楼是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还是一桩事情,贵在会用。
  「文殊师利、觉首、财首等十菩萨众,是十信之行,以行立名,得名知行」。在大乘佛法里面,佛的名号很多,无量无边,表性德。你自性本具无量德能,一个名字没有法子表示,用许许多多的名称来显示出自性本具无量德能。菩萨名号代表修德,修行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菩萨名号代表这个。文殊师利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这个十首菩萨是十信之行,你看看十信第一个,觉,不觉不能入门,觉就是皈依佛。三皈依要是真的,真的你得三皈依了,在三皈授受的时候你真的得了,那恭喜你,你就是初信位的菩萨,皈依觉,你真的觉悟了。
  这个觉悟的境界,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讲,你知道四相,明白了四相,把四相放下,「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觉了。你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试问你在一切法里头,你还有执著吗?没有了。你还有分别吗?没有了。起心动念还会有,为什么?那是无始劫来的习气,不容易断掉。可是你分别执著不要说断,真正淡化了几分,你的一生生活就快乐无比,那正是佛法里头所说的烦恼轻、智慧长。烦恼从哪来的?烦恼从分别执著来的,你分别执著轻了,不说断,轻了,智慧就增长。你对於看一切法,就一切诸法里头,性相、理事、因果,你就看得比别人深刻,看得比别人深广,这肯定的。一切经教在你面前,你就能圆解,古人所说「大开圆解」,你不会有困难,不会有障碍,为什么?执著、分别放下了,所以是觉。
  财首,我们底下一章就要讲到财首菩萨。世间人都爱财,觉了之后,觉了之后发大财,这个财在佛法叫功德法财,不是世间这些物质的财宝,但是世间这些物质财宝决定不会缺乏。人入这个境界,他所得到的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整个宇宙得到了,哪里还斤斤计较这些数目字的财富,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这个里头,十首菩萨名号都是行法,就是修行的方法。你从财首那里得到了,你就会学会了我们世俗人讲发财的方法,真的佛法里头圆满具足,一法都不缺。非常可惜,世间人迷而不觉,不肯在这里头学。这个里头古人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