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个大胜仗。 
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 
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 
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 
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 
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 
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 
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 
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 
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 
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 
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 
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 
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这个使命的 
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 
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 
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 
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 
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 
或札陵湖)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 
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 
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 
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 
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 
     
上下五千年  
149 女皇帝武则天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 
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 
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 
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狮子驄”,长得肥壮可爱,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驾驭。 
    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宫妃们去看那匹马,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当中有谁能制服它?” 
    妃子们不敢接嘴,十四岁的武则天勇敢地站了出来,说: 
    “陛下,我能!” 
    太宗惊奇地看着她,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第一件是铁 
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调皮,就用鞭子抽它;还不服,用铁锤敲它的头; 
    如果再捣蛋,就用匕首砍断它的脖子。” 
    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有点孩子气,但是也很赞赏她的泼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当时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这当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即位两年后,他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出 
来,封她为昭仪(妃嫔的称号)。后来,又想废了原来的王皇后,立武则天做皇后。这件事 
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对,特别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说什么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有人对高宗说:“这是陛下 
的家事,别人管不着。”唐高宗这才下了决心,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断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 
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不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十分无能的高宗害了一场病,成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 
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 
    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 
了。唐高宗心里气恼,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仪(上官是姓)商量。上官仪是反对武则天掌 
权的,就说:“陛下既然嫌皇后太专断,不如把她废了。” 
    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上官仪的话,说:“好,那就请你去给我起草一道诏书吧。” 
    两个人的说话,被旁边的太监听见了,那些太监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连忙把这件事报告 
武则天。等上官仪把起草好的诏书送给高宗,武则天已经赶到了。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 
怎么回事?” 
    唐高宗见了武则天,吓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仪起草的诏书藏在袖子里,结结巴巴 
地说:“我本来没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干的。” 
    武则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仪杀了。 
    打那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则天在旁边监视;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点了头才算数。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音ru 
ì)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 
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官员徐敬业被武则天降职,借这个由头,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找宰相裴 
炎商量。裴炎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还不让他执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权 
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 
    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打进牢监;又派出 
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兵少势孤,抵抗了一阵,就失败了。 
    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 
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全国恢复了安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巩固了她的 
统治,就不满足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 
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又过了几月,有个官员名叫傅游艺,联络了关中地区九百多人联名上书,请求太后即位 
称帝。武则天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结果,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据说 
当时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就成了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上下五千年  
150 请君入瓮       
    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叛乱之后,决心除掉那些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可是,谁在暗 
中反对她,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呢? 
    于是,她就下了一道命令,发动全国告密。不论大小官吏,普通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谋 
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地方官吏遇到有人告密,不许自己查问,一定要替告密的人备好 
车马,供给上等伙食,派人护送到太后行宫,由武则天亲自召见。如果告密的材料属实,告 
密人可以马上做官;查下来不符事实,也不追究诬告。 
    这样一来,四面八方告密的人当然越来越多了。 
    武则天收到许多告密材料,总得有人替她审问。有一个胡族将军索元礼,就是靠告密起 
家的。武则天派他专门办谋反的案件。索元礼是一个极端残忍的家伙,审问案件,不管有没 
有证据,先用刑罚逼犯人供出同谋。犯人受不住刑,就胡乱招了一些假口供,这样,他审问 
一个人就会牵连到几十个几百个人。株连越广,案情就越大。索元礼向太后一汇报,太后直 
夸他办事能干。 
    有些官吏看到索元礼得到太后赏识,就学起索元礼的样儿来。其中最残酷的是周兴和来 
俊臣。他们每人手下养了几百个流氓,专门干告密的事。只要他们认为谁有谋反嫌疑,就派 
人同时在几个地方告密,捏造了许多证据。更奇怪的是,来俊臣还专门编了一本《告密罗织 
经》,传授怎样罗织罪状的手段。 
    周兴、来俊臣办起案来,比索元礼还要残忍。他们想出各种各样惨无人道的刑罚,名目 
繁多,花样百出。他们抓到人,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 
招认了。 
    周兴、索元礼前前后后一共杀了几千人,来俊臣毁了一千多家,他们的残酷就出了名。 
    有个正直的大臣对太后说:“现在下面告发的谋反案件,多数是冤案、假案,也许有人 
阴谋离间陛下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则天不愿听这种劝告。告密的风气越来越盛,连她的亲信、掌管禁军的大将军 
丘神勣,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武则天下令杀了。 
    有一天,太后接到告密信,说周兴跟已经处死的丘神勣同谋。太后一听,大吃一惊,立 
刻下密旨给来俊臣,叫他负责审理这个案件。 
    说巧也巧。太监把太后的密旨送到来俊臣家,来俊臣正跟周兴在一起,边喝酒,边议论 
案件。来俊臣看完武则天密旨,不动声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旧回过头来跟周兴谈话。 
    来俊臣说:“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实招供,您看该怎么办?” 
    周兴捻着胡须,微微笑着说:“这还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拿一个大瓮 
(音wèng)放在炭火上。谁不肯招认,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还怕他不招?” 
    来俊臣听了,连连称赞说:“好办法,好办法。”他一面说,一面就叫公差去搬一只大 
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个厅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兴正在奇怪,来俊臣站起来,拉长了脸说:“接太后密旨,有人告发周兄谋反。你如 
果不老实招供,只好请你进这个瓮了。” 
    周兴一听,吓得魂飞天外。来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连忙跪在地上,像捣蒜一 
样磕响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根据周兴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报太后。 
    武则天想,周兴毕竟为她干了不少事;再说,周兴是不是真的谋反,她也有点怀疑,就 
赦免了周兴的死罪,把他革职流放到岭南(在今广东、广西一带)去。 
    周兴干的坏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杀了。后来,武则天发现索元礼害 
人太多,民愤很大,就借个因头,把他杀了。 
    留下的一个来俊臣,仍旧得到武则天的信任,继续干了五、六年诬陷杀人的事,前前后 
后不知道杀害了多少官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