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愣严八十分义-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义】如是行阴,如瀑流波浪相续,无常迁谢之法,从虚妄有,本无所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若知行阴本空,虽似迁流,实无迁流,则悟行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于真性中,本无生住异灭,迁流变化诸虚妄法。
【行阴】行谓妄心迁流之意,前后中间,念念相续,依虚妄缘,造有漏业,法身流转,遂成众生。若知流质无性,生机宛然,则九法界,皆佛境界。
 
五 识   阴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识阴虚妄,如瓶盛空,本无所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若知识阴本空,非有似有,有即非有,则悟识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于妙真性中,本无频伽虚空,我执法执,无明妄识诸虚妄法。
【频伽瓶】频伽云共命鸟,一身两头。频伽瓶者,一瓶两孔,形似此鸟。喻我法两执妄想。
【识阴】识以了别为义。此识阴指第八阿赖耶识,藏诸业种,随有情身,舍生受生,成于命浊。若知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则竖穷横遍,寂光现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经分义卷三
 
六入分第二十八(分义卷三)
六  入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分义】六入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亦云六处。谓六尘妄境所入之处,亦是六识所生之处。根境二法,俱为识生之处。诸法本空,毕竟无体,无体之体,是妙觉明体。六入虚妄,本无自性,无性之性,即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入】梵语波罗吠奢,此译云入、处,有涉入、吸入二义。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各能吸纳所对之尘境。
 
一   眼   入
 
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如是眼入,若离明暗,即无眼入。眼入虚妄,本无自性,无性之性,名为见性。如是眼入,若离明暗,毕竟无体,无体之体,是为妙觉明体。如是眼入,非明暗生,若从明生,即不见暗。若从暗生,即不见明。亦不从根生,若从根生,必无明暗。亦不从空生,若从空生,空成见根,何关眼入。各各不生,故亦不共生。由是当知,不从自生,不从空生,非明暗生,亦非共生。四检不生,则眼入无生。眼入无生,则悟诸法无生。悟无生故,则得亲见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诸法,如空花梦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全体虚妄,不可究诘,故不可言因缘生。一切诸法,性相皆空。真空法界中,一微尘许法尚不可得,何得自然有。故一切诸法,非因缘生,非自然有。亦不可说是有是无等,唯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若于一切法上,得见如来藏妙真如性,是则名为见性。(下皆仿此)。
【目瞪发劳相】目喻真智,瞪喻一念无明,劳相喻相见二分。一念无明及见相二分,皆依菩提净性所起。妄无自体,了妄即真,故为如来藏妙真如性。
 
二   耳   入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如是耳入,若离动静,即无耳入。耳入虚妄,本无自性,无性之性,名为闻性。如是耳入,若离动静,毕竟无体,无体之体,是为妙觉明体。如是耳入,非动静生。若从动生,则对静境应无耳入;若从静生,对动境时应无耳入。亦不从根生,若从根生,耳无自性,不能自生。亦不从空生,若从空生,空为耳根,即不名空。各各不生,故亦非共生。由是当知,不从自生,不从空生,非动静生,亦非共生。四检不生,则耳入无生。耳入无生故,则悟一切法无生。由是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手塞耳劳】此乃假设其事,晓谕令悟,非取比况之义。此明耳入虚妄。
 
三   鼻   入
 
阿难!譬如有人,急搐其鼻,搐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通来,塞自随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如是鼻入,若离通塞,毕竟无体,无体之体,是为妙觉明体。通谓闻诸香臭等气。塞则诸香臭气,皆不得闻。离通塞境,即无鼻入,此谓鼻入无自性。无性之性,名嗅闻性。如是鼻入,不从通塞生;亦不从鼻生;亦非二者共生;亦非虚空生。四检不生,则知鼻入无生。鼻入无生故,则悟一切法无生。由是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搐鼻成劳】搐,缩气。此亦假设其事,令悟鼻入虚妄。
 
四   舌   入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甜苦来,淡即知灭,云何知淡?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若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譬如有人,以舌舔吻,熟舔令劳”等,言舌入虚妄。如是舌入,若离甜苦及淡,毕竟无体。无体之体,是为妙觉明体。甜苦味境,淡则无味可得,若离甜苦淡即无舌入,此谓舌入无自性。无性之性,名知味性。如是舌入,不从甜淡生;亦不从舌根生;亦非共生;亦非空生。四检不生,则知舌入无生。舌入无生故,则悟一切法无生。由是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五   身   入
 
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违顺二相,亦复如是。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则汝身知,元无自性。必于空出。空自知觉,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如是身入,若离离合,即无自性,无性之性,名为知觉性。如是身入,若离离合,毕竟无体,无体之体,是为妙觉明体。如是身入,非离合生,亦不从根生,亦非二者共生,亦非空生。四检不生,则知身入无生。身入无生故,则悟一切法无生。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   意   入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若从灭有,生即灭无,谁知生者?若从根出。寤寐二相,随身开合,离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华。毕竟无性。若从空生,自是空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劳倦则眠,睡熟便寤”等,言意入虚妄。览尘则忆,失忆便忘;忆之则生,忘之则灭。如是生灭二种妄尘,复为生住异灭四相,皆为颠倒。于真如法界中,无如是生灭之相。吸习中归,不相逾越者,吸取如是生灭妄习,中归意根,四相刹那,前后不杂,名不逾越,是名意知根。见闻逆流,流不及地者,谓意根虽能逆缘落谢五尘,而现实五尘之境,终不能流及于意地。如是意入,若离寤寐生灭,毕竟无体,无体之体,即妙觉明体。寤则能忆,寐则便忘。生时有知,灭则全无。离忆忘生灭,即无意入,此谓意入无自性,无性之性,名觉知性。如是意入,不从寤寐生灭生。不从意根生。各各不生故,亦非二者共生。亦不从空生。四检不生,则意入无生。意入无生故,即悟一切法无生。由是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览尘斯忆】谓当醒时,眼见外像,心中即因此像,而起联想观念。
【颠倒生住异灭】生即是忆,灭即是忘,住异居中,四相迁流,无或停息。迷妄为有,故曰颠倒。
【内尘】即法尘。意根内缘,常取生灭,于中分别,非同前五根,对境方生。故曰内尘。
 
 
十二处分第二十九
十 二 处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分义】十二处者,六根与六境也。根已前破。今十二处,虽根境相对而破,正为破境。破境无生者,即会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入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处者方所之义。六根六尘,对成十二。总为心识起灭出入之方所,故曰十二处。
 
一   眼 色 处
 
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假若眼能生色相,那么,见空之时,无有色相,色相应灭。空由色显,色灭无色相,无色谁显空。空色俱无,境复何有?见色非空,亦复如是。此明色相非从眼生。又若色相能生眼根,那么,见空之时,无有色相。色相无故,应无眼见。无眼见故,谁复见空?见色不是空,例此可知。此明眼根非从色相生。是故当知,眼不生色,色不生眼。眼色处无生,则悟一切法无生。眼根与色空,皆虚妄有,俱无处所,了无所得。元无生灭,本非因缘自然故,唯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二   耳 声 处
 
阿难!汝更听此祇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阿难!若复此声来于耳边。如我乞食室罗筏城,在祇陀林则无有我。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若复汝耳往彼声边,如我归住祇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若无来往,亦复无闻。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分义】假若声至耳边,其声既至阿难耳边,不应同时至一千二百五十沙门耳也。如我至于室罗筏城,则不复同时至于祇陀林。而事实上,众沙门同闻钟声,同来食饭。此明声不至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