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花聚顶-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有这么容易。”

孙思邈叹了口气,将心神收回来。然后又盯着丹炉内的丹药,命令李长安加重了几分火力。

“小娃娃,破丹一道,一切尽在其中。”

烈火汹涌而上,丹炉内的丹药变得翻滚如潮水,里面的丹药被烈火煅炼的就像“火中真金”,散发着浓浓的药石之气。

就在这时,药王将丹炉全部封闭合在了一起,再不留半丝细缝。

“嗡嗡”

丹药在密封的丹炉里面,被烈火煅炼的嗡嗡作响,就连丹炉都为之颤抖。

“老先生,这是?”

“不急,不急。”

孙思邈笑着回答。

李长安有些惊讶,难道现在是“伏火”时机。炼丹之中,有一招炼丹之术,称之为“伏火”。看来药王是用伏火法了。

是药三分毒,更不用说这些龙虎药石呢。大都药石提炼结成的丹药,虽说也有大补者,但大补之中,也有大毒。所以民间就有传闻,说是仙丹,自然是给仙人吃的。若是凡人偷吃吞下腹内,大都第二日,也就爆体而亡。

伏火的意思,说的是将大都的毒性药石,在丹炉之内燃烧一会,以达到“以火毒攻药毒”的作用。最后,留下来的丹药,自然毒性大减。”

这几天的炼丹时间,李长安也明白了一些炼丹之道。

药王孙思邈说后,等了等。然后,取了一点星火,扔进了丹炉之中,说道:“丹炉之中的药物,虽然被烈火煅炼了许久,但却不会自燃。这个时候,我们炼丹之人,则要在边上,为其点燃。这在炼丹之中,称之为点火”

“点火。”

李长安点点头,有些明白,这似乎与自身的修炼大有联系。

“一旦点火,不出意外,则下一部就是伏火。”

说完,药王做了一个鬼异的笑脸。

“如果出了意外呢?”

“小娃娃,你这个问题问的好,你仔细看。”

药王吩咐李长安,然后一步就跳出了丹房。

而就在药王孙思邈跳出丹房之后,丹炉突然之间,电光火石,四散而开。

“砰”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音传来,震动了整个药王府。而炼丹房也在这一声爆炸当中,应声毁灭。

这时,一个被炭火烤过的人影,从燃着大火的丹房里,走了出来。

只见他神情呆滞,似有所思,静静的想着,过了一会,又笑了起来。

密封,点火,电光火闪,丹炉爆破

丹炉爆炸中产生出来的情景,一幕幕的出现在李长安眼前。

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丹炉密封爆破的一瞬间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李长安大笑,这破丹之道,却是这样。

明白过来,李长安也就醒了过来,发现自己一身都被烧焦。随手一个清尘咒,这才完好如初。

丹炉爆破之威,居然如此之大。若不是李长安结成了内丹,达到了北斗境,全身金光及腹内二气产生的护体之术,恐怕李长安也就被丹炉爆破炸死。

可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却给了李长安提示,另其明白了破丹一道。

人之肉身,是为鼎炉,可聚内丹,也可引爆内丹。将精气合而为一,是为结丹。密封肉身,放出内丹之纯阳之气,再度点燃,产生电光火石,是为破丹。

当然,如果将整个“内丹”引爆,威力可杀死“人仙境”以下的存在。就算是练就全身纯阳的武圣,内丹爆炸开来,也不能幸免。

为了试验一下内丹爆发之力,李长安闭口闭鼻,封闭肉身所有对外的呼吸关卡。然后,慢慢的将内丹中的纯阳刚烈之气释放出了一些,接着,一星火花出现。

火花将内丹之气彻底点燃,李长安控制着这道爆炸气息,一掌朝大地拍去。

“砰”

这声巨响,比之丹炉爆破之音,还更是强烈。周边之人直感觉是山崩地裂,忙吓得飞跑出了房门。而药王府院内更是飞沙走石,泥沙四渐。无数的石块,泥土,还有树木,花草,被李长安这一掌,震的飞到了天空。过了一会,才凌乱的掉落下来。

一个一丈多宽的大洞,赫然就在李长安脚底之下。

“小娃娃,你你你想干啥?想拆我房么?”

药王大怒,手指着李长安,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这个,老先生失误失误,我这就给你修好。”

好在院内泥沙较多,李长安神功盖世,只一会儿,就将他处的泥沙运了过来,将这个大洞填了上去。

“算了,老人家我宽宏大度,不跟你计较。小娃娃,看来你修炼的还不错嘛,不但一拳将我这大院打出一个大洞,就连丹炉爆破,也没将你炸伤,真让我也佩服起来。”

药王本意就是为了指点李长安结丹与破丹之术,但却没想到,李长安的肉身如此坚固,连炉鼎爆炸,都没伤得他半分。

在他的见识里,天下间,也只有一种奇功,方能修炼出如此强劲的肉身。

药王孙思邈,一说活了一百多岁,又一说活了两百多岁,到底活了多少岁,恐怕只有他知道。

老而不死,不是妖就是仙。

加之行走天下,见识广闻。在他的记忆里,连袁天罡所在之“星斗道派”中的“周天星斗炼体大法”都不可能修炼出李长安现在的肉身境界。

而除了周天星斗炼体大法之外,药王暗思,就只有传说中的那门煅炼五脏之术了。

这门功法,叫作“五元朝气。”

五元,说的是人之五脏,也就是,心,肝,脾,肺,肾。

一旦炼心,炼肝,炼脾,炼肺,炼肾大成,就可以修得五脏之气,最后五气朝元,位例人仙。

这已不是世俗命功法门,而是介乎与世俗及修真之间。

但这只是传说,千年传到现在,亦没听过哪个炼到了“五气朝元”的境界。

听说洞神观的张道陵得到此法,但只修炼到“炼脾”一境,后面炼肝,炼心一术,却不知是炼不成,还是并没有后面的功法?

这才是与修真一界并驾其驱的修炼法门。若不是这门功法不知所踪,又或是修炼极其困难。恐怕,在人间一界,又创出了一个修炼世界。

药王心如明镜,只是猜测,并没有问及李长安。

“多谢孙老先生。”

药王为了指点李长安,不惜将一座丹炉及丹房炸毁,这份恩情,李长安莫敢忘矣。

“谢什么谢呀,老人家我还差点担心将你炸成重伤呢?”

药王想后,又是一幅老玩童的样子。见李长安又谢,不耐烦起来,“小娃娃,你这人太不好玩了。总是谢来谢去,这几天你在我药王府,甚觉得你烦。走走走,老人家我不想再见到你了唉,现在小娃娃,怎么这样呀,哪像以前的我们”

药王笑骂了李长安几句,忙将童子叫了过来,“送客。”

“多谢老先生,改天晚辈再来拜访。”

药王为老不尊,李长安这些天也算明白了。见孙老先生赶他走人,李长安并不恼怒。客气的像药王鞠了个躬,就要离去。

“临走之前,还废什么话。快走,快走。下次不要再来了,一点也不好玩的小娃娃,老先生我不喜欢。不过呢,下次若是多带几个药方于我,那老先生我就不跟你计较了”

药王见李长安大是客气,又对他罗嗦了一堆。李长安见此,只好离开了药王府。

“师父,您老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旁边的童子偷嘴笑道。

“哼,小屁孩,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还不快去修炼,想挨板子了不成。”

那位童子见药王板着脸,向孙思邈伸了伸舌头,回去修炼去了。

======

PS:可能会有读者不太喜欢世俗中的情节,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阅读。

朱雀门

朱雀门指挥史本来就空缺,之前由“左相云”一直兼带管着。这次李长安以一人之力,牵住了三位蒙面人,立下了大功。郭子仪有意培养李长安,就将朱雀门指挥史的重任交于给他。

右统领一职品阶不高,只有从五品,但权力甚大。若遇紧急之事,可先斩后奏。李长安至上任为朱雀门指挥史已有一个多月,各项守卫措施安排的错落有致。

“启禀大人,郭将军有令招见。”

台下的这个护卫,正是枪王关胜。

在李长安调往到朱雀门时,就将以前一些熟悉的同僚招往过来。而左相云左统令在李承乾谋反一事之中,立了大功,不久就要加封官爵。李长安说出的所招之人,左相云乐得卖给李长安一个人情。

“好,你们继续防守朱雀门,不得有误。”

郭子仪突然有事召见李长安。李长安不知所谓何事,但上司召见,不得不去。

郭府,书房。

“将军,下官李长安进见。”

郭府是坐落在长安城,城东。本来以李长安的品阶,已然达到了在长安城置宅的资格。但李长安了身一人,无牵无挂。就放弃了置宅一途,每日住于御林军中,倒也自在。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书房中的郭子仪,伸出右手,两指一挥,二指剑气破空落于墙壁之上,随后又是刷刷几指,却是在墙壁之中写起了字来。

随着郭子仪两指的不停甩动,墙壁之上,赫然显出了这一句词。而郭子仪的头发,也在写下这句词的时候,达到了怒发冲冠的地步。长发一震,就将头上的帽子冲了上去。

怒发冲冠的凌厉煞气,就是踏入“北斗境”的李长安,也不敢小巧。

想不到,郭将军居然能将肉体的修炼,修至头发上。这种修为,比之李长安高得多了。至少李长安现在,还正在煅炼五脏。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一首词,正是赫赫有名的“太玄经”,为我朝堂堂诗仙李太白写的。郭子仪不知是沉静其中,还是这首词太过有意境。竟然“仰天长啸”起来。

这一啸声,并不如皇城那时的惊天动地,浩瀚无边。就连房屋之内的各种设施也没有感受到。但李长安却连连变色,似乎这道啸声,是专门征对李长安而发的。

啸声如涛似吼,将李长安的精血,震动的疯狂乱窜。就连体内的内丹,也在这声长啸声中跳动不已。脑海中嗡嗡作响,好像李长安就在一个封闭的炼丹炉中。

功力不深者若是听到这一啸声,立马七窍流血而止。对于一般“内丹境”高手,在这啸声当中,也只能控制心神,不让其夺去了神智。但李长安却不是一般的内丹境高手,郭子仪一啸当中。李长安瞬间就进入到了“意境”之中。任是书房内无边的狂啸,却也震动不了李长安半分。

“好一个入静功夫。”

郭子仪大赞,长啸声停了下来。但是词还没写完,于是右手再度凌空。

“刷,刷,刷”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泥屑随着字迹的突显,瞬间掉落,只一会儿的功夫,墙壁之上就削刻上了一首太玄经。

李长安不知道郭子仪怎么写这首词,但却保持平静,没有多问。

写完这首词,郭子仪停了下来:“嗯,长安,你来了,坐。”然后郭子仪又从书桌之中,拿出了一道奏折。“看看这份奏折,长安,你观这人如何?”

李长安接过这道奏折,上书:“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奏折之中,借用孙子兵法一道开口。大意是告诉当今皇上,我这里情势比较恶劣,并不是想回就回得了的。你也不要催我,可能回的时候,我自然就回长安了。

落款之名,是为莘正元。莘正元,临川郡王是也。

李长安进入皇城,多多少少了解了些事情。上次李承乾一事,听说莘正元就参与其中。只是当今圣上,却一直没有拿他。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大将不听君王之意,而是古代将军带打仗,战场之中,形势瞬间即变,若是刻意死板的听着君王的命令,则这仗岂早要输。所以很多时候,经常会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形。

“此人之字,刀锋苍劲有力,所写之意,也合情合理,可能也有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之言,故意推辞。而且,我观这封奏折之“字”意,是大有问题”

李长安并没有把话说下去,而是观察着郭子仪的脸色。

“说下去。”

见郭子仪并没什么动静,李长安接着说道,“此人之字,一笔一划,苍劲有力,但却傲气峥峥。我怕是此人有意想反,但却出师无名,应该是时机未到之因”

纵然你拥兵百万,可当今圣上,还算个贤君。百姓安居乐道,天下大吉之景。若出师无名,那就是谋反之罪,必招天下人的反对。

“不错,上次承乾一事,莘正元就曾参与其中。若不然,承乾也不敢犯上做乱。”

这次朝中发出令函,也就是确定一下,这“莘正元”到底真是“真敢反”还是“假敢反”。

莘正元,临川郡王,在临川一地,拥兵几十万。而且,不只是临川,周边如襄阳,岳城,大理等郡,皆在莘正元的控制之中。

“我大楚国,正值盛世,若任郡王坐大,迟早发生祸害。”

李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