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不落大中华-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地下室的人都半天都没有一个人返回,只知道望着这些金子发呆,恐怕除了管理中华帝国那户部的大臣和海上中华帝国*财物的军舰以及银行的行业外,恐怕没有一个人有机会看到这样多的黄金聚在一起,看到好长时间里面的人都不出来,外面的人还担心里面出了意外,也一个个跟着下来,无一例外的被黄金的光芒击倒。

    等众人都回到地上时,许多人还在晃忽,高大强突然大叫起来:“我们发财了,发财了。”这个声音一下子传遍了全团,全团的人都叫了起来:“发财了,发财了!”

    这个堡中还有俄罗斯收藏起来的伏特加酒,当晚,全团的人都开怀畅饮,饮酒中,卫雄拍着白天充当翻译的团员肩膀,笑迷迷的问道:“你怎么懂他们的话?”

    那名团员惊讶起来:“团长,他们说的是蒙古语,草原城、冰雪城和各个城池的开拓团大部分都有蒙古战士的,那些蒙古兄弟很豪爽的,我当时跟他们喝酒交了个朋友就学了一点他们的蒙古语,难道团长不知道那是蒙古语吗?”

    听到他的话,卫雄的笑容顿时一窒,他挠挠自己的头,这次丢脸大了,听不懂就算了,连对方说蒙古语都不知道,太丢人了,连忙道:“蒙古语么,知道,当然知道,那再问问他们是什么人,我可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蒙古人?”

    听了他的话,那名团员翻了一下白眼,团长现在才想起问对方是什么人,这也太迟了,有这个必要么,他将团长地话自动忽略了。

    中华帝国二年的七月,最令全国百姓关心的不是第一趟火车的开通,也不是张华汉举办的官员速成班变成了正式的学校,更不是全国扫盲的成功和义务学校的建立,而是由北方开拓团传来的一则消息,数月来毫无音讯的金龙开拓团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一条黄金河,而且运回来地黄金足有数十车之多,后来越传越邪乎,数十车变成了成百上千车黄金了。

    如此多地黄金清醒的人当然不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并非空来风,金龙开拓团肯定发了大财,否则也不会传得如此沸沸扬扬。

    所有人都关注着这支刚刚回到冰雪城的开拓团,他们到底带回来了多少黄金,又对这些黄金怎么处理?金龙开拓团和一般的开拓团不同,他们是由“张陆集团”出资组建,按规定,开拓团要将黄金的一半交给“张陆集团”,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开拓团和“张陆集团”之间会不会为钱财而闹翻?

    还有,那条传说中地黄金河,国家又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否还是按照原先的规定,只要开拓团建好了据点,三十公里之内的所有产权就归开拓团十年所有?那里可是黄金河呀,开采十年后,又会有多少黄金?何况十年之后,还有十分之一的土地要归开拓团永远所用,当然,明文规定了矿产资源不属于那十分之一之内,但是十年之内的开采权弄到的财产也是非常恐怖的。

    真正知道金龙开拓团到底带回来多少黄金的只有冰雪城的城主王小刚,每一个开拓团回来,都要经过入城的检查,金龙开拓团并没有将城堡所发现的全部的黄金都带回来,城中至少要留下一个团的驻军卫雄和陆山才会放心,加上三团的人还在驻守三个驻地,三个团只回来四百多人,他们翻山跃岭的,即使是水路也大多都是逆水行舟,能带回来一半就不错了。

    即便如此,金龙开拓团带回来的黄金也价值在一千五百万银圆以上,金龙开拓团所有人平分的话,交出一半来,大伙也可以分到五千多银圆,更何况城堡里还有一半黄金,而且身后还有一条黄金河,王小刚虽然作为一城之主,薪饷也颇为优厚,一年加起来所得也不过五百多银圆,金龙开拓团一名普通的团员就能得到他十年仍致二十年的薪饷,让他都有点忌妒起来。

    至于那些亲手检查过金龙开拓团那黄金车的普通战士心情的震荡更是可想而知,金龙开拓团虽然不想闹得天下皆知,悄悄发财是最好不过,但他们的奢望很快就被打破,数日之后几乎是闹得举国皆知。

    关于金龙开拓团所得到黄金的具体数量,几天之后就摆到了国家主席黄子牙的案头上,一共三份,一份是冰雪城城主王小刚的密奏,一份是军部报来的警察监督的详细汇报,还有一份是情报部送回来的消息,三份情报一对照,黄子牙几乎可以知道此次金龙开拓团的所有详情。

    数十吨黄金,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据说那城堡里还有不少,更何况加上那条黄金河,十年之内估计还可以采到数十吨黄金,黄子牙也只能暗叹张家和陆家的好运,投资十万银币,马上就有数十倍,甚至上百数百倍的回报,发现黄金无论如何对国家来讲都是好事,正需要这样一件事来刺激开拓团继续深入,如果还能引起大批人到西伯利来淘金是最好不过,最让黄子牙笑的肚子疼得是,从工商部研究所里刚忙回来的还什么也不知道的张华汉听到刘小六说有什么金龙开拓团获得了大量的黄金后,说道:“好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真是走了狗屎运了!你说怎么就有这么走狗屎运的人呢?”结果当张华汉知道是自家走了狗屎运,他娘的他自己才是这个金龙开拓团的大东家的时候,才挠了挠自己的头,瞪着眼睛也再说不出什么话了,总不能刚才刚眼红的嫉妒心的说了一顿那发财的金主,现在知道是自己才是那走了狗屎运的东家又反过来说吧,张华汉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呀。

    谢谢大家的支持,book。/book/141602。html麻烦大家请到纵横中文网来申请个用户名给我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多多票票、多多捧场,谢谢大家了,给意见的只要不是不和谐内容的全部加精,即便是为自己的作品做广告的也全部加精,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小城山人在此感谢大家的捧场,并保证不休息一天,不断更一天,作品绝对不会太监。感谢同组的面若桃花兄弟、流星时刻兄弟以及简间和兔子乖乖1对我的打赏支持谢谢你们。我的QQ群207075092名称是小城山人读书会,大家有意的请加入,进的时候写我的作品名称我就会添加大家,再次谢谢!

第一百六十一章解放最高地与考试

    在中华帝国最高的地方,大量的中华正规军队出现了,他们以解放人们穷困生活为己任,与匪军地各种军事势力作战,迅速前进。

    第二集团军的部队中有很多战士都出现了高原反应,虽然战士们事先做过一些适应高原反应的训练,但是训练比起和在真正的高原上生活还是差的很远的,甚至出现了少数身体不好的战士因为高原反应而死亡的情况。

    第二集团军司令李二蛋也感觉到在高原上实在太难受了,尤其是刚来的时候,很是难过了两天,现在这个高原反应还不是第二集团军最头疼的事情,毕竟经过了训练和几天的适应下,绝大多数战士都很快恢复了状态。现在最麻烦的是大量各种军事势力一起联合袭击帝**队,还有少量的迷信份子捣乱,让他们无法全面实行柔和的政策,李二蛋想了想还是可以实行一面高压一面柔和的政策,对于所有拥护中华帝国政府的被解放了的农奴们,实行分田、分财产、分粮食、分牲口等让他们过以前想也想不到的好生活,而那些反抗帝**队的匪军,一律剿灭。

    李二蛋在这里实行了剿灭加美好生活的双重政策下,很多人都开始向第二集团军的士兵投诚,而且很多小势力的喇嘛也对从内陆来的中**队很友好,在李二蛋的支持下,这些势力弱小的喇嘛们组织起来影响着一代翻身做主的穷人们,达拉喇嘛的势力被小喇嘛们分割了。

    今年的会试由黄宗羲主持,一共录用人员为一千三百九十八人,这份名单经过各部门的审核之后就可以发放出去,这些被录用的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只等王小龙批准审核后他们就可以挤身为国家官员或公务员之列吃国家财政的饭了。

    前明时,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叫法,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如果国家有喜庆之事时,也会举行一次乡试,称作恩科。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所以举人便是官员的第一步台阶,也是官员的最低要求了,所以那范进中了举人才能高兴的疯了,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

    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来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经过皇帝的殿试后选出才排列出名次,成绩分甲赐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然后释褐授官,称皇榜。

    而现在国家考试的时间却完全不同,先通过文化考试,再通过技能职业考试,然后还要经过短期的再次培训后,才正式举行会试,择优录取。

    从今年开始,以后的会试由三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而且以后的会试将会有年龄限制,必须在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凡是连续三年考不上者与超过五十岁的人员将失去会试资格。

    这个改革根本就是让人们去学校正规学习后才有机会取得官员的可能性加大,有愿望当官的读书人都有喜有忧,喜的是会试每年一次,就意味着大家的机会增多,忧的是如果有人还连续三年考不上,年龄超过五十岁,将失去考试资格,黄子牙和张华汉可不想以后在考场内还有五六十岁的垂垂老者答题的情景出现。

    因有这个原因,今年参加会试的人员就特别多,仅陕西一省,参加的士子就有近万人,只是那些年龄过大之人注定要失望而归,因为中华帝国从来就没有考过八股文,取而代之的是政治策论、语文简体字、数学、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几科,当然因为职业的不同,有所区别,科目也有所增减,那些老学究以前半辈子所学都要付之东流,而对数学、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新科目的学习,他们比起年轻人肯定要差的许多,年龄偏大者能考中的机会少之又少。

    而张华汉则在军部参谋科录取的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韦小宝,他差点以为自己眼花,擦了数下眼睛之后才确认,张华汉立刻去看籍贯,扬州人氏,“我靠,不是吧!”张华汉瞪着眼睛看那韦小宝父母的名字,韦小宝的母亲是???????“娘希匹的竟然真的是韦春芳?我靠!”张华汉晕了,他赶忙去看那韦小宝父亲的名字,“父亲是黄???????不会吧!竟然是黄宗羲?肯定弄错了,恐怕是同名同姓的人,再看看父亲的籍贯和职务,我靠!教育部部长黄宗羲?黄宗羲竟然有这样的儿子?呜呼呀!”

    这份名单在黄子牙的手中都是走一个过场,更别提张华汉手中的只不过是吏部部长王小龙给他送来的一份手抄本,如果想看试卷他还需要从黄宗羲那里调过来,张华汉自然不会因为一个金庸笔下的人物真的去调那韦小宝的试卷,经过层层的审核,黄宗羲恐怕也不可能弄虚作假,况且黄宗羲是个极为自律的人,凭着他的性格也不可能为了个儿子来作假。

    最让张华汉吃惊的是,黄宗羲的儿女自己都知道,年龄都还小,唯独这个姓氏都不跟他姓的儿子自己也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而且年龄都已经十八了,难道是另有隐情?张华汉想道,这个韦春芳不是狗血桥段的被喜新厌旧的黄宗羲这个负心汉给抛弃了的可怜女子吧。

    一大清早,京城的教育部门府衙外就挤满了等待的考生,今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虽然明知榜文至少还要过上一个半时辰才会贴出来,那些考试的考生们又有哪一个会等到真正放榜的时候才来。

    靠近教育部门府衙外的几座酒楼今日更是客满为患,教育部门府衙旁边的窗户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参加今年会试的考生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大声喧哗,一个个不时将脑袋探出窗户外,生怕会错过发榜的时间。

    黄宗羲和弟弟黄宗炎以及周延祚与顾杲几人却也在教育部门府衙旁边最大的酒楼状元楼上,这个酒楼的名字无疑很俗气,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在现在,每到会试的时期,状元楼的生意总是最好,毕竟对于状元的这个彩头是人们都想拥有的。

    黄宗炎比黄宗羲小六岁,黄宗炎当初被卷入了广东围攻江南总部派来的官员一案中,当时黄宗炎被人利用,鼓动哥哥为士林出头,结果黄宗羲被张华汉从广东弄回江南总部当了教育部部长,而他和一群不安分的士林书生们则被张华汉发配到海南岛去种水果甘蔗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