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5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到了自己的奶妈,这样问自己的奶妈。

春日局是德川家族中,甚至是这一段日本历史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大将军不要这么想,这次是一个意外,大明皇帝不是一般的人,偶尔才出一个这样的皇帝,但即便是这个皇帝刚用一些,我们也不用担心,他们毕竟离着日本太远,只要大将军坚持过去了这一阵,就能雨过天晴的。”

德川家光苦笑一下,“天皇是我的亲外甥女,于公于私,我都必须保住天皇,如果京都被围了的话,不论结局怎么样,我都注定是德川家的一个大笑话。”

春日局的眼圈一红,“大将军,你不要这么想,这不关你的事情,你要振作,兴子她一定不会有事的。”

兴子是明正天皇的小名,德川家光听见春日局叫天皇的小名,更是眼圈一红,“她才十七岁。”

第1012章 移师大阪城

德川家光看着自己饲养的金鱼,流出了眼泪,“为什么我要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简直蠢透了!我现在将日本带入了灾难当中,让我怎么向死去的父亲和爷爷交代?”

金鱼不会说话,只知道吃食,德川家康颓然的坐在地上,靠着鱼缸继续喃喃自语,“不能妥协,日本绝不能妥协!要跟明人打到底,出兵朝鲜,我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幕府不能在我的手上垮掉,德川家还要执掌日本千代万代下去,绝不能跟明人妥协!”

德川家光走到了大厅中央,拿过那把代表着将军荣耀的宝刀,这把刀,武士刀,见过了太多的血腥!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观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在院政之争(菅原道真时期)之前天皇的权力就相当于中国皇帝的权力。因为他们行唐制。但在那之后,日本相继经历了平家摄政。室町幕府,镰仓幕府,应仁之乱后的足利幕府和丰臣摄政,最终是德川幕府。从那时到明治维新,一共一千多年,天皇都处于虚位。举个例子,在安土桃山时代初,天皇只有五千石的领地,尽管后来丰臣家给他加到了一万,但丰臣家却领有一百三十万石。到后来德川家又加到五万,可幕府竟领有四百万石!江户时代,二十多代将军,除了家康公等几人外,从未给天皇加领。天皇平日只有五十个仆人,吃米饭还要加二成糠。但是,无论关白还是将军,都拥有上千万两黄金。如丰臣家有一万个秤砣金,一个三千两。可鉴而知。

幕府将军除了拥有兵权还有分配各诸侯领地,收取各地的金米的权利,天皇和天皇身边的大臣们有的只是身份,幕府将军觐见天皇很多时候也只是走个形式,国家权力可是说是完全在幕府将军手里的。在江户时代有天皇,当时幕府就一个江户幕府,日本人多称其为德川幕府(因德川家康所创)。日本历史上有三个幕府,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天皇本来一直居住在京都,后来在明治维新推翻了江户幕府后搬到了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一直到现在。

“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制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自公元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开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将军庆喜,将政治大权奉还朝廷(即大政奉还)为止。约二百六十五年,为继镰仓,室町幕府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

德川家光不清楚自己最后会不会用这把武士刀来破腹自尽?轻轻的摸着那锋利的刀锋,“斯!”轻呼一声,刀锋就割破了一点皮,流出了血,那血,红的发黑。

德川家光还在等着松平信纲的消息,却没有想到松平信纲很快就回来了。

“怎么?将前往京都去接天皇的人都派出去了吗?”德川家光问道。

“霍!”松平信纲趴在草席上面。

德川家光微微的松了口气,“这就好,只要是天皇接过来,以江户的防御可保天皇无忧,明人远渡日本,补给困难,靠抢掠北九州和四国岛得来的粮食,绝不足矣再支撑两个月,只要守过了两个月,他们必定退兵!”

松平信纲擦了擦汗,不知道该怎么跟德川家光说,颤了颤声音,“大将军,据探子来报,大明军队已经退了,完完全全的退出了千叶。”

德川家光震惊的站起身来,“去哪里了啊?”

松平信纲摇摇头,“现在日本全部的船只都被明人给打光了,只知道是出海了,具体去哪里,没有人知道,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京都。”

德川家光失神的坐在了地上,重重的啊了一声!“京都?现在怎么办?天皇被抓了的话,让我们德川家的脸面摆在哪里?你为什么不早安排人马去接天皇?”

松平信纲叹口气,“江户一直被明军包围,大将军不记得了吗?大将军不要惊慌,天皇被抓,被杀,都不怕,顶多是丢脸,对于幕府的根基并没有动摇,而且随时可以将后水尾天皇给请回来,关键最怕的就是……”

德川家光提高了嗓音,撑着地板瞪着眼,“快说啊!是什么啊?”

松平信纲叹口气,“霍!最怕就是明人对京都围而不攻,迫使我大军前去救援,要在京都外围与我们决战!京都只有几百警卫军队,如果明人现在已经启程前往京都的话,我们是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

德川家光点点头,恢复了平静,“你说的不错,最怕的就是围而不打,要跟我们在京都决战,那里的地势平坦,跟江户的情形却不相同,有利于明军的火器装备发挥威力啊!可是如果置天皇于不顾的话,那全国的民众会如何看待幕府?幕府的武士也会不服!就只能打啊?”

松平信纲也叹口气,“现在只能先做救援京都的准备,但愿明人不要向我想的那样吧,如果他们真的对京都围而不打的话,也更加的证明了明人的实力和动机,都不足以来灭我日本,就只是想跟我们要钱粮的。说不得,只能跟他们先接触一下。”

德川家光一阵心烦意乱,“走一步看一步吧,赶紧安排调集大军,十万守江户,其余的三十五万大军,跟我增援京都。”

“霍!”松平信纲和一众随扈趴在草席上面。

第1013章 京都之战

更换了战场之后,战争的优势重新开始向着大明倾斜。

京都同样是依山而建,但山势却不如江户险峻,同时由于德川家光需要顾及江户和京都两头,分兵之下,能够运用到京都的最大兵力只有三十五万,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兵力却从两万人,增加到了六万,地利人和都开始向大明倾斜的同时,老天也开始发力,进入五月之后,梅雨季节,阴雨不断,对大明的后膛枪,后膛炮一点影响都没有,而日本人的火铳和弓箭,几乎成了摆设。

攻占了附近的一处高峰之后,战争就更加简单起来,围住京都城,围而不攻,构筑了两条防线,密不透风,日本人一次一次的强攻,就像是海浪击打岩石,只被撞的支离破碎,伤亡惨重。

“我们根本无法靠近明军啊。”

负责总攻的松平信纲连死的心都有了,他已经做好了为大将军剖腹自尽的准备,“到了为天皇尽忠的时候了!告诉大军,攻不上去也要攻,要让明人胆寒。”

卢象升从来没有哪次指挥是如此爽的,翘着脚,一晃一晃的坐在大炮边上,看着远处奔过来的日本人,不懂为什么日本人可以如此的顽强,打退了日本人多少波的攻势,他都数不清楚了。时间久了。明军整体都不再觉得残酷。

如此再过一个月。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六万大军被打掉了一半,只剩三万人了,他忧心如焚,德川家光的三十万大军更是不足十万,同样也在紧张焦虑,如果幕府的实力太被削弱,随时会被藩国推翻的,德川家光同样坚持不住了。

“大将军。如此再打半月的话,大军将全军覆没。”松平信纲没有将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到了谈判和摊牌的时候了。大明是搜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国小民弱,往死里拼,拼不过的。

德川家光血红着眼睛,他也已经好几日没有合眼,“明人不先开口,难道要我们投降吗?这个时候找明人摊牌。跟投降有什么区别?”

松平信纲沉吟着道,“但是没有办法了。兵力不足啊。听闻长崎每日都有大明的运输船送人口过来,再这样打下去的话,幕府将无兵可调了。”

德川家光痛苦的握着自己的武士刀,紧紧的攥着刀柄,“三日,强攻三日,不惜一切代价!要迫明人撤兵,如果他们再坚持三日的话,我们就找他们谈判。”

“霍!”一众幕僚同时趴在席子上,头都低的很低,这一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屈辱,这次不单单是本土被攻击,还有亡国之忧。

崇祯皇帝朱由检当日给郑月琳发的电文是这样的,“朕知道此时撤兵,不但付出了远超过粮食的人力代价和弹药的代价,这次将会以大失败而告终,但日本人的攻势越来凶猛,再这样打十天的话,大明将弹尽粮绝。”

崇祯皇帝朱由检早就有撤兵的打算了,是郑月琳一直在身后鼓励他,给他打气,但面对疯了一般的日本人,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信心动摇了,走铁血道路,是他自己的选择,但这才刚开始走,他这才发现是自己幼稚了,这条路绝不好走。

郑月琳当日就覆电,“皇上,事情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撤退无益,臣妾建议,将所有的大明在日本的军队,都集中到大阪城,将步兵拼光,皇上随时可以走,这些人再带回来也极有可能作乱,因为,京畿地区已经无粮可调。不如索性将人都拼光,即为大明所能够做出的最后努力,最后就只能是让大明水师全体回防,撤回朝鲜的军队,放弃海外争夺。”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着这份电文,泪眼都已经模糊了,当然,他不可能当着徐国伟他们那些太监的面哭,听着外面连日不绝的喊杀声,崇祯皇帝朱由检一个人躲在临时办公室在哭,默默的流着眼泪。

不管是凡人还是帝王,只要是个人,只要是想从目前的处境,往上升级一个台阶,所要付出的代价都如同,脱胎换骨般的痛苦。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这个晚上抛了无数次的硬币,硬币上面是自己的头像,他跟自己说,看见头像就坚持,看见背面就撤兵,但是到天明,他也没有做出一个决断,只是让徐国伟传旨,将所有在朝鲜的大明人都往大阪城收缩。

德川家光在自己的三日之约后,又下了两次三日之约,但大明就像是铁了心的要将人都打光一般,直到大军只剩下一万人,而大明军队也只剩下一万人的时候,德川家光再也无力发动对明军的攻势,而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没有能力发动对江户城的攻势,这个时候,德川家光才派出了青山忠俊前往明营谈判。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简直欣喜若狂,虽然换得这次谈判的代价,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几乎是将这三四年所积累的一点点工业优势都葬送在了日本,但这是他第一次领军取得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的标志啊!

“杨嗣昌去跟他们谈,三千万两白银,八百万石粮草,将朝鲜,四国岛,九州岛所有日本人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