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崇祯皇帝朱由检想帮林丹汗一把,不光是说什么安达之间的情分,实际上,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他们不会将情分考虑进去,他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他不能让皇太极将蒙古给完全统治了,那样的话,建奴对大明的战争当中。将再无后顾之忧!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毛文龙死后。依然要组织一只人马到朝鲜去,到老东江军的游击区去!崇祯皇帝朱由检多次想吸收毛文龙的部下,都没有办法做到,他实在是弄不懂,为什么儒家思想可以将大明的子民都教化的如同绵羊一般孱弱,却没有能力将地方军队教化的忠诚,教化的忠心耿耿?

北边有建奴,而山东的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为郑芝龙不肯归入御林军的建制,没有完全的被自己所用,实际上,大明的海防依然空虚的要命!从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并不需要多久,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不能将山东完全的纳入自己的直属统治范围内的话,他就永远都谈不上要怎么改革!

王承恩听见皇帝说能力不如周延儒,知道是因为自己在这儿,而且就是自己和皇上两个人。皇上才会说出心里话的,王承恩知道皇上的性格犹豫。但为人却相当的自负,没有想到皇帝的心中,居然将周延儒放在这么高的高度。

说老实话,崇祯皇帝朱由检对洪承畴这样的军事天才,都没有对周延儒这样的人来的看重,军事人才不难遇到,再不济,多几个人就能够商量着来,不是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说法?但是政治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像周延儒这种既敢办事,也会办事的人,对于他来说,就太难得了!这是能够直接为皇帝分忧的人啊!

“飞机送他们去了,就马上回来,你都安排了吗?朕说不准随时要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忽然想起来什么事情。

王承恩点点头,“老奴都跟高德威说过了,已经安排好了,西厂的人都会开飞机,这飞机确实是一个好玩意,只是皇上自从有了这玩意之后,往外面跑的更勤了些,皇上的能力普天少有,他周延儒的方法,也还是出自皇上平日里的策略嘛,皇上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您是古往今来独有的大有为君王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皱了皱眉头,“大伴,你好久没有这样露骨的拍朕的马屁了啊,当初朕是怎么跟你说的?”

王承恩大着胆子赔笑道,“老奴真的没有拍皇上的马屁,老奴说的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呐,您想想看,拆建是不是皇上您在北京城和天津城先弄起来的?给那个徐宏根定罪,那也是皇上您亲自安排的啊,周延儒他只不过是顺着皇上的意思,接着往下办罢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拍了一下王承恩的手,示意他不要再按摩了,“朕没有周延儒有魄力,不要说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即便是这天下是朕的天下,即便是朕这个角度,也不敢贸然的对江南门阀动手的!这不是几个人,几批人,这是整整一个天下的富人们联合在一起啊!”

王承恩微微的一笑,“皇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因为这天下是您的天下,您自个儿的家,您才比任何人都紧张这天下,凡事都是关心则乱,下面的臣子,就像是周延儒这样的人,他们想到的都是怎么讨皇上的欢心罢了,再怎么说都还是您自己个儿有谋略,他们都是顺着皇上的思路在办事,如果像是前面几位皇上那样,都不上朝,都不理政,哪里来的能臣干吏帮着冲锋陷阵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被王承恩的马屁拍的倒也受用,但是他深深的知道,光是靠着自己,靠着像是周延儒这样的极少数人,那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是需要时间,需要人才,需要大批的党员!“郑芝龙怎么样了?有什么起色吗?只见他跟朝廷伸手要钱,不见他办出什么实事。”

王承恩点点头,微微的叹口气,“外面的狗,始终都是养不熟的,郑芝龙这个人,虽然有些民族心思,但是老奴敢说他不爱国,今日就老奴跟皇上在,老奴才这样说的,要是他真心归顺朝廷的话,将自己的舰队就全数的编入大明海军,皇上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再不济,他也能够保护一下天津城到南京城的航道,会让大明南北海运的速度畅顺不少嘛,他自己都已经富可敌国了,却还年年伸手跟朝廷要钱,有他不多,没有他更好。”

崇祯皇帝朱由检左手握着右手,喀拉喀拉的弄了几下自己的响指,“海盗毕竟是海盗出身,关键还是咱们自己的实力不够,朝廷一旦强大了,大明就不再有盗!这些地方军阀,不管是不是有民族心理,真正爱国的,屈指可数,就秦良玉算是不错了。”

王承恩点点头,“是啊,秦良玉真的算是不错了,皇上叫干啥就干啥,从来没有二话,对于皇上将她的儿子媳妇都留在辽东,她也没有什么怨言,刚从辽东撤下来,又去山陕帮着剿匪去了。那个孔有德就真的不是个东西。”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惊,听王承恩拐弯抹角的,一下子提到孔有德的头上,顿时大怒,心知道是又出大事了,只是王承恩不敢上来就直接告知自己的!

“你有什么话就直说,朕不是跟你说过了?朕最痛恨的就是吞吞吐吐的,你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跟朕禀奏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早就想过了东江兵的问题,自从毛文龙被那帮辽东将门给干掉了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直将将这支人马收拢到御林军当中,这支兵马的实力,并不逊色于自己从大凌河前线给抢救回来的那几千精兵!这一点,崇祯皇帝朱由检是知道的,但是自从毛文龙死后,就再无人有那样的号召力和能力能够约束这些人了,即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派去朝鲜,在老东江军地盘继续游击的满桂,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声望,就连孙承宗都没有这样的声望,更别说是满桂了!

王承恩见皇上发怒不敢隐瞒,将山东大乱的事情说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0893章 由不得朕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山东问题,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对白莲教实行了征剿的同时,也对当地老百姓杀戮过多,这杀戮过多的后遗症就一直没有终结过。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知道迟早会出事,但他没有办法,历史该怎么发生,他是阻挡不住的。这一点,他早就反复的印证过,尤其是对于像毛文龙手下这种,不在他调动范围之内的人,他只能希望这这些人不要反,却由不得他。

早在崇祯三年(1630年)一月,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三月加山东按察副使,五月升登、莱二州巡抚。后来袁崇焕杀毛文龙,於皮岛的毛文龙旧将哗变,孙元化接收了皮岛的叛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诸将。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

当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就预料过这帮毛文龙的这帮手下,日后会成大祸患,但是知道历史的进程,并不代表着就有能力能够解决,军队不是老百姓,崇祯皇帝朱由检杀不动!他一直给这帮人优渥的待遇,却没有想到历史该怎么发生,换个状态,却仍然还是要发生的。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淩河城(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受困城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鸡,该丁被“穿箭游营”。於是士兵击杀该家仆,事後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李九成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花尽,恐遭非议,於是抢劫哗变。

孔有德受李九成、李应元父子的煽动,在吴桥发动叛变。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黄龙遭叛兵割去耳鼻,史称“吴桥兵变”。广东道御史宋贤上疏抨击山东巡抚孙元化:“登莱抚臣孙元化侵饷纵兵,贪秽已极。其所辖士卒,数月间一逞於江东,则劓截主将;再逞于济南,则攻陷城池,皆法之所不赦者。”,广西道试御史萧奕辅指责孙元化放任孔有德,又说张焘“卸罪於波涛。借词于风汛”。

后来,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遗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部与孔有德旧职,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自是大败。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人,立即举火开门,双方战事胶着,东江兵志不在攻城陷阵,而在于劫掠物资,要不然,整个登州都早已经失守。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完了前因后果,一阵愤怒,却并没有像过去一般,又是摔茶杯又是骂娘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早就知道,山东的问题,迟早还是会走上前世的老路,他想将大明的南北连接到一起, 最大的问题便是这山东的问题,这地方人多且贫穷,自己根本无力镇抚,上一次又因为白莲教的事情,十里连坐,杀死上百万人,可以说,自己在山东是很不得人心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让他再来一次的话,对待这样的民风彪悍的贫寒之地,他还是会照样来一次!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里面,从来都没有地域偏差,在现代,即便是全国都在骂河南人,他也没有认为所有的河南人都有问题,哪里的人都有好有坏,只能说那地方的爱小偷小摸的比较出名一点,仅此而已。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的人就没有不小偷小摸的人了?就没有爱贪小便宜的人了?就没有喜欢在背后害人的人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对事不对人,他想着的是怎么解决问题,整个大明的天下都是他的天下,一个皇帝又怎么可以有地域性的偏差?你的心有多大,你的天下就有多大!

要说不喜欢,崇祯皇帝朱由检根本就不喜欢京城的人!很多时候,反而认为苦寒之地的人最为淳朴,只是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的教化,如果在太平盛世的话,崇祯皇帝朱由检绝对没有勇气也没有那个魄力去执行自己的一套改革方针,是个人都会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皇帝也不例外,只是,他这一世是重生的,他不想走老路,才会越发的狠辣了些!

“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李应元,一个都不能放过,连同所有叛军,一个都不能放过!”崇祯皇帝朱由检深沉而又冷静,他没有发火,不但是大臣们已经多年没有看到过崇祯皇帝朱由检再次发火,即便是在深宫之中,即便是在单独跟王承恩在一起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没有再发过火,不是说他的心态老了,他现在的心态已经恢复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心态,虽然比他现在这个二十三四岁的身体年纪要明显的成熟许多,却也符合一个做帝王的人,应该有的质素。

王承恩点点头,“遵旨,老奴明白皇上的意思了,但是山东兵马都是原来毛文龙那边退下来的,估计其战力,比大凌河的兵马都要精干些,且有上万之众。”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王承恩的意思,是让自己低头,让朕招降这些反叛之徒?那大明帝王的威仪何在?朕的朝廷中如果在放纵这样的军队,在安插进来猪狗不如的这些官员的话!朕和大明的脸面何存?“你不要说了,不管这些人的战力有多强,朕都不惧!大明亦不惧!迅速集结御林军在天津大营待命,火速联络曹文诏,孙传庭的人马,往京畿地区赴援!同时给朕密切监视关外皇太极的动向!”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怕皇太极再闹什么幺蛾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被人当着面跟自己的周皇后那啥的话,而自己却没有能力阻止的话,活个有什么意思是?不管皇太极是疯狂,还是颓废,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需要的效果,他不信在那事之后,皇太极会不气的失去原本的冷静和睿智!

王承恩点头答应了皇帝的圣旨,急忙下去办事,崇祯皇帝朱由检则接着处理自己的政务,依然是该干嘛干嘛,他的这一世比上一世,除了继续勤政,继续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之外,他的城府也更深了,真的是能够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如果再换做是原先那个百万农民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也决计是不会在上吊自尽了,只要有一线生机,只要还有一线能够往人生高处追寻的机会,崇祯皇帝朱由检都不会轻言放弃,已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动摇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志!

崇祯皇帝朱由检估计到了皇太极的情绪受影响,却忘了皇太极也同样不是一个人,皇太极的手下,有一个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多尔衮,多尔衮的能力不但是不逊色于皇太极,甚至已经在很多地方超出了皇太极,至少有一点,多尔衮比皇太极的心智更为坚强些,为人也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