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支持自己,但他都做不到。

立谁为太子已经引起了如此重大的争论,可是万历皇帝却缺乏实现他的计划的决心。他已经提升了幼子,却又承认长子继承权不可违背。优柔寡断的神宗采取了逃避问题,不敢面对矛盾,终于,他想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方法。

要是像这样,整个国家的发展,全靠出一个能臣,出一个能干又贤明的帝王,就像是在赌博一般,张居正即便是再有能力,再能够看穿整个大明发展的主要方面,找到症结所在,他也毕竟仅仅只是一个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改制就是皇帝主导的,这从本质上就跟张居正的改制有区别,更何况,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眼光是建立在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上面!这在高度上面也会不一样!

最关键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发展了皇党!(未完待续。。)

第0833章 东林党形成

万历皇帝以为能将文官集团慢慢的拖垮后屈服自己的意见,但他实在是不了解这些文官。批评他的人远没有气馁。用皇帝自己的话来说,他们不顾惩罚以博取当前的名声。

早在皇帝‘罢工’初期,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上书批评皇帝,说他有‘酒色财气’四个毛病。说神宗“嗜酒则腐肠,恋色则伐性,贪财则丧志,尚气则戕生”。

神宗看了他的上书后大怒,还是申时行代为解免,才将他削职为民。时日一久,万历懒惰之名大著。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他的惰性来自先天遗传,也有历史学家则怀疑他已经染上了抽鸦片的嗜好。

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导致皇宫内外和全国上下谣言四起。有些谣言还记录于史书。比如说恭妃王氏是一个年长的女人,在和万历邂逅相遇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青春。此后她又一目失明,所以不能继续得到皇帝的宠爱。另外一个故事则说是万历病重,自度即将不起,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恭妃王氏的胳臂正枕在他的脑袋下,脸上的泪痕未干,而贵妃郑氏则无影无踪。还有一个故事提到了常洛的祖母慈圣太后。她反对皇帝弃长立幼的企图,为此和他作了一次专门的谈话:

皇太后:“如果你真要这样做,你将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

皇帝:“这容易。我只要说他是一个宫女的儿子就可以了。”

皇太后:“你不要忘了,你自己也是一个宫女的儿子!”

这时国内外形势危机四伏,杨应龙在西南叛变。脖拜在宁夏造反。日本的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东北的建州女真,但是北京城里的文官们最关心的,还是当今圣上一旦官车宴驾,谁将继他登上万岁的宝座。

有一位名叫顾宪成的文官,他的同僚王家屏因为‘争国本’批评了皇帝,皇帝一气之下,就罢了他的官。阁臣缺员,照例由吏部会同其他官员“会推”几个人选供皇帝选择。而顾宪成等人把王家屏列为“会推”名单中的第一人选,这不是分明在和皇帝对着干吗?不仅如此,顾宪成还得罪了首辅。有一回首辅王锡爵找他谈话说:“现在竟有这等怪事!内阁以为是的,外廷总要反对;内阁以为非的,外廷却都成!”

顾宪成针锋相对回答道:“是啊!现在的事情实在奇怪:天下以为是的,内阁都要反对;天下以为非的,内阁却都赞成。”这样,他把皇帝和首辅全都得罪了,还能有好果子吃吗?皇帝降旨:将他“削籍为民”。这是万历二十二年的事。

回家后,顾宪成和朋友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人开了家书院讲学。还把一幅对联挂在门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末著名的“东林党”,形成了!

东林书院将正直的士大夫吸引过去。而这些人自然支持书院创立者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万历皇帝对他长子的偏见(这种偏见导致他偏袒他的第三子继位)是不合乎道德,不合乎礼仪的。他们反对万历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的热情,不逊于任何狂热的宗教信徒。

万历二十九年,皇帝最终屈服了,皇长子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朱常洵为福王。即日诏告天下。次年正月,并为太子册妃郭氏。但文官们看来事情还没有结束。那位掩袖工谗的郑氏日夜挨在皇帝身旁,谁敢担保情况不起变化?

但万历皇帝在文官集团面前已经充满了屈辱感和无力感,他对文官集团早就不再信任,现在更是满怀憎恨,皇帝的罢工持续了下去。

臣僚们抗议的奏章不断向他提出,他也不加答辩。因为他知道,只要在奏本上一加未批,不论是激烈的驳斥还是冷静的辩说,这些朱批和原来的奏折都要送到给事中的办公室里传抄公布,这就正好中了那批抗议者的下怀,使他们达到了沽名买直的目的,而暴露了自己缺乏雍容的气度。最合适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可恶的奏本留中,即扣押在宫内不加批示。

于是有良心的官员觉得无法执行他们的任务,只好提出辞呈。万历以同样的态度对付这些辞呈,既不接例慰留,也不准离职。有的官员在盛怒之余径自挂冠而去,吏部建议对他们追捕而加以究问,万历同样还是置之不理。

到他临朝的后期,一个文官自动离职就意味着一个名位已被废革,因为不再有人补缺。到万历四十二年,政府里的六部尚书中,现在只剩下一部有尚书了,全国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皇帝即不批准吏部对官员的升迁,也不批准处罚官员。这等于将政府机构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全部破坏。

但万历皇帝现在已经一无所求,既然爱子不能当上皇帝,那就多给他点零花钱吧。土地税和人头税有明太祖制定的祖宗家法在,不到危急关头不能加税。神宗于是征收商税,除书籍与农具免税之外,一切商品交易都收税百分之三。另外就是臭名昭著的“矿税”。

神宗派大批太监四面八方的出去收矿税。只要“矿税使”认为甚么地方可以开矿,就要地产的所有人交矿税。这些太监无恶不作,随带太批流氓恶棍,到处敲诈勒索,乱指人家的祖宗坟墓、住宅、商店、作坊、田地,说地下有矿藏,要交矿税。结果天下骚动。征收的财物缴入神宗内库的只十分之一、太监克扣的是十分之二、随从瓜分的是十分之三、流氓棍徒乘机向良民勒索的是十分之四。

万历皇帝给福王朱常洵婚娶时,排场阔绰,花费了多至三十万两白银。建筑王邸又花了二十八万两。

福王去河南就藩时携带了大批财物。百姓们默默地看着这个将富裕建立在他们苦难之上的年轻王爷,祈求上天给他惩罚。几十年后,李自成大军攻破洛阳,将福王的血和鹿血一起倒入酒中,取名叫“福禄酒”。 在明代历史中,神宗经常被过度地描写成一个荒唐、好色、懒散的皇帝。从万历三大征看来,神宗绝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虽然,我们可以说他是好大喜功,但是不要忘了,他在给朝鲜国王的信中始终强调朝鲜要力求自保的事实。实际上,神宗对于每一次军事行动,似乎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在战争过程中对于前线将领的充分信任、对于指挥失误的将领的坚决撤换,都显示了神宗的胆略。

相比于万历爷跟文官集团的抗争,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政治改制则更有目的性,也并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他是非常的有步骤有计划的!

从崇祯皇帝朱由检重生,一直隐忍到今时今日才正式抛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当初建立皇党的时候,就一股脑的开始改现代,不可谓城府不深!

因为重生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非常的清楚,要对抗实力强大,以高尚的论调为掩盖,实则是一堆八股文造就出来的窝囊废的这么一个群体,自己必须建立一个更加有体系的政党来加以对抗!

纵然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这个四不像政党,还不能跟后世中国强大且伟大的政党相提并论,但作为政党的凝聚力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所需求的!(未完待续。。)

第0834章 谁赢谁输

纵观太祖爷后面各家皇帝和文管集团所对抗的历史,崇祯皇帝朱由检很清楚,不是文管集团太强大,而是皇权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变得更加的强大!

概因为,文管集团是作为一个集合,集合可以肆意的发展,而无法约束,而皇权就不同,必须扶持一股势力去和文管集团这么一个集体对抗!那么就存在再驾驭一个新的集体的危险!有可能两个集体,皇权都无法驾驭的话,就会造成明末乱世这样的情况!

从崇祯皇帝朱由检扶持自己的势力,并保护收拢依附于魏忠贤阉党势力集团开始,他就准备好了有一天要同文官集团正面开战!

神宗和文官集团的关系实在处理得太糟了,换了更强硬一点或者更软弱一点的皇帝,都会比神宗处理的好,神宗既不听从文官的意见,也不明确加以反对,使得文官们都想自己像海瑞一样以直言敢谏留名青史,大家都崇尚虚名而不干实事。加上他把对官员监督权和奖励权全都放手,文官们想干事的都走了,剩下的陷入无意义的清谈争论之中,使得明末终于形成党争的风气,文官们党同伐异,彼此攻击,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整个政府陷于瘫痪状态。

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神宗的荒怠造成的。所以,《明史》对于明神宗的盖棺论定是这样表述的:“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朝的皇权和文官集团这两部发动机。在万历年间同时停止了运转。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手上,这两部发动机已经停摆了许久了!再要是需要动起来,崇祯皇帝朱由检需要花费巨大的功夫,并拿出巨大的勇气!

“皇上,万万不可,大明的一切都归属皇上,何必再弄出一个职衔盖着原本的职衔?如此一来,岂不是令纲纪大乱。令百官寒心?”孙慎行痛哭流涕道!

崇祯皇帝朱由检早料到这次孙慎行这老头要当排头兵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像孙慎行这等的老臣的忠心,但他们也确确实实的成为了皇权壮大的绊脚石!

王永光,侯侚,连同几十位老臣一同出班,自动的站成了一条直线,跪在皇帝的面前,“皇上!万万不可 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强压着怒气站起来!俊美的眼睛陡然瞪大!平静中放射出无限的威严!跟他平日温文尔雅的形象反差巨大!“放肆!你们要干什么?逼宫吗?朕还没有死,大明王朝还是朕在当家!”

除了上一次让言官张有德当殿撞死的时候。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看见皇帝这个样子了,整个大殿中。弥漫着一股无边的杀气!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话,犹如一把利刃已经出鞘!再敢乱言,这下场,所有人都听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即便是张慧仪这样单纯的官场新丁,都胆战心惊的在那里站着想要昏厥了一般!进入朝廷已经大半年的时间了,她还是第一次见皇帝发脾气!虽然没有郑月琳一般的聪慧,但张慧仪也并不是一个笨丫头,而是因为郑月琳实在是太过聪慧了一些,张慧仪很清楚今日之事,已经从谈论下一步的国事大计,衍生到了皇帝在通过扶持皇党压制老旧大臣的势力,也很有可能是完成最后清洗的一步!

郑月琳担心的则比张慧仪更高级一步!她现在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她现在也不敢再以为自己真的就了解皇帝了?但是今天的事情,让郑月琳比张慧仪更加的害怕,因为她的做官天赋是很高的!看问题更加的深入!一旦皇帝今日之事处置的操切了些,真的闹出大臣集体在金殿撞死,这事情本事,很难说谁赢谁输!?因为,大明并不仅仅是京畿地区这么一小块!

让孙慎行和王永光都留在内阁当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是最大尺度的让步了,给老臣们留足了面子,也给整个天下的士子们留下了一线希望!但如果真的将他逼急了的话,为了完成当领导一切,这最需要跨出的一步!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介意和天下做对!概因为,他誓死也要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情愿站着死,绝不跪着活!

孙承宗本来想跪下跟孙慎行在一起的,但是皇帝的杀气将老头给震慑住了!孙承宗绝对不是怕死的人,数十年的戎马生涯,百战沙场也绝不胆寒,但皇帝的气势让他胆寒了,孙承宗并不想就这样激化矛盾,他已经看出来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决心,心知今日必定见血!

一旦见血,场面将无法收拾,整个天下也必定更乱!这个压力之大,谁都清清楚楚!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气势,让所有人在都明白这后果的同时,感到,无论如何!崇祯皇帝朱由检都是一定不会屈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