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听皇帝这样说了,本身也认识这俩女孩,很是为皇上开心,便不再说皇帝到民间玩乐的事情了,孙承宗不是孙慎行,他的思想要开通一些,而且皇帝重新让自己挂帅关外,也就是变相的同意了自己以守代攻的思路了,孙承宗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对于皇帝以攻代守,那十倍的人数去换取建奴的伤亡的那一套是非常不认同的。

“老臣知道皇上对祖大寿他们那帮辽东将门非常的不满意,老臣也同样的不满意,但这不是皇上和老臣能够解决的,这是几十年来的积病,本来作为大明帝国如此庞大的帝国,战之则必胜,不能久战,就是要一鼓作气,但是辽东的问题已经五十年了,如此长期的以辽东当地门阀的势力为主形成的军队,已经自成一个体系了,皇上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至少将辽东的军饷。重新按照十万人的标准发放。对于如此重要的战场,十万人的标准,真的不算多。”孙承宗看见皇帝今日的情绪不错,大着胆子谏言,他以七旬高龄,黄土都埋到脖子了,只要是他觉得对大明有利的话,他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深深的叹口气。“如今关内百废待兴,建奴千里奔袭,白莲教,京察大计,这一次次的折腾,使得京畿地区经济糜烂,老百姓负担很重,朕也缺银子!对于中原反民,朝廷是一点银子都拨不出来,老师的建议。朕会认真的考虑的。但是,这五万人的粮饷标准。是朕在前年亲自发下的圣旨,朕会抽时间跟老师到前线亲自看一看再做打算!不到万不得已,朕不想给辽东军饷提高标准。”

孙承宗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皇帝以民间身份到处走走,对大明的大局的确是有好处的,不然的话,什么事情都凭着在中枢院,在紫禁城里面闭门造车,的确会无法了解最详实的前线情况。不了解情况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孙承宗约定好,明日一次性将两家的求亲都给解决了,又详谈了一会辽东的战局,才告分别。

在将心思都放在大明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开始注意多和身边的人沟通,其实他手里不缺人,不缺忠勇能干的老臣,只是要想改变这些老臣的思路比较困难便是了,完全重用老臣,以崇祯皇帝朱由检重生了两次的智慧和目光,也应当比上一世要好许多的,只是,这一世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没有将目标定在中庸,他不想在自己死了之后,给子孙后代们依然留下一副破烂局面,辽东问题,中原问题,江南问题,大明外贸问题,崇祯皇帝朱由检都要在自己的手里解决,毋宁生,毋宁死!绝不中庸,绝不平庸!

在跟郑月琳耳鬓厮磨了一阵之后,让崇祯皇帝朱由检重新找回了重回大明的时候的雄心壮志,跟这些民间女孩在一起的时候,更让他觉的自己的帝王身份是多么的荣耀!这是他在宫里面的女人身上,而体会不到的,宫里面的女人,大都是怕他!即便是自己的周皇后,也是以怕,居多!这一点,不管崇祯皇帝朱由检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他想有两个不一样的妻子,而这一点,泰松格格那样的身份的蒙古女子可以满足他,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却并不想跟异族女子有太多的牵扯,偶尔玩玩可以,太放心思,他没有这么多的闲情逸致。

崇祯皇帝朱由检接下来跟老臣徐光启的谈话就要开心的多了,虽然没有去看,但是听着徐光启的描述,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非常的满意了,他不知道怎么搞的,这段时间都没有去过大明军械制造局,自从不能够再回现代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对机械制造的热情,降低了许多,他知道研发枪支弹药和火炮的重要性,也知道研发铁甲舰的重要性,但是基本的要点,必要的设备,他都已经传授给徐光启了,他不想让自己费太多的心思在武器的更新换代上面,国事太过危机,他不能静下心来搞军械科研,他知道自己的性格,自己是一个做事停不下来的性格,将过多的心事都放在那上面,等步枪制式化成功了,兴许这个大明已经姓了别的姓氏了。

“老臣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大明的第一艘铁甲舰就能够下海,虽然不抵现在的木制帆船的长度和高度,但是在大海中远航,应当不成问题!”徐光启雄心勃勃道,有了皇帝为他提供技术资料和图纸之后,徐光启现在都已经学会了电脑制图了。能够指挥大明的那些新兴工匠们使用加工中心。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就有劳老师了,老师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你那个侄子徐正明,朕很欣赏他的,大明科学院不是也交给他参与了吗?”

徐光启点点头,“他做的不错,老臣相信,即便是老臣现在忽然死了,大明的科技研发也不会倒退,实际上,大明科学院和大明军械制造局,现在已经是徐正明在掌舵了,老臣更多的心思都放在皇上给老臣带来的那些番邦种子上面,皇上看见了现在的土豆,玉米,红薯和水稻了吗?全部比咱们以前的那些个收成物大三倍以上呢,一个个个大!还饱满,粮食收成提高了三倍不止,这要是整个大明都能够一切安居乐业,咱大明给十个大明供应粮食都不成问题了。”

徐光启的热情,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的热情,也同样的感染着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很想跟徐光启这样,不管是做什么,都兢兢业业,都专心致志的便好,这才是他理想化的生活,他并不适合当一个全局性的掌舵者!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正是因为看清了自己的弱点,才更着意对于人才的培养!“朕看见了,朕现在每日的御膳就是这些东西,朕特别爱吃大米!”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笑着,却并没有说出,在大明普遍种植这些高产作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的行政权力,仅仅是覆盖在大明的京畿地区,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可能叫那些个中原反民们都别再造反了,都回去种地,也不可能让南方的那些个富庶省份,都将经济型作物拔除了,都去种水稻。

世上之事情,知道容易,改变却难,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一个过于乐观的人,他有的时候会将步子放的很大,却并不是因为他的心大,因为乐观,而是因为他的性格急躁,做的时候,停不下来!会忘了去考虑后果,并不是他认为去实行了,就会实现。(未完待续。。)

第0802章 高级会议

“皇上,走,咱到皇庄去看看,老臣刚来的时候,特意去看了一眼,一眼的玉米桔梗,那场面,让人看着心里舒心,老臣敢负责任的说,大明的京畿地区,至少已经可以养活四百万人口了!这还仅仅是开始,如果天灾能够减弱,旱情能够在来年减缓的话,大明的京畿地区的收成会更好的!”徐光启站起身来道,老头是一个急性子。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他也很久没有去过皇庄看看了,也没有以皇帝的身份出游了,是应该去看看的,虽然天已经黑了,但这个时候出游,也不会惊扰老百姓。“好,就听老师的,就到最近的皇庄去看看也好。不过,改日朕单独去看看便是,老师还是早些回去歇着,不要太费神。”

徐光启知道皇帝爱护自己的身体,非常的感动,“圣上,老臣的身体,老臣自己心中有数,就是这两年好蹦达了,老臣只恨不得一天当作两日用,好为皇上,为大明多做一点点事情,老臣就满意了,不过皇上放心,在老臣死之前,怎么也要看见大明的铁甲舰下水!”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见徐光启说的动情,扶住了老师的胳膊,搀扶着老头,亲自将他送出自己的书房,“老师,你一点要爱惜自己的身子,朕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为老师分忧,朕只盼着老师能够永远年轻,能够永远健康。”

徐光启忍不住咳嗽了一下子,强忍着痛楚,微微的一笑。“皇上。您就放心吧。老臣只要每日忙着,就不会病,不会累。”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叹口气,知道不管怎么样劝说,都是没有用的,如果大明有一百个徐光启,他估计自己不用一年的时间,至少可以让大明的科技水平达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水平。只可惜,大明便只有一个徐光启而已啊!

等徐光启被皇上亲自送出了承乾宫的宫门,皇帝才被徐光启要求着返回,徐光启用手帕捂着嘴,看着皇上的背影,为了皇上对自己如此的礼遇而感动,但是看着自己手帕上面的鲜红的一团血液,又有些担心。

人如果可以不用死,却又多好呢?但是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不管你是多么有雄心壮志的人。多么有本事的人,老天留给你的时间。就总是有限的!徐光启将手帕放入兜内,老眼仍然炯炯有神,因为他每天的工作是满满的,他还要回大明军械制造局去完成他今日的任务。

崇祯皇帝朱由检懂得徐光启的心事,知道劝说无益,老头该怎么样还是会怎么样的,对于老头的爱国热情,和老头对科研工作的热情,都深深的感动着,同时也激励着他自己,不让自己停歇,不让自己懈怠!这么多的忠勇老臣,都在古稀之年为大明操劳,为自己鞠躬尽瘁,自己有什么脸面好自怨自艾?自己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二十二岁的人,这样的年纪,就应该提前老龄化了吗?

崇祯皇帝朱由检当日召集了王承恩和曹化淳,和自己的最核心的两个太监一起整理总结着大明的京畿地区和整个大明形势和取得的成绩!当然,一切都只能够是以京畿地区为主,大明的京畿地区以外的地区,除了扬州,史可法也只能算是在扬州扎住了脚跟,只能是作为一个连接南北经济的切入点,皇帝的行政权力和军事力量没有到江南,纸上谈兵的事情,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不相信的,所以也没有对徐光启抱有太多的期待,只希望史可法能够让江南的经济稍微的平稳一些,能够让大明盐烟茶马制度在整个大明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便可以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之所以在自己重生之初,大力的推行各种新政,疯狂的剿除旧有的封建官僚制度所养成的一些习惯,也并没有理想化到,想要一步到位的全面现代化,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他处于太平盛世,即便是他的统治力在全国都无可取代,即便是没有关外的建奴威胁,大明长期以来都是风调雨顺,想要一步到位的全面现代化,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最难改变的还不是观念,而是习惯!

这一个晚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王承恩和曹化淳,一并召见了周延儒,温体仁,侯侚和范景文,几个比较接近新派思想的老臣了,范景文主要是作为旁听,范景文主要负责整个京畿地区的治安,还有基本的备用武装的发展工作!位高且权重!

周延儒和温体仁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政治改革和律法改革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侯侚主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经济改革,主掌大明中央银行,并主掌新纸币的推行和控制!至于老派大臣孙慎行和王永光,崇祯皇帝朱由检干脆连旁听都懒得叫上他们。

崇祯皇帝朱由检目前在京畿地区的统治力是百分之百的,之所以仍然保留孙慎行和王永光的阁臣地位,主要的考虑点是保持政体的平稳过度,不想过分的伤了一帮仍然在办事,仍然不能一脚踢开的老臣们的心,不想让大明京畿地区以外的其他大明地方势力官员完全看不到希望!

“一百万纸币完全进入市面流通,请求增发一百万两面额的纸币。”侯侚跟崇祯皇帝朱由检请示道,其实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新政开展之后,朝会的作用,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大事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平常就决策了的,朝会的更大作用,是向大臣们展示皇权,展示谁才是大明的老大,也给各个职能部门有一个集体接触的机会,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非常大的事情,再放在朝会中集体讨论的情况!

崇祯皇帝朱由检凡事亲力亲为,皇帝喜欢直接参与到政务中,就会让许多事情变得非常的简单!这毕竟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但是这样高度集中的君主专权制度,也会给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就是一旦动起来,速度不是很好把握,开车的人都知道,一旦开的过快,刹不住车,也会出大事!

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很冷静的,纸币只要做到了高防伪,取代铜钱银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对三年内,大明纸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非常的有信心,“暂时不要发行新纸币,过完年再看一看。要让大家对大明纸币更加的有信心!经济增长,货币发行都要把握好尺度,快慢都不是最重要的,稳定才是最为关键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侯侚的经济工作在肯定了一番的同时,同时给出了重要的指示,和决策性的建议!

侯侚虽然觉得皇上有些保守的过头了,大明的银储备完全不止一百万两,再发行五百万两面额的纸币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