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光启坚持不让皇上搀扶,皇帝笑道,“不让朕搀扶,就是抗旨,朕多日没有见到师傅,想和师傅亲近一下。”其实朱由检对徐光启是很有感情的,这一百多年中,他时常在想,要是一个太平盛世,以徐光启这么能文能武,入朝是宰相,出了朝堂就是一个大科学家的人才,国家是要进步多快啊!

徐光启爱怜的看了看年轻的皇帝,摸了摸皇帝的手,“皇上啊,请恕老臣直言,您今日的做法虽然是好的,但当官的难免小错,如果一味的刚正不阿,怕是会让百官寒心啊,整肃吏治是好的,节奏和分寸也要把握好啊。”

皇帝点点头,“师傅,朕会把握分寸,这双规并不是定案!如果没有问题,还可以恢复工作嘛,但是发些了问题,就不能够当做没有发现,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整肃吏治都不能手软!这个兵部尚书,由师傅兼任!”

徐光启吃惊的看了看皇帝,这样果决的行为,他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皇帝有过!在家里听传言说皇帝现在如何的杀伐决断,今天让他对皇帝产生了一些陌生的感觉,却有一份欣喜!皇帝跟过去优柔寡断又多疑的性格已经判若两人了!

袁可立和钱龙锡听见了皇帝的话,也吓了一跳,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个少年天子揽权的能力,两人是有些敬畏的!徐光启只是礼部侍郎,直接下旨兼任兵部尚书,就是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话!

“钱龙锡,今日就让内阁拟票!一是朕的师傅晋升兵部尚书,二是让徐光启和袁可立入阁!国事急切,繁文缛节一概减免,明日公示天下!卢象昇的职责由袁可立暂代,将京郊的大同兵马调入外城,统一编入御林军用新军制整编,袁可立暂时代理师长,总筹京畿地区的所有防务。王承恩,等会内阁的拟票来了,不用给朕过目了,直接付准!”皇帝的口气依然是淡淡的,像是老百姓在种庄稼一般,安排着足以改变朝廷格局的人事调动。

钱龙锡被皇帝威势震慑的只有微微应声的份!王承恩也在一旁躬身答应着。

袁可立和徐光启跪下领旨,被崇祯皇帝亲自扶起来,“两个老大人的年岁已高,但国事如此,朕也没有办法让两个老大人休息!袁可立,御林军为京师砥柱,也是我大明的砥柱,朕的要求是练兵先练忠诚!御林军必须是一只干净的铁军,眼中只有大明,只有社稷!只有朕!”

袁可立和徐光启被皇帝亲自扶起,都是感动涕零,两老头坚定的表着决心!都表示愿意将一腔热血献给皇上!

袁可立恨不得指天发誓要效忠皇上,效忠大明,被皇帝笑着阻止了,“老大人,不要说这些,君臣心彼此肝胆相照,也应该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般!天下人都不需要去体会朕的心意,只需体会如何能够对百姓有利,如何能够对江山社稷有利!御林军一个师的编制是一万五千人!未来等到有了粮食,再招募预备役的师,多多益善,等到军队多了,我们可以向外扩张!”

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刚刚直接下达口谕让袁可立和徐光启入阁,现在四人间的谈话,加上旁边旁听的王承恩,曹化淳和杨四庆三个老太监,实际上已经是大明的权力中枢在直接开会了!众人听见皇帝的对外扩张,都有些莫名其妙,咱现在内都不稳,谈何对外扩张?京师正在闹粮荒呢!

崇祯皇帝望着广袤的京郊原野,秋风中万物萧瑟!并没有去理会几个人的表情,“你们可能是在想朕是在痴人说梦,朕已经想过了,要解决中原流寇,非一日之功,要扫平关外建奴,更是非三五年就能够完成的大业!朕还是那句话,要重视他们!但永远都不要承认他们!腐败的吏治,关外的建奴和中原的反民,这是压在朝廷头上的三座大山!必须将贪官污吏都杀光杀怕!必须将反民和建奴都剿杀干净,才能够还大明的太平!朝廷未来对反民的态度,是只剿不抚!剿抚并用的话,就会被地方军阀利用,作为养寇的口实!通过战争来向朝廷要军粮,要军饷!今天出来成基命,人都到齐了,朕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全面解除海禁!对渔民免除一切赋税!全面解放沿海居民的生活问题,为中原遭灾而朝廷没有能力赈济的灾民腾出空间,可以让他们到沿海的富庶省份谋生,这才是目前我们唯一有效的国策!同时大力发展港口码头,不许民间私造三丈以上的大船!允许老百姓经商,但必须租用朝廷的官船,港口码头,轮船制造,都要走公司制度,朕来当这个公司的大董事长!将军政民政进一步分离,到时候关税全部与朕的皇宫内帑结合,大明所有的军队军饷,都由皇宫内帑统一派发!”

在场众人听见了皇帝一大篇的改革韬略,都是震惊的无以复加,即使是皇帝经常给他们带来震惊的三个大太监,也都似乎觉得皇帝的这段话振聋发聩,要消化的内容实在太多!反复琢磨着皇帝的这项重大的改革举措!

第0043章 到底是要改革还是要革命!?

前几天皇帝说要拆除部分皇宫,那已经够吓人的了,这事刚刚过去,现在又出来一个要全面解除海禁?当着众位阁臣的面,王承恩无法直接跟皇帝说话,这里面能够直接跟皇帝在任何场合都畅谈的,似乎也只有徐光启,因为徐光启属于理论派,学术派,遇事冷静,思虑周密!同时很少卷入党争,一身正气又是帝师!

徐光启想了想,点点头,“皇帝的这一步棋,不可谓不大胆!也不可谓不及时,我大明的经济,请恕老臣直言,比起历朝历代,其实都有所退步,问题就出在海禁上面!我大明国土之广袤,幅员之辽阔,海疆占了大半,如果放弃沿海这么重要的收入,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实在太大!”

钱龙锡在心里哼了一声,他以为皇上的全面解除海禁的想法,是事先跟徐光启通过气的,对徐光启的怨念颇深,全面解除海禁,而且不对渔民征收任何赋税的话,这是国家从沿海的世豪大户手中抢钱啊!皇帝虽然一心图谋新政,做了几样惩治贪污的举措,却并没有一项明确的政策是针对世豪大户的既得利益的!全面解除海禁这项政策,执行起来,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老臣也赞同皇上的观点,解除海禁,对于缓解内地灾民的压力是有一定益处的,但是海禁一旦解除,到时候又会倭寇为患啊!从隆庆爷手里开关开始,虽然只是开了一处小小的月关,虽然能够为朝廷每年带来上百万两的赋税,但同时朝廷就要养着一批专门用于海防的军队!倭寇海寇,要剿灭的困难程度比中原反民的难度还要大!这点也请皇上考虑,同时面对这项政策,沿海富庶省份的这些地方豪强的抵制压力也请皇上考虑在内。同时,如果海禁全面解除,朝廷的优惠政策倒向渔民,将会使得渔民的数量迅猛增长!我大明的总人口不足两亿,如果中原地区的百姓都往沿海富庶省份流动,那中原不是要赤地千里了吗?难道我大明要放弃这么广袤的国土,偏安一隅么?请恕老臣直言,全面解除海禁一事,宜缓不宜急!”

钱龙锡之所以敢于这样公然指出解除海禁的负面影响,与他的性格和为人是不符的,但是通过这几天的事情的观察,钱龙锡体会到了皇帝是一个大有为的皇帝,如果不表现出自己的才干,迟早要被踢出内阁!同时,他自己家就是沿海的世豪大户中的一员!皇帝的这项举措牵扯的方面实在太广!就算是你是皇帝,内地这么多省份的官员和世豪大户,皇亲国戚,以及沿海的世豪大户,都会受到影响!皇帝的这项举措得罪的不是一部分人,几乎就是整个天下!

袁可立赞同钱龙锡的观点,接着道,“不错,此事牵扯的面太广,皇上即使是有这样的想法,也应该逐步实行,今年之内,顶多增开一处码头,先试一试水温,否则,很有可能激起整个国家的士族阶层的集体反对,局面很有可能会无法收拾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水,士族阶层也同样是水啊!咱大明的官吏,可是都来自这个阶层?皇上不妨想一想,满朝文武,有几个是寒门学子出身?张居正的十年改革,使得国家在短期内迅速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但是他损害了大多数当权者的利益,却也为他死后,他的政策得不到继续贯彻埋下了伏笔,进而留下了千古骂名!万望皇上更加全面的看待改制,万万不可行事操切!”

如果说钱龙锡的话,还带着他个人的私利的话,袁可立就更加客观的指出了皇帝的改革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徐光启哼了一声,“一切改革都会面临阻力,否则就不是改革了!变则久,变则通!我大明已经到了经济瘫痪的边缘,此时再要是瞻前顾后的话,那要等到大明亡了再变不成?张居正的变法,抛开对张居正这个人的评价不谈,他的变法是进步的,是从汉朝开元以来,我汉族中最优秀的改革家!诸葛武侯是传说,真的给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没有?没有人看见,不能算数!宋代的王安石能说动皇帝变法,却没有能力将变法落实下去,而张居正做到了!就凭这一点,张居正的变法就是成功的!如果这五十年来,我大明始终按照张居正的那套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早就是富可敌国!哪里还有今天的各种灾祸!?不要忘记了,张居正只是朝廷首辅!而现在提出变法的人是皇上,是我大明的天子,请不要混淆在一起!”

钱龙锡和袁可立被徐光启当面顶回去,讨论也变成了骂战!这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所没有预料到的,自己的观点才刚刚抛出,已经遭到了这么激烈的反对?

王承恩,曹化淳和杨四庆在重臣议事的时候是没有权力发言的,这让王承恩干着急,这些老头的脾气他知道,如果再吵着吵着弄出个撞墙死了的事情出来,真的要出大乱子了,这些人都是阁臣,可不比几个言官!

袁可立愤怒了,瞪着眼,对徐光启道:“光启兄!老夫这只是就事论事!我大明国力贫弱至此!此时内忧外患,朝廷的政局已然不稳,再让皇上在这个时候四处受敌吗?大明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江南几个富庶省份的赋税钱粮!如果在这个时候,因为皇上的这项改革举措弄出乱子,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谁来负这个责任?皇上刚刚谕旨我俩入阁,难道我能够看着皇上的问题而不直言善谏吗?”

徐光启也怒了!一手握着皇帝的手,微微的都有些颤抖,“出乱子是迟早的事情!北方的建奴能有一日消停的吗?中原的灾民没有粮食,能够安居乐业吗?不能安居乐业就唯有为盗这一条路,皇上的只剿不抚!老臣完全赞同!老百姓要什么?老百姓就是要吃饱!别无他求!你不让他吃饱,他只有为盗,一日为盗终生为盗!他享受过了当盗贼的舒适生活之后,如何肯再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之苦?现在只要是能够缓解灾民的压力,即使触动了世豪大户的利益也是值得的!这些人死死的攥着手中的钱粮,即使是国家完全崩溃了,他们也不会出一文钱出来!只要大多数的百姓的心是向着皇上的,即使天下的世豪大户都与皇上作对,老臣也跟皇上站在一起!况且,触动他们的利益,并没有把他们往绝路上面逼!这些以皇亲国戚为首的世豪大户,即使是十年没有收入,也绝不至于饿死!皇上解除海禁,却没有说要剥夺他们手中的土地啊!要不是从洪武爷手里就不断的封地!每朝皇帝都大封天下!天下的良田有三分之二都在世豪大户手中,百姓会这么穷?朝廷会这么穷?当百姓背不动这个朝廷的时候!你们说会怎么办?”

在场的人都是大惊!徐光启不知道是老糊涂了,还是怎么的,没有喝酒,说出来的竟然像是醉话,皇帝反正是听醉了!

钱龙锡和袁可立两个人气的浑身发抖,钱龙锡颤抖着手指着徐光启对皇帝道,“万岁,徐光启疯了!为臣者公然评判帝王是非,老臣现在当着皇上的面参劾他!参劾他欺君犯上!目无国法,公然造谣,散乱朝纲!老臣跟徐光启势不两立!有我无他!如果皇上一定要徐光启入阁的话,老臣现在就恳求皇帝让老臣致仕还乡!”

袁可立也拱手跪下,“皇上,老臣也是跟钱龙锡一般的想法,如果要跟徐光启共事!老臣也恳请皇上恩准老臣致仕还乡!”

崇祯皇帝朱由检紧紧的攥着徐光启的手,两个人的手都微微的有些发抖!师徒二人此时感受到的亘古罕见的孤寂!~

徐光启一心为社稷着想,从他的分析出发!而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后世多年从事党政工作!他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完整理论作为支撑,他当然知道这触犯的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很有可能这些人联合起来可以推翻皇权!另外立下一个新君!他可以马上杀了这两个人,但他不能一次性杀光天下的官员!难道真的要搞土改,自己革掉自己的命?

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