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眼眶有些湿润,他红着眼吃下了一口太监喂到口中的御膳,皇帝吃的不是菜,皇帝吃的是寂寞,尤其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最恨的不是东林党,也不是阉党,不是辽东将门,也不是陕西和四川的反民,他最恨的是周皇后!他是多么的希望心灵有一个港湾!百年的轮回,当一切回到原点,他才发现,也许心爱的,并不是适合的!他始终认为,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能不能在一起,这是三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站在一边侍候着皇帝的杨四庆看见皇帝竟然边吃饭边哭了起来,虽然那哭是无声的,很可能皇帝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正在哭!还是被吓个半死!这皇上要是吃的不开心,是要多少人跟着送命啊?自古因为帝王用膳而人头落地的,加起来至少上千万!

“回上书房!”朱由检取过桌上的湿巾,擦了擦嘴,站起身来,语气平和,谁都不知道皇帝在不开心,崇祯皇帝已经恢复了他一贯的冷峻神色。

杨四庆小声的问道,“皇上,这才吃了两口呢,再用一些吧?”

崇祯皇帝瞪了杨四庆一眼,大踏步的朝着屋外走去,他并没有时间悲伤,也没有时间寂寞,他要处理的事情还太多!如果上天让他活着就是受苦受罪的话,他选择向生活妥协!也许这是他的命!“哪儿这么多话,去传旨,让卢象昇进宫见驾!”

“是。”杨四庆的声音更加轻柔,太监就是比女人还奇怪的一个族群,这些人都很敏感!虽然皇帝什么都没有表露出来,但杨四庆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了,他知道皇帝在生气!想从一个小太监成长为一个大太监,能够体察别人的心思,这是入门功夫!

“皇上,张皇后捐了三千两银子给内帑,要不要收下?”杨四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朱由检的贴身秘书,王承恩相当于一个办公室主任,所以杨四庆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也不少。

正在走路的皇帝,微微的一怔,重生这些天,他没有去看过张皇后,张皇后叫做张嫣,是自己的嫂嫂,天启皇帝的皇后。为了避嫌,朱由检很少和张皇后接触,但短暂的几次接触,都让他对这位皇嫂的印象很好!知书达理,端庄典雅,足够母仪天下的气质!他在后世看关于自己的电视剧,其中有一个电视剧,竟然让一个风~骚女人来出演张皇后,先不说那皮肤黑的,即使那长相,都让他差点砸电视了!“皇后的钱不宽绰,差的是大钱,也不差这点小钱,给张皇后退回去,另外要说些好听的,不要伤了张皇后的心。”

想起刚刚一顿饭就吃了将近上万的银子,现在听说张皇后要将自己省吃俭用的几千两银子捐给内帑,再看看自己袖口的补丁,朱由检的脸微微的有些发红,他即使是想要偶尔放纵,都是那么的奢侈,而放纵之后,自己似乎心情更糟!感觉更差!难道自己真的是一个皇帝和劳碌命的综合体?

杨四庆小声的答应着,“不过,万岁爷,张皇后说了,她在深宫也没有要用银子的地方,说这银子让老奴转告皇上,是无论如何要让皇上收下的,如果皇上不要的话,就是皇上看轻了她。”

崇祯皇帝朱由检暗自叹口气,做皇帝的无奈大都是这样,许多的无奈,都是这样的软事情,皇帝很少碰到强横的事情,但这样的软事情,处理起来却又格外无奈!“这样的小事也要来问朕?要你干什么吃的?”

杨四庆吓得不敢再问,陪着皇帝往上书房而来。

心情很差的朱由检批改着纷乱的奏折,对旁边几个辅助皇帝办公的太监道,“朕让那个曹化淳从东厂太监中挑选的书吏都到位了吗?”

太监回话道,“回圣上的话,好像曹公公和王公公一共挑选出来五百多人,还在筛选当中。听曹公公说,当初皇上下的旨意是留下三百人。”

朱由检嗯了一声,“让他们两个人来见朕,顺便带几个他们认为最出色的太监来!带十个吧!”

曹化淳原先就是秉笔太监,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是很熟悉的,皇帝让他和王承恩共同负责,主要是让王承恩起着一个监督的作用!挑选十个最出色的太监出来,其实对两个人来说都很简单,太监不像是外面的官员,其实孰优孰劣,真的是一目了然!在太监中要是本事高些,天赋高些,其实是很容易被发现,做人再要是不错的话,重用的机会其实不少!

王承恩和曹化淳在接到了圣旨后,马上带着十个太监来面见皇帝。

朱由检先是简单的询问了一下搬迁皇宫的事情,再问了问挑选太监的事情,“一是要有文化,二是要懂政务,三是要有经验,满足这三项条件的东厂太监,有多少人啊?”

曹化淳恭谨回答,“启禀圣上,有五百多人,老奴已经全部挑选出来了,其实东厂的太监相比于宫里的太监来说,大部分都算是精英了。”

这点朱由检是赞同的,太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都是穷人家出身,否则谁愿意当太监啊?但是太监好学啊,尤其是想要往上爬,有些文化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所以大部分老太监都粗通文墨,大部分人是在宫中学的。“不用挑了,都留着,不怕人多,将个别不够机灵的,年纪太大,精力不足的,就让他们去皇庄养老吧,其余的都留下。”

曹化淳点头道,“是,一切听凭皇上安排,只是,处理奏折文案,需要这么多的太监吗?”

王承恩看了曹化淳一眼,这话问的算是大胆的了!不像是曹化淳以前的个性,其实曹化淳也摸到了小皇帝的脉络了,只有表现的越积极,越能干,才会越被小皇帝赏识,这是一个不爱拐弯抹角的皇帝,而且还奋发向上!

朱由检一摆手,“让他们都先出去,你跟王承恩留下。”

一众宫女和太监们马上鱼贯而出,上书房就剩下皇帝和曹化淳,王承恩三人。

“留这么多人,只怕还不够,再从内宫中挑选机灵的,年轻的太监出来培养,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参政!”皇帝的话让王承恩和曹化淳都吓个半死,不知道皇帝要表达什么意思,太监干政,这是极其敏感的一个话题啊!皇帝竟然让太监参政?

第0029章 登闻鼓

朱由检看见曹化淳和王承恩的表情,知道他们担心什么,太监再怎么样大!也是不能够公然干政的!这在洪武皇帝手里就有明文规定!太监干政的话,那是要扒皮的!

“你们不用担心,朕把你们两个单独留下,就是要跟你们谈一谈下一步的打算!朕打算让王承恩一把抓原先的东厂和锦衣卫,东厂改组了,全部迁入内宫,作为朕的实际内阁!以后要慢慢的架空各部!加大君主专制!外省的公文让人分送宫中和各部!各部要在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但以宫中的具体旨意为准!改组后的东厂人员全部呆在皇宫中,不得与外界接触!没有朕的旨意,任何司礼监成员都不得出宫!以防皇宫机密外泄!至于锦衣卫!接下来也要改组,朕要形成一个以锦衣卫为基础,进化为一个能够强有力保证司礼监的各项制度和决策得到贯彻落实的机构,同时生成一套能够制约锦衣卫的体系,形成一个更加隐蔽的体系,锦衣卫叫做统计司!这个机构就叫做调查司!司礼监和统计司,调查司,统一由王承恩负责,当然,没有朕的旨意,王承恩不得出京师!”朱由检噼里啪啦的说着自己接下来的改革举措。

其实这些举措,并没有什么新鲜花样,王承恩和曹化淳猜想,统计司和调查司,顶多也就是换了一个名称,应该和原先的东厂,西厂是一样的吧?明朝还弄过一个内厂,最多的时候,是将东厂分成三个部分的,后来又回复到了一个东厂的状态。

王承恩刚刚想要说话,曹化淳抢着道,“皇上,这想法是好,只怕推行起来难度太大!百官和内阁都不会答应的!只怕这些人稍稍的一联络,整个大明官场都会联合起来抵制皇上的这个举措,皇上这样做的目的实在是太明显了,这是要架空百官啊!还有皇上不让太监出京师,那样等于是要断掉监军制度和太监监视地方的制度,这也不太能够实现,毕竟太监是最忠于皇上的人,即使是太监有些贪污的劣迹,总是要比地方和军队失去控制的危害要小的多!”

朱由检点点头,很是赞赏的看了曹化淳一眼,曹化淳确实有些过人的才识,平心而论,曹化淳和王承恩要不是因为是太监,做官的实力,绝对超过现在的这几个内阁大臣!“你说的不错!但是朕意已决,太监不能出京,这是国策,太监不出京,就能够堵住百官之口!堵住天下百姓之口!百官诟病皇上的最主要利器,总是从太监身上找原因,太监不出京,他们就没有话说了!朕相信让锦衣卫监视天下,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应该再叫锦衣卫了,应该叫做统计司!同时加大统计司的隐蔽性,停止锦衣卫代代相传的制度,一个人要是成为了锦衣卫,就一辈子是锦衣卫!就连自己的儿子老婆也不允许泄露自己是锦衣卫的身份,加大锦衣卫的神秘性和特殊性!什么东西一旦能够代代相传,就不值钱了!要有本事的人才能够进入锦衣卫,谁能够保证有本事的人,他的后代也同样有本事?”

王承恩点点头,“皇上的想法固然是好,只是向曹化淳说的,怕是建立起来难度太大,偏于理想化了,一项制度的确立,还是以能够执行为基础的,大明的许多举措并没有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出在贫落,出在吏治腐败上面,洪武爷时期,虽然国家同样贫弱,吏治却非常清廉,这也是为什么在大明的这将近三百年的立国期间,洪武爷统治时期虽然只占了十分之一,但清官的比例,至少占了十分之九!短短三十年中,使得整个国家迅速恢复生气,现在的问题是,皇上您初登大宝,目前还是应该以稳定为前提。”

朱由检微微的一笑,“朕跟你们商量,也就是下一步朕的打算,朕当然清楚不可能一步到位,你们两个不要把朕想的这么幼稚,朕的政治经验,不是你们表面所臆测的,可能朕比你们的经验还要丰富,朕的改革是一步步的,有计划的!朕当然清楚人的怀旧心理,任何的改变,都让人十分的痛苦!你就是平常放着顺手的东西,一旦给你挪窝,你也非常生气,看着顺眼的东西,朕打个比方吧,现在写字都是竖着写,朕如果规定,今后都横着写,估计也会遭到天下的反对!”

曹化淳拱手道,“皇上说的极是,任何的改变,即使只是很小的改变,都会非常的困难!”

朱由检耐心道,“变固然有阻力,但朕还是要变,不变则弱,变则强!就拿改组东厂来说,为什么让这些有文化,懂政治,有经验的太监进入司礼监,就是要从根上改变皇权和百官之间的关系!以前都是百官想法子,朕来决策,朕是被动的!现在朕要求你们改组的东厂,要拥有比各部更强的办事能力,他们的主意,你们可以反驳,可以推翻,可以拿出比他们更好的主意来!你们要逐渐的成为朕的一部分,而百官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朕的一部分,他们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而朕虽然也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还是天下最大的地主阶级,但俗话说的好,同行是仇人啊,朕跟百官是一个互相需要,又互相制衡的关系!在封建社会中,皇权越强大,国家就越稳定!皇帝越开明,越有才干,国家就越富强,这也是最快最短的,能够使得国家摆脱落后面貌的途径!这将作为我们执政的中心思想,和我们要努力的中心目标!这无法向天下下旨,却要在我们三人心中达成共识!我们要做的,都围绕着抢权力来进行!”

朱由检的新名词有点多,却并不影响他说出主题思想!

王承恩和曹化淳当然能够听懂皇帝的意思,对于皇帝的聪明程度,两人早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给出的一个共同的答案就是,这个皇帝天赋异禀!不愧是太祖的子孙!

曹化淳和王承恩都知道皇帝现在不爱听什么尧舜禹汤之类的,整个朝堂也都没有人再当着皇帝的面大拍马屁,曹化淳拱手道,“皇上,在您的这套体系中,司礼监要做到架空百官,提高皇权,提高整个朝堂的办事效率,应该不难做到,难点在于百官不会答应啊!而且,锦衣卫能不能贯彻下去,也是难点,如果锦衣卫的权势太大,您说的那个什么调查司有没有能力制约锦衣卫,也是一个难点,而且各方产生了矛盾,由谁来主导,也是一个难点,不可能天下事都由皇上或者司礼监来决断啊?否则的话,即使司礼监再增加几万人,怕也处理不了整个天下的事,而整个天下的事,也不可能都等到大内来处置,大明最远的边界到北京大概要一年之久!”

朱由检笑道,“当然,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着京师来解决,那天下要乱套滴!现在大明乱,乱不在京师,而是在地方,即使朕将在京官员统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