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行途中,崇祯皇帝朱由检让卢象昇和赵率教,满桂三人上了龙辇,孙承宗被罢免。军心还是要安抚的。尤其这几个高级将领,皇帝要与他们达成共识!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内心是很强大的,强大到,很多时候。有些刻板。这也同样是他的毛病。他想好的步骤,就会死死的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来!

当初扶孙承宗出来是他的步骤,如今赶孙承宗下台。同样是他的步骤!

“皇太极和建奴不会闲着,这次关外百姓被赶入关内背后的政治背景,你们都能够看出来什么?”崇祯皇帝朱由检摆了一个随性的姿势,好像是闲话家常一般。

赵率教,卢象昇和满桂三人就不能随性了,一个个坐的端正,能够跟皇帝坐在一起,可不是什么让人随性的事情,满桂虽然粗俗莽撞一些,却并不是一个少智慧之人,能够跻身大明良将的前列,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思路的。

三个人谁都没有说话,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笑,“随便谈谈,不要拘束,你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你们跟朕要像是同一个人一样,朕给你做好后勤,你们给朕浴血奋战!赵老将军,你说说看吧。”

赵率教应了一声,“万岁爷,皇太极虽然不如他父亲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高,其实我大明,还真的没有能够与之相匹敌的军事人才。”

赵率教的话虽然是大实话,但非常刺耳,即便是满桂,也觉得非常的刺耳,温怒道,“赵率教,皇上让你讲讲北边的战局,你扯这些没有用的做什么是?徒然涨他人威风灭自己的志气!”

满桂和赵率教的辈分相当,可以直言驳斥!卢象昇就一直没有说话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有些不高兴,却道,“这个说法,也没有什么错,不要拘泥这些小节,赵老将军,你接着说吧。”

赵率教面无表情的接着道,“皇上,现今北方的势力主要是建奴,朝鲜,蒙古和辽东的驻军,辽东的驻军,老将不予置评,朝鲜不易分化,是一个整体,皇太极应该是想同时将蒙古打下来,将朝鲜拉过去,以解除后顾之忧,然后放手将我大明的京畿地区作为他的后勤补给场,蒙古已经分化,以察哈尔汗林丹汗为首的蒙古势力倾心于我大明,因为他们和我大明在地理位置上离的近,在历史根源上也比较接近,而林丹汗以外的蒙古势力,大都已经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给打怕了,多数已经依附于建奴之上。”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其余的满桂和卢象昇也都没有意见,算是认同了赵率教的观点,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崇祯皇帝朱由检见赵率教不接着说了,微微的一笑,“老将军,你接着说,放心大胆的说,这里没有外人,今日这里的谈话,都是君臣之间的,谁也不能对外说半句。”

赵率教沉声道,“皇上,老将还是觉得孙老大人的战法最适合我大明,论战马,我御林军根本就没有,上次那一千多匹战马,早就充作军粮让弟兄们给吃了,外面的事情,我们暂时无力去管,如果皇太极对朝鲜用兵,我们管不了,如果皇太极对林丹汗用兵,我们更管不了,大明的步兵离开了城府的依托,就跟建奴的箭靶子一般。”

满桂和卢象昇依然没有说话,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看出来,在这一点上面,三个人,甚至整个御林军中的将领们,甚至是所有人的看法是很统一的,不是说他们不忠心,是真的被建奴的骑兵给打怕了。步兵对骑兵,完全就是鸡蛋碰石头。

“先帝们一位比一位妄自尊大,对于内部忧患缺乏了解,对外更是懵懂,要他们与世仇联手对付一个被他们认为是“虏”是“奴”是“幺麽小丑”的建州卫,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在他们,甚至是在像你们这样的,大多数汉军将领们看来,与外族联合,更多的是为了“以夷制夷”,而在这出好戏中,自己则只愿意做一个观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话,让三个人都吓了一跳,直接批评起来先帝们了,皇上看来是真的跟传说中一般,什么都不拘一格啊!(未完待续。。)

第0424章 交心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去管三个人的反应,接着道,“这种自弃藩篱的蠢事早在明英宗正统皇帝时已经犯过,那时,我大明最大的敌人是卫拉特的额森台吉,或者叫也先吧,而大明的西北四卫和东北兀良哈三卫是大明防御也先的有力保障,也先于是便采取了逐个蚕食的战略,先后对西北的沙洲卫、赤斤蒙古卫、罕东卫、哈密卫用兵,各卫汗王纷纷向明帝国求救,可正统皇帝都是说“令奖率各头目图自强。”不发一兵相助,致使四卫均被瓦剌吞并。等到也先攻打东北的兀良哈三卫时,正统皇帝甚至说:“朝廷闻太师与兀良哈仇杀,已戒饬缘边勒兵。”这简直就是说:“只要你不来打我,你要打谁随便。”结果,等到瓦剌收拾了所有敌人开始向明帝国挑战时,正统皇帝才感到“唇亡齿寒,不可不虑。”——这连黄花菜都凉了。“土木之变”之后,囚禁在瓦剌军中的正统帝只有后悔的份了。不过,那时的明帝国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祖宗奠定的家底还在,瓦剌虽然骁勇,却也不会使它伤筋动骨,吃了一次亏,总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而到了天启、和本朝年间,我大明内部腐败不堪、灾荒连年、民变四起,军队缺粮少饷,战斗力极差,这时还重演坐山观虎斗的戏,简直就是自杀。”

赵率教,满桂和卢象昇三人大惊失色,谁都没有想到皇帝的话这般的粗俗。批评先祖毫不吝惜污言秽语,这是他们所不能认同的,却又觉得皇帝的话,有些道理。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三个人是不会说什么的,接着道,“你们一定在心里说朕说话不留余地,对先帝们都过于苛责了,朕告诉你们,没有任何人爱先帝,爱祖宗。胜过朕的!我大明今后就是要实事求是。尤其是军队!还有一点,朕告诉你们,打仗并不只是要打胜仗!军事是政治的附庸!同样,你们都是朕的附庸。你们必须跟朕的想法保持一致!现今林丹汗向朕示好。我们就必须以礼相待。绝对不能一提到要一起对付后金,就没下文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如是说,就等于是不给三个人转圜的余地了。就是要达成共识!“朕问你们,你们都明白皇党真正的意义吗?不单单是要进行一个形式,加入皇党,这绝对不是一个形式,皇党中的人,不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坚定的跟朕站在一起,跟大明站在一起,跟朕的决策站在一起!不换思想就换人!”

赵率教并没有不认同皇党的后半段话,跪下道,“万岁,我赵率教为了大明,为了皇上,死上千次万次也绝无一丝悔意!老将只是觉得我们没有能力跟建奴在堡垒之外抗衡。”

卢象昇也跪下了,“万岁,我卢象昇发誓,皇上指哪,我卢象昇打哪?皇上的决策永远都不会错,我大明不能丢弃自己的附属国,不能丢弃自己的朋友,这不符合做人的标准!”

满桂一看不行了,都跪下了,也跟着跪下,“皇上,我是一个粗人,不会说话,但我满桂可以保证,我满桂永远都跟皇上,跟皇上的决策,跟大明站在一起,哪怕效死疆场,只要是为大明马革裹尸,我满桂在地府也会笑出声!”

赵率教听俩人唱的那个调子高哇!有些怒了,“你们的意思,我赵率教对皇上不忠诚吗?给我一万铁骑,皇上要我去打沈阳,我二话不说就去了!”

其实崇祯皇帝朱由检很满意几人的表态,尤其是卢象昇和满桂的,其实这三人都是大明的忠心耿直的良将,他并没有要挤兑赵率教的意思,亲自将三个人都拉了起来,“都平身,三位爱卿都说的很好!朕都很满意,满桂和卢象昇的跟朕坚决站在一起的热诚,朕看见了,赵大人对朕也是忠心一片,朕心里有数!赵大人为朝廷的实际考虑,这也无可厚非,不过,赵老将军,朕要提醒你的是,大明的战略由朕来定!具体的战术,朕并不会过多的干预你们!保存实力,有保存实力的战术,拼命有拼命的战术,朕只希望你们明白一点,大明和朕是绝不会轻易的垮掉的!该拼命的时候,不要想着保存实力!从长远看,我大明就是要跟建奴拼谁的人多!孙承宗大人被拿掉,一个根本原因,朕给你们交实底!就是总想着替朕保存实力!跟在治军和治国的理念上有分歧。今后,除了京师和一些大的军事重要城市以外,不修一处城堡,不修一处长城,大明最没有用的军事要塞,其实就是这万里长城!”

崇祯皇帝朱由检说的后来,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让赵率教的心中一凛!

“老将完全明白了,我赵率教为皇上送了这条老命便罢了。”赵率教重重的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出来老头还是有抵触情绪,隐忍,而不发,他是为了求同存异的!不能再胡乱的拿下赵率教这类的老将,会让将士们寒心。

卢象昇和满桂都被赵率教给感动了,其实他们都知道赵率教的心是好的,打仗也最为勇猛,都很佩服他的,满桂插了句话,“皇上,三边和蓟门交给赵老将军,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现驻军溃散的事情了,我满桂就愿意为赵老将军打包票。”

崇祯皇帝朱由检又再次将满桂和赵率教给扶起来,“朕相信,两位老将军,都快快请起来,你们明白了朕的想法,就要坚决的跟朕的想法也站在一起,这才是从心里忠君爱国,而不是光从嘴上来的。”

赵率教擦了擦老泪,理念的不同,又必须忠君爱国,是让人很痛苦的,听皇帝的意思,该出兵辅助林丹汗的时候,是肯定要坚决出兵了,可是,大明的军队,能跨出长城作战?他绝对不敢认同这样疯狂的想法,因为,他是一个和建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将!(未完待续。。)

第0425章 蓟门

大军行进半日便遇上了从蓟门方向不断涌来的大批关外流民!

卢象昇请皇帝示下该怎么办,崇祯皇帝朱由检站在龙辇上往外看着这乌压压的大批流民,心中有些悲凉,“传令下去,让这些百姓们都先退回蓟门,等待朕的旨意,敢违抗圣旨的,就地正法!让军队形成多路平行推进,一定要将这些百姓都赶到蓟门集中,不能让他们分散,从而扰乱京畿地区的秩序。”

老百姓们是不敢冲击皇帝的车杖的,远远的看见大军过来,四散奔逃!这不是民主的时代,朝廷的御林军,不会跟你慢慢的讲道理!

但,这些流民哪里跑的过大明第一军的虎狼之师?大军一围起来,就跟铁钳一般!军队对付老百姓,虽然不光彩,却绝对很快见效。

几百个跳的比较高的百姓被杀,局面很快得到控制,跟军队比起来,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一旦尝到了厉害,还是会就范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是强权的时代!拳头跟铁枪比起来,当然是铁枪更强硬!

一路推进,在傍晚时分,大军抵达蓟门,得到了通报的溃散的那帮蓟门驻军,也在陆陆续续的返回蓟门当中,蓟门顿时聚集了四十多万人!

这个小小的边城,从来没有像是现在这般热闹过!

崇祯皇帝朱由检让人将城池封锁,只许进,不许出!让御林军第一军出去分路搜寻,将流散的流民们都归拢到蓟门来,不愿意来的。当场就地正法!同时让徐国伟派出亲信太监。让人在古北口守着。一有林丹汗的消息,马上让林丹汗也到蓟门来!告诉林丹汗,他已经在蓟门了!

林丹汗今年38岁,比崇祯皇帝朱由检整整大了十岁,又称作丹巴图尔台吉、灵丹、或旦,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大汗,在历史上,是蒙古最后一任大汗。1603年其祖父布延薛禅汗去世。作为布延薛禅汗的长孙的林丹汗,因为其父亲莽骨速的早逝,年仅13岁的他于1604年继任汗位。

即位后的林丹汗马上面临着两大棘手的问题,一个是要有效控制蒙古各部;另一个是要对付努尔哈赤所领导下的后金的崛起。他为了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当初辽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今内蒙古赤峰),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

在接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国书后,他知道皇帝要亲自来跟他见面。本来就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林丹汗不敢耽搁,也为了拿出最大的诚意。星夜带着百余亲卫铁骑,直奔古北口来拜见崇祯皇帝朱由检。

等林丹汗到达古北口的时候,当即见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派出来在古北口等候的几名皇帝的贴身太监,他得知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到达蓟门之后,心中感动,知道大明这次不像以往般只是流于口头敷衍,又连忙赶往蓟门!

所以,在崇祯皇帝朱由检进驻蓟门的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