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妇科-妇科玉尺-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产后虚劳。虽日久而脉浮疾者。三元汤。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面浮。宜柴胡四物汤。日久虚劳。针灸小药俱不 
效者。三分散。日久虚劳不能食。十全散。又产后诸积不可攻。当养阴去热。其病自退。芍药汤。又产后冲胀。胸中有 
物。状如噎。气不降。紫金丹。又产后头痛。血虚痰癖寒厥。皆令头痛。加减四物汤。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加芍 
药三两。桂一两五钱。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半。生姜煎。如热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 
半。生姜煎。又产后诸病。但以双解散服之。通身中外血气宣通。病皆除愈。然孕妇。及产后月经过多。并泄泻者。勿 
与服之。又俗未知产后亡液。损血疼痛怖惧。以致神狂气乱。则阴气虚损。邪热太甚。而为诸热症。由不读素问。不知 
造化。故不识症候阴阳。反妄以为产后诸虚百损。便为虚冷而无热也。遂以热药温补。或见烦渴者。不令饮水。本虽善 
心。为害多矣。但以临时审其脏腑。六气虚实。明其标本。如法治之而已。朱震亨曰。产后血晕。因虚火载血上行。渐 
渐运来。方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极细。酒同童便灌下。一呷即醒。行血极快。大凡产后有病。先固正气。又产后泄泻。 
恶露不行。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泻。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穗炒黑入麝研汤下。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 
又产后才见身热。便不可发表。发热恶寒。皆是气血虚。左手脉不足。补血多于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补气多于补血药。 
恶寒发热腹痛者。当去恶血。腹满者不是。腹痛者是。又尝见尿胞因稳婆不谨。破损而得淋沥。遂为废疾。因思肌肉尚 
可完补。胞虽在腹。亦可治。其症血气必虚。必用大补。以参、术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茯苓、黄 为佐。 
而煎以猪羊胞。极饥时饮之。亦必多服。气血自长。其胞自完。恐稍迟缓。殊难成功。李 曰。产妇体实无病。不药可 
也。但难产气衰。瘀血停留。非药不行。古法。产后用古芎归汤加童便一半服之。如无童便。以淡醋磨墨一小盏入煎汤 
药亦好。又产后百病。皆血虚火盛。瘀血妄行而已。间有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然亦必先逐瘀补虚为主。又产后瘀消。 
方可行补。如左脉弱。加补血药。右脉弱。加补气药。如不兼逐瘀。但服参、 停滞之剂。有瘀血攻心即死者。食肉太 
早亦然。又凡产母。但觉小水短少。(此是微旨)即是病生。便须服药。调理脾胃肝肾。如不愈者。必气滞且逆。盖妇人 
凡事多忧思恚怒。忧思过。则气结而血亦结。恚怒过。则气逆而血亦逆。甚则乳硬胁痛烦热。要之。女病皆因气血郁结。 
所以古方多用行气药。薛己曰。产后发痉。大补气血。可保无虞。但攻风邪。死无疑矣。又产后寒热。因气血虚弱。或 
脾胃不足。经云。阴虚则发热。阳虚则恶寒。若兼大便秘。尤属气血虚。切不可发表降火。若寸口脉微阳不足。阴气上 
入阳中则恶寒。补中益气汤。尺脉微阴不足。阳气下陷阴中则发热。六味地黄丸。大抵阴不足。阳往乘之。则阳内陷而 
发热。阳不足。阴往从之。则阴上入而恶寒。此阴阳不归其分。以致寒热交争。故恶寒又发热也。八珍汤。又妇人性情 
执着。不能宽解。多被七情所伤。遂遍身痛。肢节肿痛。或气填胸满。或如梅核塞喉。咽吐不出。或涎痰壅盛。上气喘 
急。 
或呕逆恶心。甚者渴闷欲绝。产妇多成此症。宜四七汤。先调滞气。更用养血。若因忧思致小便白浊者。用此药吞青州 
白丸子。屡效。又血出过多。恒病睛珠痛不能视。羞明隐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酸痛。当归养荣汤。当归补血汤。除 
风益损汤。选用。有热。加黄芩。脾胃不和。恶心不进食。加生姜。产漏。加阿胶。复其血。使有所养则愈。然要忌咸 
物。经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王肯堂曰。凡妇人患风气。脐下虚冷。皆产后未满百日会合之故。慎之。张介宾曰。 
凡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症。然有虚者。有少虚者。有全实者。当随人随症。辨其虚实以治。不得有成心。概行大补。 
以致助邪。又产妇虚症。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气血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总当因人察脉。因脉察症。若脉气 
形气病气俱不足。此当以全虚治之。若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或兼火邪。或兼外邪。或以饮食停滞。此亦虚中有实。不 
可不审。此中委曲。未能言尽。惟明者悟之。产后不虚症。或原素日无病。或以年少。或以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此辈无 
不足。一旦受孕。乃于无病腹中参入于此物。故致气血壅塞。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余之病。及其既产。始见通快。所 
留得去。仍复故吾。常人之产。此类极多。是何虚之有。然或内伤。或外感。产后之病。难保必无。倘有所犯。去之即 
愈。若概行大补。果能堪否。即临盆带去血气未免暂见耗损。然以壅滞之余。不过皆护胎随从之物。去者当去。生者旋 
生。不出数日。必已来复。此生化自然之理。何至是产皆虚也。凡遇此类。固当因症用治。产后全实症。有如外感风寒。 
头痛身热。便硬中满。脉紧数洪大有力。此表邪之实症也。又火之盛者。必热渴躁烦。或便结腹痛。口臭舌焦黑。酷喜 
冷冻饮料。眼眵。尿管痛。脉见洪滑。此内热之实症也。又郁怒动肝。胸胁胀痛。大便不利。脉弦而滑。此气逆之实症也。 
又恶露未尽。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而小便利。此血逆之实症也。又凡富贵家保养太过。或过用人参、 
、术。以致血壅盛。过用糖酒炭火。以致内热。或产本不虚。而妄用大补之药。以致增病。此调摄之实症也。又或因 
产过食。并其劳困。固令勉强。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症也。夫既有表症。则不得不解。既有火邪。则不得不清。 
既有内伤停滞。则不得不开通消导。丹溪但补气血之言。岂可偏执。又病机机要云。治胎产之病。当从厥阴症论之。当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是为三禁。谓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但使不犯三禁。则营卫自和。而寒热自止。凡治法。 
如发渴则白虎。气弱则黄 。血虚则当归。腹痛则白芍。大抵产病天行。从加减柴胡。杂症从增损四物。宜察脉症用之。 
按此虽为产育之大法。然病发不同。倘有是症不得不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也。但此经常之法。固不可不知。而应 
变之权。亦不可执一。又新产后有阳虚而寒从中生。或寒由外入。致心腹作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者。大岩蜜汤。或 
理阴煎。产后有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不足。若脾气虚寒。为呕吐。为食少。而兼腹痛者。五君子煎、 
六君子汤、温胃饮、肾气虚寒。为泻为痢。而兼腹痛者。胃关煎、理阴煎。若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类而消去 
之。排气饮、大和中饮。 
鳌按。景岳一书。多偏温热。议亦驳杂。无甚特识。独产后一门。则特辟精旨。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其酌方治。亦 
至当不易。诚妇科之宝 也。 
x虚极生风x 陈自明曰。产后生风。因去血过多。气无所主。以致唇青。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须臾。此但虚 
极生风也。急服济危上丹。若投风药。误甚。 
x感冒风邪x 陈士铎曰。产后太阳感风。大喘大吐大呕。不治症也。喘则元阳将绝。况大喘乎。吐则胃气将亡。 
况大吐乎。呕则脾气将脱。况大呕乎。方用人参、麦冬、白术、当归、川芎、荆芥、桂枝。名转气救产汤。大剂与之。 
喘呕止。当有生机。否则仍死。若太阳症。口吐脓血。头痛欲破。心烦不止。腹痛如死。或作结胸。小见症便难救。若 
齐见必死。方用佛手散。多加人参。佐以肉桂、荆芥。即见功矣。产后少阳感风。谵语烦躁。更加惊悸者死。盖少阳胆 
经也。胆无汁不能润心。心无血不能为养。是以心中恍惚。而谵语烦躁惊悸。相因而生也。夫胆木受邪。不发表。则血 
无以生。然徒发表。则血更耗散。方以佛手散加人参、枣仁、麦冬、竹茹、朱砂、熟地治之。产后阳明感风。而大喘大 
汗。亦不治。用麦冬、人参、元参、桑叶、苏子。名补虚降火汤。若阳明症发狂亡阳。不救也。狂症多实热。产后则虚 
热。实热可泻。虚热不可泻。然正惟兼亡阳。虽实热仍属气虚。方用人参、桑叶、麦冬、元参、青蒿。名收阳汤。一帖 
汗止。二帖狂定。不得服三帖。盖此止可救亡阳急症。不可据以治产后。二帖后。即单用人参、麦冬、当归、川芎、五 
味。调理自安。产后忽感少阴症。仲景法用参术温之。吾以为倘不应。宜加附子、甘草治之。凡感少阴之邪者。神效。 
若少阴症三四日至六七日。忽然手足蜷卧。息高气喘。恶心腹痛。不救。此盖少阴感寒邪。而在内之真阳逼越于上焦。 
上假热而下真寒也。方用人参、麦冬、肉桂、白术、吴萸。微冷顿服。名平喘祛寒散。若半月后将至盈月。亦患前症。 
又当用人参、茯苓、附子、白术、当归、熟地、山萸、麦冬、牛膝。名护产汤。若少阴症肾水上泛。呕吐下利。真阳飞 
越。亦死症。以产后肾火衰微。为寒所祛。水亦随寒而趋也。方用人参、白术、熟地、山萸、茯苓、附子、肉桂、车前。 
名补火引水汤。若产妇手足青。一身黑。不救。此阴寒最重。而毒瓦斯之最酷者。原无回生之法。姑以人参、白术、当归、 
附子、肉桂。大剂与之。如青黑退。庶有生机。否则仍死。名开青散黑汤。若但足纯青。心下痛。虽较上症少轻。而寒 
毒之攻心则一。亦致死。以前方投之。往往多效。盖此症由下而上。一散其下寒。而上寒即解。所以易于奏功。至产后 
四五日。忽感风寒发厥。乃阳气既虚。而阴血又耗。外感寒邪以成之者也。方用人参、附子煎服。名转厥安产方。产后 
厥阴感邪。呕吐。两胁胀满者。必便血。不治。方用当归、麦冬各一两。川芎五钱。三七末一钱。名平肝救血汤。若厥 
阴症下利厥逆。躁不得卧。或厥不止。俱是死症。方用人参、当归、荆芥。名参归汤。 
x产后用药x 孙思邈曰。妇人草蓐中伤风。四肢苦烦热。头疼。与小柴胡。头不疼。但烦。三物黄芩汤。产后虚 
羸。发寒热。饮食少。腹胀等疾。增损柴胡汤。张从政曰。产后之疾。皆是败血恶物。发作寒热。脐腹撮痛。乳汁枯涸。 
食饮少减。医者不察。便谓气血俱虚。便用温热之剂。养血补虚。止作寒治。举世皆然。竞传黑神散之属。能治产后一 
十八症。非徒不愈。而经脉涸闭。前后淋闭。呕吐咳嗽。凡百热症生矣。若此误死。不可胜计。曷若四物汤。与凉膈散。 
停对下之。利数行恶物俱尽。后服淡甘之剂自愈。又大产之后。心火未降。肾水未升。如黑神散补之。轻则危。甚则死。 
又备急丸。以巴豆、干姜、大黄。三味蜜丸。亦是下药。止可施于平素粗劣之人。若产后胀闷用之。不死则危。李杲曰。 
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知。盖因血暴亡。心神无所养。心与包络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则安。亡血则 
危。火上炽故令人昏冒。火胜其肺。瞑目不省。是阴血暴去。不能镇抚也。世医多用滑石、甘草、石膏之类。乃辛甘大 
寒。能泻气中之热。今血亏泻气。是阴亏泻阳。使二者俱伤。反为不足虚劳之病也。惟当补其血而升降之。则得血而养。 
神不昏矣。血暴下。是秋冬之令大旺。今举而升之以助其阳。则目张。神不昏迷矣。其可误用寒凉哉。朱震亨曰。或曰。 
初产之妇。好血已亏。瘀血尚留。黑神散非要药欤。余曰。初产之妇。好血未必亏。瘀血未必积。脏腑未必寒。何以药 
为。饮食起居。勤加调护。何病之有。诚有汗血。体怯而寒。与之数帖。亦自简便。或有他病。当求病起何因。病在何 
经。气病治气。血病治血。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凝者行之。虚者补之。药多者止之。何用妄制药方。致令无病生病。 
彼黑神散者。用干姜、当归之湿热。黑豆之甘。熟地之微寒。以补血之虚。佐以炒蒲黄之苦。以防出血之多。芍药之酸 
寒。有收有散。以为四物之助。官桂之大辛热以行滞气。推凝血。和以甘草之缓。其为取用。似乎精密。然驱逐与补益。 
似难同方施治。设有性急者。形瘦者。本有怒火者。夏月坐蓐者。时属火令。姜桂皆为禁药。至于将护之法。尤为悖理。 
肉汁发阴经之火。易成内伤之病。胡为羊鸡浓汁作糜。而又常服当归丸。当归建中汤。四顺理中丸。虽是滋补。悉犯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