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清-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也说了一份国书而已,人家下面还写了内容,叶名琛那蠢货竟然拒收,朕倒是想请问你,这是为何?”咸丰冷冷的瞪着自己这位野心勃勃的六弟。

    “这个……叶名琛的折子里并没说,是不是洋人故意的?叶名琛官声一直不错,选他为两广总督,这大半年,成绩……”恭亲王自然要为自己人说说话的。

    “请问一个公使的国书,人家为什么不给叶名琛,要千里迢迢的送到京城?”咸丰打断了他的辩解。

    “皇上,京城与两广天高远长,叶名琛在外孤……”又一人跳出来为叶名琛保驾。

    “是啊,正是天高皇帝远,朕把两广托付于他,他就这么对付朕的托付?是不是为这点小事儿,让人把舰队开到天津,大炮对着京城轰,你们才觉得不他有罪?”

    “臣(奴才)不敢!”下面又跪了一排,跟都训练好的一样。

    咸丰又无语了,经过内务府之事,这些人倒是越发的听话了,但是听话有什么用,阳奉阴违,他能因为他们这样而全部赶回家去吗?

    咸丰收回了自己怒气,冷冷的看着下面,下面的人还都跪着,没一人想着抬头,就算看着他们的那殷红的顶子,咸丰觉得这都是种恶意的讽刺。他们全都无所谓,反正天塌了,还有个高的顶着。一个个的只怕已经想着下了朝去哪吃点心了。他故意不叫起,就想看看,谁会先抬头。

    “皇上,那叶名琛……”跪了一会了,恭亲王还是抬头了,他跟下面这些人还是不同的,这江山,恭亲王还是有爱的,就算这会儿已经知道夺位无望,但是皇上还没孩子,他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

    “你说呢?”咸丰没叫起,冷冷的看着恭亲王,就让他跪着说。

    “总不能因为公使夫人的投诉而斥责老臣,这会寒了臣子之心。依着臣弟看,要不……要不……”恭亲王还是迟疑,说实话,他是真不信叶名琛不接国书这事,这为什么不接,这又不用负什么责任。他还是觉得这是别人陷害。甚至于,他觉得叶名琛是良臣,这是洋人使的反间计,弄不好,就跟长平一战一样,昏溃的赵王用赵括替廉颇一样,最后会功败垂成。

    “正是,正是,皇上!这是洋人的离间之计啊!”正在恭亲王正在想措辞,怎么帮自己人脱身时,后头一位就已经伏地大哭,就跟死了亲娘老子一般。

    咸丰其实真是道光的亲儿子,他上回在对内务府前大臣的处置上,就是没能承受住压力。但是昨天,青妤已经明确的跟他暗示过了,他做错了事。这会,这些人又想来这个,一个大哭,就想让他改主意,那么很好,咸丰的火气直接往上冒了。

    “很好,你现在就去广州为马前卒,你不是觉得朕昏庸无能吗?叶名琛是廉颇,朕也不换了,你就站在叶名琛前头,他以后做错事,朕不砍他,朕砍你。”咸丰指了那哭得鼻子眼泪一把的,对着两边的人说道,“让他把老婆儿子都带上,有爹妈的一块,你们派几个人亲自送他去广州,把朕的话告诉叶名琛。”

    “皇兄,御史只是……”恭亲王忙又跪着上前。

    “朕在罚他吗?你们说,朕是在罚他吗?”咸丰对着下面冷冷的问道。

    大家一块发呆,这算罚吗?好像没有,只说叶名琛若是犯错,他就可以替叶名琛死了。但若叶名琛没犯错呢?可是带上妻子儿女还有父母,这个怎么有点像全家流放。

    “要不皇上,让他一个人去吧?妻子儿女还是留在京中。”一位老王爷笑着抬头柔声说道。他是玩乐派,平日里真的一点事也不管的,这会儿,他是跪得有点受不了,想快点结束算了。

    “奴才附议,带着妻子儿女还有父母,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让他即刻上路,也能把皇上的意思快点传到叶名琛的面前。不过奴才倒是想起,只怕对外这些礼节,理藩院自己也不太明了。奴才看来,如今对洋事务繁杂,单单一个理藩院显是力不从心,特别是对有关口的地方官也是,已经不能随意指派官员了。”肃顺站出来,他虽说管兵部,但是也是御前大臣,有奏报之权。

    “行了,就让他一个人即刻上路。不许停留。把国书带上,你看到叶名琛,让他说话、做事用点脑子。”咸丰总算给肃顺一点面子,但还是吼了那位御史一下。

    “谢皇上!”那位的眼泪都没干,这第二茬眼泪是被吓的,此时感激的看了一眼那位老王爷,但没看恭亲王,他其实也是恭亲王的人,这些日子,他也看出来了,跟着恭亲王已经没什么好果子了,此时倒是有了主意。趁着这回,倒是可以跳下恭亲王的船。

第101章 化妆的老太太

    第一更

    “肃顺这个主意倒是对的,理藩院原本对的就是那些属国,他们抬头看人习惯了,再说,英法等国与之前的那些国家也不同了。所以再由礼部下头这个部门管,似乎也有点不太合适。”青妤听咸丰回来说完点头,想了下,“他们真的那么想,认为那是洋人的离间计?”

    “朕觉得老六就是那么想的。”

    “哈哈……”青妤大笑起来,她前一段还真的看了《列女传》其中之一就是赵括母一段。她闲着就写了一篇文章,此时特意找出,递给了咸丰。

    赵括能找到的资料就是《列女传-赵将括母》,而跟伴随这位一生的,除了有个大公无私,用兵如神的大将亲爹外,还有个名传千古的睿智老娘。当然,这位也有名,比如‘纸上谈兵’这成语说的就是他。

    说起来这位真的挺倒霉的,赵国的历史上就是名将倍出,他又不巧,生为大将赵奢的儿子,与名将廉颇同期。而他人生最倒霉的长平之战,不但自己死了,还“名垂千古”!真是想想,比他还倒霉的,真不多。

    长平一战原本是派的廉颇,就是那个背上几根柴火跑到蔺相如家那位。廉颇以守代攻,耗了秦军一个月,想的就是,秦军远道而来,补给不易,耗着他们没粮食了,他们自然就退兵。在书里说,廉颇这么做是对的。

    传说秦军久攻不下,心里一急,就使了一个反间计,说他们谁也不怕,就怕赵括。然后当时的赵王就信以为真,忙让赵括去代替廉颇。书里说,赵括不听廉颇的话,贪功冒进,四十多天后,赵括弹尽粮绝,自己战死,部将投降,秦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五万人,赵国从此衰败下来。

    这就是长平之战,大家看出什么没?如果说廉颇是对的,赵括可是又死守四十多天,秦军还没有弹尽粮绝,赵括弹尽粮绝了!

    虽说青妤不懂军事,但是青妤也知道,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长平兵败首罪赵孝成王也。廉颇的性格在历史上的描述可比赵括多得多。除了著名的‘将相和’,还有‘渑池之会’。

    ‘将相和’不用再说了吧,老头居功自傲瞧不起靠卖嘴皮子的蔺相如,然后被打了脸的事,于是背着柴火去跟人道歉。

    而‘渑池之会’就更简单了,将相和之后,蔺相如跟着赵惠文王去渑池跟秦王开会,原本挺凶险的,赵王就不想去。被人逼着去了还不算,廉颇是留守的。这位老兄跟赵惠文王说,‘你要三十天不回来,我就扶太子上位。’不得不说,赵惠文王没回来就把他‘喀嚓’了,都算是人家气量大,还一路让他做到上卿。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长平之战赵惠文王的儿子孝成王一定要赵括代替廉颇了。廉颇是个自视极高的人,所以老头以守代攻的事,一定不会跟人解释,说不定心里还想的是‘你又不懂,乱参和什么?’所以你们站在孝成王的角度会怎么想?

    会不会觉得这位是不是想拥兵自重?孝成王天天在这位底下受气,他能气平就怪了。找出一个自己人上位,其实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我猜孝成王,也许宁可承受失败,也不愿廉颇再立功。估计,他是没想到白起会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罢了。

    赵括从小长在将门,出身贵族,赵王的心思他能不知道?长平之战怎么打,只怕孝成王对战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赵括怎么办?跟廉颇说的,死守?可秦军并不缺粮!人家兵强马壮,白起也不是无名之辈,所以赵括该怎么办?

    他不介意自己去替赵王出征,可总得两手准备吧?不然谁家亲妈要跑去跟君上说,“我儿子不行,你别用他了。就算用了他,万一失败了,你别怪我。”

    看到老太太这话两层意思没?第一层意思是,‘我儿子不成,你别用了!’退而求其次才是,万一失败了,至少能保助家人。现在想了一下,你们觉不觉得这母子俩像是在唱双簧?当然,这是青妤一家人之言。不过青妤还真是这么想的。

    作为名将赵奢的老婆,赵括的亲妈,就算她不懂战事,但是她活了那么把岁数,家里全是当兵的,她能不知道阵前无眼?除了要防对面的敌人,更重要的是要防背后的政敌与君权?

    在青妤看来,赵括就是大大的悲剧,有个大将军老爹,原本压力就很大,而历史上,赵括没出现在长平之战之前,是廉颇都夸过的青年才俊,可见,当时他受的教育还不错,但,谁让他爹是赵奢呢?

    而赵括年少时,就熟读兵书,赵奢却觉得他不知变通。赵括这个中二青年也觉得父亲是会打仗,但是没什么管理能力。于是赵奢后来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多大仇啊,这么说儿子。只是他无论做得多好,其实也不比不过老爹。所有二代们心里的苦逼,这位其实心里都有。不管他们事业失败或者成功,对全民而言,都是应该的。

    青妤看书时想的是,在万军从中,死守四十五天身先士卒的大将,最后悲壮而死,他那时心里在想什么?

    而在家里,可怜的一屋子孤儿寡妇,在日后的漫漫时日之中,又如何面对四十万军人的家属?

    所有的罪责让那一身血红的青年将领所承受,老将廉颇那时会不会对着一屋子的追随者们说,‘看到没?若是君上信任那黄口小儿……’

    所以历史是位会化妆的老太太,真相是什么,只是那个老太太自己知道。只不过每个人都是想帮她洗去妆容,或者自以为自己已经看到真容。

    “你觉得赵括其实死于政治谋杀?”咸丰看完看着青妤。她原本是想写赵括母的,结果最后竟然让她想出花来了。

    看完了,他又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了一本假书?或者说,他看了很多本假书。

第102章 不省心的老爹

    第二更

    “您是受着帝王书长大的,若是您是赵王又当如何?”青妤写这篇文章也是有用意的,此时对咸丰来说,处境何其的相似。外有强敌,边有恶邻。十多年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就跟长平一战没什么区别。这一战,也打散了华人的信心。从此让人知道,所谓的大清,就是一个可以任人鱼肉的虚弱胖子。

    “长平之战,朕以为,廉颇是对的,秦军远来,补给不力,死守不失为良策。”咸丰读的是《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观点与太史公相近。

    “武安君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拒绝出任指挥官,指出“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国内空“秦军“伤亡过半“,这是赵括的杀敌成果。”青妤看着咸丰。

    咸丰无言。

    “所以从史书上看,很多事都是不经想的。当时赵有两相,蔺相如支持的是廉颇,而田单支持赵括。先派廉颇中途换将赵括。在臣妾看来,只怕就是田单之计。死的是赵人,又不是他们齐人。而这一战四十万赵军投降,白起坑杀。这是史上最大的杀俘事件。白起也背上了千古罪名,但那一役,赵国由盛转衰。四十万赵军死了,至少十年,赵人再无青壮之师。对远在天边的秦国好,还是对在左近的齐国更有利?”

    “你啊,读的都是些什么?”咸丰喷笑了,从赵括母又想到了战国的纵横之术。

    “其实战国风云变化,倒是极好的教科书。比如对于远处的英法等国,臣妾就想联合,一定要打击的,就是最近的日本和沙俄。而日本与沙俄也有领土问题。最好,他们俩去打个够才好。这些都是要用才智之辈。可惜,现在没有纵横派的学子,不然真来几个,咱们就能安心的发展自己了。”

    “这其实才是你要办学的原因对不对?英国人同意你办学了,于是你办了,英国人派了老师,然后法国人不甘势弱,也会要求派老师,到时你就会弄个有着各国教师的大学校。让他们比着教吗?”

    “应该是我把他们聚在一块,让他们竞争,把这些国家缩小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像沙盘一样,我们因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